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纱、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布帛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38802发布日期:2020-08-21 15:15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纺织纱、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布帛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布帛。



背景技术:

聚丙烯系纤维是轻量且具有保温性的纤维,被广泛用于衣服和产业资材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了在将防水性纤维与亲水性纤维组合而成的衣服用的纺织纱中,作为防水性纤维,也可以使用聚丙烯纤维。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家具等产业资材中所用的包含不同原材料粗纱的赛络纺纺织纱中,作为合成纤维,也可以使用聚丙烯纤维。

另一方面,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纤维强度高,使用了包含合成纤维的纺织纱的布料存在容易产生起球的问题,对提高合成纤维的抗起球性进行了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4~6中,提出了在包含聚酯短纤维的纺织纱中,通过减少毛羽数来提高使用了该纺织纱的布料的抗起球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4-091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5-033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088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3358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9724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2180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6中,对于提高使用了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时的布帛的抗起球性未作研究。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能够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布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纱,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多于50质量%的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上述纺织纱每10m中存在的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上述纺织纱的气孔率为40~65%,捻系数为2.4~6.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纺织纱,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上述聚丙烯系纤维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上述纺织纱每10m中存在的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上述纺织纱的气孔率为40~65%,捻系数为2.4~6.0。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纺织纱,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多于50质量%的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上述纺织纱每10m中存在的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上述纺织纱的加捻角度为23°以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纺织纱,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上述聚丙烯系纤维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上述纺织纱每10m中存在的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上述纺织纱的加捻角度为23°以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纺织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上述的纺织纱的制造方法,在环锭精纺中,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至少一根包含多于50质量%的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粗纱a的工序;将包含至少一根粗纱a的两根粗纱供给至牵伸区并牵伸后,一边并纱一边供给至捻纱区的工序;及将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粗纱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进行捻纱的工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纺织纱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上述的纺织纱的制造方法,在环锭精纺中,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至少一根包含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粗纱b的工序;将包含至少一根粗纱b的两根粗纱供给至牵伸区并牵伸后,一边并纱一边供给至捻纱区的工序;及将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粗纱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进行捻纱的工序,上述聚丙烯系纤维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布帛,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的纺织纱。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及包含其的抗起球性良好的布帛。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可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特别是在使用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的情况下,可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的制造工序的生产率也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例子的环锭精纺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例子的挤出机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纺织纱的加捻角度的纺织纱的侧面照片。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纺织纱的直径的纺织纱的侧面照片。

图5是实施例6~8及比较例7~8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

图6是实施例9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

图7a是实施例10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的部分图。

图7b是实施例10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的部分图。

图8a是实施例11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的部分图。

图8b是实施例11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的部分图。

图9是比较例12中使用的针织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对提高使用了包含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时的布帛的抗起球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包含多于50质量%的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纺织纱中,通过将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每10m纺织纱中存在的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设定为40根/10m以下,将气孔率设定为40~65%,将捻系数设定为2.4~6.0,或将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每10m纺织纱中存在的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设定为40根/10m以下,将加捻角度设定为23°以上,从而使得使用了该纺织纱的布帛的抗起球性提高。另外发现:具有这样的毛羽数、气孔率及捻系数、或具有这样的毛羽数及加捻角度的纺织纱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在环锭精纺中,准备包含多于50质量%的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粗纱a,将包含至少一根粗纱a的两根粗纱供给至牵伸区并牵伸后,一边并纱一边供给至捻纱区,将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粗纱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进行捻纱。特别是发现:通过使用包含5质量%以上的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的粗纱b,从而纺织纱的制造工序的生产率提高。这是由于:在使用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的情况下,在制造工序中容易产生静电,但通过使用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静电的产生得以抑制。通过抑制静电的产生,能够抑制因引起纺织工序中的纤维向各底盘的旋转部分等上的卷绕或纱条的紊乱等而导致的机械效率的降低或机械的故障而给与稳定的生产,同时能够抑制作为纺织纱的毛羽或制成布帛时的起球性等品质恶化。

