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纺织机器的牵伸机构的往复装置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8228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用于纺织机器的牵伸机构的往复装置及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器的牵伸机构的往复装置,用来实现至少一个复合纤维的往复运动。往复装置具有沿着牵伸机构延伸且可活动的轨道。至少一个引导元件能够借助该轨道移动,用来通过牵伸机构引导复合纤维和使复合纤维进行往复运动。轨道在此能够借助驱动器沿其纵向方向移动,因此轨道能够置身于往复运动之中。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运行这种往复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de102008064531a1已知一种用于纺织机器的牵伸机构的往复装置。该往复装置包含用来将往复装置耦合到轨道上的元件以及用来耦合到所述压缩单元上的连接臂,该轨道与牵伸机构轧辊平行并且是可推移的。这种往复装置的缺点是,该轨道很难沿着牵伸机构推移。即轨道沿着整个牵伸机构延伸,因此轨道的长度可能达到长达几十米。轨道在此以一定的间距支承在轴承中。因此使轨道很难沿着牵伸机构推移。通过轨道在轴承中的摩擦,使轨道很难或根本不可能通过轴承塞进去。

此外,所述压缩单元的连接臂将弯曲力矩施加到轨道上,其通过压缩单元与牵伸机构轧辊的摩擦力(其通过相应的摩擦阻力产生)产生,(轨道和连接臂大多相互具有直角)。因为设置有通常设置在轨道上的多个压缩单元,多个弯曲力矩相应地作用在轨道上。这两个效应(在轴承和单个弯曲力矩中的摩擦)使轨道不能再推移。这两个效应还会引导轨道的折弯。轨道在轴承中的摩擦阻力会导致阻力,并因此在轴承上引起的折弯。同样,在轨道上设有连接臂的位置上,弯曲力矩也会引起折弯。因此会出现所谓的抽屉效应,其中轨道在轴承中卷边。如果卷边的轨道在轴承中松开,则会引起轨道以及压缩单元的后退运动,这是很不受期望的。因此无法受控地推移轨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说明一种消除了上述缺点的往复装置。

此目的通过具有独立的专利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往复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得以实现。

说明了一种用于纺织机器的牵伸机构的往复装置,用来实现至少一个复合纤维的往复运动。可活动的轨道沿着牵伸机构延伸,至少一个借助轨道可移动的引导元件设置在此轨道上,以便复合纤维通过牵伸机构进行往复运动。轨道在此还能够借助驱动器沿其纵向方向移动,因此轨道能够置身于往复运动之中。

复合纤维通过该引导元件通过附带的牵伸机构轧辊进行引导。引导元件为此能够例如具有引导凹槽,复合纤维插入此引导凹槽中。该引导元件还能够包括压缩单元,其对复合纤维进行压缩。复合纤维往复运动的优点是,它不是连续地在相同的位置上在牵伸机构轧辊之间穿过。因此,避免了复合纤维在这些牵伸机构轧辊中的切割。通过复合纤维的往复运动,牵伸机构轧辊均匀地在较宽的区域上承受负荷,因此避免了一个位置上的切割,并且和延长了牵伸机构轧辊的使用寿命。

往复运动在此是来回运动,其通过轨道传递到引导元件上,因此复合纤维在牵伸机构轧辊的区域中来回推移。往复运动能够例如也称为往复行程。驱动器在此产生轨道的往复运动、来回运动或往复行程。

按本发明,往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其借助牵引力协助所述轨道的往复运动。助力驱动器能够例如作用在轨道上,使得它给轨道加载牵引力。借助牵引力沿着牵伸机构并且通过轴承拉动所述轨道。因此避免了轨道在轴承上的折弯,因此避免上述抽屉效应。轨道因此能够按定义地沿着牵伸机构进行移动。助力驱动器也能够有利地在现有的纺织机上加装在往复装置上。

附加地或备选地,助力驱动器能够给轨道加载压力,以便轨道沿着牵伸机构推移。

如果与作用在轨道上的摩擦力总和相比,助力驱动器拉动得更多或更少,则驱动器加载程度不同。如果助力驱动器拉动过多,则驱动器停下,如果助力驱动器拉动过少,则驱动器有助于实现部分运动,并且额外地推移。如果助力驱动器如同所需的那样笔直地被拉动,以便移动轨道,则使驱动器完全松弛,并且仅预先设定运动方向。

