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布麻韧皮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胶及抗菌整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568发布日期:2018-10-09 22:1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罗布麻韧皮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胶及抗菌整理系统。



背景技术:

黄酮是一种在植物中分布很广的多酚类天然产物,几乎存在于所有绿色植物中。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查尔酮、橙酮、异黄酮、花青素以及上述各类的二氢衍生物。黄酮化合物不仅结构多样,而且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并且具有较低的毒性,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氧化活性,抗衰老和抗疲劳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抗癌和抗肿瘤作用,以及抗菌性等等。罗布麻韧皮中也含有种类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但目前罗布麻脱胶方法中,天然水沤麻脱胶法耗资小,但脱胶不彻底,周期长,而且会造成水域污染。化学法脱胶较彻底,但对纤维的性能和光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存在耗水耗能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微生物脱胶虽然环境友好,但脱胶麻质量不稳定。此外在上述脱胶方法中,罗布麻韧皮纤维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多以废液形式排放到了环境当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罗布麻韧皮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胶及抗菌整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氧化碳储罐、冷凝器、二氧化碳高压泵、热交换器、阀门J2、混合器、脱胶反应釜、阀门J8、阀门J10、分离釜b、阀门J13、冷凝器;

脱胶反应釜进出口通过阀门J7连接循环泵b;

脱胶反应釜进口外侧依次通过阀门J6、循环泵、抗菌整理釜、阀门J5连接脱胶反应釜出口外侧;

助溶剂罐依次连接高压泵、加热器、阀门J3到混合器入口;

脱胶反应剂储罐依次连接反应剂高压泵、加热器b、阀门J4到混合器入口;

阀门J8出口依次连接阀门J9、分离釜、阀门J13入口。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二氧化碳储罐、冷凝器间设有阀门J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凝器、二氧化碳高压泵间设有阀门J14。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分离釜b底部设有阀门J12。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分离釜底部设有阀门J11。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整理釜包括整理釜筒体1,筒体1上端设有二氧化碳出口11,所述筒体1直径为400~600mm,高度为800~1100mm,下端设有二氧化碳进口2,进口处有螺纹套筒3,用于连接筒体1内部抗菌整理架,所述抗菌整理架包括中心管4和设置在中心管4上的三个抗菌整理器5,所述抗菌整理器5之间的距离为150~200mm,抗菌整理器5为以中心管4为圆心的上下两面带有微孔的圆柱形容器,抗菌整理器5上下两个面为抗菌整理台面6,两个抗菌整理台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mm,抗菌整理台面上的微孔8直径为1~2mm,抗菌整理台面上的微孔中位于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的微孔与整理台面的夹角为90度,抗菌整理台面上的微孔中位于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两边的微孔对称朝向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两边的微孔与整理台面的夹角由中部到两侧逐渐减小,抗菌整理器5内部的中心管4上设有直径为2~3mm的微孔a7,抗菌整理台面6上设有六个布料夹9。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抗菌整理釜中,所述筒体直径为400~600mm,高度为800~110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抗菌整理釜中,所述抗菌整理器之间的距离为 150~20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抗菌整理釜中,两个抗菌整理台面之间的距离为 60~80mm。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抗菌整理釜中,筒体顶部设有凸肩平盖。

发明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系统实现在对罗布麻韧皮纤维脱胶的同时,利用提取的黄酮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整理,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脱胶抗菌整理系统示意图;

图2为抗菌整理釜示意图;

图3为抗菌整理台半径示意图;

图4为抗菌整理器俯视图;

图中,1抗菌整理釜筒体,2二氧化碳进口,3螺纹套筒,4中心管,5抗菌整理器,6抗菌整理台面,7微孔a,8微孔,9布料夹,10凸肩平盖,11二氧化碳出口,111脱胶反应釜,12助溶剂罐,13脱胶反应剂储罐,14二氧化碳储罐,15冷凝器, 16二氧化碳高压泵,17热交换器,18高压泵,19混合器,20分离釜,21抗菌整理釜, 22循环泵,23反应剂高压泵,24循环泵b,25分离釜b,26加热器,27加热器b。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定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在对罗布麻韧皮纤维脱胶的同时,利用提取的黄酮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整理,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如图1所示,一种罗布麻韧皮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脱胶及抗菌整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二氧化碳储罐14、冷凝器15、二氧化碳高压泵16、热交换器17、阀门J2、混合器19、脱胶反应釜111、阀门J8、阀门J10、分离釜b25、阀门J13、冷凝器15;