以下,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所谓水分率是指依据jisl1015(2010)而测定的值。关于作为测定水分率的对象的纤维,通过将纺织前的原棉的状态、即也附着有纤维处理剂等的状态的纤维任意地取出而测定。另外,以下,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所谓毛羽数是指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而测定的每10m纺织纱中存在的规定长度的毛羽数。

以下,将包含多于50质量%的水分率低于0.15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聚丙烯系纤维a)的纺织纱作为纺织纱a进行说明,将包含5质量%以上的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聚丙烯系纤维b)的纺织纱作为纺织纱b进行说明。

(纺织纱a)

纺织纱a通过使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气孔率为40~65%、捻系数为2.4~6.0、或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加捻角度为23°以上,从而使得包含纺织纱a的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

纺织纱a通过使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进一步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35根/10m以下,更优选为30根/10m以下,最优选为10根/10m以下。另外,长度为5mm以上的毛羽数优选为5根/10m以下,更优选为3根/10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根/10m以下,最优选为0根/10m。

纺织纱a通过使气孔率为40~65%,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布帛的抗起球性及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气孔率优选为43~65%。本发明中,气孔率是指纱中的空气所占的比例,如下文所述的那样,由利用电子显微镜得到的纱的侧面观察算出纱直径,基于纱的直径及比重而算出。

纺织纱a通过使捻系数为2.4~6.0,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布帛的抗起球性及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捻系数优选为2.8~4.5,更优选为3.0~4.0。

纺织纱a通过使加捻角度为23°以上,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进一步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加捻角度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7°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纺织纱a中,加捻角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提高编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以下。

纺织纱a只要包含多于50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a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从轻量性、保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6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a,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作为聚丙烯系纤维a,只要适当使用用作防水性纤维的普通的聚丙烯系纤维等即可。

在聚丙烯系纤维a中,聚丙烯可以是丙烯的均聚物,也可以是丙烯的含量超过50摩尔%的包含丙烯及可与其共聚的成分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丙烯共聚的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丁烯、甲基戊烯等烯烃系单体。优选为丙烯均聚物。上述聚丙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从纺纱性的观点出发,上述聚丙烯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优选为5~60g/10min。本发明中,聚丙烯的mfr依据iso1133在230℃、2.16kg载荷下进行测定。

聚丙烯系纤维a可以通过常规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纺纱嘴儿将聚丙烯或包含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纺纱而制成未拉伸纱,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纱进行拉伸,赋予纤维处理剂(油剂),通过卷曲机赋予卷缩并进行干燥而获得。

聚丙烯系纤维a可以是聚丙烯的单一成分纤维,也可以是聚丙烯彼此或聚丙烯与其他树脂的复合纤维。在将聚丙烯系纤维a着色的情况下,将颜料混合到聚丙烯中、或与容易染上染料的成分复合化成芯鞘型等形状较佳。

聚丙烯系纤维a的纤维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或非圆形(所谓的异形截面)中的任一者。

上述纤维处理剂优选为亲水性油剂。通过赋予亲水性油剂,存在静电被抑制、纺织工序中的生产率变好的倾向。

聚丙烯系纤维a的纤维长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4~75mm,更优选为28~65mm,进一步优选为32~54mm,特别优选为34~48mm。

聚丙烯系纤维a的单纤维强度优选为1.8~7.0cn/dtex,更优选为2.0~6.0cn/dtex,进一步优选为3.0~6.0cn/dtex。若单纤维强度为1.8cn/dtex以上,则即使受到将纤维加工时的外力(例如纺织张力等),纤维也不易断裂。另外,若单纤维强度为7cn/dtex以下,则可得到抗起球性更好的纤维。

聚丙烯系纤维a的伸长率优选为5~70%,更优选为10~40%。若伸长率为5~70%,则可得到柔软的手感的纤维。

纺织纱a除了包含聚丙烯系纤维a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纤维。作为其他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系纤维以外的聚烯烃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醋酸酯纤维、丙烯酸酯纤维、乙烯乙烯基醇系纤维及氨基甲酸酯纤维等合成纤维、丝绸纤维、羊毛纤维、开司米纤维、棉花纤维、麻纤维、人造丝纤维及铜氨纤维等天然纤维等。纺织纱a根据用途及目的等,也可以适当包含低于50质量%的其他纤维。需要说明的是,纺织纱a也可以包含低于5质量%的后述的聚丙烯系纤维b作为其他纤维。

