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5892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在纱线生产中往往需要用到对纱线进行检测,在对纱线进行加工生产时。如果出现断裂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后续的生产无法进行,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滑杆、导杆、滚动装置、压力传感器、弹簧、挡板、滑套和控制箱,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垂直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部通过焊接垂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固定板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顶部连接有滚动装置,所述固定板下端位于通孔出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导杆位于压力传感器下端套有弹簧, 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间固定在导杆上,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滑套,所述滑套套在滑杆上,所述底座一侧固定有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滚动装置包括支撑板、转轴和滚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对称固定在导杆的两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滚轮通过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轮的外圈中间部位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底部固定有保护垫。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一侧固定有警报装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分贝与警报装置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首先把纱线穿过滚轮中间的滑槽,在纱线进行传递时,由于纱线收卷装置给定的拉力,从而使滚轮带动导杆移动,并且通过弹簧把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传递给控制箱,当纱线断裂时,就会导致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变化,并跟预先设定的压力值产生对比,当发生断裂时,通过控制箱控制警报装置发生警报,从而可以提醒人们迅速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固定板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检测装置;3-固定板;4-滑杆;5-导杆;6- 滚动装置;7-压力传感器;8-弹簧;9-挡板;10-滑套;11-控制箱;12-通孔;13-支撑板;14-转轴;15-滚轮;16-滑槽;17-警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用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固定板3、滑杆4、导杆5、滚动装置6、压力传感器7、弹簧8、挡板9、滑套10和控制箱11,所述固定板3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垂直固定有滑杆4,所述滑杆4的底部通过焊接垂直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固定板3上端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滑动连接有导杆5,所述导杆5的顶部连接有滚动装置6,所述固定板3下端位于通孔12出固定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导杆5位于压力传感器7下端套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部与压力传感器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8的底部固定有挡板9,所述挡板9的中间固定在导杆5上,所述挡板9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滑套10,所述滑套10套在滑杆4上,所述底座1一侧固定有控制箱11。

所述滚动装置6包括支撑板13、转轴14和滚轮15吗,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对称固定在导杆5的两侧,所述转轴14的两端分别与 支撑板13固定连接,所述滚轮15通过轴承与转轴14转动连接,用于连接纱线,所述滚轮15的外圈中间部位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内侧底部固定有保护垫,保护纱线,所述控制箱11一侧固定有警报装置17,用于提醒,所述控制箱11分贝与警报装置17和压力传感器7电性连接,便于控制。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把纱线穿过滚轮15中间的滑槽16,在纱线进行传递时,由于纱线收卷装置给定的拉力,从而使滚轮15带动导杆5移动,并且通过弹簧8把压力传递给压力传感器7,通过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压力传递给控制箱11,当纱线断裂时,就会导致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的压力变化,并跟预先设定的压力值产生对比,当发生断裂时,通过控制箱11控制警报装置17发生警报,从而可以提醒人们迅速处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