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工艺、纱线及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6039发布日期:2019-08-30 22:36阅读:38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工艺、纱线及布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着的穿着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布料“柔软性”的追求是一大主题。为了实现“柔软性”,除了常用的对布料进行柔软处理外,行业内对纱线的捻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用捻度尽可能低的纱线来得到具有良好的“柔软性”的布料。通常,针织用棉纱线的捻系数为280-360,机织用棉纱线的捻系数为290-430,而当棉纱线的捻系数低于280时,属于特殊的低捻度纱线,按照目前的环锭纺纱工艺,在细纱工序纺纱段,低捻度纱线的动态强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纺纱段纱线的动态张力大于其动态强力,进而造成纱线断头,难以继续生产。此外,当纱线的捻度降低后,其成纱强力、毛羽等质量指标都会恶化。

棉针织面料是针织服装特别是内衣类产品的重要原料,棉类产品与化纤类产品比较,其最大的弱项是手感差、上染率低。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添加化学助剂的方法提高其柔软度和上染率,而化学助剂对皮肤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具有明显的刺激。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纺纱工艺,能够利用现有的纺纱设备,生产柔软且上染率明显提高的纱线及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的纺纱工艺,以能够生产出柔软且上染率较好的纱线及面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工艺。该纺纱工艺包括: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以及络筒工序。特别地,在细纱工序中,细纱机同时喂入两根粗纱,经牵伸、加捻后卷绕至细纱管,其中,管纱重量为40-60g,锭速为8000-12000r/min,捻向为s捻,捻系数为220-280,总牵伸倍数为39-5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和优化细纱工序的工艺参数,能够在不增加改造设备投入(添加一套假捻装置)的前提下,成功纺制低捻纱。

优选地,在该细纱工序中,该捻系数为250-260。

优选地,在该粗纱工序中,捻向为z捻,捻系数为110-130,锭翼转速为960-1200r/min,总牵伸倍数为8-10。

优选地,该开清棉工序包括:设定去杂率至5%-10%。

优选地,该梳棉工序包括:控制梳棉机使落棉率达到10%-15%,以形成条干均匀的生条。

优选地,该精梳工序包括:控制精梳机车速至450-500钳次/分钟,落棉率控制在5%-10%,条干cv值控制在5%以下。

优选地,该并条工序包括:控制并条机进行单眼并条,匀整范围:±25%,车速800-1000m/min,棉条重量cv值3%-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的纺纱工艺生产的纱线。

优选地,该纱线的原料为229以上品级的新疆细绒棉,马克隆值在3-4.2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的纱线而制成的布料。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无需对设备进行改造,无需安装“假捻装置”,经济简单、易操作。由于现有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技术称为“低捻纱技术”的纺纱工艺原理是:在纺纱牵伸区和加捻区之间添加了一套“假捻装置”,为了保证牵伸时不断头,牵伸时的捻度为正常捻度,其设定捻系数为300-320,并经过假捻器后释放一部分捻度而实现整个纱线的低捻度。(2)采用本发明的纺织工艺制备的面料柔软、蓬松,布面均匀、细腻且光泽好。(3)明显提高了面料的上染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该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工艺步骤主要包括:纤维选择,开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等。其中:

在工序开始时,可对纤维进行选择,选棉工序在选用棉花时,优先考虑纤维细度、纤维长度以及整齐度等指标。与纺正常捻度的纱线相比,本发明的低捻纱线在配棉时,纤维细度需偏细控制,从而增加纱线横截面内的纤维根数,提高纤维见的抱和力,使得纱线捻度降低后,纤维间的抱和力不会大幅下降,纺纱过程中纱线的断头会减少,且能确保成纱强力。同理,在纤维长度以及整齐度方面,优先选择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且短纤率低的原棉。优选地,本发明的纤维选择229以上品级的新疆细绒棉,马克隆值在3-4.2之间。

进一步的,开清棉工序包括:采用“多松少打,减少落棉”的工艺原则,各打手到尘棒的隔距见到最小,以减少落棉。增大紧压罗拉压力,清花在成卷时嵌入3~5根粗纱,以防止退卷时的粘卷现象。在清花车间完成除杂、短绒、异纤等,除杂率控制在5%-10%之间,然后成卷转运至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包括:合理调整锡刺比,速度、定量偏小掌握,控制盖板速度。优选地,选择a186高速梳棉机进一步除杂和短绒,锡林常规转数,合理调节隔距,落棉率控制在10%-15%。经初步梳理,形成棉网清晰、无破边、条干均匀的生条,装入棉条筒转运至精梳工序。

精梳工序包括:优选jwf1278型高效精梳机,车速:450-500钳次/分钟,落棉率控制在5%-10%,条干cv值控制在5%以下,经精梳处理的棉条在棉条筒内转入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包括:优选用立达rsb-d30c自调匀整并条机进行单眼并条,匀整范围:±25%,车速800-1000m/min,棉条重量cv值3%-5%。经并条处理的熟条在棉条筒内转入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包括: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粗纱捻系数。优选地,提高粗纱捻系数20%-30%,以减小意外伸长。粗纱采用“偏大定量、慢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大捻系数”的工艺原则。粗纱前皮辊、上下皮圈要有良好的抗超绕行,调整好粗纱张力,防止产生细节。优选fa497型悬锭高速粗纱机,捻向:z捻,捻系数:110-130,锭翼转速:960-1200r/min,总牵伸倍数:8-10。粗纱管重量无特殊要求,转入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包括:选用经过双吊锭改造的经纬f1518型细纱机,两根粗纱同时进入喂入罗拉,经牵伸、加捻后,卷绕至细纱管,管纱重量:40-60g。捻向:s捻,捻系数:220-280,锭速:8000-12000r/min,总牵伸倍数:39-52。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该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工艺步骤还包括:络筒工序,其包括:优选带有反捻装置的意大利savio公司orionm型全自动络筒机,车速:900-1200r/min,筒重:1500-1600g,络筒时上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类优选加工设备,虽然发明人给出了优选的设备型号以证明实施可能性,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下记载的各类型号设备并未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限制,任何可以达到与该优选实施例中设备近似功能的其他设备,皆属于本发明的揭露范围。而并未对本发明的实施所依赖的设备进行了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知晓。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纱线,其中该纱线由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丝柔纺柔软纱的纺纱工艺生产而成,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优选实施方式下,该纱线的原料优选为229以上品级的新疆细绒棉,马克隆值在3-4.2之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布料,其中该布料由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纱线制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上染率是指染色时,面料的吸色能力。捻度是指纱线的加捻程度,一般用10cm的捻回数数表示。捻系数是结合线密度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相对数值,可用于比较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捻向是指纱线加捻的方向。顺时针加捻为s捻向,逆时针加捻为z捻向。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纺纱工艺、纱线及布料在仅调整和优化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的工艺参数,不增加改造设备投入(安装假捻装置)的前提下,可以成功纺制低捻纱。籍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纺纱工艺,能够有效提高纱线的柔软程度、表面光洁度以及面料的上染率。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