聚丙烯系纤维a及其他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单纤维纤度也可以为0.1~100dtex。在将纺织纱a用于衣服的情况下,聚丙烯系纤维a及其他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4~5dtex,更优选为0.5~3.5dtex,进一步优选为0.6~2.5dtex。在将纺织纱a用于产业资材的情况下,单纤维纤度优选为5~50dtex。另外,聚丙烯系纤维a及其他纤维的纤维长优选为24~75mm。

纺织纱a的支数没有特别限定,以英式棉支数计也可以为5~100s的范围,优选为10~90s,更优选为15~85s,进一步优选20~80s。

纺织纱a优选为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所谓“为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可以通过在将纺织纱沿与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解捻时解开成2根纤维束来确认。若为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则由于在各个纤维束被并纱而加捻时,对各个纤维束均施加合适的加捻,因此在制成纺织纱时毛羽得以抑制,制成布帛时的起球性显著提高。另外,由于由各个粗纱牵伸而得到的纤维束成为互相交捻的状态,因此纤维束与纤维束彼此互相缠绕(纤维束彼此的缠绕)的提高,从而制成布帛时的起球性显著提高。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可以通过后述的紧密赛络纺纱来制造。

纺织纱a的纺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在环锭法中通过下述那样的工序进行精纺来制作。预先准备至少一根包含多于50质量%聚丙烯系纤维a的粗纱a,将包含至少一根粗纱a的两根粗纱供给至牵伸区并牵伸后,一边并纱一边供给至捻纱区,将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粗纱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进行捻纱,由此可以获得纺织纱a。该纺织方法是将赛络纺纱与紧密纺纱并用的方法,也称为紧密赛络纺纱,通过该纺织方法而得到的纺织纱也称为赛络紧密纱、或紧密赛络纱。在紧密赛络纺纱中,通过将捻系数调整为2.4~6.0的范围,容易得到具有上述的规定的毛羽数及气孔率的纺织纱,能够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从布帛的抗起球性及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捻系数优选为2.8~4.5,更优选为3.0~4.0。

上述两根粗纱也可以均为粗纱a。或者,也可以按照所得到的纺织纱a中的聚丙烯系纤维a的含量变得多于50质量%的方式将粗纱a与其他粗纱适当组合使用。

(纺织纱b)

纺织纱b通过使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气孔率为40~65%、捻系数为2.4~6.0、或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加捻角度为23°以上,从而包含纺织纱b的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

纺织纱b通过使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40根/10m以下,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进一步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长度为3mm以上的毛羽数为35根/10m以下,更优选为30根/10m以下,最优选为10根/10m以下。另外,长度为5mm以上的毛羽数优选为5根/10m以下,更优选为3根/10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根/10m以下,最优选为0根/10m。

纺织纱b通过使气孔率为40~65%,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布帛的抗起球性及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气孔率优选为50~65%,更优选为55~65%。

纺织纱b通过使捻系数为2.4~6.0,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布帛的抗起球性及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捻系数优选为2.8~4.5,更优选为3.0~4.0。

纺织纱b通过使加捻角度为23°以上,从而布帛的抗起球性变得良好。从进一步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加捻角度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2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7°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纺织纱b中,加捻角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提高编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5°以下。

纺织纱b只要包含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从纺织工序的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3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更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

聚丙烯系纤维b只要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即可,优选为0.2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5质量%以上。另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聚丙烯系纤维b的水分率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4质量%以下。例如通过使聚丙烯纤维中包含亲水性成分而亲水化,能够得到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聚丙烯系纤维b优选相对于聚丙烯成分100质量份包含0.025~0.25质量份的亲水性成分,更优选包含0.05~0.1质量份。

