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6926发布日期:2020-04-07 21:3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纱清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纺织业的不断发展,手拉式自动运输粗纱是粗纱机自动落纱后,经空满管交换装置将满纱管转移到输送轨道上,然后将满纱管自动运送到粗纱贮存库处的轨道上,当细纱机需要更换粗纱时,由操作工从粗纱贮存库处手拉满纱管输送链将满纱管送到细纱机前,由细纱挡车工进行空满纱管的更换,当更换完毕后,将空纱管手拉到粗纱纬纱清洁装置进行清尾纱后,拉回到粗纱机前,为下一次自动落纱后,空满纱管交换用。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切割式尾纱清理设备在清理尾纱的同时容易对空纱管的表面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尾纱管的使用寿命和重复利用率,提高尾纱管维护的成本,从而降低尾纱管的使用寿命与切割式尾纱清理设备的使用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解决了尾纱清理装置降低尾纱管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包括:套管和粗纱管;绕线板,所述绕线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粗纱管的一侧;两个辅助滑块,两个所述辅助滑块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绕线板的顶部和底部;尾纱,所述尾纱缠绕于所述绕线板的外表面;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套管内壁的一侧;辅助套环,所述辅助套环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套管的底部;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套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绕线板共有四个,并且四个绕线板均匀设置于所述粗纱管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辅助滑块的上表面为倾斜的结构,并且辅助滑块的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均为60°,并且每个绕线板上均设置有两个辅助滑块,所述辅助滑块共有8个。

优选的,两个所述绕线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形成一个切割槽,并且切割槽的数量共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切割装置共有四个,并且四个切割装置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四个切割槽的内表面相互适配,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刀背,所述刀背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刀口。

优选的,所述刀口的刀刃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

优选的,所述辅助套环的内径大小与所述绕线板的外径大小相接近,所述绕线板可以在辅助套环的内表面上下移动,所述套管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相适配的辅助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通过切割装置对绕线板上的尾纱进行切割处理,通过四个均匀布置的切割装置同时对尾纱进行均匀快速的切割,降低尾纱切割后的长度,方便对粉碎后的尾纱的收集与清理,从而方便对尾纱的后期处理与加工,通过倾斜角度的差别有效避免了切割过程中对绕线板的表面造成划伤,保障绕线板的使用寿命与降低维护的成本,提高绕线板与粗纱管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切割装置与绕线板之间使用的安全性与切割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粗纱管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粗纱管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套管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套管,2、粗纱管,3、绕线板,4、辅助滑块,5、切割槽,6、尾纱,7、切割装置,71、刀背,72、刀口,8、辅助套环,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粗纱管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粗纱管的部分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套管的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包括:套管1和粗纱管2;粗纱管2的顶部设置在可转动的结构上,绕线板3,所述绕线板3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粗纱管2的一侧;两个辅助滑块4,两个所述辅助滑块4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绕线板3的顶部和底部;尾纱6,所述尾纱6缠绕于所述绕线板3的外表面;切割装置7,所述切割装置7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套管1内壁的一侧;辅助套环8,所述辅助套环8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套管1的底部;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套管1的一侧,在进行尾纱清理的过程中,通过机械设备将待处理的尾纱管缓慢深入套管1的内部,通过切割装置7对绕线板3上的尾纱6进行切割处理,通过四个均匀布置的切割装置7同时对尾纱进行均匀快速的切割,降低尾纱6切割后的长度,方便对粉碎后的尾纱6的收集与清理,从而方便对尾纱6的后期处理与加工。

所述绕线板3共有四个,并且四个绕线板3均匀设置于所述粗纱管2的外表面,四个绕线板3均匀分布在粗纱管2的外表面,保障粗细纱的正常缠绕与加工。

所述辅助滑块4的上表面为倾斜的结构,并且辅助滑块4的两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均为60°,并且每个绕线板3上均设置有两个辅助滑块4,所述辅助滑块4共有8个,通过辅助滑块4与切割装置7上的刀口72相互适配,并且不论刀口72处于什么状态,当粗纱管2向下移动且进入套管1的内部后,刀口72的刀刃均不会与辅助滑块4的表面接触,并且刀口72会通过辅助滑块4滑至切割槽5的内部对缠绕的尾纱6进行切割。

