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3409发布日期:2019-12-24 21:4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机的送纱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



背景技术:

纺织机把许多植物纤维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这些线或纱可用来织成布。纺纱机在使用过程中,送纱的动力是通过纺纱辊在纺纱过程中对纱线产生的向前输送的摩擦力使纺纱后的纱线继续向前传送、同时也是纺纱前的纱线进入纺纱辊。这种结构的纱线不仅容易发生抖动或偏移,造成芯纱线缠绕紊乱;而且纱线送纱过程中的张力直接有纺纱辊承担,导致纺纱辊承受的作用力较大、磨损较快,而更换纺纱辊相对较为繁琐、必须停机操作,而且纺纱辊的价格相对较高。另外,在纱线的输送过程中,纱线张力的突增还会导致纱线断开,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通过送纱辊对进入纺纱机的纱线进行主动同步送纱,保证了纺纱辊的正常纺纱,并且由送纱辊承担了送纱期间的纱线张力,从而有效保护了纺纱辊,降低了纱线对纺纱辊的磨损,延长了纺纱辊的使用寿命;进纱斗对纱线具有聚拢的作用,使纱线在纺纱之前提前聚拢,有利于纱线的纺纱;相邻两个进纱斗前后交错设置,从而可以减小相邻两股纱线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加了纺纱机同时纺纱的股数、提高了纺纱机的利用率;通过压辊的作用,可以使得纱线经过送纱辊的时候,送纱辊与纱线完全接触,提高送纱辊与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保证送纱效果;通过摆杆的作用,使得压辊与送纱辊可以有效分离,便于将纱线穿设于压辊与送纱辊之间;通过送纱槽的作用,可以将纱线有序、精准地送入纺纱辊,而且送纱槽的弧形结构和两端的方向可以减小纱线与送纱槽的摩擦;通过送纱槽前端所设的导入槽的作用,进一步对纱线进行聚拢作用,有利于纱线的纺纱。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包括纺纱机,所述纺纱机上斜向设有多组纺纱辊,所述纺纱辊沿着纱线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纺纱机位于纺纱辊进纱口的一端分别设有进纱斗,所述进纱斗与纺纱辊之间设有送纱辊,所述送纱辊横向水平设置、并与纺纱辊垂直,所述送纱辊与纺纱辊同步传动连接,从进纱斗穿出的纱线通过送纱辊分别进入对应的纺纱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纱斗分别通过连接架a与纺纱机固定连接,所述送纱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连接架b与纺纱机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送纱辊上还平行放置有压辊,所述压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杆a,所述连接杆a与连接架a摆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杆a通过摆动轴a与连接架a所设的支撑杆摆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设于连接架a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架b的两侧分别摆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摆动轴b位于摆杆的中部,所述摆杆位于摆动轴b远离压辊的一端所在部位为手持部,所述摆杆位于摆动轴b靠近压辊的一端为顶撑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摆杆绕摆动轴b摆动至一侧最大行程处的时候,摆杆与压辊分离;当摆杆绕摆动轴摆动至另一侧最大行程处的时候,摆杆的顶撑部将压辊顶起、并使压辊绕摆动轴a向上摆动至压辊与送纱辊分离。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进纱斗的出纱口的出纱方向指向送纱辊和压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个进纱斗之间前后交错设置,向前伸出的进纱斗的出纱口与连接架a之间连通有送纱管,所述送纱管的一端与对应进纱斗的出纱口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架a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纺纱机顶部、位于送纱辊与纺纱辊之间分别固定有多根送纱槽,所述送纱槽的数量和位置与纺纱辊一一对应,经过送纱辊的纱线分别穿过送纱槽进入纺纱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送纱槽的槽口向上,所述送纱槽的槽底面由靠近送纱辊一端至靠近纺纱辊一端形成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送纱辊的出纱方向与送纱槽靠近送纱辊一端的弧线方向相同,所述送纱槽靠近纺纱辊一端的弧线方向与纺纱辊的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送纱槽靠近送纱辊的一端底部通过连接杆b与连接架b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b与送纱槽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送纱槽面向送纱辊的一端设有导入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通过送纱辊对进入纺纱机的纱线进行主动同步送纱,保证了纺纱辊的正常纺纱,并且由送纱辊承担了送纱期间的纱线张力,从而有效保护了纺纱辊,降低了纱线对纺纱辊的磨损,延长了纺纱辊的使用寿命。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进纱斗对纱线具有聚拢的作用,使纱线在纺纱之前提前聚拢,有利于纱线的纺纱。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相邻两个进纱斗前后交错设置,从而可以减小相邻两股纱线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加了纺纱机同时纺纱的股数、提高了纺纱机的利用率。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通过压辊的作用,可以使得纱线经过送纱辊的时候,送纱辊与纱线完全接触,提高送纱辊与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保证送纱效果。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通过摆杆的作用,使得压辊与送纱辊可以有效分离,便于将纱线穿设于压辊与送纱辊之间。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通过送纱槽的作用,可以将纱线有序、精准地送入纺纱辊,而且送纱槽的弧形结构和两端的方向可以减小纱线与送纱槽的摩擦。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通过送纱槽前端所设的导入槽的作用,进一步对纱线进行聚拢作用,有利于纱线的纺纱。

