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复合涤纶纤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穿着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穿着舒适外,还要求服装具有功能性,纤维是服装面料的构成基础,对服装面料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涤纶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弹性高,弹性模量高,断裂强度高,热定形性好,耐热、耐光性好,抗有机溶剂以及酸、碱腐蚀,抗霉菌、抗虫蛀,坚牢耐用等,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但是涤纶纤维不具有抗菌性能,同时其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复合涤纶纤维,能够解决现有涤纶纤维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复合涤纶纤维,包括:涤纶纤维本体、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所述涤纶纤维本体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的圆环形横截面的内壁上吸附有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的圆环形横截面的外壁上吸附有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的圆环形横截面上还均布有多个凹坑,所述凹坑内填充有抗菌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和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均为茶多酚/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的厚度为75-90n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的厚度为100-120n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颗粒为纳米银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银颗粒的直径为8-10n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涤纶纤维本体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其内壁吸附有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外壁吸附有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抗菌复合涤纶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和光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菌复合涤纶纤维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涤纶纤维本体,2、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3、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4、凹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抗菌复合涤纶纤维,包括:涤纶纤维本体1、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2、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3,所述涤纶纤维本体1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1的圆环形横截面的内壁上吸附有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2,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1的圆环形横截面的外壁上吸附有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3,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1的圆环形横截面上还均布有多个凹坑4,所述凹坑4内填充有抗菌颗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2和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3均为茶多酚/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膜。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主要的化学成分,占茶叶干重的18%-36%,主要由黄烷醇类、花色素类、花黄色类和酚酸类物质组成。由于茶多酚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多种药理作用,并且被验证是一种安全、绿色、无毒副作用的化合物。聚乳酸安全可降解,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实施例中采用茶多酚与聚乳酸混合制得的具有抗菌性能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分别吸附在涤纶纤维本体1的内壁和外壁上,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涤纶纤维具有优异持久的抗菌性能。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2的厚度为75-90nm。所述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3的厚度为100-120nm。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1的圆环形横截面上还均布有多个凹坑4,所述凹坑4内填充有抗菌颗粒,所述抗菌颗粒为纳米银颗粒。纳米银颗粒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在所述涤纶纤维本体1中添加纳米银颗粒,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抗菌复合涤纶纤维具备很好的抗菌防臭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银颗粒的直径为8-10nm。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抗菌复合涤纶纤维,涤纶纤维本体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其内壁吸附有第一纳米抗菌纤维膜,外壁吸附有第二纳米抗菌纤维膜,并在涤纶纤维本体内部设有凹坑,在凹坑内填充有纳米银颗粒,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抗菌复合涤纶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和光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