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纱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447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绒纱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纱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纱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羽绒是一种保暖性能极佳的天然材料,主要是由羽绒的独特性质决定的。羽绒具有独特的朵状结构,从一个绒核呈放射状地长出许多中空结构的细小的绒丝,每条绒丝上又分裂出很多小羽枝和鳞片,这样就搭建出多维的立体空间,便于储存静止空气。羽绒的绒丝纸件an相互排斥,这是因为羽绒带有电荷,且静电容量非常小,只要极少量的电荷,绒毛间的产生排斥作用,这使得羽绒不会像别的纤维那样,容易成团毡结。这些性能使得羽绒具有更多的空气储存空间。简而言之,这些特性就使得羽绒具有良好的蓬松性,由此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保暖性能。

然而,羽绒也具有不少缺点,例如可纺性能不好,抱合力差,绒丝较短等等,所以羽绒通常作为填充料使用。但是,填充式的羽绒产品通常都显得臃肿,能够设计的款式也不多。比如我们常见的冬季的羽绒服,通常是面包块或肋条状地将羽绒进行填充。这使得在两个填充部分之间存在保暖弱区,使得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下降。此外,羽绒的价格也较高,这使得最终产品的价格昂贵。

在保暖面料中,还有一种产品是毛呢类面料,这些产品能够阻挡冷空气通过,进而达到保暖的效果。然而,这类面料通常比较厚重,且静止空气的存储非常少。这使得人们在冬天时,穿着毛呢大衣,倍感厚重,且保暖性能有限。

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获得物美价廉且质地轻盈的保暖材料。对此,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如将制成的面料进行起绒起毛等。这样能够增加静止空气并且在贴身穿着时触感良好,穿着舒适。但是起绒起毛工序难以获得较长的绒毛,且会对织物的表面带来损伤等不利影响。授权公开号为cn205368655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麂皮绒保暖面料,该面料为经编绒布面料,包括底布,底布具有正面绒面和反面绒面,正面绒面由底布纱线和第一起绒纱线编织形成仿麂皮绒绒毛组织,反面绒面由底布纱线和第二起绒纱线编织形成水晶超柔绒毛组织。在生产过程中,经编绒布面料采用高针距的经编机织造成坯布,正面麂皮绒绒面组织采用预定型、开纤、磨毛、和染色、定型工序加工而成;反面绒毛组织采用拉毛、烫光、剪毛、定型等工序加工而成。可以看出,该面料经过了磨毛、拉毛等工序,这使得面料的结构会遭到破坏,且由于是采用磨毛、拉毛等工序而在面料表面起毛,这种起毛长度有限,从而使得面料的保暖性能也受到限制。

因此,如何获得既能保暖又不显臃肿,还物美价廉的面料,是科研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保暖效果好的羽绒纱的生产装置,进而提供一种羽绒纱的生产方法以及使用该羽绒纱生产保暖面料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羽绒纱的生产装置,包括第一上辊、第一下辊、第二上辊、第二下辊、第三上辊、第三下辊、上皮圈、下皮圈、上皮圈销、下皮圈销、散纤维喂入装置、加捻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所述第一上辊和所述第一下辊组成第一辊对,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第二下辊组成第二辊对,所述第三上辊和所述第三下辊组成第三辊对,所述上皮圈套在所述第二上辊和所述上皮圈销之间,所述下皮圈套在所述第二下辊和所述下皮圈销之间,所述上皮圈销与所述下皮圈销接近第三辊对的输入钳口;所述上皮圈在所述第二上辊的作用下循环转动,所述下皮圈在所述第二下辊的作用下循环转动;所述散纤维喂入装置包括沟槽辊、光面辊、斜槽以及对沟槽辊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所述沟槽辊的沟槽方向与所述沟槽辊的轴向平行,所述斜槽的一端贴着所述光面辊的表面,另一端接近所述第二辊对的输入钳口处以使散纤维能喂入所述第二辊对的喂入钳口;所述第一纱线从所述第一辊对的喂入钳口喂入,所述第二纱线从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处喂入,并且喂入时在所述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紧挨所述第一纱线;所述第一上辊、第一下辊、第二上辊、第二下辊、第三上辊和第三下辊的旋转速度相同,以保证在各个辊对之间对第一纱线没有牵伸作用;所述加捻装置位于第三辊对的下游。