如果只应用助力驱动器,则它优选设置在此机器的与驱动器相对而置的端部上。如果轨道随后朝助力驱动器移动,拉动助力驱动器,轨道朝驱动器移动,并且拉动驱动器,则能够断开助力驱动器。因为轨道的运动需要高的牵引力,并且驱动器大多不是为此载荷设计的或者尺寸不够,所以在不确定时使用两个助力驱动器。那么这两个助力驱动器设置在轨道的两个轨道端部上,以便交替地将轨道拉向自己,其中能够关闭非笔直拉动的助力驱动器。

在此,如果驱动器也朝左移动轨道,则助力驱动器朝左拉动轨道,如果驱动器朝右移动轨道,则朝右拉动该轨道。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轨道端部的区域中。因此,该驱动器能够简单地构成,因为驱动器只需具有用于轨道的接口位置。附加地或备选地,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设置在轨道端部的区域中。因此,与驱动器一样,助力驱动器也能够简单地构成。此外为实现维修目的,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能够尤其适当地改建或更换。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在此不必设置在最外面的轨道端部上。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也能够朝最外面的轨道端部具有间距。

由于位置原因,助力驱动器可能不能精确地设置在机器开端和机器末端上。在这种情况下,助力驱动器设置在机器开端和机器末端的附近,并且容忍着轨道中的较小零头还要经受推移。

同样还有利的是,在这两个轨道端部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助力驱动器,借助它能够给所述轨道加载牵引力。在此,这两个助力驱动器能够交替地给轨道加载牵引力,因此将轨道从一个助力驱动器拉向另一个助力驱动器。因此,轨道通过轴承拉动,从而避免了轨道的折弯。

除此以外还有利的是,给所述轨道加载所述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的所述牵引力与所述驱动器的运动是联结的,因此借助所述驱动器能够预先设定通过所述助力驱动器对所述轨道进行的牵引力加载。因此驱动器预先设定了节奏,助力驱动器借助此节奏将轨道拉向自己。驱动器在此起节拍器的作用,其自身例如不再借助牵引力和/或压力引发往复运动。在此,也能够在轨道端部的区域中设置两个助力驱动器。因此驱动器预先设定了节奏,两个助力驱动器借助此节奏交替地将轨道拉向自己。

此外还有利的是,所述两个助力驱动器在所述轨道端部的两个区域中构成所述往复运动,其中所述驱动器这样被控制,即使得所述驱动器是无力的。在此,驱动器既无牵引力也无压力作用在轨道上,只是预先设定了轨道的运动。那以,这两个助力驱动器只是引发了往复运动,其中这两个助力驱动器分别交替地将轨道拉向自己。

同样还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设置在这两个轨道端部之间。如果驱动器和助力驱动器设置在轨道端部上,那么从轨道的一定长度开始,所述驱动器和助力驱动器不足以实现轨道的往复运动。例如额外的助力驱动器能够设置在轨道端部之间的中间,以便从中间协助轨道的往复运动。

还有利的是,所述助力驱动器包括弹性元件、气压汽缸、液压汽缸和/或电动线性驱动器,其给所述轨道加载牵引力和/或压力。弹性元件例如是助力驱动器的一种成本低廉的变形方案,因为不需要能量供应接口。借助气动或液压汽缸,能够给轨道加载更高的牵引力或压力。该电动线性驱动器能够精确地受控。

此外,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驱动器和/或所述助力驱动器借助通过杠杆点支承的摇杆作用在轨道上。因此按杠杆定律,能够增强引发往复运动的力。

此外还有利的是,在驱动器的驱动轴上设置有台阶状盘,其具有至少两个带不同半径的部段。在此,所述台阶状盘的部段能够由传感器识别出来,因此能够识别出所述驱动器的状态。传感器在此例如能够是光栅传感器,其通过台阶状盘的两个部段中断或者是非中断。该光栅传感器能够为此设置在台阶状盘的边缘区域中,因此具有较大半径的部段会中断此光栅传感器,或者具有较小半径的区域不会中断该光栅传感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确定,驱动器具有何种状态。这一点是重要的,以便推断出轨道的运动情况和/或状态。

附加地或备选地,借助传感器和台阶状盘也能够了解驱动器的旋转方向。因此尤其能够了解,轨道在哪个方向上移动。因此根据轨道的运动方向,能够相应地控制该驱动器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

但借助台阶状盘和传感器,在纺织机器重新启动之后也能够确定驱动器的状态,并因此确定轨道的位置。驱动器为此例如以任意的方式旋转,直到识别出部段变换。在部段变化时,也能够了解驱动器的当前状态,并因此也了解轨道的位置。因此将驱动器关联起来了。

