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9415发布日期:2020-05-06 23:40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棉混纺纱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涤棉混纺线的主要特点是断裂强度高,一般比同规格的棉线高40%以上;耐磨性能好,一般比同规格的棉线高1倍;缩水率小,缩水率只有0.5%左右,适宜缝纫化纤织物和防皱高档棉织物,针脚平挺;耐热性能好,能适应3000-4000r/min的高速缝纫机使用,熨烫温度在160℃左右;柔软性和弹性好,适宜缝制高档化纤织品。

但是现有的涤棉混纺纱线存在了一定的缺点,比如现有的涤棉混纺纱线抗静电性能较差,以至于在穿着的过程中,由于静电的产生,导致面料上产生大量的灰尘,而且不利于清洗,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解决了现有的涤棉混纺纱线抗静电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空心口;表层,所述表层的内表面固定于所述芯层的外表面,所述表层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空心口;涤棉混纺纱线,所述涤棉混纺纱线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芯层的内表面;导电纤维,所述导电纤维的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涤棉混纺纱线的外表面,并且z型环绕设置。

优选的,所述芯层为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五的涤纶短纤和三十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的棉纤维交错混杂缠绕。

优选的,所述表层由超细旦涤纶长丝和棉纤维交错混杂缠绕,所述芯层与所述表层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芯层与所述表层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1.15~1.35。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一空心口环绕型开设于所述芯层外表面,所述第一空心口的数量为四个,若干个所述第二空心口环绕型开设于所述表层外表面,所述第二空心口的数量为六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口与所述第二空心口交叉对应。

优选的,所述涤棉混纺纱线支数为三十五至六十五支。

优选的,所述涤棉混纺纱线的一端设置有卷绕结构,所述卷绕结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口,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标签垫,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垫,所述摆动杆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套,所述固定板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挤压套相适配的u型块。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通过第一空心口与第二空心口交叉对应,保证了织物产品的层次感和舒适感,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提高了涤棉混纺纱线的质感和舒适感,并且通过导电纤维的设置,可以把静电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导电纤维该导电纤维也不同于改性的化学纤维,导电纤维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来降低电阻,导电纤维它完全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导电,导电纤维减少面料吸尘,导电纤维提高服装的舒适,避免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难以洗涤,而且降低了棉涤混纺织物的成本,保证了在市场中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涤棉混纺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卷绕结构的结构侧视图。

图中标号:1、涤棉混纺纱线,11、导电纤维,2、芯层,21、第一空心口,3、表层,31、第二空心口,4、卷绕结构,41、固定杆,42、通口,43、固定板,44、标签垫,45、摆动杆,46、挤压垫,47、挤压套,48、u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涤棉混纺纱线的结构示意图。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包括:芯层2,所述芯层2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空心口21;表层3,所述表层3的内表面固定于所述芯层2的外表面,所述表层3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空心口31;涤棉混纺纱线1,所述涤棉混纺纱线1的外表面固定于所述芯层2的内表面,将涤棉混纺纱线1浸入抗静电整理液中,使得涤棉混纺纱线1具有一定的抗静电功能,进一步加大涤棉混纺纱线1的抗电性能;导电纤维11,所述导电纤维11的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涤棉混纺纱线1的外表面,并且z型环绕设置,导电纤维11是指在聚合物中混入导电介质所纺制成的化学纤维或金属纤维、碳纤维等。具有远高于抗静电纤维的优异的消除和防止静电的性能,且比电阻值持久不变并基本上不受湿度影响。

所述芯层2为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五的涤纶短纤和三十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的棉纤维交错混杂缠绕。

所述表层3由超细旦涤纶长丝和棉纤维交错混杂缠绕,所述芯层2与所述表层3同轴设置。

所述的芯层2与所述表层3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1.15~1.35。

若干个所述第一空心口21环绕型,开设于所述芯层2外表面,所述第一空心口21的数量为四个,若干个所述第二空心口31环绕型开设于所述表层3外表面,所述第二空心口31的数量为六个。

所述第一空心口21与所述第二空心口31交叉对应,第一空心口21与第二空心口31交叉对应,赋予了织物的层次感,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

所述涤棉混纺纱线1支数为三十五至六十五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第一空心口21与第二空心口31交叉对应,赋予了织物的层次感,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提高了涤棉混纺纱线的质感和舒适感,并且通过导电纤维11的设置,可以把静电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导电纤维该导电纤维也不同于改性的化学纤维,导电纤维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来降低电阻,导电纤维它完全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导电,导电纤维减少面料吸尘,导电纤维提高服装的舒适,避免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难以洗涤,而且降低了棉涤混纺织物的成本,保证了在市场中的使用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空心口21与第二空心口31交叉对应,保证了织物产品的层次感和舒适感,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提高了涤棉混纺纱线的质感和舒适感,并且通过导电纤维11的设置,可以把静电减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导电纤维该导电纤维也不同于改性的化学纤维,导电纤维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来降低电阻,导电纤维它完全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导电,导电纤维减少面料吸尘,导电纤维提高服装的舒适,避免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难以洗涤,而且降低了棉涤混纺织物的成本,保证了在市场中的使用效果。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抗静电涤棉混纺纱线,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涤棉混纺纱线1的一端设置有卷绕结构4,卷绕结构4的设置,主要是对涤棉混纺纱线进行卷绕起来,以供销售展览,所述卷绕结构4包括固定杆41,所述固定杆41的内部开设有通口42,通口42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涤棉混纺纱线与卷绕结构4的连接,所述固定杆4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3,所述固定板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标签垫44,在这里标签垫44固定于右侧的固定板43上,标签垫44的设置,主要是对线条的信息进行显示,所述固定板4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摆动杆45,摆动杆45设置右侧的固定板43上,用于对卷绕后的涤棉混纺纱线进行夹紧,避免涤棉混纺纱线的松脱,所述摆动杆4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垫46,所述摆动杆45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套47,所述固定板43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挤压套47相适配的u型块48,通过u型块48的设置,主要是对含有挤压套47的摆动杆45进行夹紧,u型块48的设置于左侧的固定板43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