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盒装置及带有复盒装置的糊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200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复盒装置及带有复盒装置的糊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包装盒的复盒装置及带有该复盒装置的糊盒机。



背景技术:

在包装盒的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包装盒在完成加工后容易打开,且开盒力较小。因此大部分的包装盒生产厂家在交货前,需要对包装盒进行复盒处理,即先要把包装盒撑开,再压平。

但由于包装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通过糊盒机进行糊盒加工,而糊盒机在完成对包装盒的糊盒加工后,在将包装盒进行传送时,一般都是通过糊盒机的上部和下部两根皮带实现对包装盒的压紧,从而完成包装盒的传送,但是由于包装盒被夹紧时无法打开,所以无法在糊盒机上实现包装盒的复盒的处理,因此目前都是通过当糊盒机在将包装盒输出后,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对包装盒进行复盒处理,但由于人工操作不但速度慢、效率低,而且相对的还会提高人力和物力成本。

因为,加快包装盒复盒的速度、提高复盒效率、降低复盒成本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复盒装置,可使得包装盒在糊盒机上被传送时,即可实现对包装盒的复盒处理,从而加快了包装盒的复盒速度、提高复盒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提供了一种复盒装置,包含带有传送皮带的带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带传送机构内的物料吸附机构,且所述吸附机构与外部气源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带传送机构的传送皮带始终有部分暴露在外构成用于传送包装盒的传送面,而所述吸附机构整体位于所述传送皮带传送面的下方,且所述传送皮带上分布有吸附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糊盒机,该糊盒机包含如上所述的复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复盒装置是由带传送机构和吸附机构组成,且吸附机构设置在带传送机构内并位于带传送机构传送面的下方,且带传送机构的皮带上还分布有吸附孔,从而使得包装盒在被传送时,可在吸附机构的作用下牢牢的被固定在传送皮带的传送面上,使得包装盒在被传送时无需对其进行压紧,以确保包装盒在糊盒机上可以被随意的撑开和压平,省去了后续的人工复盒的步骤,从而加快了包装盒的复盒速度、提高了复盒效率,并同时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带传送机构包含主动轮、N个用于改变所述传送皮带传动方向的导向轮;其中,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4的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导向轮位于所述主动轮的两侧,且至少有两个导向轮位于所述传送皮带的两端。从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由主动轮带动整根传送皮带进行传动,而由导向轮改变传送皮带的传动方向,从而实现对包装盒的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和所述主动轮的两侧端面分别向外扩张构成用于抵住所述传送皮带的凸缘。通过设置在导向轮和主动轮两侧端面的凸缘可对传送皮带进行定位,避免传送皮带在传动时出现跑偏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的外形为带有M条棱边的柱状结构;其中,所述M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过主动轮的上的多条棱边可提高传送皮带在传动时的张力,避免传送皮带在主动轮上出现打滑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的截面为正多边形结构。在提高传送皮带张力的同时,还能使得传送皮带能够较为匀速的实现对包装盒的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机构为分布有气孔的吸附板。从而使得整块吸附板可通过气孔实现包装在传送皮带上的吸附。并且,各气孔采用矩形阵列排列在所述吸附板上。从而能够使得传送皮带传送面的吸力可均匀分布,避免传送面出现局部吸力过小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带传送机构还包含用于被所述传送皮带绕过的张力控制轮。通过张力控制轮可对传送皮带的张力进行调节以满足对不同规格的包装盒的传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复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传送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复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复盒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带有传送皮带1-1的带传送机构1、设置在带传送机构1内的物料吸附机构2,且吸附机构2与外部气源进行连接。其中,该带传送机构1的传送皮带1-1始终有部分暴露在外构成用于传送包装盒(图中未标示)的传送面1-1-1,而吸附机构整体位于传送皮带传送面1-1-1的下方,同时如图2所示,传送皮带1-1上还分布有吸附孔1-1-2。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复盒装置是由带传送机构1和吸附机构2组成,且吸附机构2设置在带传送机构1内并位于带传送机构1传送面1-1-1的下方,且带传送机构1的传送皮带1-1上还分布有吸附孔1-1-2,从而使得包装盒在被传送时,可在吸附机构的作用下牢牢的被固定在传送皮带1-1的传送面上,使得包装盒在被传送时无需对其进行压紧,以确保包装盒在糊盒机上可以被随意的撑开和压平,省去了后续的人工复盒的步骤,从而加快了包装盒的复盒速度、提高了复盒效率,并同时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带传送机构1包含主动轮1-2、多个用于改变传送皮带1-1传动方向的导向轮1-3,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轮1-3的数量共有八个。其中,有两个导向轮1-3位于主动轮1-2的两侧,用于配合主动轮1-2驱动传送皮带1-1进行传动,而其余六个导向轮1-3均以三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传送皮带1-1的两端用于改变传送皮带1-1的传动方向,从而使得整个传送皮带1-1在对各导向轮1-3进行环绕后近似一个矩形的结构,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将主动轮1-2直接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进行连接,例如套设在电机的主轴上,从而使得主动轮1-2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转动,以实现传送皮带1-1对包装盒的传送。并且,为了使得传送皮带1-1具备一定的张力,优选的,如图1所示,可将位于主动轮1-2两侧的导向轮1-3与主动轮1-2之间上下平行设置。

