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8836发布日期:2019-08-23 22:3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包装袋的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编织袋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编织袋是以塑料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包装袋,编织袋用途很广,主要用于各种物品的盛装和包装用,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制作编织袋的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经挤出、拉伸成扁丝,再经织造、编制、制袋而成。由于编织袋是经纬编织而成,其防潮、防漏等效果差,其内盛装的货物特别容易变质、损坏,在编织袋内套一层内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在编织袋内套一层内膜(内袋)之前,需要利用编织袋输送机构将编织袋移动到袋口撑开工位上,在袋口撑开工位上将编织袋的排气孔打开。现有的编织袋输送机构包括位移驱动机构、气室主管及鼓风机,气室主管安装在位移驱动机构上,气室主管上设有若干吸孔,气室主管一端与鼓风机通过软气管连接、另一端封闭。工作时,启动鼓风机对气室主管进行抽气,使气室主管内的气体产生负压,气室主管上的吸孔将处于其上方的编织袋进行负压吸附,然后通过位移驱动机构驱使气室主管带动编织袋移至袋口撑开工位上,为了将编织袋预先逐个分开并提高工作效率,通常在袋体送入工位与袋体撑开工位之间设置一个袋体预备工位,而由于在袋体撑开工位处的机械结构比较复杂,因此,编织袋输送机构往往设置在袋体送入工位、袋体预备工位、袋口撑开工位的下方,在下方对编织袋进行移动,而在一个编织袋移动到袋口撑开工位后,位移驱动机构往回退时,气室主管会随位移驱动机构的移动而移动,处于位移驱动机构上的编织袋因自身重力而向下垂落,气室主管会被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阻挡住,无法有效吸住相应的编织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编织袋输送机构,这种编织袋输送机构能够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往上吹,精准吸住相应的编织袋,保证编织袋顺畅输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编织袋输送机构,包括位移驱动机构、至少两个真空吸头和抽气泵,各个真空吸头并排安装在位移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上,抽气泵通过抽气管与各个真空吸头的抽气口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吸吹气转换装置,吸吹气转换装置连接在所述真空吸头与所述抽气泵之间的抽气管上。

