一种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30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纸袋包装设备公司制作包装袋时,采用人工将PE袋套在纸袋内并用双面胶进行粘贴,人工套袋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发生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和第一~第五导辊,用于折叠成纸袋的纸张经过多个所述第一导辊被输送至所述第二导辊,PE膜经过多个所述第三导辊被输送至所述第二导辊,以使所述PE膜位于所述纸张上面并在所述第二导辊上与该纸张重合形成PE袋纸张一体层;其中,在所述纸张上面安装有第一喷嘴,用于在所述纸张上面喷胶以使重合后的纸张与PE膜被粘接;

在所述机架上沿该机架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第四导辊,所述PE袋纸张一体层经过多个第五导辊输送至所述第四导辊的上面,并沿所述机架长度方向运动;其中,在靠近机架的所述第五导辊与所述第四导辊之间安装有多个导向轮,以使所述PE袋纸张一体层的两侧由上向该两侧的中间折叠且向中间折叠后有上下重叠部分;在所述PE膜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喷嘴,用于在所述PE膜上喷胶以粘接所述上下重叠部分;

在所述机架的两侧安装有多个圆盘,每个圆盘与所述机架之间均安装有轴承,用于将所述PE袋纸张一体层折叠后的折痕压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个压辊,所述压辊的一端通过金属杆固装在所述机架上,另一端自由放置在折叠后的所述PE袋纸张一体层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金属杆上固装有重物,用于增大所述压辊的压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的一端与所述机架固装,另一端自由放置在所述上下重叠部分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沿所述第五导辊的周面上形成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喷嘴在所述PE膜上喷胶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避免所述第五导辊接触胶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可自动将PE膜套进纸袋内,实现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提高生产率,降低人工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输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压痕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五导辊,2为第二导辊,3为第一喷嘴,4为纸张,5为第三导辊,6为PE膜,7为第二喷嘴,8为PE袋纸张一体层,9为导向轮,10为圆盘,11为压辊,12为机架,13金属片,14为重物,15为第一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包括:机架12和第一~第五导辊,用于折叠成纸袋的纸张4经过多个第一导辊15被输送至第二导辊2,PE膜6经过多个第三导辊5被输送至第二导辊2,以使PE膜6位于纸张4上面并在第二导辊2上与该纸张4重合形成PE袋纸张一体层8;其中,在纸张4上面安装有第一喷嘴3,用于在纸张4上面喷胶以使重合后的纸张4与PE膜6被粘接。

在机架12上沿该机架12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第四导辊(图中并未示出),PE袋纸张一体层8经过多个第五导辊1输送至第四导辊的上面,并沿机架12长度方向运动;其中,在靠近机架12的第五导辊1与第四导辊之间安装有多个导向轮9(图中只标出一个),以使PE袋纸张一体层8的两侧由上向该两侧的中间折叠且向中间折叠后有上下重叠部分,导向轮可通过支架或者杆状物固装在机架上;在PE膜6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喷嘴7,用于在PE膜6上喷胶以粘接上下重叠部分。在沿第五导辊1的周面上形成有1或多个凹槽(图中并未示出),凹槽的位置与第二喷嘴7在PE膜6上喷胶的位置相对应,用于避免第五导辊1接触胶水。

在机架12的两侧安装有多个圆盘10,且每个圆盘10与机架12之间均安装有轴承(图中未示出),用于压实PE袋纸张一体层8折叠后的折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多个压辊11,压辊11的一端通过金属杆固装在机架12上,在金属杆上固装有重物14,用于增大压辊11的压力。另一端自由放置在折叠后的PE袋纸张一体层8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金属片13,金属片13的一端与机架12固装,另一端自由放置在上下重叠部分之间。

本发明的包装袋内PE袋一次成型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通过第一喷嘴3在纸张4上面喷胶(可以为点式喷胶),纸张4与PE膜6重合后被粘接。通过第二喷嘴7在PE膜6上喷胶(PE膜位于纸张的上方),当PE袋纸张一体层向中间折叠后,第二喷嘴7喷出的胶水使上下重叠部分之间粘接,通过圆盘、金属片和压辊进行压实,从而导出筒状的内套有PE袋的纸袋,通过剪裁即可得到包装袋内PE袋。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