另外,为了避免传送皮带1-1在传动的过程中出现跑偏现象,如图3所示,导向轮1-3和主动轮1-2的两侧端面分别向外扩张构成用于抵住传送皮带1-1的凸缘1-4。由此不难发现,在实际应用时,可在传送皮带1-1依次绕过主动轮1-2和各导向轮1-3后,传送皮带1-1的两侧可均被导向轮1-3和主动轮1-2两侧的凸缘1-2所抵住,从而可防止传送皮带1-1在传送包装盒的过程,在主动轮1-2和导向轮1-3上出现跑偏现象。

同时,为了提高传送皮带1-1在传动时的张力,主动轮1-2的外形为带有多条棱边的柱状结构。由此可知,通过主动轮1-2上的多条棱边可在提高传送皮带1-1张力的同时,还避免了传送皮带1-1在主动轮1-2上出现打滑的现象。而作为优选的方案,主动轮1-1的截面为正多边形结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主动轮1-2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从而使得主动轮1-1在带动传送皮带1-2传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传送皮带1-2对包装盒匀速传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提到的吸附机构2为分布有气孔2-1的吸附板2-2。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该吸附板2-2的内部具有一个空腔(图中未标示),而气孔2-1是分布在吸附板2-2的上表面,同时在使用时可将该吸附板2-2直接与外部气源进行连接,例如抽气泵、真空泵等,从而在外部气源的作用下,使得整块吸附板2-2可通过气孔2-1以及传送皮带1-1上的各吸附孔1-1-2实现包装盒在传送皮带传送面1-1-1上的固定。并且,为了提高包装盒的固定效果,各气孔2-1可采用矩形阵列的方式排列在吸附板2-2上。由此可知,当包装盒被吸附在传送皮带1-1的传送面1-1-1上时,由于吸附板2-2上的气孔2-1是均匀分布,从而导致作用在传送皮带传送面1-1-1上的吸力也是非常均匀的,以保证传送皮带1-1的整个传送面1-1-1不会出现局部吸力过小的现象,提高包装盒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复盒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带传送机构1还包含用于被传送皮带绕过的张力控制轮1-5。

具体的说,如图4所示,该张力控制轮1-5与主动轮1-2平行设置,并且为了使得传送皮带1-1在绕过张力控制轮1-5时,实现传送皮带1-1的导向,可在本实施方式中额外再增加两个导向轮1-3,并将其分别设置在张力控制轮1-5的两侧。从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规格的包装盒的重力各不相同,而为了使得不同规格的包装盒在传送时,传送皮带1-1都能够具备足够的张力以对包装盒进行支撑,工作人员可通过调节张力控制轮1-5的上下位置,以实现对传送皮带1-1的张力调节,从而使得传送皮带1-1能够对不同规格的包装盒进行传送,扩大了整个复盒装置的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糊盒机,该糊盒机包含如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复盒装置。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复盒装置是由带传送机构1和吸附机构2组成,且吸附机构2设置在带传送机构1内并位于带传送机构1传送面1-1-1的下方,且带传送机构1的传送皮带1-1上还分布有吸附孔1-1-2,从而使得包装盒在被传送时,可在吸附机构的作用下牢牢的被固定在传送皮带1-1的传送面上,使得包装盒在被传送时无需对其进行压紧,以确保包装盒在糊盒机上可以被随意的撑开和压平,省去了后续的人工复盒的步骤,从而加快了包装盒的复盒速度、提高了复盒效率,并同时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