工作时,先将各个真空吸头都吸附上一个编织袋,第一个真空吸头处的编织袋处于袋口撑开工位上,第二个真空吸头处的编织袋处于袋体预备工位上,第三个真空吸头处的编织袋处于袋体送入工位上,袋口撑开工位完成编织袋撑开并套入内膜后移开袋口撑开工位上的编织袋;然后由位移驱动机构带动各个真空吸头往回进行移动,袋体预备工位上的真空吸头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向上吹起,悬浮在真空吸头上方;然后第一个真空吸头立即退回到袋体预备工位处并开启抽气泵,抽气泵通过抽气管、吸吹气转换装置对真空吸头内部抽气,在真空吸头内部形成负压,将悬浮在真空吸头上的编织袋向下吸附在真空吸头上,使得袋体预备工位上的编织袋立即吸附在第一个真空吸头上,同理,第二个真空吸头退回到袋体送入工位处,将袋体送入工位上的编织袋立即吸附在第二个真空吸头上;再由位移驱动机构继续将第一个真空吸头的编织袋移动到袋口撑开工位上,第二个真空吸头处的编织袋移动到袋体预备工位上,第三个真空吸头移动到袋体送入工位上,由人工将编织袋放在第三个真空吸头上。这种编织袋输送机构能够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往上吹,确保真空吸头在往回退时不会被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阻挡住,精准吸住相应的编织袋,保证编织袋顺畅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吸吹气转换装置包括换气室、吹气装置、至少两个第一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开关,换气室设有负压吸气口和至少两个排气孔,各个第一开关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排气孔上,所述抽气管包括第一抽气管和第二抽气管,第一抽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吸头的抽气口连接,第一抽气管的另一端与排气孔连接,第二抽气管的一端与负压吸气口连接,第二抽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气泵连接,各条第一抽气管与排气孔连接的端部均设有吹气孔,各个第二开关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吹气孔上,各个吹气孔分别通过吹气管与吹气装置连接。吹气时,第一开关关闭排气孔,防止第一抽气管的气流进入换气室内,然后各吹气孔接通吹气装置后,第二开关打开吹气孔,气流经过吹气管、吹气孔、第一抽气管从真空吸头向上喷出,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往上吹,使得编织袋的边缘会悬浮在真空吸头上方。吸气时,断开吹气装置,第二开关关闭吹气孔后,第一开关打开排气孔,使得各第一抽气管的一端与换气室的腔体连通,然后开启抽气泵,抽气泵通过第二抽气管、换气室、第一抽气管对真空吸头内部抽气,在真空吸头内部形成负压,将悬浮在真空吸头上的编织袋吸附在真空吸头上。上述抽气管一般采用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吹气装置为鼓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关包括挡块和位置切换机构,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换气室的一侧壁上,位置切换机构安装在换气室的另一侧壁上,挡块安装在位置切换机构上,并且各挡块处于换气室的腔体中,挡块朝向换气室的对应排气孔方向并与对应排气孔相互配合。吹气时,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挡块向换气室的排气孔方向移动,使挡块遮盖住排气孔,堵住排气孔防止第一抽气管的气流进入换气室内,然后各吹气孔接入鼓风机并启动鼓风机鼓风,气流经过第一抽气管从真空吸头向上喷出,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往上吹,使得编织袋的边缘会悬浮在真空吸头上方。吸气时,鼓风机停止鼓风,位置切换机构驱动挡块往回移动,从排气孔上移开挡块,使得各第一抽气管的进气口与换气室的腔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位置切换机构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换气室的侧壁上,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挡块连接。吹气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挡块向换气室的排气孔方向移动,使挡块遮盖住排气孔;吸气时,气缸的活塞杆收缩,驱动挡块往回移动,从排气孔上移开挡块。这种位置切换机构利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控制挡块的移动,结构简单、动作迅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开关为单向阀。当启动鼓风机鼓风时,单向阀因气流的流动往下移动,气流从吹气孔进入到第一抽气管中;当鼓风机停止鼓风时,单向阀往上复位,关闭吹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真空吸头包括吸头座和长条管,吸头座设有喷气通道,长条管上设有多个通气孔,长条管安装在吸头座上,吸头座通过喷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抽气管的一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位移驱动机构包括输送支架、环形输送带、主动轮、从动轮和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电机,电机安装在输送支架上,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输送支架上并共同张紧环形输送带,主动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各个所述真空吸头并排安装在环形输送带上。上述环形输送带还可以为环形链条或同步带,相应配合的传动轮为链轮或同步带轮。上述位移驱动机构均属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编织袋输送机构利用吸吹气转换装置对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进行先吹气后吸气操作,能够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往上吹,确保真空吸头在往回退时不会被向下垂落的编织袋边缘阻挡住,精准吸住相应的编织袋,保证编织袋顺畅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真空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编织袋输送机构,包括位移驱动机构1、三个真空吸头2和抽气泵3,各个真空吸头2并排安装在位移驱动机构1的动力输出端上,抽气泵3通过抽气管4与各个真空吸头2的抽气口23连接。这种编织袋输送机构还包括吸吹气转换装置5,吸吹气转换装置5连接在真空吸头2与抽气泵3之间的抽气管4上。抽气管4一般采用软管。

吸吹气转换装置5包括换气室51、吹气装置52、三个第一开关53和三个第二开关54,换气室51设有负压吸气口511和三个排气孔512,各个第一开关53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排气孔512上,抽气管4包括第一抽气管41和第二抽气管42,第一抽气管41的一端与真空吸头2的抽气口23连接,第一抽气管41的另一端与排气孔512连接,第二抽气管42的一端与负压吸气口511连接,第二抽气管42的另一端与抽气泵3连接,各条第一抽气管41与排气孔512连接的端部均设有吹气孔411,各个第二开关54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吹气孔411上,各个吹气孔411分别通过吹气管55与吹气装置52连接。

吹气时,第一开关53先关闭排气孔512,防止第一抽气管41的气流进入换气室51内,然后各吹气孔411接通吹气装置52后,第二开关54打开吹气孔411,气流经过吹气管55、吹气孔411、第一抽气管41从真空吸头2向上喷出,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6往上吹,使得编织袋6的边缘会悬浮在真空吸头2上方。吸气时,断开吹气装置52,第二开关54关闭吹气孔411后,第一开关53打开排气孔512,使得各第一抽气管41的一端与换气室51的腔体连通,然后开启抽气泵3,抽气泵3通过第二抽气管42、换气室51、第一抽气管41对真空吸头2内部抽气,在真空吸头2内部形成负压,将悬浮在真空吸头2上的编织袋6吸附在真空吸头2上。

