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6285发布日期:2019-12-17 22:1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



背景技术:

混棉是由棉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而成的织物,统称为棉混纺、交织织物。这里包括棉与其它天然纤维的组合,也包括棉与各种化纤的组合,通常棉多与化纤组合成各种花色品种,兼具各方优点的实用面料。混棉装置在纺纱工艺过程当中是第二道工艺程序,混棉装置的作用是将各种程度的原棉混合均匀,同时要有初步的开松除杂的功能。

常见的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棉絮,大量的棉絮飘散的在空气中不但对生产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形成安全隐患,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以解决上述别进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包括混棉壳,所述混棉壳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混棉管,所述混棉壳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靠近混棉管的一侧依次贯穿混棉壳和混棉管且延伸至混棉管的内部,位于混棉壳内部的上料机构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远离混棉管的一侧与混棉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料管,所述混棉壳的背面且位于混棉管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贯穿混棉壳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混棉壳内部的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剥棉辊,所述混棉壳的背面且位于第一电机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贯穿混棉壳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混棉壳内部的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棉辊,所述混棉壳内壁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混棉壳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出料口相适配的出料管,所述混棉壳的内部且位于均棉辊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出料口和出料管且延伸至出料管的内部,所述出料管的背面且位于传送带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前端贯穿出料管且延伸至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出料管内部的第三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棉辊。

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壳,所述上料壳的底部与排料管相互连通,所述上料壳靠近混棉壳的一侧依次贯穿混棉壳和混棉管且延伸至混棉管的内部,所述上料壳远离混棉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电机,所述上料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上料转轴,所述上料转轴远离上料电机的一端贯穿上料壳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上料壳内部的上料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叶片,所述上料壳的顶部开设有上料口,所述上料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上料口相适配的上料斗。

优选的,所述上料管远离混棉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上料管的一侧与混棉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剥棉辊设置在混棉管底部的管口处,所述均棉辊设置在剥棉辊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压棉辊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出料管的内壁和传送带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混棉壳、混棉管、上料机构、排料管、风机、上料管、第一电机、第一转轴、剥棉辊、第二电机、第二转轴、均棉辊、出料口、出料管、传送带、第三电机、第三转轴和压棉辊相互配合,风机将混棉壳中的棉絮依次通过上料管、排料管和上料壳从而通入混棉管中,有效的控制了机器运转时产生的棉絮问题,而且还可以循环混棉,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块起到了对上料管进行加固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棉壳、2混棉管、3上料机构、31上料壳、32上料电机、33上料转轴、34螺旋输送叶片、35上料口、36上料斗、4排料管、5风机、6上料管、7第一电机、8第一转轴、9剥棉辊、10第二电机、11第二转轴、12均棉辊、13出料口、14出料管、15传送带、16第三电机、17第三转轴、18压棉辊、19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包括混棉壳1,混棉壳1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混棉管2,混棉壳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上料机构3,上料机构3包括上料壳31,上料壳31的底部与排料管4相互连通,上料壳31靠近混棉壳1的一侧依次贯穿混棉壳1和混棉管2且延伸至混棉管2的内部,上料壳31远离混棉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上料电机32,上料电机3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上料转轴33,上料转轴33远离上料电机32的一端贯穿上料壳31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上料壳31内部的上料转轴3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螺旋输送叶片34,上料壳31的顶部开设有上料口35,上料壳3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上料口35相适配的上料斗36,上料电机32通过上料转轴33带动螺旋输送叶片34旋转,将物料通过上料壳31传输带混棉管2中,上料机构3靠近混棉管2的一侧依次贯穿混棉壳1和混棉管2且延伸至混棉管2的内部,位于混棉壳1内部的上料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料管4,排料管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风机5,风机5远离混棉管2的一侧与混棉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风机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料管6,上料管6远离混棉管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9,支撑块19远离上料管6的一侧与混棉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块19起到了对上料管6进行加固的作用,混棉壳1的背面且位于混棉管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前端贯穿混棉壳1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混棉壳1内部的第一转轴8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剥棉辊9,混棉壳1的背面且位于第一电机7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前端贯穿混棉壳1且延伸至其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混棉壳1内部的第二转轴1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棉辊12,剥棉辊9设置在混棉管2底部的管口处,均棉辊12设置在剥棉辊9的下方,混棉壳1内壁的右侧开设有出料口13,混棉壳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出料口13相适配的出料管14,混棉壳1的内部且位于均棉辊1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传送带15,传送带15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贯穿出料口13和出料管14且延伸至出料管14的内部,出料管14的背面且位于传送带15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6,第三电机16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17,第三转轴17的前端贯穿出料管14且延伸至内部与其活动连接,位于出料管14内部的第三转轴1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棉辊18,压棉辊1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出料管14的内壁和传送带15活动连接。

使用时,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上料电机32带动上料转轴33旋转,上料转轴33带动螺旋输送叶片34旋转,继而外接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7通过第一转轴8带动剥棉辊9旋转,外接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10通过第二转轴11带动均棉辊12旋转,外接控制器启动传送带15,外接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16通过第三转轴17带动压棉辊18旋转,将原料依次通过上料斗36和上料口35进入上料壳31的内部,旋转的螺旋输送叶片34将原料输送至混棉管2的内部,旋转的剥棉辊9对原料进行剥棉作业,旋转的均棉辊12对原料进行均棉作业,当原料依次经过剥棉处理和均棉处理后会产生较多的棉絮,启动风机5,风机5将混棉壳1中的棉絮依次通过上料管6、排料管4和上料壳31从而通入混棉管2中,有效的控制了机器运转时产生的棉絮问题,而且还可以循环混棉,原料下落到传送带15上,传送带15将原料输送至压棉辊18的附近时,旋转的压棉辊18对原料进行压棉作业,最后原料通过出料管14被传送带15送出。

综上所述:该色纺纱多彩混棉装置,通过混棉壳1、混棉管2、上料机构3、排料管4、风机5、上料管6、第一电机7、第一转轴8、剥棉辊9、第二电机10、第二转轴11、均棉辊12、出料口13、出料管14、传送带15、第三电机16、第三转轴17和压棉辊18相互配合,风机5将混棉壳1中的棉絮依次通过上料管6、排料管4和上料壳31从而通入混棉管2中,有效的控制了机器运转时产生的棉絮问题,而且还可以循环混棉,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