优选地,为了更加牢固地固定散纤维,该生产装置还可以包括浸胶槽,用于对第二纱线进行浸胶后再喂入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

优选地,为了去除固定不牢的散纤维,该生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加捻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浮游毛羽清除装置,浮游毛羽清除装置利用气流的作用,将羽绒纱中固定不牢的散纤维吹走。

利用上述生产装置生产羽绒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长丝纤维切断呈一定长度的散纤维,并将这些散纤维整理整齐后放入沟槽辊与光面辊之前的储料装置(未图示),散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沟槽辊的轴向大致平行,利用加压装置调整沟槽辊与光面辊之间的压力,以确保沟槽辊和光面辊能够将散纤维顺利抓取散纤维,并将散纤维沿斜槽顺利输送至第二辊对的喂入钳口;

(2)第一纱线通过第一上辊与第一下辊组成的第一辊对的喂入,再进入第二上辊和第二下辊组成的第二辊对,第一纱线位于散纤维喂入装置喂入的散纤维的下方,并在上皮圈和下皮圈的夹持作用下共同将散纤维和第一纱线喂入第三上辊和第三下辊组成的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

(3)第二纱线从第二纱线筒子上退绕下来,从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处喂入,并且喂入时在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处紧挨第一纱线,这样使得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分别位于散纤维的两侧;

(4)利用加捻装置进行加捻形成羽绒纱,羽绒纱从第三辊对处输出,并最后经过卷绕装置进行卷绕。

优选地,为了使羽绒纱表面的散纤维的长度均匀,在第一纱线与散纤维在第二辊对的喂入钳口汇合时,优选第一纱线位于散纤维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为更加牢固地固定散纤维,从第二纱线筒子上退绕下来的第二纱线先经过浸胶槽,在第二纱线表面包覆胶水后,再喂入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

优选地,为了去除固定不牢的散纤维,利用设置在加捻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浮游毛羽清除装置去除固定不牢的散纤维。

进一步地,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羽绒纱生产保暖面料。面料的生产工艺为:将羽绒纱作为纬纱,采用普通的少毛羽纱线作为经纱,通过织机进行坯布织造,然后对坯布进行后处理,后处理工序包括染色和起毛步骤。染色能够提高面料的视觉效果,增加面料的美观程度。起毛步骤能够使织机织造以及染色等步骤时,羽绒纱表面倒伏的纤维重新分散开来,能够产生更好的保暖效果,并带来良好的穿着舒适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生产的羽绒纱具有保暖性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该羽绒纱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纱线,通过两根纱线加捻夹持散纤维,使得最终羽绒纱的表面具有牢固固定的散纤维,这些散纤维之间形成储存静止空气的空间。散纤维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合理选择。利用该羽绒纱制成的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且表面蓬松,亲肤性好,穿着舒适。在用于生产冬季的御寒服装时,既能保暖又不显臃肿,物美价廉,还能达到质地轻盈的技术效果。同时,根据染色效果,还能设计出不同视觉效果的服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羽绒纱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生产羽绒纱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散纤维喂入装置中的沟槽辊和光面辊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制得的羽绒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纱线;2:第一上辊;3:第一下辊;4:散纤维喂入装置;5:第二上辊;6:第二下辊;7:下皮圈;8:上皮圈;9:散纤维;10:第二纱线;11:第二纱线筒子;12:第三上辊;13:第三下辊;14:羽绒纱;15:上皮圈销;16:下皮圈销;41:沟槽辊;42:光面辊;43:加压装置;44:斜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羽绒纱的生产装置,包括第一上辊2、第一下辊3、第二上辊5、第二下辊6、第三上辊12、第三下辊13、上皮圈8、下皮圈7、上皮圈销15、下皮圈销16、散纤维喂入装置4、加捻装置以及卷绕装置,第一上辊2和第一下辊3组成第一辊对,第二上辊5和第二下辊6组成第二辊对,第三上辊12和第三下辊13组成第三辊对,上皮圈8套在第二上辊5和上皮圈销15之间,下皮圈7套在第二下辊6和下皮圈销16之间,上皮圈销15与下皮圈销16接近第三辊对的输入钳口;上皮圈8在第二上辊5的作用下循环转动,下皮圈7在第二下辊6的作用下循环转动;散纤维喂入装置包括沟槽辊41、光面辊42、斜槽44以及对沟槽辊41施加压力的加压装置44,沟槽辊41的沟槽方向与沟槽辊41的轴向平行,斜槽44的一端贴着光面辊42的表面,另一端接近第二辊对的输入钳口处以使散纤维能喂入第二辊对的喂入钳口;第一纱线1从第一辊对的喂入钳口喂入,第二纱线10从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处喂入,并且喂入时在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紧挨第一纱线1;第一上辊2、第一下辊3、第二上辊5、第二下辊6、第三上辊12和第三下辊13的旋转速度相同,以保证在各个辊对之间对第一纱线1没有牵伸作用;加捻装置位于第三辊对的下游。

