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麻棉氨纶包芯纱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04776发布日期:2019-07-31 10:5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饰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塑身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麻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传热导热快、凉爽挺括、出汗不贴身、质地轻、强力大、防虫防霉、抗静电等特性,但麻纤维弹性差,抗皱性及耐磨性差,有刺痒感等。竹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等特性。同时,麻纤维和竹纤维都具有抗菌抑菌和抗紫外线功能。氨纶具有良好的弹性。目前,有关利用竹、麻纤维的优良性能及氨纶良好的弹性的产品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利用竹、麻纤维的优良性能及氨纶良好的弹性,开发出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织成的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柔软舒适和优良的弹性,适合于内衣、运动服装等,为功能产品的开发创造一个新的领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采用竹纤维、麻纤维、棉纤维和氨纶丝纺成,成纱中竹纤维20~60%(优选30~50%),麻纤维10~30%(优选15~25%),棉纤维20~50%(优选30~40%),氨纶3~8%。可纺支数为20s~100s

所述竹麻棉氨纶包芯纱线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为:麻纤维预处理、配棉、清梳联、条并卷、精梳、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具体纺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产品要求,选取合适的麻纤维,经过全脱胶或半脱胶后的纤维,切断长度为38~55毫米,开松道数为2~4道,纤维平均长度在28~35毫米;精梳麻条切断长度为28~40毫米,开松道数为0~2道;平均长度控制在30~35毫米;

(2)根据产品要求,称取一定量的竹纤维、麻纤维,进行排包混和,堆放于抓棉机的圆盘上,经抓取、混合、开松、去杂、梳棉后制成竹麻生条,竹麻生条重量控制范围为15~28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0~26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10、9、9、9、10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5毫米;称取一定量的棉纤维,进行排包混和,堆放于抓棉机的圆盘上,经抓取、混合、开松、去杂、梳棉后制成棉条,棉条重量控制范围为12~32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2~26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8、7、7、7、8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4毫米,使纤维得到充分的梳理和除杂;

(3)将制成的棉条经条卷、并卷、精梳后制成精梳条;条并卷喂入根数为16~24根,总牵伸倍数5~8倍,输出棉卷干定量50~80克/米;精梳总牵伸倍数为90~125倍,牵伸隔距40~48毫米;

(4)将制成的棉生条或棉精梳条与竹麻生条按比例进一步均匀混合、伸直,在并条机上制成熟条,并条道数为3道,牵伸倍数6~10倍;

(5)将熟条纺成粗纱,粗纱罗拉隔距前~中50~55毫米,中~后54~60毫米,捻系数100~120;

(6)再将粗纱纺成细纱,细纱机上加装包芯纱装置,氨纶细度根据纺纱支数而定,一般在30~70d,氨纶丝牵伸倍数为3~4倍,罗拉隔距前~中21~23毫米,中~后27~29毫米,捻系数为330~420;

(7)细纱经络筒后成包;络筒转速1200~2000转/分。

用上述技术方案纺制的纱线,达到国家标准,由它织造的服饰,布面平整、柔软,具有凉爽、抗菌抑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消除疲劳,以及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很好的微弹性,良好的改善起毛起球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纺制60s竹40麻15棉45氨纶包芯纱

采用苎麻精梳条切断,切断长度为40毫米,不开松,加3~4%的油剂备用。

以重量100%计,按比例72:28选用竹纤维、苎麻纤维,将其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过抓取、混合、开松、除杂、梳棉后制成竹麻生条,竹麻生条重量控制范围为24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3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10、9、9、9、10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5毫米。

将棉纤维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过抓取、混合、开松、除杂、梳棉后制成棉生条,棉条重量控制范围为19.6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4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8、7、7、7、8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4毫米。

将制成的棉生条经过条并卷、精梳进一步去除短纤维和杂质,条并卷喂入根数为20根,总牵伸倍数6.33倍,输出棉卷干定量62克/米;精梳总牵伸倍数为124倍,输出干定量20克/5米。

