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网机的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680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铺网机的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成套无纺织产品如无纺布、无纺毡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开松机、梳理机、铺网机和针刺机(或者水刺机),由开松机将无纺织纤维开松并供给梳理机,由梳理机梳理后的无纺织纤维供给铺网机铺网,铺网机铺网后送给针刺机针刺或水刺机水刺,形成无纺织产品。

铺网机是成套无纺织产品生产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关于铺网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637519Y(铺网机)、CN100554539C(具有补偿功能的铺网机构)、CN201272889Y(交叉铺网机)、CN103221591B(交叉铺网机)、CN104695136A(交叉铺网机)和CN205529360U(一种批量生产无纺材料的铺网机),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公知常识可知:铺网机主要由机架、用于喂入由开松机开松的无纺织纤维的喂入斜帘、用于接应或称接受由喂入斜帘引入的无纺织纤维的上平帘、下输棉环帘、用于接受由上平帘与下输棉帘协同引入的无纺织纤维的中平帘、铺网小车、铺网大车和用于接受由铺网小车引出的无纺织纤维的成网帘,其中,由中平帘与下输棉环帘的协同作用将无纺织纤维供给铺网小车,在铺网小车往复运动的同时由铺网小车上的输出导棉辊(业界习惯称“铺网辊”,以下同)导出并以复数个S字形铺叠至成网帘上,由成网帘向针刺机所在的工位输送。

进而如业界所知;机架的长工方向的一侧即与成网帘相对应的一侧是不能封闭的,以便形成成网帘导出口。但是由于受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通常将机架的其它三个面也形成不封闭的构造,于是在实际的铺网过程中,由于受外界气流的干扰影响,出自铺网小车的铺网辊(一对铺网辊)的无纺织纤维棉网出现飘动(乱网),无法保证铺至成网帘上的无纺织纤维的铺网质量,使最终由针刺机或水刺机加工出的无纺织产品的克重的一致性受到影响。尤其,随着针刺机或水刺机的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铺网机的铺网速度也相应提高,从而前述的乱网情形愈发严重。因此如何在铺网过程中避免外界气流对无纺织纤维棉网产生影响而藉以确保铺网质量成了业界关注并且期望解决的技术方案,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铺网过程中有效地防止外界气流对出自铺网小车的无纺织纤维棉网产生影响而藉以提高铺网效率并且保障铺网质量的铺网机的机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铺网机的机架结构,包括机架本体,该机架本体由机架前、后横梁、机架左横梁和机架右横梁组成,机架前横梁的左端与前左支承墙板的上端右侧固定,而该前左支承墙板的下端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前横梁的右端与前右支承墙板的上端左侧固定,而该前右支承墙板的下端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后横梁的左端与后左支承墙板的上端右侧固定,而该后左支承墙板的下端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后横梁的右端与后右支承墙板的上端左侧固定,而该后右支承墙板的下端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左横梁的前端与前左支承墙板的上端后侧固定,而机架左横梁的后端与后左支承墙板的上端前侧固定,机架右横梁的前端与前右支承墙板的上端后侧固定,而机架右横梁的后端与后右支承墙板的上端前侧固定,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机架后横梁的下方的区域形成为不封闭的成网帘导出口,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左支承墙板与后左支承墙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左封闭门,在机架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右支承墙板与后右支承墙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右封闭门,而在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左支承墙板与前右支承墙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前封闭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前左支承墙板的下端与前右支承墙板的下端之间以及在所述后左支承墙板的下端与后右支承墙板的下端之间各固定有一下补强连接横梁;在前左支承墙板的下端与后左支承墙板的下端之间以及在前右支承墙板的下端与后右支承墙板的下端之间各固定有一下增强连结横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封闭门、右封闭门以及前封闭门各由复数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封闭门上设有左封闭门观察窗,在所述的右封闭门上设有右封闭门观察窗,在所述的前封闭门上设有前封闭门观察窗。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封闭门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左封闭门拉手,在所述右封闭门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右封闭门拉手,在所述前封闭门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前封闭门拉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克服了传统设计思想的偏见下将机架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由设置的前封闭门蔽护,将机架的左、右侧分别由设置的左、右封闭门蔽护,因而在铺网机铺网过程中外界气流无法进入而可避免对铺网小车的铺网辊引出的无纺织纤维棉网产生干扰影响,既可提高铺网效率,又能保证铺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暨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机架本体1,该机架本体1由机架前、后横梁11、12、机架左横梁13和机架右横梁14组成,机架前横梁11的左端与前左支承墙板15的上端右侧固定,而该前左支承墙板15的下端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前横梁11的右端与前右支承墙板16的上端左侧固定,而该前右支承墙板16的下端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后横梁12的左端与后左支承墙板17的上端右侧固定,而该后左支承墙板17的下端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后横梁12的右端与后右支承墙板18的上端左侧固定,而该后右支承墙板18的下端支承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机架左横梁13的前端与前左支承墙板15的上端后侧固定,而机架左横梁13的后端与后支承墙板17的上端前侧固定,机架右横梁14的前端与前右支承墙板16的上端后侧固定,而机架右横梁14的后端与后右支承墙板18的上端前侧固定,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并且在对应于机架后横梁12的下方的区域形成为不封闭的成网帘导出口19。

