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油工质烘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1750发布日期:2020-01-24 14:2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油工质烘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烘缸与热传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油工质烘缸。



背景技术:

当前使用烘缸干燥物料的厂商,如造纸厂、纸板厂等大都是采用蒸汽来作为加热介质,即将蒸汽通入烘缸里内并达到一定的蒸汽压,使缸面达到一定的温度,让紧贴缸面的湿物烘干至所需干度。此方式至少有六方面缺点,其一、必需建有大型锅炉产汽车间站和输送蒸汽管网,并且一切蒸汽容器装置必须选耐高压的压力容器材质,其固定投资特别巨大,约占总投资1/4;其二、锅炉厂房、蒸汽输送管网占地面积很大;其三、因其采用燃煤或燃油、天然气加热锅炉生产蒸汽,无法循环利用,其运行成本较高;其四、输送热损失与跑冒漏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大;其五、无法生产出现场需使用的200℃温度15.6mpa以上的饱和蒸汽压;其六、锅炉管道内因日久工作常产生难于清除的结壳物,严重影响使用与热交换效果。

目前亦有采用导热油做为加热工质的烘缸设计,但这些导热油烘缸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比如传热不均匀、导热效率低下、传输形式单一、结构复杂导致制作与安装难度很大等缺陷,而且其进、出导热油管仍必须选择价格昂贵传热效果好的无缝钢管,因此本发明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热油工质烘缸来解决其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油工质烘缸,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油工质烘缸,包括左密封端盖;旋转接头a;旋转接头b;进导热油管;端盖保温层;右密封端盖;人孔盖;出导热油管和圆柱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缸体包含圆柱筒及圆柱筒两端对称设置的左密封端盖、右密封端盖三构件,其中左密封端盖、右密封端盖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圆柱筒的左右两侧,其中圆柱筒的左右两侧内分别一起铸造设置有加强环,左密封端盖的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a,右密封端盖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b,右密封端盖设置有人孔盖;

所述导热油管包含有进导热油管和出导热油管,进导热油管从旋转接头a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出导热油管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从旋转接头b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且垂直穿过油面接近圆柱筒内壁只相距1~3cm的间隙,另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与进导热油管一起设置于同一侧方向位置。

优选的,所述进导热油管和出导热油管将烘缸并联或串连连接成单段或多段烘缸组以顺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

优选的,所述左密封端盖和右密封端盖可设置呈凸型、凹型或平板型结构等其中的一个,左密封端盖和右密封端盖外侧壁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圆柱筒、左密封端盖和右密封端盖均采用常规钢铁材质。

优选的,所述导热油管和出导热油管均选择玻璃钢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采用工业专用混合导热油做为热载体工质,经过导热油炉站自动控制导热油温度、输送流量、单段或多段输送、顺流或逆流方式等。导热油炉站加热导热油后通过进导热油管输入烘缸体内,加热烘缸体,释放热能的导热油通过出导热油管再回到导热油炉站继续载热,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使烘缸体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一致在所需值,将紧贴缸面湿物烘干至所需干度。它除了克服蒸汽工质的缺点,还具有一、加热均匀、迅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结构简单,易于自动化调控,灵活性更高;三、无需将烘缸体与管道制作成高强度的压力容器、无高压爆炸安全隐患;四、可使烘缸表面温度迅速度到200℃以上,减少烘缸的安装使用个数与组数,从而降低固定资金的投入;五、导油管只需选择一般足够强度的玻璃钢管道即可;六、热油工质可循环利用,热能损失微小,具有节能环保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热油工质烘缸的侧视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热油工质烘缸左右两侧分别进出导热油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热油工质烘缸你单边同一方向进出导热油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左密封端盖;2、旋转接头a;201、旋转接头b;3、进导热油管;4、端盖保温层;5、螺栓;6、右密封端盖;7、人孔盖;8、出导热油管;9、圆柱筒;901、加强环;10、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热油工质烘缸,包括左密封端盖1;旋转接头a2;旋转接头b201;进导热油管3;端盖保温层4;右密封端盖6;人孔盖7;出导热油管8和圆柱筒9,烘缸体包含圆柱筒9及圆柱筒9两端对称设置的左密封端盖1、右密封端盖6三构件,其中左密封端盖1、右密封端盖6分别通过螺栓5固定在圆柱筒9的左右两侧,其中圆柱筒9的左右两侧内分别一起铸造设置有加强环901,左密封端盖1的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a2,右密封端盖6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b201,右密封端盖6设置有人孔盖7;

导热油管包含有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进导热油管3从旋转接头a2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出导热油管8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8从旋转接头b201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且垂直穿过油面10接近圆柱筒9内壁只相距1~3cm的间隙,另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8与进导热油管3一起设置于同一侧方向位置。

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可设置呈凸型、凹型或平板型结构等其中的一个,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外侧壁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4。