在聚丙烯系纤维b中,聚丙烯也可以为丙烯的均聚物,也可以为丙烯的含量超过50摩尔%的包含丙烯及可与其共聚的成分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丙烯共聚的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丁烯、甲基戊烯等烯烃系单体。优选为丙烯均聚物。上述聚丙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从纺纱性的观点出发,上述聚丙烯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优选为5~60g/10min。

上述亲水性成分只要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水溶性的亲水性成分,例如可列举出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优选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及蔗糖脂肪酸酯等,作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聚氧乙烯(poe)烷基醚、聚氧乙烯(poe)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二醇等。其中优选聚氧乙烯烷基醚或聚氧亚烷基衍生物(两化合物均为例如花王社制、商品名“emulgen”)。

上述水溶性的亲水性成分的分子量优选为200~5000,更优选为300~3000。在单独使用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为上述水溶性的亲水性成分的情况下,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以下。

作为水分散性的亲水性成分,例如可使用高岭石、绿土、蒙脱石、膨润土等粘土矿物、气相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硅胶等亲水性二氧化硅、滑石、沸石等多层结构或无定型的无机粒子、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甲壳质、壳聚糖等氨基系高分子多糖类等。高分子多糖类作为纳米纤维添加较佳。粘土矿物、纳米纤维等由于以固体添加,因此还发挥作为保水剂的效果。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尽可能细,优选为100n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平均粒径设定为通过相位多普勒法粒径测定装置而测定的值。

聚丙烯系纤维b可以通过将包含聚丙烯和含有亲水性成分的母料树脂组合物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纺纱而获得。上述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聚丙烯100质量份,优选包含1~10质量份的母料树脂组合物。

上述母料树脂组合物包含可加热熔融的作为基础树脂的聚丙烯和亲水性成分。上述母料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1~10质量%的上述亲水性成分,更优选包含2~8质量%的上述亲水性成分。作为基础树脂的聚丙烯可以是与构成聚丙烯系纤维b的聚丙烯同样的物质,也可以是不同的物质。

上述母料树脂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包含相溶化剂。作为相溶化剂,例如优选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等包含极性基团(酸酐基)的乙烯系共聚物。含有极性基团的乙烯系共聚物通过具有极性基团,与亲水性成分的亲和性变高,另外,由于与聚丙烯相比熔点比较低,因此容易混炼,是优选的。相溶化剂的熔点(dsc法)优选为70~110℃。更优选的熔点为80~105℃。

上述母料树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mfr高于上述基础树脂的聚丙烯的高mfr聚丙烯,高mfr聚丙烯的mfr优选比上述基础树脂的mfr高10倍以上。例如,高mfr聚丙烯的mfr优选为100~3000g/10分钟,更优选为500~2500g/10分钟。高mfr聚丙烯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母料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以下工序:将基础树脂的聚丙烯和亲水性成分进行熔融混炼,冷却后进行片屑化的一次加工工序;和将高mfr聚丙烯与上述片屑化后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冷却后进行片屑化的二次加工工序。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片屑”称为“粒料”。

在上述一次加工工序中,首先使用挤出机,在具备减压管线的混炼腔室上连续地连接挤出部,将亲水性成分(液状)或根据需要溶解或分散于水等溶剂中的亲水性成分和基础树脂的聚丙烯供给至上述混炼腔室内,在混合的同时从上述减压管线将溶剂以气体的状态除去,接着,通过将树脂组合物从挤出部挤出,得到树脂组合物。若进一步添加相溶化剂,则基础树脂与亲水性成分的混合变得有效,因此优选。另外,在上述二次加工工序中,根据情况优选添加保水剂作为亲水性成分中的固体的亲水性成分。

聚丙烯系纤维b除了使用包含聚丙烯和含有亲水性成分的母料树脂组合物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以外,可以通过常规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纺纱嘴儿将包含聚丙烯和含有亲水性成分的母料树脂组合物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纺纱而制成未拉伸纱,将所得到的未拉伸纱进行拉伸,赋予纤维处理剂(油剂),用卷曲机赋予卷缩,进行干燥而获得。