由借助驱动器运转的台阶状盘来验收,轨道从哪一侧被拉动。即使机器被暂时关闭,也能够借助此台阶状盘随时了解轨道的位置。此外还因此能够识别出,往复运动沿哪个方向进行并且必须沿哪个方向被拉动,哪个助力驱动器在这个或另一个机器侧上相应地加载。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驱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的运动相互协调一致。

尤其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耗费了所有作用到所述轨道上的牵引力和/或压力的至少75%。但所述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能够耗费了所有作用到所述轨道上的牵引力和/或压力的至少90%。

在本发明的特别的改进方案中,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包括缓冲元件,因此所述轨道在往复运动中沿其纵向方向得到缓冲。在此,往复运动也能够在运动的转向点区域中得以缓冲。因此能够阻止突然的往复运动。

还有利的是,所述轨道以在0.5cm/s和5cm之间的往复运动速度进行移动。为实现复合纤维的往复运动,达到了相对较小的往复运动速度,以避免牵伸机构轧辊中的切割。通过较低的往复运动速度,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不必尤其有效率。更高的往复运动速度可能也需要更高的往复运动加速度,因此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同样必须更有效率。

除此以外还有利的是,往复运动还具有例如在0.3cm和15cm之间的摆幅。但该摆幅也能够只是0.3至5cm。但该摆幅也能够在4和10mm之间。因此,能够选择牵伸机构轧辊的受载区域。在摆幅较小时,只加载牵伸机构轧辊的较小区域,并且在摆幅较大时,相应地加载较大区域。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用来运行往复装置的方法,其按前面和后面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构成。往复装置尤其具有轨道,其沿着牵伸机构延伸并且在其轴向方向上沿牵伸机构可移动。在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其通过轨道的运动通过牵伸机构实现复合纤维的往复运动。轨道在此借助驱动器沿其纵向方向移动,因此轨道置身于往复运动之中。

按本发明,轨道由至少一个助力驱动器加载牵引力。轨道因此通过轴承拉动,从而从一开始避免了折弯。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是,所述助力驱动器和/或所述驱动器给所述轨道加载牵引力,其相当于所有作用到所述轨道上的并且引起所述往复运动的力的至少75%、尤其至少90%。因此与推动相比,轨道通过轴承更强地拉动,从而避免了轨道在轴承上的折弯。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助力驱动器和/或所述驱动器给所述轨道加载牵引力,其相当于所有作用到所述轨道上的并且引起所述往复运动的力的100%。因此,轨道总是通过轴承拉动,从而避免了轨道的折弯。

还有利的是,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设置在轨道的一轨道端部上,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设置在另一轨道端部上。在抵达所述轨道的所述往复运动的转向点时,断开所述拉直的驱动器和/或所述助力驱动器。同时和/或随后,所述驱动器和/或所述助力驱动器在所述轨道的相应而置的轨道端部上接通,从而给所述轨道加载牵引力。因此能够总是拉动轨道,从而避免折弯。轨道在此总是交替地由轨道端部的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拉动。

附加地或备选地,轨道的两个轨道端部的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同时给轨道加载牵引力。因此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能够给轨道的轨道端部加载110牛顿的牵引力。另一轨道端部上的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能够给轨道加载10牛顿的牵引力。轨道则沿轨道端部的方向移动,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将110牛顿的力施加到此轨道端部上。100牛顿的有效力在此生效。反作用力在此用来减少驱动器和/或助力驱动器的间隙。在此注意,数值110牛顿和10牛顿在此只是示例,以方便展示。这两个力的比例和/或绝对值也能够更大或更小。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往复装置的一部分,其具有轨道、驱动器和多个引导元件;

图2示出了往复装置的一部分,其具有轨道、驱动器、多个引导元件和助力驱动器;

图3示出了往复装置的一部分,其具有轨道、驱动器、多个引导元件和两个助力驱动器;

图4示出了往复装置的一部分,其具有轨道、驱动器、多个引导元件和两个助力驱动器,它们借助杠杆作用在轨道上;以及

图5示出了往复装置的一部分,其具有轨道、驱动器、多个引导元件和三个助力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往复装置1的一部分,其具有轨道3、驱动器5、多个引导元件4a-4c。这种往复装置1例如是现有技术,并且在此是未示出的牵伸机构的一部分。该牵伸机构包括多个牵伸机构轧辊,它们对复合纤维2a-2f进行牵伸。该牵伸机构在此平行于轨道3进行延伸。