两个所述绕线板3相对的一侧之间形成一个切割槽5,并且切割槽5的数量共有四个,四个均匀分布的切割槽5既方便对绕线板3上的尾纱进行切割,同时避免了切割过程中对绕线板3的表面造成划伤,保障绕线板3的使用寿命与降低维护的成本,提高绕线板3与粗纱管2的重复利用率。

所述切割装置7共有四个,并且四个切割装置7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四个切割槽5的内表面相互适配,所述切割装置7包括刀背71,所述刀背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刀口72。

所述刀口72的刀刃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通过倾斜角度的差别可以有效的避免刀口72上的刀刃对辅助滑块4和绕线板3进行切割而造成破损,提高切割装置7与绕线板3之间使用的安全性与切割的准确性。

所述辅助套环8的内径大小与所述绕线板3的外径大小相接近,所述绕线板3可以在辅助套环8的内表面上下移动,所述套管1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9的内表面相适配的辅助孔,连接管9的一侧施加负压,连接管9通过辅助孔对套管1内部切割后的尾纱6进行吸附与收集,提高切割后的尾纱6的清理与收集效率。

其中图6为现有技术,通过设置粗纱机满管存放库9a、在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21a前面设置的满管暂存库10a、满管移入轨道12a以及细纱机纱管存放轨道22a实现了粗纱工序到细纱工序的自动输送,具体的说,当纺织一个新的品种时,只要在粗细联输送控制器和粗细联中央控制器内输入响应粗纱机吊纱平台编号和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编号以及批量,整个系统就会准确的运转,并且整个纱管输送链并非不停的运转,而是在相应的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21a发出用纱需求时,粗细联输送控制器根据该需求从满管暂存库10a中把相应的品种输送到位,本发明采用rfid射频品种识别技术设置链条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读写器7a,在空满管交换机3a处用电子标签读写器7a将所纺的品种信息写入纱管输送链的链条电子标签,当空满管交换机3a处的空满交换链条光电传感器5a检测到有纱管输送链到达时,电子标签读写器7a就读取链条编号和粗纱机吊纱平台编号、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编号、粗纱品种编号、生产日期、生产班次等并将该信息一直保存在链条电子标签中,在到达之后的粗纱机满管存放库9a、满管暂存库10a、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21a以及待清空管库18a时供其内的各纱管输送链上的电子标签读写器7a读取,被读取的信息传输至粗细联中央控制器,粗细联中央控制器用于监控各纱管输送链的位置和调用情况,直至细纱机自动落纱装置21a用完粗纱,存储在各纱管输送链的链条电子标签内的信息会在通往尾纱清理机16a的过程中,由清除读写器19a清除信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当需要对尾纱管进行清纱处理时,通过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设备对尾纱管施加向下的运动的机械力,使得粗纱管2向下移动且进入套管1的内部,此时粗纱管2与顶部的机械结构转动设置,粗纱管2上的绕线板3带动绕线板3上的尾纱6同步向下移动,当绕线板3底部的辅助滑块4与切割装置7接触时,切割装置7的刀口72会通过辅助滑块4滑至切割槽5的内部对缠绕的尾纱6进行切割,避免了切割装置7在使用后时对绕线板3进行切割而造成破损,提高切割装置7与绕线板3之间使用的安全性与切割的准确性,在粗纱管2的底部进入套管1的内部时对连接管9的内部施加负压,使得切割后的尾纱6通过连接管9进行收集和清理已被后期的使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切割装置7对绕线板3上的尾纱进行切割处理,通过四个均匀布置的切割装置7同时对尾纱进行均匀快速的切割,降低尾纱切割后的长度,方便对粉碎后的尾纱的收集与清理,从而方便对尾纱的后期处理与加工,通过倾斜角度的差别有效避免了切割过程中对绕线板3的表面造成划伤,保障绕线板3的使用寿命与降低维护的成本,提高绕线板3与粗纱管2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切割装置7与绕线板3之间使用的安全性与切割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