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盒成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模除泡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纸盒一般包括相互盖合的天盖(a)和地盖(b),地盖内设置围框(c),由于地盖和围框之间一般采用胶水粘接而成,在粘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气泡,因此,需要对粘接完成的纸盒四面加压除泡。
现有的纸盒除泡设备一般包括四个侧面压泡气缸、四个侧面压泡板、一个顶面压泡气缸和一个顶面压泡板,通过四个侧面压泡气缸分别驱动四个侧面压泡板对准纸盒的四个侧面进行加压除泡,通过顶面压泡气缸将纸盒的上下表面分别压在顶面压泡板和机架上进行加压除泡,如此,即可实现对六个面的加压除泡。
以上纸盒除泡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存在以下问题:
(1)无法实现在加压除泡前往纸盒内自动放入内模,以及在加压除泡后将内模自动取出天地盒;
(2)与实现以上自动放模和取模功能相对应的,需要先将纸盒开盒然后闭盒,现有的设备无法自动实现;
(3)与实现以上自动放模和取模功能相对应的,无法实现纸盒和内模在放模、除泡和取模工位之间的自动化流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内模除泡机,能实现自动放模、取模,纸盒自动开盒、闭盒,实现纸盒和内模在放模、除泡和取模工位之间的自动化流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模除泡机,其包括机架(1)和除泡机构(2),还包括移载机构(3)、开盒机构(4)、内模传送机构(5)和取模机构(6),其中,
机架(1)上设置有纸盒传送通道(10),纸盒传送通道(10)上依次设置有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和取模工位,所述除泡机构(2)设置于除泡工位并对纸盒进行加压除泡;
移载机构(3),驱动纸盒依次在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和取模工位之间传送;
开盒机构(4),设置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上,对纸盒进行开盒和闭盒;
内模传送机构(5),连续传送内模(s);
取模机构(6),对应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设置,将内模传送机构(5)上的内模(s)取出并放入放模工位的纸盒内;将取模工位上的纸盒内的内模(s)取出并移至内模传送机构(5)。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除泡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两个第一压板(22)、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和四个第二压板(24),所述除泡工位所对应的纸盒传送通道(10)处设置有供纸盒通过的开口(11),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上下正对开口(11)设置且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压板(22),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设置于开口(11)下方并从前后左右四个水平方向正对第二直线模组(23)设置,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压板(24)。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开盒机构(4)包括翻转板(41)、若干吸盘(42)、底座(43)和伸缩机构(44),所述翻转板(41)分别与底座(43)和伸缩机构(44)铰连接,伸缩机构(44)与底座(43)铰连接,吸盘(42)设置于翻转板(41)上,底座(43)连接机架(1)。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直线模组(45)和阻挡片(46),所述第三直线模组(45)设置于机架(1)上并连接底座(43),底座(43)与机架(1)滑动连接;阻挡片(46)倾斜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阻挡片(46)中间设置有供翻转板(41)穿过的通道。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内模传送机构(5)采用平行的双皮带传送内模(s)。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校正机构(7),所述校正机构(7)设置于放模工位、取模工位和内模传送机构(5)上,对待开盒的纸盒或者待取出的内模(s)进行位姿校正。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移载机构(3)包括第四直线模组(31)、平移板(32)、第一驱动机构(33)、若干转筒(34)、至少两滑竿(35)、至少两摆臂(36)和第二驱动机构(37),其中,
第四直线模组(31),驱动平移板(32)沿平行于纸盒传送通道10的方向移动;
第一驱动机构(33),设置于平移板(32)上并驱动转筒(34)转动;
转筒(34),与平移板(32)可转动连接,滑竿(35)与转筒(34)滑动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37)设置于平移板(32)上并驱动所述滑竿(35)沿沿平行于纸盒传送通道10的方向移动;
