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装饰耐磨纸的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810发布日期:2020-02-14 15:5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产装饰耐磨纸的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装饰耐磨纸的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装饰纸的种类多种多样,剪裁灵活,施工方便,图案色彩丰富,可选择性好,能很好的对室内环境进行装饰,在现代室内装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装饰纸除了起到装饰作用外,具有较好耐磨性能的装饰耐磨纸还能对家具或木地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延长装饰耐磨纸的使用寿命。

装饰耐磨纸在制造过程中涂覆氧化铝形成耐磨层后,需要进行涂胶对耐磨层进行包覆,以加强装饰耐磨纸的耐磨性能,同时提高耐磨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装饰耐磨纸的涂胶装置,对装饰耐磨纸的耐磨层进行包覆,以加强装饰耐磨纸的耐磨性能,同时提高耐磨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装饰耐磨纸的涂胶装置,所述涂胶装置包括上涂胶辊、下涂胶辊和胶液回收槽,所述下涂胶辊设置在所述上涂胶辊的下方,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辊面为网格结构;所述上涂胶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刮刀,所述第一刮刀与所述上涂胶辊的辊面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一刮刀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胶液供给部件,并且位于所述上涂胶辊的一端;所述下涂胶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刮刀,所述第二刮刀与所述下涂胶辊的辊面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二刮刀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胶液供给部件,并且位于所述下涂胶辊的一端;所述胶液回收槽设置在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另一端,并且均位于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刮刀和所述第二刮刀各自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刀片,所述刀片的一侧被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夹紧,所述刀片的另一侧贴近涂胶辊的辊面。

优选地,所述刀片与涂胶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为0.2-2mm。

优选地,所述刀片倾斜设置,且刀片的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刮刀和所述第二刮刀中,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的端部高于对应设置所述胶液回收槽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中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与辊径的之比为1:(1.01-1.1)。

优选地,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辊面上的网格尺寸为0.2-2mm。

优选地,所述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的辊面上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菱形或圆形。

优选地,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各自为不锈钢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胶装置通过在装饰耐磨纸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刮刀、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二刮刀、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分别为所述上涂胶辊和所述下涂胶辊供给胶液,所述第一刮刀、所述第二刮刀对胶液进行引流,其中所述第一刮刀和所述上涂胶辊、所述第二刮刀和所述下涂胶辊在各自的贴近区域形成一个凹槽用于储存胶液,随着所述上涂胶辊逆时针转动、所述下涂胶辊顺时针转动携带胶液,对装饰耐磨纸进行双面涂胶,将装饰耐磨纸的耐磨层进行包覆,以加强装饰耐磨纸的耐磨性能,同时提高耐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刮刀和第二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辊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涂胶辊2下涂胶辊

3第一刮刀4第二刮刀

5第一胶液供给部件6第二胶液供给部件

7胶液回收槽8第一夹板

9第二夹板10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述涂胶装置包括上涂胶辊1、下涂胶辊2和胶液回收槽7,所述下涂胶辊2设置在所述上涂胶辊1的下方,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为网格结构;所述上涂胶辊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刮刀3,所述第一刮刀3与所述上涂胶辊1的辊面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一刮刀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并且位于所述上涂胶辊1的一端;所述下涂胶辊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刮刀4,所述第二刮刀4与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贴近但不接触,所述第二刮刀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并且位于所述下涂胶辊2的一端;所述胶液回收槽7设置在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另一端,并且均位于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胶装置通过在装饰耐磨纸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刮刀3、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刮刀4、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分别为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供给胶液,所述第一刮刀3、所述第二刮刀4对胶液进行引流,其中所述第一刮刀3和所述上涂胶辊1、所述第二刮刀4和所述下涂胶辊2在各自的贴近区域形成一个凹槽用于储存胶液,随着所述上涂胶辊1的辊面逆时针转动、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顺时针转动携带胶液,对装饰耐磨纸进行双面涂胶,将装饰耐磨纸的耐磨层进行包覆,以加强装饰耐磨纸的耐磨性能,同时提高耐磨稳定性。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刮刀3和第二刮刀4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所述第一刮刀3和所述第二刮刀4各自包括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和刀片10,所述刀片10的一侧被所述第一夹板8和所述第二夹板9夹紧,所述刀片10的另一侧贴近涂胶辊的辊面。

具体地,所述第一刮刀3、所述第二刮刀4对来自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的胶液进行引流,所述刀片10的另一侧与涂胶辊的辊面贴近,所述刀片10的另一侧朝向所述胶液回收槽7的一面将辊面上多余的胶液刮去进而落入所述胶液回收槽7,控制涂胶量;所述刀片10的另一侧背向所述胶液回收槽7的一面与辊面贴近处形成凹槽,用于储存胶液,为涂胶辊提供足够的胶液。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10的一侧被所述第一夹板8和所述第二夹板9夹紧,确保了胶液引流、储存的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片10与涂胶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为0.2-2mm。