吹气装置52为鼓风机。

第一开关53包括挡块531和位置切换机构532,排气孔512设置在换气室51的一侧壁上,位置切换机构532安装在换气室51的另一侧壁上,挡块531安装在位置切换机构532上,并且各挡块531处于换气室51的腔体中,挡块531朝向换气室51的对应排气孔512方向并与对应排气孔512相互配合。吹气时,位置切换机构532驱动挡块531向换气室51的排气孔512方向移动,使挡块531遮盖住排气孔512,堵住排气孔512防止第一抽气管41的气流进入换气室51内,然后各吹气孔411接入鼓风机并启动鼓风机鼓风,气流经过第一抽气管41从真空吸头2向上喷出,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往上吹,使得编织袋的边缘会悬浮在真空吸头2上方。吸气时,鼓风机停止鼓风,位置切换机构532驱动挡块531往回移动,从排气孔512上移开挡块531,使得各第一抽气管41的进气口与换气室51的腔体连通。

位置切换机构532为气缸,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换气室51的侧壁上,气缸的活塞杆与挡块531连接。吹气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挡块531向换气室51的排气孔512方向移动,使挡块531遮盖住排气孔512;吸气时,气缸的活塞杆收缩,驱动挡块531往回移动,从排气孔512上移开挡块531。这种位置切换机构532利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控制挡块531的移动,结构简单、动作迅捷。

如图3所示,第二开关54为单向阀。当启动鼓风机鼓风时,单向阀因气流的流动往下移动,气流从吹气孔411进入到第一抽气管41中;当鼓风机停止鼓风时,单向阀往上复位,关闭吹气孔411。

如图4所示,真空吸头2包括吸头座21和长条管22,吸头座21设有喷气通道211,长条管22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21,长条管22安装在吸头座21上,吸头座21通过喷气通道211与第一抽气管41的一端连接。

位移驱动机构1包括输送支架11、环形输送带12、主动轮13、从动轮14和用于驱动主动轮13转动的电机15,电机15安装在输送支架11上,主动轮13和从动轮14均安装在输送支架11上并共同张紧环形输送带12,主动轮13与电机15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各个真空吸头2安装在环形输送带12的动力输出端上。上述环形输送带还可以为环形链条或同步带,相应配合的传动轮为链轮或同步带轮。上述位移驱动机构1均属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工作时,先将各个真空吸头2都吸附上一个编织袋6,第一个真空吸头2处的编织袋6处于袋口撑开工位上,第二个真空吸头2处的编织袋6处于袋体预备工位上,第三个真空吸头2处的编织袋6处于袋体送入工位上,袋口撑开工位完成编织袋6撑开并套入内膜后移开袋口撑开工位上的编织袋6;然后由位移驱动机构1带动各个真空吸头2往回进行移动,袋体预备工位上的真空吸头2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6向上吹起,悬浮在真空吸头2上方;然后第一个真空吸头2立即退回到袋体预备工位处并开启抽气泵,抽气泵通过抽气管、吸吹气转换装置对真空吸头2内部抽气,在真空吸头2内部形成负压,将悬浮在真空吸头2上的编织袋6向下吸附在真空吸头2上,使得袋体预备工位上的编织袋6立即吸附在第一个真空吸头2上,同理,第二个真空吸头2退回到袋体送入工位处,将袋体送入工位上的编织袋6立即吸附在第二个真空吸头2上;再由位移驱动机构1继续将第一个真空吸头2的编织袋6移动到袋口撑开工位上,第二个真空吸头2处的编织袋6移动到袋体预备工位上,第三个真空吸头2移动到袋体送入工位上,由人工将编织袋6放在第三个真空吸头2上。这种编织袋输送机构能够将向下垂落的编织袋6边缘往上吹,确保真空吸头2在往回退时不会被向下垂落的编织袋6边缘阻挡住,精准吸住相应的编织袋6,保证编织袋6顺畅输送。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