在图1中还示出了设置于机架1上的属于铺网机的铺网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喂入斜帘7a,上平帘7b、下输棉环帘7c、中平帘7d、铺网大车7e和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8,喂入斜帘7a对应于前述机架左横梁13的上方,上平帘7b对应于喂入斜帘7a的右侧设置,用于接受由喂入斜帘7a喂入的无纺织纤维,下输棉环帘7c对应于上平帘7b的右侧设置,中平帘7d的一端对应于上平帘7b的右侧下方而另一端对应于下输棉环帘7c的一端下方,该中平帘7d用于接受由上平帘7b与下输棉环帘7c协同引入的无纺织纤维,铺网大车7e与机架前、后横梁11、12形成滚动副或滑动副,下输棉环帘驱动机构8与下输棉环帘7c传动连接,而下输棉环帘7c还与铺网大车7e以及与图中未示出的同样属于铺网机构的结构体系的铺网小车连结。由于该段文字所涉及的铺网机构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CN2637519Y,因而申请人不再详细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机架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左支承墙板15与后左支承墙板17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左封闭门2,在机架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右支承墙板16与后右支承墙板18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右封闭门3,而在机架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前左支承墙板15与前右支承墙板1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前封闭门4。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前左支承墙板15的下端与前右支承墙板16的下端之间以及在前述后左支承墙板17的下端与后右支承墙板18的下端之间各固定有一下补强连接横梁5;在前左支承墙板15的下端与后左支承墙板17的下端之间以及在前右支承墙板16的下端与后右支承墙板18的下端之间各固定有一下增强连结横梁6。

由图1所示,前述的左封闭门2、右封闭门3以及前封闭门4各由复数扇。

优选地,在前述的左封闭门2上设有左封闭门观察窗21,在前述的右封闭门3上设有右封闭门观察窗31,在前述的前封闭门4上设有前封闭门观察窗41,并且在左封闭门2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左封闭门拉(图中未示出),在右封闭门3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右封闭门拉手32,在前封闭门4朝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前封闭门拉手42。

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前述的成网帘导出口19朝向前方,也就是说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图1所示的结构转过180°。由于铺网机的工作原理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在前述CN2637519Y中作了十分详细的说明,因而申请人同样不再复述。

在铺网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下,由于左、右封闭门2、3和前封闭门4对机架1的三个方向实施了封闭,因而外界气流不会对出自铺网小车的铺网辊的无纺织纤维棉网产生干扰,得以保障铺网质量。当要对机内实施清洁或检护时则可依需开启左、右封闭门2、3和/或前封闭门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