具体而言,可以如下所述来制作聚丙烯系纤维b(未拉伸纱)。

(1)以基础树脂的聚丙烯:亲水性成分(聚氧乙烯烷基醚):相溶化剂=100:2~8:2~8(质量份)进行一次加工(一次加工树脂)。

(2)作为二次加工,进行一次加工树脂:高mfr聚丙烯=100:5~15(质量份)的加工而制成母料树脂组合物(二次加工树脂)。

(3)对使上述母料树脂组合物(二次加工树脂)1~10质量份左右混合到聚丙烯100质量份中而得到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纺纱。

聚丙烯系纤维b可以是聚丙烯的单一成分、或聚丙烯彼此或聚丙烯与其他树脂的复合成分。在将聚丙烯系纤维b着色的情况下,将颜料混合到聚丙烯中、或与容易染上染料的成分复合化成芯鞘型等形状较佳。

聚丙烯系纤维b的纤维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圆形或非圆形(所谓的异形截面)中的任一者。

上述纤维处理剂优选为亲水性油剂。通过赋予亲水性油剂,存在静电被抑制、纺织工序中的生产率变好的倾向。

聚丙烯系纤维b的纤维长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4~75mm,更优选为28~65mm,进一步优选为32~54mm,特别优选为34~48mm。

聚丙烯系纤维b的单纤维强度优选为1.8~7.0cn/dtex,更优选为2.0~6.0cn/dtex,进一步优选为3.0~6.0cn/dtex。若单纤维强度为1.8cn/dtex以上,则即使受到将纤维加工时的外力(例如纺织张力等),纤维也不易断裂。另外,若单纤维强度为7.0cn/dtex以下,则可得到抗起球性更好的纤维。

聚丙烯系纤维b的伸长率优选为5~70%,更优选为10~40%。若伸长率为5~70%,则可得到柔软的手感的纤维。

纺织纱b除了包含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纤维。作为其他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聚烯烃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醋酸酯纤维、丙烯酸酯纤维、乙烯乙烯基醇系纤维及氨基甲酸酯纤维等合成纤维、丝绸纤维、羊毛纤维、开司米纤维、棉花纤维、麻纤维等天然纤维、人造丝纤维、铜氨纤维、溶剂纺纱纤维素纤维等再生纤维等。纺织纱b根据用途及目的等,也可以适当包含50质量%以下的其他纤维。纺织纱b也可以包含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95质量%以下的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其他聚丙烯系纤维。从轻量性及保温性的观点出发,纺织纱b优选合计包含5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和其他聚丙烯系纤维,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包含9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包含100质量%。

纺织纱b在制成合计混合有9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与其他聚丙烯系纤维的纱(混纺纱)的情况下,聚丙烯系纤维b相对于其合计的含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若聚丙烯系纤维b在上述范围内,则由于纺织工序中的静电的产生得以抑制,因此存在生产率变好的倾向。

聚丙烯系纤维b及其他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单纤维纤度也可以为0.1~100dtex。在将纺织纱b用于衣服的情况下,聚丙烯系纤维b及其他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4~5dtex,更优选为0.5~3.5dtex,进一步优选为0.6~2.5dtex。在将纺织纱b用于产业资材的情况下,单纤维纤度优选为5~50dtex。聚丙烯系纤维b及其他纤维的纤维长优选为24~75mm。

在将纺织纱b用于衣服的情况下,在制成仅由聚丙烯系纤维b和其他聚丙烯系纤维构成的纱(混纺纱)的情况下,聚丙烯系纤维b和其他聚丙烯系纤维的平均纤度优选为0.8~2.2dtex。更优选为1.2~2.0dtex。若平均纤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存在纺织工序中的生产率和手感变好的倾向。

上述平均纤度如下算出。

平均纤度(dtex)=(聚丙烯系纤维b的纤度×混纺率)+(其他聚丙烯系纤维的纤度×混纺率)

