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力翻转的套内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9218发布日期:2018-12-28 20:4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风力翻转的套内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袋套内膜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高压风力翻转的套内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编织袋套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采用推杆的方式将内膜夹住再推入已经开袋的编织袋内,此方式内膜不需要折边,但是套入后袋底内膜不平整。二、先将内膜折边然后再将内膜通过上下气嘴送入,此方式内膜需要折边且内膜尾部需要使用压轮压紧再同步送入,增加了机构的复杂性,套袋速度由压轮速度决定,限制了套袋速度,且套袋完成后才能将内膜切断,套袋效率降低,编织袋必须未封底,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基于高压风力翻转的套内膜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基于风力翻转的套内膜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有内膜平台和可吹出高压气体的气嘴,所述气嘴和所述内膜平台正对着已经打开袋口的编织袋,所述气嘴在所述内膜平台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编织袋的袋口前部设置有夹紧装置。

优选的,当所述气嘴在内膜平台的上方时,所述夹紧装置也在所述内膜平台的上方,当所述气嘴在内膜平台的下方时,所述夹紧装置也在所述内膜平台的下方,所述夹紧装置可将内膜夹紧。

优选的,在已经打开袋口的编织袋的上下两层前部分别设置有光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将已经切断的内膜套入编织袋内,且套袋速度快,套入后内膜平整度高,装置制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2。

图中:1为机架,2为内膜平台,3为内膜,4为气嘴,5为编织袋,6为夹紧装置,7为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内膜平台2上放置有由上道工序切断的内膜3,并由夹紧装置6将内膜3头部下挂在内膜平台2下的部分夹紧。此时,在内膜平台2的前部放置有已经打开袋口的编织袋5,气嘴4打开,吹出高压气体将内膜3平铺在内膜平台2上的部分翻转套入编织袋5中。为防止内膜3在进入编织袋5的过程中与编织袋5上层摩擦使得编织袋5上层变形形成死角造成内膜3不能顺利进入编织袋5,故在编织袋5的上层前部设置有光轴7。此套袋过程,实际上是将内膜3翻转180度,内膜3的头部依然留在原地,而内膜3的尾部抵达编织袋5的尾部,已经进入编织袋5内并到达预定位置的内膜3处于风力通道的下部,未到达预定位置的内膜3处于风力通道的上部。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内膜平台2上放置有由上道工序切断的内膜3,并由夹紧装置6将内膜3头部上提到内膜平台2上的部分夹紧。此时,在内膜平台2的前部放置有已经打开袋口的编织袋5,气嘴4打开,吹出高压气体将内膜3平铺在内膜平台2上的部分翻转套入编织袋5中。为防止内膜3在进入编织袋5的过程中与编织袋5下层摩擦使得编织袋5下层变形形成死角造成内膜3不能顺利进入编织袋5,故在编织袋5的下层前部设置有光轴7。此套袋过程,实际上是将内膜3翻转180度,内膜3的头部依然留在原地,而内膜3的尾部抵达编织袋5的尾部,已经进入编织袋5内并到达预定位置的内膜3处于风力通道的上部,未到达预定位置的内膜3处于风力通道的下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