在并条机上将4根棉精梳条和4根竹麻生条在头道机上混和制成熟条,再进行两道混并,牵伸倍数8.06倍,

将熟条纺成粗纱,粗纱罗拉隔距前~中52毫米,中~后58毫米,捻系数110;

再将粗纱纺成细纱,细纱机上加装包芯纱装置,氨纶30d,氨纶丝牵伸倍数为3.3倍,罗拉隔距前~中46毫米,中~后52毫米,捻系数为360;

细纱经络筒后成包;络筒转速1200转/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纺制的纱线,达到国家标准,由它织造的服饰,布面平整、柔软,具有抗菌抑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消除疲劳,以及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很好的微弹性,良好的改善起毛起球功能。相关产品的性能见表1。

表1

实施例2

纺制32s竹30麻20棉50氨纶包芯纱

采用苎麻精梳条切断,切断长度为38毫米,开松一道,加4~5%的油剂备用。

以重量100%计,按比例59:41选用竹纤维、苎麻纤维,将其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过抓取、混合、开松、除杂、梳棉后制成竹麻生条,竹麻生条重量控制范围为22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2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10、9、9、9、10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5毫米。

将棉纤维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过抓取、混合、开松、除杂、梳棉后制成棉生条,棉条重量控制范围为23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3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8、7、7、7、8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4毫米。

将制成的棉生条经过条并卷、精梳进一步去除短纤维和杂质,条并卷喂入根数为18根,总牵伸倍数7.91倍,输出棉卷干定量63克/米;精梳总牵伸倍数为114倍,输出干定量22克/5米。

在并条机上将4根棉精梳条和4根竹麻生条在头道机上混和制成熟条,再进行三道混并,牵伸倍数8.25倍。

将熟条纺成粗纱,粗纱罗拉隔距前~中53毫米,中~后59毫米,捻系数108;

再将粗纱纺成细纱,细纱机上加装包芯纱装置,氨纶40d,氨纶丝牵伸倍数为3.4倍,罗拉隔距前~中46毫米,中~后54毫米,捻系数为380;

细纱经络筒后成包;络筒转速1400转/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纺制的纱线,达到国家标准,由它织造的服饰,布面平整、柔软,具有抗菌抑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消除疲劳,以及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很好的微弹性,良好的改善起毛起球功能。相关产品的性能见表2。

表2

实施例3

纺制10s竹45麻20棉35氨纶纱

选取经过半脱胶后的亚麻精干麻,切断长度为55毫米,开松道数为3道,加3~4%的乳化液备用。

以重量100%计,按比例68:32选用竹纤维、亚麻纤维,将其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过抓取、混合、开松、除杂、梳棉后制成竹麻生条,竹亚麻生条重量控制范围为22.3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1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10、9、9、9、10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5毫米。

将棉纤维均匀堆放于抓棉机中,经过抓取、混合、开松、除杂、梳棉后制成棉生条,棉条重量控制范围为20克/5米;刺辊~漏底隔距20毫米,锡林~盖板隔距为8、7、7、7、8毫米,锡林~道夫隔距为4毫米。

在并条机上将3根棉精梳条和5根竹麻生条在头道并条机上混和制成熟条,再进行两道混并,牵伸倍数6.1倍。

将熟条纺成粗纱,粗纱罗拉隔距前~中51毫米,中~后58毫米,捻系数120;

再将粗纱纺成细纱,细纱机上加装包芯纱装置,氨纶70d,氨纶丝牵伸倍数为3.6倍,罗拉隔距前~中46毫米,中~后52毫米,捻系数为390;

细纱经络筒后成包;络筒转速1500转/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纺制的纱线,达到国家标准,由它织造的服饰,布面平整、柔软,具有抗菌抑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疾病,消除疲劳,以及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很好的微弹性,良好的改善起毛起球功能。相关产品性能见表3。

表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