优选地,为了更加牢固地固定散纤维,该生产装置还可以包括浸胶槽,用于对第二纱线进行浸胶后再喂入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

优选地,为了去除固定不牢的散纤维,该生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加捻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浮游毛羽清除装置,浮游毛羽清除装置利用气流的作用,将固定不牢的散纤维吹走。

利用上述生产装置生产羽绒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长丝纤维切断呈一定长度的散纤维,并将这些散纤维整理整齐后放入沟槽辊41与光面辊42之前的储料装置(未图示),散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沟槽辊41的轴向大致平行,利用加压装置43调整沟槽辊41与光面辊42之间的压力,以确保沟槽辊41和光面辊42能够将散纤维顺利抓取散纤维,并将散纤维沿斜槽44顺利输送至第二辊对的喂入钳口;

(2)第一纱线1通过第一上辊2与第一下辊3组成的第一辊对的喂入,再进入第二上辊5和第二下辊6组成的第二辊对,第一纱线位于散纤维喂入装置喂入的散纤维9的下方,并在上皮圈8和下皮圈7的夹持作用下共同将散纤维9和第一纱线1喂入第三上辊12和第三下辊13组成的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

(3)第二纱线10从第二纱线筒子11上退绕下来,从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处喂入,并且喂入时在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处紧挨第一纱线1,这样使得第一纱线1和第二纱线10分别位于散纤维9的两侧;

(4)利用加捻装置进行加捻形成羽绒纱,羽绒纱从第三辊对处输出,并最后经过卷绕装置进行卷绕。

优选地,为了使羽绒纱表面的散纤维的长度均匀,在第一纱线1与散纤维9在第二辊对的喂入钳口汇合时,优选第一纱线1位于散纤维9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为更加牢固地固定散纤维,从第二纱线筒子11上退绕下来的第二纱线10先经过浸胶槽,在第二纱线10表面包覆胶水后,再喂入第三辊对的喂入钳口。

优选地,为了去除固定不牢的散纤维,利用设置在加捻装置与卷绕装置之间的浮游毛羽清除装置去除固定不牢的散纤维。

进一步地,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羽绒纱生产保暖面料。面料的生产工艺为:将羽绒纱作为纬纱,采用普通的少毛羽纱线作为经纱,通过织机进行坯布织造,然后对坯布进行后处理,后处理工序包括染色和起毛步骤。染色能够提高面料的视觉效果,增加面料的美观程度。起毛步骤能够使织机织造以及染色等步骤时,羽绒纱表面倒伏的纤维重新分散开来,能够产生更好的保暖效果,并带来良好的穿着舒适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