所述刀片10的另一侧背向所述胶液回收槽7的一面与涂胶辊的辊面贴近形成凹槽用于储存胶液,若所述刀片10与涂胶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过大,则无法稳定地储存胶液,将导致胶液落入所述胶液回收槽7,虽未造成胶液浪费,但增大了胶液回收量,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无法为涂胶辊提供连续稳定的胶液,导致涂胶不均匀或漏涂。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10与涂胶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需根据胶种的不同而进行适当调整,黏度大的胶液其间隙应调大一些,黏度小的胶液其间隙应调小一些,以防胶液从间隙漏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刀片10倾斜设置,且所述刀片10的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

所述刀片10对来自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的胶液进行引流及储存,所述刀片10的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过大过小都无法连续稳定地为涂胶辊的辊面提供胶液。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刮刀3和所述第二刮刀4中,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的端部高于对应设置所述胶液回收槽7的端部。

所述第一刮刀3和所述第二刮刀4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的端部高于对应设置所述胶液回收槽7的端部,使得胶液尽可能多地流入由所述刀片10的另一侧背向所述胶液回收槽7的一面与涂胶辊的辊面贴近形成的凹槽内,减少胶液滴落入所述胶液回收槽7内,提高胶液的有效使用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直径相同。

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直径相同保证了上下胶层的厚度均匀一致,且涂胶时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同时供胶,互不干涉,涂胶时装饰耐磨纸不易产生跳动,有利于稳定操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中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与辊径的之比为1:(1.01-1.1)。

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中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即为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之间的间隙,通过调整两涂胶辊之间的间隙可调整涂胶量的大小以及适应不同装饰耐磨纸的厚度。当两涂胶辊之间的间隙过小时,涂胶量较小;适当增大两涂胶辊之间的间隙可增大涂胶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辊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上的网格尺寸为0.2-2mm,网格形状为正方形、菱形或圆形。

除两涂胶辊之间的间隙对涂胶量有影响外,辊面上沟纹的形状和数量对涂胶量也有影响。

具体地,通过在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上设置多个网格,可增大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胶液携带量,进而增大涂胶量,同时形状对称的网格有利于提高涂胶均匀度,而不同的网格尺寸可适应不同的胶液,增大所述涂胶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上的网格形状不限于正方形、菱形或圆形,只要能增大辊面的胶液携带量以及提高涂胶均匀度,其他形状亦可,例如直螺纹形和横纹形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涂胶辊4和所述下涂胶辊2各自为不锈钢辊。

不锈钢辊具有较好的耐磨性、韧性以及不易发生断裂,且由于其价格低廉,可降低所述涂胶装置的制造成本,同时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适应不同的胶种,可在所述不锈钢辊上包覆不同硬度、具有不同沟纹的橡胶,提高所述涂胶装置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对所述不锈钢辊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装饰耐磨纸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其中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中轴线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与辊径的之比为1:(1.01-1.1),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上的网格形状为正方形或菱形,网格尺寸为0.2-2mm;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刮刀3、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刮刀4、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其中所述第一刮刀3、所述第二刮刀4的所述刀片10与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的间隙均为0.2-2mm,且所述刀片10的的表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60°;所述第一胶液供给部件5和所述第二胶液供给部件6分别为所述上涂胶辊1和所述下涂胶辊2供给胶液,所述第一刮刀3、所述第二刮刀4对胶液进行引流,其中所述刀片10和所述上涂胶辊1、下涂胶辊2在各自的贴近区域形成一个凹槽用于储存胶液并刮去辊面多余的胶液,控制涂胶量;随着所述上涂胶辊1的辊面逆时针转动、所述下涂胶辊2的辊面顺时针转动携带胶液,对装饰耐磨纸进行双面涂胶,将装饰耐磨纸的耐磨层进行包覆,以加强装饰耐磨纸的耐磨性能,同时提高耐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胶装置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刮刀3和所述第二刮刀4,起到了刮去涂胶辊辊面多余胶液从而控制涂胶量的作用,并在与涂胶辊贴近区域形成凹槽储存胶液,与传统的挤胶辊具有相同的作用,但结构更为简单,且能对装饰耐磨纸进行双面涂胶,将装饰耐磨纸的耐磨层进行包覆,从而加强了装饰耐磨纸的耐磨性能,同时提高了耐磨稳定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