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具有压缩装置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4192发布日期:2020-07-24 17:0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用于具有压缩装置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伸装置,其具有用于压缩纺纱机中经过牵伸的纤维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罗拉对,纤维集合体(faserverband)在这些罗拉对之间基于罗拉对的不同转速而被牵伸。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在其之后离开牵伸装置并被送往纺纱装置的罗拉对被称为输出罗拉对。输出罗拉对由输出上罗拉和输出下罗拉组成,输出上罗拉和输出下罗拉形成供纤维集合体通过的夹紧点。用于压缩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的装置布置在输出罗拉对之后,其中,使用的是机械式和气动式压缩装置。

同类型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总是在纤维条经过纺纱机中的牵伸过程后需要被压缩时会使用到。例如在de10050089a1中描述一种相应的装置。该案所揭示的压缩装置是气动式的,主要由吸靴(saugschuh)和有孔的运送构件构成。其中,在输出罗拉对的其中一个罗拉上附接压紧元件,该压紧元件与该罗拉在输出上罗拉与输出下罗拉之间的夹紧点旁边形成第二夹紧点。de10050089a1未探讨夹紧点,纤维集合体在压缩前后的输送速度同样未进一步描述。这种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纤维集合体会因穿过纤维束区域的纤维运送中的意外情况而受到不规则的压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已知的装置并且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在单个的纺纱位置上使用的压缩装置,这种压缩装置的特色在于能够可靠地对纤维集合体进行均匀压缩。

这个目的通过一种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牵伸装置而达成。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所述牵伸装置具有输出罗拉对,所述输出罗拉对由输出上罗拉和输出下罗拉形成。此外,在所述牵伸装置的输出罗拉对下游设有用于压缩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压缩装置,其中纤维压缩区域具有气动的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具有纤维束区域和被筛滤元件圈住且可抽吸的抽吸管。纤维束区域受到两个具有相应长度的夹紧点的限制,其中第一夹紧点由输出罗拉对的这两个罗拉定义,第二夹紧点由输出罗拉和筛滤元件定义。沿纤维集合体的纵向观察,第一夹紧点的长度大于第二夹紧点的长度。

夹紧点沿穿过该夹紧点的纤维集合体的纵向的长度受形成夹紧点的元件的性质影响,或者确切而言,受用于将这两个元件抵在一起的压力的影响。其中,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夹紧点越长,元件的弹性就越大。更长的夹紧点产生对纤维集合体的各纤维的强度更大的夹紧,从而增强纤维集合体的输送的防滑性。由输出罗拉对形成的第一夹紧点必须基于纤维集合体的需要实现的牵伸而以尽可能防滑的方式运送纤维集合体,因此,该夹紧点具有相对较大的长度。

随后,在输出罗拉对上布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至少部分地被筛滤元件圈住。在第一与第二夹紧点之间,纤维束区域被筛滤元件和形成第一夹紧点的元件包围。在这个纤维束区域内,将离开第一夹紧点的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压缩。从输出罗拉对上排出的纤维集合体在将要到达第二夹紧点前遇到筛滤元件并且通过这个筛滤元件被送往第二夹紧点。其中,纤维集合体因空气流流入而集中在一起。为了一方面,第二夹紧点中的纤维集合体不重新散开,另一方面,为若干纤维的集束留下一定的运动自由度,第二夹紧点的长度优选小于第一夹紧点。与传统的气动压缩装置,也就是筛滤元件上的纤维集合体横向于其移动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纤维合拢在一起的压缩装置相比,在进行纤维集束时,仅采用远离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部分,或者确切而言,仅采用纤维集合体的纤维末端,而不会使得纤维集合体偏离其移动方向。在这种纤维集束中,通过气动的抽吸气流将纤维末端导向纤维集合体并且在第二夹紧点中放在纤维集合体上。

通过第二夹紧点驱动筛滤元件并且确保,纤维集合体由随后的纺纱装置产生的旋转不会超过第二夹紧点地进一步延伸至纤维束区域内。通过筛滤元件的摩擦驱动产生小幅的滑动,使得筛滤元件的速度小于输出罗拉对。这种情况同样有助于纤维集合体的集束。