摆臂(36),嵌套在至少两滑竿(35)上,摆臂(36)与至少一滑竿(35)固定。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取模机构(6)包括第五直线模组(62)、第六直线模组(63)、一双头双出气缸(64)和两夹板(65),第五直线模组(62)分别连接机架(1)和第六直线模组(63)并驱动第六直线模组(63)在内模传送机构(5)与放模工位或取模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第六直线模组(63)驱动双头双出气缸(64)上下升降,双头双出气缸(64)驱动两夹板(65)相对或相背运动。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两纸盒取料机构(8),所述纸盒传送通道(10)上还设置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工位、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取模工位和下料工位依次设置,一纸盒取料机构(8)取纸盒来料并置于上料工位,另一纸盒取料机构(8)取出下料工位上的纸盒并移走。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模除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纸盒置于放模工位处,打开天盖;
s2,将内模(s)放入地盖中;
s3,将天盖扣合在地盖上;
s4,将纸盒移入除泡工位,进行四面加压除泡;
s5,将纸盒移至取模工位,打开天盖;
s6,取出地盖中的内模(s)。
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移载机构,可实现纸盒和内模在放模、除泡和取模工位之间的自动化流转,通过设置开盒机构,实现纸盒自动开盒、闭盒,设置内模传送机构和取模机构,能实现自动放模、取模;
(2)本实用新型的移载机构,结构简单巧妙,占用空间小,能满足纸盒在不同工位之间间歇性流转的要求,且定位到每个工位非常精准;
(3)本实用新型的内模传送机构和取模机构能实现内模的自动放置、传送和抓取,可防止碰撞与刮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纸盒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移载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开盒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取模机构和纸盒取料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取模机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的除泡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所示,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机,其包括机架1、除泡机构2、移载机构3、开盒机构4、内模传送机构5、取模机构6、校正机构7和纸盒取料机构8。
其中,机架1提供支撑面,如图4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纸盒传送通道10,纸盒来料通过纸盒传送通道10进行传送,所述纸盒传送通道10上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取模工位和下料工位,纸盒在各个工位之间间歇性流传,并在各个工位执行相应的操作。
具体的,在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由一纸盒取料机构8取纸盒来料并置于上料工位,另一纸盒取料机构8取出下料工位上的纸盒并移走。具体的,所述纸盒取料机构8可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一竖直气缸和一手指气缸实现,通过水平设置的直线模组驱动竖直气缸在上料区和上料工位之间或者下料区和下料工位之间来回行走,通过竖直气缸驱动手指气缸上升或者下降到纸盒所在高度,然后通过手指气缸夹取或者松开纸盒。
对于纸盒在上料工位、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取模工位和下料工位之间的间歇性流传,由移载机构3完成。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移载机构3包括第四直线模组31、平移板32、第一驱动机构33、若干转筒34、至少两滑竿35、至少两摆臂36和第二驱动机构37,其中,
第四直线模组31,驱动平移板32沿平行于纸盒传送通道10的方向移动,将摆臂36传送到上料工位、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取模工位和下料工位所在的位置。具体的,所述第四直线模组31可采用皮带传动,驱动平移板32沿滑轨滑行。
第一驱动机构33,设置于平移板32上并驱动转筒34转动,实现摆臂36的收起或放下。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3包括气缸331和齿条332,所述转筒34表面设置有环状齿340,平移板332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齿条332嵌入滑槽内并与之滑动连接,气缸331设置于平移板32上并连接齿条332,齿条332与环状齿340啮合。
转筒34,与平移板32可转动连接,滑竿35与转筒34滑动连接。
第二驱动机构37设置于平移板32上并驱动所述滑竿35沿平行于纸盒传送通道10的方向移动。摆臂36,嵌套在至少两滑竿35上,摆臂36与至少一滑竿35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37为手指汽缸,其两手指分别与两滑竿35可转动连接并在水平横向相对固定,摆臂36与一滑竿35固定并与另一滑竿35滑动连接,相邻的摆臂36与两滑竿35交错实现固定和滑动连接。如此,通过手指汽缸的张开或合拢,即可实现相邻摆臂36的相对或者相背运动,从而实现对纸盒的夹紧或者松开。
