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710发布日期:2018-11-09 20:34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流纺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杯。



背景技术:

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纺杯是气流纺纱机的重要部件,纺杯可高速旋转,转速可达60000r/min至130000r/min,由此产生离心作用,把纺杯内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纺杯,单纤维进入转杯后,先被送到转杯内壁的斜面上。由于转杯内壁表面速度较高,纤维沿着内壁的周向平行排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向内壁最大直径处的凝聚槽内,在此叠合成环形的须条,这就是纤维的凝聚过程,在凝聚过程中,纤维按周向循环排列,故有并合效应。纺杯外有一根纱头,把纺杯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纺杯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边“喂”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

纺杯根据纺杯内负压形成原理包括自排风式和抽气式两种。其中,自排风式纺杯在其底部沿直径方向等距离分布多个排气孔,气流通过排气孔从杯口流向杯底流动,体积较小的短绒容易在排气孔周围聚集,影响了气流排泄,降低了纺杯内的负压,这既影响了成纱质量,又增加了纱条断头。当生产环境的湿度较大时,聚集的短绒还可能堵塞排气孔,需停机清理排气孔才能继续工作,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杯,该纺杯可减少排气孔周围的短绒积聚,保证气流及时由排气孔排泄,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杯,包括互相连接的杯体和杯杆,杯体包括互相连接的杯口和杯底,杯口呈向上渐缩的锥筒形,杯口和杯底的连接处设置有V形的凝棉槽,杯底的中心设有连接槽,杯杆安装于连接槽内,杯底上沿连接槽的外围设有倒椎台状的凹陷部,凹陷部包括靠近凝棉槽的第一斜面和靠近连接槽的第二斜面,第一斜面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斜面的倾斜度,凹陷部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排气孔的进风口位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交汇处,排气孔的出风口延伸至杯体外表面。

优选地,排气孔为渐缩式的锥体结构,排气孔的进风口的孔径大于排气孔的出风口的孔径。

优选地,排气孔的进风口上设置有弧形倒角。

优选地,排气孔的进风口为椭圆形,若干个排气孔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地,凝棉槽的根部设有圆角,圆角直径为0.2~0.3mm。

优选地,杯体为铝基复合材料,杯体的内表面涂有陶瓷耐磨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斜面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斜面的倾斜度,在纺杯高速旋转时,未进入凝棉槽的部分短绒与第一斜面碰撞,并且在第一斜面的反作用力和纺杯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继续进入杯体上部,从而旋转后落入凝棉槽内,提高了凝棉效率,减少了排气孔周围的短绒积聚,保证了气流及时由排气孔排泄。设置较大孔径的进风口,可增强纺杯的排气功能以及防止进风口堵塞;而随着孔径的逐渐减小,排气孔内的气流速度增大,便于将排气孔内的短绒和灰尘快速排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杯体;11.杯口;12.杯底;13.凝棉槽;14.连接槽;15.凹陷部;151.第一斜面;152.第二斜面;16.排气孔;161.弧形倒角;2.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流纺纱机的纺杯,包括互相连接的杯体1和杯杆2,杯体1包括互相连接的杯口11和杯底12,杯口11呈向上渐缩的锥筒形,杯口11和杯底12的连接处设置有V形的凝棉槽13,杯底12的中心设有连接槽14,杯杆2安装于连接槽14内,杯底12的连接槽的外围设有倒椎台状的凹陷部15,凹陷部15包括靠近凝棉槽13的第一斜面151和靠近连接槽14的第二斜面152,第一斜面151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斜面152的倾斜度,凹陷部15上设有若干个排气孔16,排气孔16的进风口位于第一斜面151和第二斜面152的交汇处,排气孔16的出风口延伸至杯体1的外表面。第一斜面的倾斜度大于第二斜面的倾斜度,在纺杯高速旋转时,未进入凝棉槽的部分短绒与第一斜面碰撞,并且在第一斜面的反作用力和纺杯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继续进入杯体上部,从而旋转后落入凝棉槽内,提高了凝棉效率,减少了排气孔周围的短绒积聚,保证了气流及时由排气孔内排泄。

优选地,排气孔16为渐缩式的锥体结构,排气孔16的进风口的孔径大于排气孔16的出风口的孔径。由于棉条中的短绒和灰尘容易在纺杯排气孔16周围粘结积聚,因此,设置较大孔径的进风口,可增强纺杯的排气功能以及防止进风口堵塞;而随着孔径的逐渐减小,排气孔16内的气流速度增大,便于将排气孔16内的短绒和灰尘快速排出。

优选地,排气孔16的进风口设置有弧形倒角161,提高了进风口端的光洁度,进一步防止短绒和灰尘在排气孔的进风口周围积聚而堵塞排气孔。

优选地,排气孔16的进风口为椭圆形,若干个排气孔16位于同一圆周上,椭圆形的长轴沿圆周方向设置,椭圆形的排气孔16可有效地捕捉纺杯内离心旋转的气流,利于气流排泄,提高纺杯内的负压。

优选地,凝棉槽13的根部设有圆角,圆角直径为0.2~0.3mm。凝棉槽13的根部设置圆角,使凝棉槽13内不易嵌入杂质和灰尘,即使嵌入后也便于剔除,稳定了成纱质量。

优选地,杯体1为铝基复合材料,杯体1的内表面涂有陶瓷耐磨涂层,防止长时间使用产生毛刺,影响纺线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