附图说明:

图1为纺纱机送纱机构位置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纺纱机进行送纱时候送纱机构位置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纺纱机未进行送纱时候送纱机构位置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纺纱机送纱机构包括纺纱机1,所述纺纱机1上斜向设有多组纺纱辊2,所述纺纱辊2沿着纱线的输送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纺纱机1位于纺纱辊2进纱口的一端分别设有进纱斗3,所述进纱斗3与纺纱辊2之间设有送纱辊5,所述送纱辊5横向水平设置、并与纺纱辊2垂直,所述送纱辊5与纺纱辊2同步传动连接,从进纱斗3穿出的纱线通过送纱辊5分别进入对应的纺纱辊2。

所述进纱斗3分别通过连接架a7与纺纱机1固定连接,所述送纱辊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连接架b8与纺纱机1固定。

所述送纱辊5上还平行放置有压辊6,所述压辊6的两端转动连接于连接杆a9,所述连接杆a9与连接架a7摆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a9通过摆动轴a11与连接架a7所设的支撑杆10摆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0设于连接架a7的两侧。

所述连接架b8的两侧分别摆动连接有摆杆12,所述摆杆12的摆动轴b位于摆杆12的中部,所述摆杆12位于摆动轴b远离压辊6的一端所在部位为手持部,所述摆杆12位于摆动轴b靠近压辊6的一端为顶撑部。

当摆杆12绕摆动轴b摆动至一侧最大行程处的时候,摆杆12与压辊6分离;当摆杆12绕摆动轴摆动至另一侧最大行程处的时候,摆杆12的顶撑部将压辊6顶起、并使压辊6绕摆动轴a11向上摆动至压辊6与送纱辊5分离。

所述进纱斗3的出纱口的出纱方向指向送纱辊5和压辊6之间。

向前伸出的进纱斗3的出纱口与连接架a7之间连通有送纱管14,所述送纱管14的一端与对应进纱斗3的出纱口固定、另一端与连接架a7固定。

所述纺纱机1顶部、位于送纱辊5与纺纱辊2之间分别固定有多根送纱槽4,所述送纱槽4的数量和位置与纺纱辊2一一对应,经过送纱辊5的纱线分别穿过送纱槽4进入纺纱辊2。

所述送纱槽4的槽口向上,所述送纱槽4的槽底面由靠近送纱辊5一端至靠近纺纱辊2一端形成向上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送纱辊5的出纱方向与送纱槽4靠近送纱辊5一端的弧线方向相同,所述送纱槽4靠近纺纱辊2一端的弧线方向与纺纱辊2的轴线平行。

所述送纱槽4靠近送纱辊5的一端底部通过连接杆b13与连接架b8固定。

b13与送纱槽4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送纱槽4面向送纱辊5的一端设有导入槽15。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时候,先通过摆杆12将压辊6顶起至与送纱辊5分离,然后将纱线的一端从进纱斗3的大口径一端进入、依次穿过进纱斗3、送纱辊5和压辊6之间、送纱槽4之后进入纺纱辊2;当所有的纱线一端都进入纺纱辊2之后,再通过摆杆12摆动,使摆杆12不与压辊6接触,压辊6摆动至将各纱线分别压置于送纱辊5上;启动纺纱机之后,送纱辊5和纺纱辊2传动工作,将纱线传送至纺纱辊2进行纺纱。

当纱线需要接纱线头的时候,提前在进纱斗3之前仍有足够纱线余量的时候进行接线,不用停机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