驱动器5在此实施例中执行局部的旋转运动db,其使轨道3置身于往复运动之中。驱动器5借助铰接连接器16将旋转运动db传递到轨道3上。该驱动器5在此设置在该轨道3的轨道端部7a上。往复运动cb是来回运动,或者也称为往复行程。轨道3在此支承在轴承9a、9b中。

此外在轨道3上设置有三个连接臂8a-8c,它们将往复运动cb传递到附带的引导元件4a-4c上。引导元件4a-4c分别引导着两个复合纤维2a-2f。引导元件4a-4c也分别能够具有此处未示出的压缩单元,它们对复合纤维2a-2f进行压缩。引导元件4a-4c还设置在此处未示出的牵伸机构轧辊之间。此外,往复运动cb通过引导元件4a-4c传递到复合纤维2a-2f上。

复合纤维2a-2f往复运动的优点是,它们不是在唯一一个位置上在牵伸机构轧辊之间穿过。复合纤维2a-2f通过往复运动在牵伸机构轧辊之间的宽广区域中来回引导。因此牵伸机构轧辊通过复合纤维2a-2f均匀地负载,并阻止在牵伸机构轧辊的位置上切割各复合纤维2a-2f。

如同已提到的一样,图1只示出了往复装置1的一部分。往复装置1以及此处示出的牵伸机构能够延伸几十米。往复装置1因此同样具有这种长的轨道3,其当然借助多个轴承9进行支承。此外,牵伸机构或往复装置1还具有用来引导复合纤维2的多个引导元件4。

现有技术的往复装置1的缺点是,从一定的长度起不能再推动轨道3穿过轴承9。轨道3在轴承9中具有阻止往复运动的第一摩擦阻力。在具有大量轴承9的情况下,驱动器5不能再耗费足够的力来推动轨道3穿过轴承9。

此外,轨道3在单个轴承9a、9b中的第一摩擦阻力使轨道3在轴承9a、9b之前纵向弯曲(从驱动器5看)。因此轨道3在轴承9a、9b弯曲。因此无法通过引导元件4a-4c实现复合纤维2a-2f的准确引导。

此外,引导元件4a-4c与附带的牵伸机构轧辊具有接触,因此在引导元件4a-4c和牵伸机构轧辊之间形成了第二摩擦阻力。因此在引导元件4a-4c以往复运动cb进行往复运动时,也必须克服该第二摩擦阻力。因此除了轨道3在轴承9a、9b中的第一摩擦阻力以外,还必须耗费该第二摩擦阻力。

但是第二摩擦阻力也产生了与轨道3平行定向的力,其与往复运动cb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引导元件4a-4c上。该力通过连接臂8a-8c的长度产生弯曲力矩(力和连接臂8a-8c相互垂直),它们由轨道3接纳。这些弯曲力矩加剧了轨道3的纵向弯曲或折弯,因此引导元件4a-4c不再能以足够高的精度进行引导。

所述纵向弯曲或折弯能够使轨道3在轴承9a、9b中翘曲。在此可能出现所谓的抽屉效应。轨道3的翘曲在此阻止了轨道3的往复运动cb,因此也阻止了复合纤维2a-2f的往复运动。复合纤维2a-2f则再次在牵伸机构轧辊被切割,因此它们会在短时间内被损坏并且必须更换。

此外,如果暂时失去轴承9a、9b中的轨道3并且再次立即翘曲,则翘曲还会引起朝后的往复运动cb。因此,这可能会损坏往复装置1和牵伸机构。

借助本发明应该能够消除这些缺点。

按本发明,往复装置1在图2的实施例中具有助力驱动器6。如果已在图1中描述的特征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在此为了简化描述不再赘述。这尤其也适用于以下附图。

该助力驱动器6设置在该轨道3的与轨道端部7a相对而置的轨道端部7b上。助力驱动器6在此实施例中构成气动或液压汽缸。助力驱动器6还设置得与轨道3同轴。它能够将牵引力zk以及压力dk施加到轨道3上,因此通过这两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往复运动cb。有利的是,助力驱动器6也能够只施加牵引力,因此能够将轨道3拉近助力驱动器6。

