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1331发布日期:2018-09-14 22:50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袋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无纺布袋的制袋机。



背景技术:

无纺布袋具有环保实用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从而促使无纺布制袋成型技术快速发展。现有无纺布袋是通过无纺布袋成型机加工成型,在成型完成后,通过袋体脱膜装置将袋体从成型模具上脱离;袋子脱离后,由人工收集,然后放入到一个独立的袋体折叠机里面进行袋子折叠,袋子折叠后形成扁平状,然后装入包装箱内。由于袋体脱膜装置与袋体折叠机是两个独立的装置,因此还需要人工取袋与放袋,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集脱袋与折袋功能于一体的无纺布制袋机。

这种无纺布制袋机包括有袋体脱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脱膜装置下方安装有袋体折叠装置,所述袋体折叠装置与袋体脱膜装置之间输送衔接,所述袋体折叠装置包括有左传送带组、右传送带组以及折叠线,所述左传送带组与右传送带组都包括有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所述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所述折叠线位于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左右两边的折叠线上端之间的宽度大于下端之间的宽度。

所述折叠线为柔性的线状折叠条,所述线状折叠条绕于上滚轮与下滚轮上。

所述上滚轮或下滚轮与折边动力源传动连接。

所述下滚轮的直径大于上滚轮的直径。

所述折叠线为折叠板上的内侧斜边。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纺布制袋机,通过将袋体折叠装置安装在袋体脱膜装置下方,使两者建立起输送衔接,实现袋子脱模后立即折边的功能,从而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袋体折叠装置的主视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袋体折叠装置的侧视原理图;

图5为折叠后的袋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这种无纺布制袋机包括有袋体脱膜装置1,袋子成型后就通过该袋体脱膜装置1将袋子从模具上脱离下来,该袋体脱膜装置1本申请人已申请过专利,这里就不对其结构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是在袋体脱膜装置1下方安装有袋体折叠装置2,该袋体折叠装置2与袋体脱膜装置1之间输送衔接,即袋子从模具上脱离下来就进入到袋体折叠装置2,由袋体折叠装置2对袋体进行折叠工作。

如图1-图4所示,袋体折叠装置2包括有左传送带组20、右传送带组21以及折叠线22,如图4所示,左传送带组20与右传送带组21都包括有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即左传送带组20包括有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右传送带组21也包括有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而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27;当然,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都绕在上辊筒24与下辊筒25上,通过动力源的驱动,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移动,从而将上方的无纺布袋往下传送,由于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形成V型的传送通道27,袋子进入该传送通道27后,就逐渐被压平;当然在逐渐压平的同时,需要将袋体的两侧边向中间内折叠,为此在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还设有折叠线22,即左传送带组20的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之间设有折叠线22,右传送带组21的前传送带与后传送带之间也设有折叠线22,而左右两边的折叠线22上端之间的宽度a大于下端之间的宽度b。当袋子逐渐通过V型的传送通道27时,由于左右两边的折叠线22逐渐向内侧延伸(如图3的中间方向),这样前传送带200与后传送带201将袋子往下输送并逐渐压平的同时,位于传送通道27中间处的折叠线22就逐渐将袋体的侧面往中间方向折叠,由此形成一个如图5所示的扁平折叠袋子。

折叠线22可以为柔性的线状折叠条,也可以为折叠板上的内侧斜边。两者都能对袋体实现折叠;而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线为柔性的线状折叠条,该线状折叠条绕于上滚轮221与下滚轮222上。而为了减少摩擦力,提高稳定性与折叠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上滚轮221或下滚轮222与折边动力源传动连接。通过折边动力源的驱动,上滚轮221或下滚轮222就能带动线状折叠条移动,这样线状折叠条就能与袋体同步移动,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摩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左右两边的折叠线22形成上端之间宽度大于下端之间宽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下滚轮222的直径大于上滚轮221的直径,安装时,只需要将下滚轮222与上滚轮221安装在一个垂直线上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