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梳理机。
背景技术:
梳理机是一种纺织品加工的重要设备,目前,梳理机虽然有很多种,但是现有的梳理机制成的纤维网,普遍存在着纤维网克重不够均匀、纤维分散不匀、纤维损伤率大、质量不够稳定的问题,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分离纤维,又能成型收集的梳理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梳理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箱体,在所述箱体内的一侧设有固设在机架上的轮式传动的传送带,另一侧设有固设在机架上的送物台,在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依次设有带有针布的开毛辊和弹棉装置,在所述弹棉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有固设在送物台的刷毛滚轮和轧棉装置,该箱体的出料端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收卷轮,在所述传送带上对应开毛辊和弹棉装置的位置处设有封盖,在所述封盖的出料端设有导向板;在所述弹棉装置和刷毛滚轮之间平行设有固设在送物台的左挡板和右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间距与传送带的宽度相适配,两个该挡板之间水平设有至少三个隔板,相邻两个隔板之间,以及两个挡板与邻近的对应隔板之间均形成一个通槽结构,每个所述隔板的进料端均为刃口状,在所述箱体上端的内侧壁对应每个通槽结构正上方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压轮组,所述压轮组与传送带之间设有传动压轮;在所述左挡板上铰接有第一导向块,在所述右挡板上铰接有第二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用该连接杆调整两个导向块之间在出料端的间距;所述开毛辊、弹棉装置、刷毛滚轮、轧棉装置和收卷轮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棉品从进料端落到传送带上,启动开毛辊沿传送方向逆时针旋转,由开毛辊上的针布分梳纤维,在开松纤维的同时也能起到给纤维除杂的作用;接着,由弹棉装置对棉品继续打松散,并均匀铺设在传送带上,封盖能避免棉品纤维在弹棉过程中四处飞散,也便于棉品纤维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到传送带上;接着,弹棉处理后的棉品离开传动带,紧接着由传动压轮传动到隔板位置,隔板上的刃口将打散的棉品纤维分割,分割后的棉品纤维进入对应的通槽结构,并由对应位置的压轮组碾压,棉品纤维沿对应的通槽结构经刷毛滚轮的梳理,传送到左、右导向块的位置处,依据生产要求,调整两个导向块之间的出料间距,由连接杆固定限位,棉品纤维在两个导向块的影响下,堆积成一定的宽度状,在堆积作用影响下,棉品纤维继续向出料方向移动,在轧盘装置位置处进行挤压成型,成型后的棉品先手动放到收卷轮上,收卷轮转动以实现自动盘卷收集,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纤维成型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便于排除棉品中的堆积硬块,使棉品更松散,作为优选,所述弹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杆组,每个所述弹杆组包括两个第一弹杆和两个第二弹杆,两个所述第一弹杆和第二弹杆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封盖对应第一弹杆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让位槽,该封盖对应第二弹杆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弹杆的一端水平穿设过第一让位槽,并放置在传送带的上端传送面上,另一端水平穿设出箱体左端箱壁的对应位置,该箱体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弹杆的穿设位置处设有第一往复电机,所述第一往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面与对应的两个第一弹杆穿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杆的一端水平穿设过第二让位槽,并水平放置在传送带的上端传送面上,另一端水平穿设出箱体右端箱壁的对应位置,该箱体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二弹杆的穿设位置处设有第二往复电机,所述第二往复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面与对应的两个第二弹杆穿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往复电机和第二往复电机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为了便于弹杆的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杆和第二弹杆在箱体上的穿设处,均为内大外小的锥形孔。
为了便于更好地收集棉品纤维,防止棉品纤维飞散,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斜设在封盖上,该导向板的高处端与封盖的出料端连接;该导向板的宽度与传送带的宽度相适配。