助力驱动器6这样支持着驱动器5,使得驱动器给轨道3加载牵引力zk,因此沿助力驱动器6的方向拉动轨道3。助力驱动器6在此可能耗费牵引力zk的75%和90%,以便形成轨道3的往复运动cb。驱动器5则只控制所述力的相应一小部分(10%和25%之间),以使轨道3置身于往复运动cb之中。但助力驱动器6在此也可能耗费所述力气的100%,以便形成轨道3的往复运动cb。相应的,驱动器5不对往复运动cb起作用。也就是说,助力驱动器6给轨道3加载100%的牵引力zk,给驱动器加载0%的力。在此,100%相当于力(牵引力zk或压力dk),其是必要的,以便将轨道置身于其往复运动cb之中。在此,往复运动cb能够借助100牛顿的力(牵引力和/或压力)形成。这当然取决于轨道3的质量、轴承的数量等。但在此实施例中,100牛顿相当于100%。在此只有牵引力zk作用在轨道3上。那么没有压力dk作用在轨道3上。

附加地或备选地,助力驱动器6也给轨道3加载120%的牵引力,驱动器5给轨道3加载20%的牵引力。从中再次得到100%,其是必要的,以便形成轨道3的往复运动cb。当然通过相反的力来平衡驱动器5或助力驱动器6和轨道3的间隙。

通过提高助力驱动器6的牵引力zk的份额,从一开始就避免轨道3在轴承9a、9b前方折弯(从驱动器5看)。此外,借助引导元件4a-4c在牵伸机构轧辊上的第二摩擦阻力,阻止了弯曲力矩的效应。通过提高助力驱动器6的牵引力zk的份额,拉直轨道3,并且阻止轴承9a、9b的弯曲或折弯。

有利的是,只拉动轨道3。为此,助力驱动器6将轨道3拉向自己。在往复运动cb的转向点上断开6,并且驱动器5将轨道3拉向自己。如果轨道3抵达驱动器5,则驱动器5再次断开,并且助力驱动器6将轨道3再次拉向自己。

附加地,助力驱动器6也能够给轨道3加载压力dk,以便沿相反的方向(即沿轨道端部7a的方向)协助往复运动cb。通过交替地给轨道3加载牵引力zk和压力dk,能够形成往复运动cb。

在此例如可行的是,由助力驱动器6施加的牵引力zk具有比压力dk更高的绝对值。因此,与推动(压力dk)相比,以更高的力(牵引力zk)拉动该轨道3。因此,通过助力驱动器6避免了轨道3的折弯。在此实施例中,其余对往复运动cb必要的力由驱动器5施加。

助力驱动器6也能够构成弹簧元件或电动线性驱动器。

为了能够了解驱动器3的定位,驱动器5具有台阶状盘12,其按旋转运动db一起旋转。台阶状盘12还具有至少一个带第一半径14的部段和至少一个带第二半径15的部段,其中第二半径15大于第一半径14。在台阶状盘12的边缘区域中还设置有传感器13,其能够借助具有两个半径14、15的两个部段能够识别出台阶状盘12的位置。传感器13为此能够例如构成为光栅,其不会通过具有第一半径14的部段中断,但通过具有第二半径15的部段中断。如果驱动器5现在执行旋转运动db,则根据台阶状盘12的状态,具有半径14或15的部段位于传感器13的区域中。因此,从台阶状盘12的状态中能够推断出轨道3的位置。因此,从台阶状盘12的状态变化能够推断出轨道3的往复运动速度。

借助台阶状盘12和传感器13也能够推断出驱动器5的旋转方向db。因此,从驱动器5的旋转方向中能够推断出轨道3的运动方向。

借助台阶状盘12和传感器13,也能够将该驱动器关联起来。这一点在纺织机器重新启动时是必要时,以便获知驱动器5和轨道3的当前位置。因此,驱动器5例如以任意的旋转方向db旋转。在台阶状盘12上更换部段时,驱动器5的位置是已知的。因此能够获知轨道3的位置。

为了提高通过传感器13测量台阶状盘12的位置的精度,也能够存在多个具有两个半径14、15的部段。如果传感器13例如与感应同步器相连,则能够准确获知该轨道3的位置和往复运动cb。

台阶状盘12也能够用来控制助力驱动器6。这些具有半径14、15的部段例如能够这样设置,即通过传感器13对这两个部段的识别能够将往复运动cb的转向点标出来。在出现部段变更时,助力驱动器6例如能够从压力dk转换成牵引力zk。

往复运动cb还能够具有例如在0.5cm和5cm之间的摆幅。此外,轨道3还能够具有例如在0.5cm/s和5cm之间往复运动速度。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往复装置1在此具有两个助力驱动器6a、6b。在此,助力驱动器6a设置在轨道端部7a上,驱动器5也设置在该轨道端部上。在相对而置的轨道端部7b上设置有助力驱动器6b。