脱胶反应釜111进出口通过阀门J7连接循环泵b24;

脱胶反应釜111进口外侧依次通过阀门J6、循环泵22、抗菌整理釜21、阀门J5 连接脱胶反应釜111出口外侧;

助溶剂罐12依次连接高压泵18、加热器26、阀门J3到混合器19入口;

脱胶反应剂储罐13依次连接反应剂高压泵23、加热器b27、阀门J4到混合器19 入口;

阀门J8出口依次连接阀门J9、分离釜20、阀门J13入口。

二氧化碳储罐14、冷凝器15间设有阀门J1。

冷凝器15、二氧化碳高压泵16间设有阀门J14。

分离釜b25底部设有阀门J12。

分离釜20底部设有阀门J11。

首先将罗布麻韧皮放置于脱胶反应釜111中,将待整理的纺织品放入抗菌整理釜 21中,70%乙醇溶液置于助溶剂罐12内,脱胶反应剂放入脱胶反应剂储罐13中。存储在二氧化碳储罐14内的液态二氧化碳首先经过净化器,除气体内部可能含有的固体杂质后,经阀门J1进入冷凝器15冷凝。经阀门J14在二氧化碳高压泵16的作用下,液态二氧化碳被加压到临界压力7.38MPa以上;同时,通过热交换器17的作用,二氧化碳被加热到临界温度31.1℃以上。此时,二氧化碳转变为超临界状态。70%乙醇在高压泵18的作用下通过加热器26经阀门J3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混合器19内均匀混合,开始萃取罗布麻黄酮,萃取的黄酮经经阀门J5后进入纺织品抗菌整理釜 21,抗菌整理釜21示意图见图2,在循环泵22的作用下开始对纺织品进行黄酮抗菌整理。然后关闭阀门J5、阀门J6,将整理的纺织品取出。打开阀门J8、阀门J9,将剩余黄酮在分离釜20进行收集。抗菌整理完成后,关闭阀门J3,打开阀门J4,脱胶反应剂在反应剂高压泵23的作用下通过加热器b27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混合器19 内均匀混合,进入到脱胶反应釜111中,达到工艺条件后关闭阀门J8,打开阀门J7,在循环泵b24作用下对罗布麻进行超临界脱胶。脱胶完成后,打开阀门J8。阀门J10,关闭阀门J7、阀门J9,在分离釜b25中收集罗布麻产物,完成罗布麻的超临界脱胶和纺织品的抗菌整理。

如图2~4所示,超临界二氧化碳抗菌整理釜,包括整理釜筒体1,筒体1上端设有二氧化碳出口11,所述筒体1直径为400~600mm,高度为800~1100mm,下端设有二氧化碳进口2,进口处有螺纹套筒3,用于连接筒体1内部抗菌整理架,所述抗菌整理架包括中心管4和设置在中心管4上的三个抗菌整理器5,所述抗菌整理器5之间的距离为 150~200mm,抗菌整理器5为以中心管4为圆心的上下两面带有微孔的圆柱形容器,抗菌整理器5上下两个面为抗菌整理台面6,两个抗菌整理台面之间的距离为60~80mm,抗菌整理台面上的微孔8直径为1~2mm,抗菌整理台面6上的微孔8中位于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的微孔与整理台面的夹角为90度,抗菌整理台面6上的微孔8中位于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两边的微孔对称朝向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抗菌整理台面半径中部两边的微孔与整理台面的夹角由中部到两侧逐渐减小,抗菌整理器5内部的中心管4上设有直径为2~3mm的微孔a7,抗菌整理台面6上设有六个布料夹9。筒体1顶部设有凸肩平盖10。

将六块布料分别放在六个抗菌整理台面6上,用布料夹9夹好,然后将抗菌整理架4放进抗菌整理釜筒体1内,与螺纹套筒3连接好,盖好凸肩平盖10。将3~5%的罗布麻提取黄酮溶液作为抗菌整理剂,在10~15MPa,40~50℃,抗菌整理剂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5%,在此条件下处理15~20min,泄压后取出布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89.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