筛滤元件环绕抽吸管,该抽吸管在第一与第二夹紧点之间具有抽吸口。通过抽吸口吸入的周围空气致使若干远离纤维集合体的纤维朝抽吸口运动,进而进行纤维集合体集束。有利地将抽吸管以及筛滤元件尽可能靠近地移向第一夹紧点。其中抽吸管可以构建为真正意义上的管道或者具有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其他类型的横截面的长形的空心体。

有利地在第二夹紧点上设有如下分离点,经过牵伸和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在该分离点上与筛滤元件分离。随后,在分离点后布置有用于经过牵伸和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的偏转点,通过该偏转点,纤维集合体被偏转并且被导向随后的纺纱装置。为了以尽可能不损伤纤维的方式偏转纤维集合体并且提供针对纺纱装置的完好功能而言必要的纤维集合体进入条件,在第二夹紧点上的切向输出上罗拉的切线与分离点与偏转点之间的纤维集合体的走向之间的角小于90°,优选小于70°。

通过第二夹紧点将纤维集合体导向筛滤元件。在离开第二夹紧点后,在纤维集合体从偏转点到达纺纱装置前,通过偏转点导引纤维集合体。偏转点可以作为导线器或作为简单的偏转杆而设置。若这个纤维集合体经受过大的偏转则不利于纤维集合体的品质,因此,分离点有利地布置在筛滤元件上,使得纤维集合体的走向尽可能平稳。偏转点的位置通过纺纱机和其牵伸装置的几何布置给出。而可以通过筛滤元件所环绕的抽吸管的几何形状来影响分离点。

进一步有利地,第二夹紧点的压紧力小于第一夹紧点的压紧力。相应地,筛滤元件压紧至第二夹紧点的输出上罗拉的压紧力小于输出罗拉对的构成第一夹紧点的罗拉相互之间的压紧力。夹紧点的不同长度除不同的压紧力外,同样可能因就这两个相对布置在相应的夹紧点上的元件的弹性而言的不同的材料选择而受到影响。

第一夹紧点的压紧力优选为75n至125n,第二夹紧点的压紧力优选为8n至20n。由于第二夹紧点中较小的压紧力,就能平稳地进一步运送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通过较小的压紧力同样能使得在输出上罗拉与筛滤圈带之间仅存在较小的速度差,这一点有利于纤维集束。但该压紧力足够大到防止将在压缩区域后提供给纤维集合体的旋流传递至压缩区域内。

第一夹紧点与第二夹紧点之间的夹紧长度有利地小于需要压缩的纤维集合体的平均纤维堆叠长度。这样就能总是将纤维集合体中含有的大多数纤维保持在第一夹紧点中或第二夹紧点中。其中,将纤维集合体以定义的方式从第一夹紧点运送至第二夹紧点。因此,在纤维束区域内,仅将远离纤维结合体的纤维部分送入纤维股。通过空气流就能将远离纤维结合体的纤维部分,或者确切而言,将纤维末端导向纤维集合体,其中纤维集合体本身不直接由筛滤元件运送,而是以通过夹紧点保持的方式穿过纤维束区域。这样就能清除纤维集合体的所谓毛羽,并且将毛束缚在纤维集合体中。通过持续地夹紧至少一个纤维末端同样能防止纤维集合体在穿过纤维束区域期间重新失去或可能部分地失去在牵伸装置中形成的延伸度。

夹紧长度优选为12mm至20mm。以某种方式将远离的纤维部分集中至纤维集合体,从而在随后的纺纱过程中牢固地束缚这些纤维部分。这样与未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相比,就能利用其他纤维部分实现纱线中的物质充分利用。与纤维沿其全部长度通过筛滤元件运动的传统气动压缩相比,通过较短的纤维长度所产生的优点在于,仅自由的纤维末端发生运动,因此,纤维集束力仅须克服若干纤维的强度。

此外,抽吸管有利地在第二夹紧点后在分离点的区域内具有小于10mm的半径。这样就能产生分离点的明确定义。这一点使得整个纤维集合体均匀地分离,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持之前所实施的纤维集束。

同样有利地,分离点在筛滤元件的表面上与第二夹紧点的距离小于10mm以及/或者沿第二夹紧点的输出上罗拉的径向与输出上罗拉的表面的距离小于4mm。在第二夹紧点后通过筛滤元件实施的对纤维集合体的尽可能短的导引还有利于随后的偏转点和纺纱装置的几何布置。通过上述方案还能将纤维集合体在筛滤元件上进行侧向位移从而损伤之前经过集束的纤维集合体的危险最小化。