工作流程:需要多个烘缸安装工作时,根据用户现场使用需要,可经过外侧的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将多个烘缸串连连接成烘缸单组,以单段顺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工作方式。

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可根据用户现场要求制作呈凸型结构,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外面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4以防热损失,圆柱筒9、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采用一般足够强度及热传导性能好的钢铁材质即可,无需选用高强度的压力容器材质,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只需选择一般足够强度的玻璃钢管道即可,无需选用昂贵的耐高压无缝钢管,亦无需考虑其传热效果。

烘缸工作时,经过导热油炉站自动控制导热油温度、输送流量、单段顺逆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工作方式;导热油炉站加热导热油后通过进导热油管3输入烘缸体内,加热烘缸体,释放热能的导热油通过出导热油管8再回到导热油炉站继续载热,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使烘缸体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一致在所需值,将紧贴缸面湿物烘干至所需干度。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热油工质烘缸,包括左密封端盖1;旋转接头a2;旋转接头b201;进导热油管3;端盖保温层4;右密封端盖6;人孔盖7;出导热油管8和圆柱筒9,烘缸体包含圆柱筒9及圆柱筒9两端对称设置的左密封端盖1、右密封端盖6三构件,其中左密封端盖1、右密封端盖6分别通过螺栓5固定在圆柱筒9的左右两侧,其中圆柱筒9的左右两侧内分别一起铸造设置有加强环901,左密封端盖1的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a2,右密封端盖6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b201,右密封端盖6设置有人孔盖7;

导热油管包含有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进导热油管3从旋转接头a2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出导热油管8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8从旋转接头b201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且垂直穿过油面10接近圆柱筒9内壁只相距1~3cm的间隙,另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8与进导热油管3一起设置于同一侧方向位置。

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可设置呈凸型、凹型或平板型结构等其中的一个,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外侧壁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4。

工作流程:需要多个烘缸安装工作时,根据用户现场使用需要,可经过外侧的出导热油管8与进导热油管3将烘缸并联连接成多个烘缸组以多段顺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工作方式。

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可根据用户现场要求制作呈凹型结构,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外面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4以防热损失,圆柱筒9、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采用一般足够强度及热传导性能好的钢铁材质即可,无需选用高强度的压力容器材质。出导热油管8与进导热油管3只需选择一般足够强度的玻璃钢管道即可,无需选用昂贵的耐高压无缝钢管,亦无需考虑其传热效果。

烘缸工作时,经过导热油炉站自动控制导热油温度、输送流量、多段顺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工作方式;导热油炉站加热导热油后通过进导热油管3输入烘缸体内,加热烘缸体,释放热能的导热油通过出导热油管8再回到导热油炉站继续载热,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使烘缸体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一致在所需值,将紧贴缸面湿物烘干至所需干度。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一种热油工质烘缸,包括左密封端盖1;旋转接头a2;旋转接头b201;进导热油管3;端盖保温层4;右密封端盖6;人孔盖7;出导热油管8和圆柱筒9,烘缸体包含圆柱筒9及圆柱筒9两端对称设置的左密封端盖1、右密封端盖6三构件,其中左密封端盖1、右密封端盖6分别通过螺栓5固定在圆柱筒9的左右两侧,其中圆柱筒9的左右两侧内分别一起铸造设置有加强环901,左密封端盖1的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a2,右密封端盖6中间轴向位置处设置有旋转接头b201,右密封端盖6设置有人孔盖7;

导热油管包含有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进导热油管3从旋转接头a2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出导热油管8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8从旋转接头b201的外侧轴向贯穿并直达烘缸体内且垂直穿过油面10接近圆柱筒9内壁只相距1~3cm的间隙,另一种方式是出导热油管8与进导热油管3一起设置于同一侧方向位置。

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可设置呈凸型、凹型或平板型结构等其中的一个,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外侧壁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4。

需要多个烘缸安装工作时,根据用户现场使用需要,可经过外侧的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将烘缸并联或串联连形式连接成多段或单段烘缸组形式,以顺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工作方式。

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可根据用户现场要求制作呈平板型结构,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外面均设置有端盖保温层4以防热损失。圆柱筒9、左密封端盖1和右密封端盖6采用一般足够强度及热传导性能好的钢铁材质即可,无需选用高强度的压力容器材质。进导热油管3和出导热油管8只需选择一般足够强度的玻璃钢管道即可,无需选用昂贵的耐高压无缝钢管,亦无需考虑其传热效果。

烘缸工作时,经过导热油炉站自动控制导热油温度、输送流量、单段或多段、顺流或逆流输送导热油工作方式等。导热油炉站加热导热油后通过进导热油管3输入烘缸体内,加热烘缸体,释放热能的导热油通过出导热油管8再回到导热油炉站继续载热,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使烘缸体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一致在所需值,将紧贴缸面湿物烘干至所需干度。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