为了进一步除去杂质,并同时梳顺纤维,作为优选,所述刷毛滚轮穿设在至少一个的所述隔板上,该刷毛滚轮中设有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固定在左挡板和右挡板上,在该刷毛滚轮上,对应每个通槽的位置处均同向设有一段螺旋状绕设的毛刷;该刷毛滚轮的轮轴连接有启动电机,该启动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操作,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导向块的上端面,另一端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导向块上对应第一定位孔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孔由定位销插设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地对棉品纤维均匀地挤压成型,作为优选,所述轧棉装置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机和两个第二电机,四个所述电机均固定在机架上端的固定架上,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固定盘,每个所述固定盘上均偏心设有轧盘;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为了便于安装和控制,作为优选,所述传动压轮的轮轴固定在箱体上,该传动压轮的轮轴连接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压轮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四个滚轮,每个所述滚轮的轮面下端与传送带上端面的间距均为10mm。
为了防止纤维掉落造成浪费,作为优选,在所述传送带和送物台之间设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位于传动压轮的正下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棉装置的打散、隔板的分割、导向块的挤压导向、轧盘的挤压成型以及最后的收卷轮盘卷收集,实现对棉品纤维处理再成型的目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纤维成型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送物台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弹杆和第二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弹杆、第二弹杆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轧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机架等组成,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箱体1,在所述箱体1内的一侧设有固设在机架上的轮式传动的传送带21,另一侧设有固设在机架上的送物台22,在所述传送带21的传送方向上依次设有带有针布的开毛辊2和弹棉装置,在所述传送带21上对应开毛辊2和弹棉装置的位置处设有封盖211。
所述弹棉装置包括五个弹杆组,每个所述弹杆组包括两个第一弹杆41和两个第二弹杆42,两个所述第一弹杆41和第二弹杆42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封盖211对应第一弹杆41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让位槽231,该封盖211对应第二弹杆42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让位槽232;所述第一弹杆41的一端水平穿设过第一让位槽231,并放置在传送带21的上端传送面上,另一端水平穿设出箱体1左端箱壁的对应位置,该箱体1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一弹杆41的穿设位置处设有第一往复电机81,所述第一往复电机8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连接杆91,所述第一连接杆91的下端面与对应的两个第一弹杆41穿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杆42的一端水平穿设过第二让位槽232,并水平放置在传送带21的上端传送面上,另一端水平穿设出箱体1右端箱壁的对应位置,该箱体1的外侧壁上对应第二弹杆42的穿设位置处设有第二往复电机82,所述第二往复电机82的输出端设有第二连接杆92,所述第二连接杆92的下端面与对应的两个第二弹杆42穿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往复电机81和第二往复电机82均与plc控制器(未标示)连接。
所述第一弹杆41和第二弹杆42在箱体1上的穿设处,均为内大外小的锥形孔。
在所述封盖211的出料端斜设有导向板31,该导向板的高处端与封盖211的出料端连接;该导向板31的宽度与传送带21的宽度相适配。
在所述弹棉装置的出料端依次设有固设在送物台22的刷毛滚轮3和轧棉装置,所述刷毛滚轮3穿设在五个隔板73上,该刷毛滚轮3中设有轮轴(未标示),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固定在左挡板71和右挡板72上,在该刷毛滚轮3上,对应每个通槽的位置处均同向设有一段螺旋状绕设的毛刷32;该刷毛滚轮3的轮轴连接有启动电机(未标示),该启动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