此外,抽吸管有利地沿输出下罗拉的径向与输出下罗拉的表面的距离小于2mm。抽吸管的这个尽可能靠近第一夹紧点的布置方案使得能够对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离开第一夹紧点且已经被第二夹紧点所保持的纤维末端进行早期检测。由于可供远离的纤维被束缚在纤维集合体中的夹紧长度较短,在纤维束区域内对纤维实施的尽可能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压缩装置有利地布置在纺纱机的机架上或布置在牵伸装置上。在压缩装置布置在牵伸装置上的布置方案中,优选在牵伸装置的压力臂上实施紧固。在揭离通常同样承载牵伸装置罗拉对的上罗拉的压力臂时,不仅将整个牵伸装置打开,而且还将压缩装置抬起。这一点有利于维护牵伸装置。

为了影响压缩装置压紧至第二夹紧点的罗拉的压紧力的调节方案从而影响第二夹紧点的长度,压缩装置被用调节装置压紧至第二夹紧点的罗拉。调节装置配设有机械调节构件,例如螺钉或弹簧。应用弹簧来使得调节装置将筛滤元件和/或抽吸管弹性地压紧至第二夹紧点的罗拉。

在具有输出罗拉对的牵伸装置中将纺纱机中的纤维集合体压缩,该输出罗拉对由输出上罗拉和输出下罗拉形成。通过输出罗拉对将纤维集合体运往下游的纤维压缩装置,该纤维压缩装置具有压缩装置,该压缩装置具有纤维束区域和被筛滤元件圈住且可抽吸的抽吸管。纤维束区域受到两个具有相应长度的夹紧点的限制,其中输出上罗拉和输出下罗拉定义第一夹紧点,输出上罗拉和筛滤元件定义第二夹紧点。通过第一夹紧点将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送往筛滤元件,并且从第二夹紧点被筛滤元件接收。通过第一夹紧点相对第二夹紧点的长度而言更大长度来确定对纤维的导引。

这样就能用第一夹紧点可靠地导引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并且纤维在压缩后不再通过第二夹紧点散开。这样就能将纤维集合体保持在被压缩的形状。

附图说明

在接下来的实施例中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纺纱机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压缩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压缩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纺纱机的纵向剖面示意图,特别是环锭纺纱机。图中例示性地示出纺纱机的若干部件,即牵伸装置2和纺纱装置10。牵伸装置2由输入罗拉对3、皮带罗拉对4和输出罗拉对5这三对罗拉对构成。输出罗拉对5由输出上罗拉6和输出下罗拉7形成。一对罗拉对的两个罗拉抵在一起并且在其接触点处形成夹紧点,其中夹紧点k1由输出罗拉对5在输出上罗拉6与输出下罗拉7之间形成。进入牵伸装置2的纤维集合体1在罗拉对3、4和5的罗拉之间被夹紧点夹紧并且基于罗拉对3、4和5的不同转速而被牵伸。纤维集合体1在牵伸的同时被运送穿过牵伸装置2。离开牵伸装置2后,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8到达导线器9并被进一步导向纺纱装置10。纺纱装置10主要由承载纺纱环形12的环形板14以及锭轨15构成,卷轴13固定在该锭轨上。纤维集合体8经由转子11到达卷轴13。为了纺织纤维集合体8,使卷轴13旋转,这使得转子11同样被环形12上的纤维集合体8带动而旋转。通过卷轴13和转子11的不同旋转速度使纤维集合体8发生旋转,从而形成纱线,该纱线通过环形板14的上下运动而绕到卷轴13上。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压缩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由输出下罗拉7和输出上罗拉6形成的输出罗拉对5形成供纤维集合体1通过的夹紧点k1。基于输出罗拉对5的罗拉7和6的压紧力f1,罗拉6和7的表面或者罗拉6和7的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夹紧点k1在长度l1上延伸。输出上罗拉6与输出下罗拉7在长度l1上相互接触。夹紧点k1的长度l1朝纤维集合体1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相当于纤维集合体1被输出罗拉对5所夹紧的距离。离开输出罗拉对5后,纤维集合体被牵伸并且作为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被进一步导引。