在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需要先将纸盒天盖打开,然后放入内模s后闭盒。具体的,开盒机构4设置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上,对纸盒进行开盒和闭盒。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开盒机构4包括翻转板41、若干吸盘42、底座43和伸缩机构44,所述翻转板41分别与底座43和伸缩机构44铰连接,伸缩机构44与底座43铰连接,吸盘42设置于翻转板41上,底座43连接机架1。通过吸盘42吸住天盖顶面,然后伸缩机构44带动翻转板41翻转,实现纸盒的开盒或闭盒。具体的,还包括第一直线模组45和阻挡片46,所述第三直线模组45设置于机架1上并连接底座43,底座43与机架1滑动连接。通过第三直线模组45,可驱动翻转板41和底座43靠近或者远离纸盒传送通道10。阻挡片46倾斜设置于机架1上并对翻转的纸盒的天盖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阻挡片46中间设置有供翻转板41穿过的通道。
对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处的纸盒来料,其位姿很重要,会影响到设备运作的精准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校正机构7,所述校正机构7设置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上,对待开盒的纸盒进行位姿校正。具体的,所述校正机构7包括一气缸和一铲板,铲板表面设置有台阶面,气缸驱动铲板运动,台阶面卡住纸盒侧棱,实现对纸盒位姿的校正。
内模s在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之间流转,由内模传送机构5和取模机构6共同实现。具体的,内模传送机构5,连续传送内模s。具体的,所述内模传送机构5采用平行的双皮带传送内模s,内模s在传送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出现位姿偏移。具体的,校正机构7设置于内模传送机构5上,对于待取出的内模s,采用校正机构7进行位姿校正。
取模机构6,对应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设置,将内模传送机构5上的内模s取出并放入放模工位的纸盒内;将取模工位上的纸盒内的内模s取出并移至内模传送机构5。具体的,如图7所示,结合图8,所述取模机构6包括第五直线模组62、第六直线模组63、一双头双出气缸64和两夹板65,第五直线模组62分别连接机架1和第六直线模组63并驱动第六直线模组63在内模传送机构5与放模工位或取模工位之间来回移动,第六直线模组63驱动双头双出气缸64上下升降,双头双出气缸64驱动两夹板65相对或相背运动。如此,第五直线模组62驱动第六直线模组63在内模传送机构5和放模工位之间或者取模工位和内模传送机构5之间往返运动,第六直线模组63采用双程气缸,先快速驱动两夹板65运动至纸盒上方,再缓缓驱动两夹板65伸入纸盒内。具体的,所述内模s表面设置有两直孔s1,直孔s1向内模s中间延伸出横向孔s2,所述夹板65底部设置有“l”形定位梢66,两夹板65的“l”形定位梢66相对设置。如此,便于“l”形定位梢66快速找准直孔s1,并可提高夹持的稳定性。
所述除泡机构2设置于除泡工位并对纸盒进行加压除泡。具体的,如图9所示,所述除泡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两个第一压板22、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和四个第二压板24,所述除泡工位所对应的纸盒传送通道10处设置有供纸盒通过的开口11,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上下正对开口11设置且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压板22,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设置于开口11下方并从前后左右四个水平方向正对第二直线模组23设置,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压板24。如此,纸盒进入第一压板22后,由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驱动两个第一压板22压紧纸盒并下行穿过开口11,然后,由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驱动四个第二压板24对准纸盒四个侧面进行加压除泡。完成后,由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驱动两个第一压板22压紧纸盒并上行穿过开口11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内模除泡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由纸盒取料机构8将纸盒从上料区移动至上料工位,然后,通过移载机构3将纸盒传送至放模工位处,由校正机构7校正纸盒在纸盒传送通道10上的位置,接着执行以下步骤:
s1,通过开盒机构4打开天盖;
s2,通过取模机构6将内模s放入地盖中;
s3,通过开盒机构4将天盖扣合在地盖上。
s4,将纸盒移入除泡工位,进行四面加压除泡。具体的,通过移载机构3将纸盒移入除泡工位,通过除泡机构2将纸盒移动到传送通道10下方对纸盒进行加压除泡后转移到传送通道10上,再由移载机构3将纸盒移入取模工位,接着执行以下步骤:
s5,通过开盒机构4打开天盖;
s6,通过取模机构6取出地盖中的内模s;
s7,通过开盒机构4将天盖扣合在地盖上。
接着,通过移载机构3将纸盒传送至下料工位处,再通过纸盒取料机构8将纸盒从下料工位取走。
在以上过程中,所述内模传送机构5连续传送内模s。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