助力驱动器6b在轨道往复运动cb时例如借助牵引力zk'将轨道3拉向自己。助力驱动器6b在此也构成气动或液压汽缸。同时,助力驱动器6a也能够给轨道3加载压力dk,因此助力驱动器6a将轨道3推离自己。驱动器5同时也能够具有这种旋转运动db,因此它同样给轨道3加载压力dk。

在往复运动cb转向时,助力驱动器6a能够给轨道3加载牵引力zk,并拉向自己。同时,助力驱动器6b也能够给轨道加载压力dk',以便将轨道3推离自己。驱动器5在此能够具有这种旋转运动db,从而在轨道3施加牵引力zk。因此驱动器5同样沿助力驱动器6a的方向拉动轨道3。

因此这两个助力驱动器6a、6b能够交替地给轨道3加载牵引力zk、zk'和压力dk、dk',因此助力驱动器6a、6b交替地将轨道3拉向自己,并且在此通过各自的其它助力驱动器6a、6b协助。因此牵引力往复运动cb的每个方向分量中均生效,因此阻止了轨道3在往复运动cb的每个方向分量中的折弯或弯曲。

在此实施例中,驱动器5和/或助力驱动器6a和助力驱动器6b也同时给轨道3加载牵引力zk或zk'。因此,轨道3在轨道端部7a以及轨道端部7b处加载牵引力zk或zk'。为了引起往复运动cb,则牵引力zk'在此大于另一牵引力。驱动器5和/或助力驱动器6a的牵引力zk例如大于助力驱动器6b的牵引力zk',因此轨道3沿助力驱动器6a的方向执行往复运动cb。因此能够提高往复运动cb的精度。

还有利的是,助力驱动器6a、6b的牵引力zk、zk'大于压力dk、dk'。因此总是避免了轨道3的弯曲或折弯。

此外,助力驱动器6a在此实施例中构成为弹性元件。在此通过拉紧或压紧元件,在弹性元件中实现了牵引力zk和压力dk。

此外,这两个助力驱动器6a、6b一起能够耗费轨道3上的所有力的75%至90%,以使它置身于其往复运动之中。驱动器则还施加其余的10%至25%。通过各7a、7b上的这两个助力驱动器6a、6b,避免了轨道3在轴承9a、9b的两侧上的弯曲或折弯。

该助力驱动器6a、6b也可构成为其它形式。助力驱动器6a也能够包括气动或液压汽缸。所述助力驱动器6a、6b包括弹性元件、气压汽缸、液压汽缸和/或电动线性驱动器,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备选实施例。往复装置1的两个助力驱动器6a、6b在此借助杠杆10a、10b联结到轨道3上。

助力驱动器6a借助杆杠10a联结在轨道3上。杠杆10a支承在杠杆点11a上,并且作用在轨道端部7a上。在此实施例中,杠杆点11a设置在轨道端部7a的附近,因此助力驱动器6a的力在轨道3上得以增强。备选地,杠杆点11a也能够设置在助力驱动器6a的附近,因此在抬升助力驱动器6a时增强了往复运动cb。但通过杠杆10a,牵引力zk或压力dk在轨道3上颠倒。如果助力驱动器6a引起压力dk,则杠杆10a将牵引力传递到轨道3上,该牵引力根据杠杆定律提高(如同此处示的一样)或缩小。助力驱动器6a的牵引力zk相应地转换成轨道3上的压力dk。

助力驱动器6b借助支承在杠杆点11b上的杠杆10b作用在轨道3上。杠杆点11b在此也设置得比助力驱动器6b更靠近轨道端部7b。因此,助力驱动器6b的力在轨道3上增强。在此,杠杆10b还使轨道3上的压力dk'或牵引力zk'颠倒。

图5示出往复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在这两个轨道端部7a、7b之间设置额外的助力驱动器6c。助力驱动器6c在此构成气动或液压汽缸,但也能够构成弹簧元件或电动线性驱动器。如果轨道3的长度自身未能抵达这两个助力驱动器6a、6b,则能够构建该另外的助力驱动器6c。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所示和所述的实施例。即使它们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在专利权利要求框架内的变体与特征的组合同样是可能的。

参考标记清单

1往复装置

2复合纤维

3轨道

4引导元件

5驱动器

6助力驱动器

7轨道端部

8连接臂

9轴承

10杠杆

11杠杆点

12台阶状盘

13传感器

14第一半径

15第二半径

16铰链连接器

db旋转运动

cb往复运动

zk,zk'牵引力

dk,dk'压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