随后,在输出罗拉对5上布置有抽吸管17。抽吸管17被实施为环带并且通过偏转装置24导引的筛滤元件18圈住。在所示实施例中,筛滤元件18连同输出上罗拉6形成用于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的第二夹紧点k2。以压紧力f2将抽吸管17连同在其上受导引的筛滤元件18压向输出上罗拉6,使得输出上罗拉6的表面发生轻微的变形。由此产生第二夹紧点k2的长度l2。抽吸管17的形状绘示为多边形,但同样有可能为任意的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椭圆形等。

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在第一夹紧点k1与第二夹紧点k2之间穿过纤维束区域16。纤维束区域16表示被输出上罗拉6、输出下罗拉7和抽吸管17围绕的空间。抽吸管17在这个纤维束区域16内具有抽吸口23。抽吸口23优选作为抽吸管17的壁部中的槽形豁口而成形。抽吸管17连接(未示出的)负压源,这一点使得经由抽吸口17进而同样通过在抽吸口17上滑动的筛滤元件18从纤维束区域16抽吸空气。通过所产生的气流使得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靠近筛滤元件18,其中若干远离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被送往抽吸口23从而紧贴在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上。

输出上罗拉6通过夹紧点k2中产生的摩擦力使得筛滤元件18运动,从而将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从纤维束区域16送往夹紧点k2。随后,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在分离点21上离开筛滤元件18,该分离点不一定必须相当于夹紧点k2的末端。随后,在偏转点20上将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送往纺纱装置,或者确切而言,送往布置在纺纱装置前的导线器。通过抽吸管17的几何形状和偏转点20的布局,尽管额外地布置有压缩装置,仍可以重新确立必要的入口几何形状以实现纺纱装置的完好功能。在相应的布局中,同样可以将对应于纺纱装置的导线器9(参阅图1)用作偏转点,从而不设置额外的偏转点20。为防止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受损,实施有小于70°的角α,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在该角度下在分离点21上离开筛滤元件18。在所示实施例中,角α为50°。角α相当于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在分离点21后的移动方向与在第二夹紧点k2上方在输出上罗拉6的表面上的切线22之间所夹的角。

图3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牵伸装置的压缩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由输出下罗拉7和输出上罗拉6形成的输出罗拉对5形成供纤维集合体1通过的夹紧点k1。在离开第一夹紧点k1后,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遇到环绕抽吸管17和偏转装置24的筛滤元件18。为了确保纤维集合体无干扰地从第一夹紧点k1朝筛滤元件18过渡,抽吸管17以小于2mm的距离c相对输出下罗拉7的表面布置。距离c沿输出下罗拉7的径向从输出下罗拉7的表面测得。筛滤元件18将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送往由输出上罗拉6和筛滤元件18形成的第二夹紧点k2。输出上罗拉6通过夹紧点k2中产生的摩擦力使得筛滤元件18运动,从而将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从纤维束区域16送往夹紧点k2。随后,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在分离点21上离开筛滤元件18。

其中,如此地设计抽吸管17,使得分离点21沿输出上罗拉6的径向布置在以小于4mm的距离b相对输出上罗拉6的表面的第二夹紧点k2中。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19从第二夹紧点k2直至筛滤元件18上的分离点21所走过的长度a小于10mm。为了使尽可能少的纤维受损,抽吸管在分离点的区域内配设有小于10mm的半径r。

附图标记表

1纤维集合体

2牵伸装置

3输入罗拉对

4皮带罗拉对

5输出罗拉对

6输出上罗拉

7输出下罗拉

8经过牵伸的纤维集合体

9导线器

10纺纱装置

11转子

12环形

13卷轴

14环形板

15锭轨

16纤维束区域

17抽吸管

18筛滤元件

19经过压缩的纤维集合体

20偏转点

21分离点

22切线

23抽吸口

24偏转装置

α切线与纤维集合体之间的角

a分离点与第二夹紧点的距离

b分离点与输出上罗拉的表面的距离

c抽吸管与输出下罗拉的表面的距离

f1第一夹紧点的压紧力

f2第二夹紧点的压紧力

k1第一夹紧点

k2第二夹紧点

l1第一夹紧点的长度

l2第二夹紧点的长度

r抽吸管半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