在所述弹棉装置和刷毛滚轮3之间平行设有固设在送物台22的左挡板71和右挡板72,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的间距与传送带21的宽度相适配,两个该挡板之间水平设有至少三个隔板73,相邻两个隔板73之间,以及两个挡板与邻近的对应隔板73之间均形成一个通槽结构,每个所述隔板73的进料端均为刃口状,在所述箱体1上端的内侧壁对应每个通槽结构正上方的位置处均设有一个压轮组,所述压轮组与传送带21之间设有传动压轮12,所述传动压轮12的轮轴固定在箱体1上,该传动压轮12的轮轴连接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机(未标示);所述压轮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四个滚轮11,每个所述滚轮11的轮面下端与传送带21上端面的间距均为10mm;在所述传送带21和送物台22之间设有过渡板23,所述过渡板23位于传动压轮12的正下方。
在所述左挡板71上铰接有第一导向块74,在所述右挡板72上铰接有第二导向块75,两个所述导向块之间设有连接杆76,所述连接杆76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导向块74的上端面,另一端轴向设有四个第一定位孔761,在所述第二导向块75上对应第一定位孔761的位置处设有四个第二定位孔762,所述第二定位孔762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孔761由定位销插(未标示)设固定连接。
所述轧棉装置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机61和两个第二电机62,四个所述电机均固定在机架上端的固定架13上,该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62的输出端均设有固定盘63,每个所述固定盘63上均偏心设有轧盘64;所述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62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该箱体1的出料端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收卷轮6,所述开毛辊2和收卷轮6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6所示,使用前,针布选用弹性针布,弹性针布是由底布和植于其上的许多梳针所制成,弹性针布包覆在开毛辊2表面上成为一平整而锋利的针面;在plc控制器(未标示)上逐一调整第一往复电机81和第二往复电机82的生产频率参数、刷毛滚轮3的转速、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62的转速以及收卷轮6的转速,按生产要求,第二定位孔762与对应位置的第一定位孔761由定位销插设固定连接,使连接杆76固定第一导向块74和第二导向块75出料端之间的间距。
生产时,将棉品(未标示)放到传送带21上,启动开毛辊2沿传送方向逆时针旋转,由开毛辊2上的弹性针布分梳纤维,在开松纤维的同时也能起到给纤维除杂的作用;接着,由plc控制器启动第一往复电机81和第二往复电机82,并同时启动第一电机61和第二电机62,带动轧盘63做偏心转动,第一往复电机81和第二往复电机82分别带动第一连接杆91和第二连接杆92,使对应的两个第一弹杆41和第二弹杆42在传送带21的一端作上、下移动,形成抬起和放下的拍打动作,为了使弹棉效果更好,在速率相同的条件下,应调节第一往复电机81和第二往复电机82输出端的初始待命位置,以便在运行过程中,使第一弹杆41和第二弹杆42的上、下移动动作交替间隔进行。
接着,由第一弹杆41和第二弹杆42交替对棉品继续打松散,落下的棉品纤维在封盖211和导向板31的作用下能较为均匀地铺设在传送带21上,封盖211能避免棉品纤维在弹棉过程中四处飞散,也便于棉品纤维在重力作用下返回到传送带21上。
接着,弹棉处理后的棉品纤维离开传动带21,紧接着,经过渡板23,由传动压轮12挤压传送到送物台22上的隔板73位置,在传送方向上,隔板73上的刃口迎着传动力将打散的棉品纤维分割,分割后的棉品纤维进入对应的通槽结构,并由对应位置的四个滚轮11碾压,棉品纤维沿对应的通槽结构经刷毛滚轮3的梳理,进一步除去杂质,并同时梳顺纤维,然后就传送到第一导向块74和第二导向块75之间的位置处。
棉品纤维在两个导向块的影响下,堆积成一定的宽度状,在堆积作用影响下,棉品纤维继续向出料方向移动,到达轧盘64位置处,四个轧盘64在加工前已经在对应电机的驱动下,移动到适配的高度,并保持与送物台22上端面的间距,保证成型厚度,而轧盘64的偏心转动对棉品纤维进行挤压成型加工,由于松散的棉品纤维之间有空间可以实现挤压让位,轧盘64在挤压的过程中,在达到生产要求的同时,并没有压紧棉品纤维,棉品纤维在挤压成型过程中,依旧被传送力和堆积的挤压力共同作用向出料端移动,棉品纤维的移动结合轧盘64的转动,轧盘64每转一周,都会给轧盘64下端面压入新的棉品纤维,如此反复,以实现棉品纤维整体的的挤压成型,成型后的纤维制品先手动放到收卷轮6上,收卷轮6的转动以实现对棉品的自动盘卷收集,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纤维成型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图1和图2可知,刷毛滚轮3邻近箱体1所在的出料位置,便于观察纤维松散情况,两个导向块和轧盘装置均在箱体1的外部,便于检查成型质量,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加工前期的不合格产品也便于收集,收集后再按设备参数调整后的模式重新加工,避免造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开毛辊2和收卷轮6作为独立的部件,其转动都需要动力传动装置(未标示),对应的动力传动装置与plc控制器连接即可实现转动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