纺织纱b的支数没有特别限定,以英式棉支数计也可以为5~100s的范围,优选为10~90s,更优选为15~85s,进一步优选为20~80s。

纺织纱b优选为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所谓“为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可以通过在将纺织纱沿与加捻方向相反的方向解捻时解开成2根纤维束来确认。若为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则由于在各个纤维束被并纱而加捻时,对各个纤维束均施加合适的加捻,因此在制成纺织纱时毛羽得以抑制,制成布帛时的起球性显著提高。另外,由于由各个粗纱牵伸的纤维束成为互相交捻的状态,因此通过纤维束与纤维束彼此互相缠绕(纤维束彼此的缠绕)的提高,制成布帛时的起球性显著提高。由2根纤维束形成的捻纱可以通过后述的紧密赛络纺纱来制造。

纺织纱b的纺织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在环锭法中通过下述那样的工序进行精纺来制作。通过预先准备至少一根包含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粗纱b,将包含至少一根粗纱b的两根粗纱供给至牵伸区并牵伸后,一边并纱一边供给至捻纱区,将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粗纱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进行捻纱,能够得到纺织纱b(紧密赛络纱)。在紧密赛络纺纱中,通过将捻系数调整为2.4~6.0的范围,容易得到具有上述的规定的毛羽数及气孔率的纺织纱,能够提高布帛的抗起球性。从布帛的抗起球性及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捻系数优选为2.8~4.5,更优选为3.0~4.0。

上述两根粗纱也可以均为粗纱b。或者,也可以按照所得到的纺织纱b中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含量成为5质量%以上的方式将粗纱b与其他粗纱适当组合使用。

(布帛)

布帛包含上述的纺织纱。布帛可以为针织品,也可以为机织品。从提高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布帛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的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更优选包含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5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包含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包含100质量%。上述布帛也可以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除了纺织纱a及纺织纱b以外,还包含其他的纱、例如纺织纱和/或长丝纱。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布帛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包含两层以上的层。

上述布帛优选包含表面层和背面层(皮肤侧),表面层和/或背面层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通过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布帛的抗起球性提高。从进一步提高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的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更优选包含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5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包含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包含100质量%。

另外,上述布帛通过上述表面层和/或背面层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即作为疏水性纤维的聚丙烯系纤维,洗涤速干性提高。另外,若上述表面层及/背面层包含含有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即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纺织纱b,则水分变得更容易扩散。

上述表面层和/或背面层除了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的纱。上述其他的纱可以是纺织纱、复丝及单丝中的任一者,但从保温性、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纺织纱。上述纺织纱可以通过环锭法、自由端法、扎绞法、交替捻纱法、包缠法、涡流法(mvs法)及无捻法等中任一方法来制造。另外,在环锭法中,也可以是在环锭精纺机中导入了紧密纺纱系统的紧密纺织。另外,可以使用单纱,也可以是赛络纺纱,也可以多根互捻而使用。上述其他的纱可以由亲水性纤维和/或疏水性纤维构成。

作为上述疏水性纤维,可列举出水分率低于5质量%的纤维、例如聚酯纤维、聚烯烃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作为聚酯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等中的一种以上的聚酯系树脂构成的纤维。作为聚烯烃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1及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以上的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纤维。作为聚酰胺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尼龙6或尼龙66那样的聚酰胺树脂构成的纤维。

在使用上述疏水性纤维的情况下,从容易使水分扩散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水分率为0.5质量%以上且低于5.0质量%的经亲水化处理的疏水性纤维。作为亲水化处理,例如可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磺化处理、接枝聚合处理、纤维中的亲水化剂的混入、以及亲水化剂和/或吸水剂的利用涂布、附着、吸尽等的赋予。例如作为对聚酯纤维的亲水化处理,可列举出将聚酯用吸水加工剂在染色工序中进行同浴加工。

作为上述聚酯用吸水加工剂,例如可列举出在聚酯上键合有聚乙二醇的侧链的化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及聚乙二醇构成的共聚聚酯树脂;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及聚乙二醇构成的共聚聚酯树脂;由对苯二甲酸、己二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聚乙二醇构成的共聚聚酯树脂;由对苯二甲酸和/或间苯二甲酸、亚烷基二醇以及聚亚烷基二醇构成的嵌段共聚聚酯树脂等。聚酯用吸水加工剂中,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nicepolepr-99(日华化学社制)、nicepoleprk-60(日华化学社制)、nicepolepr-86e(日华化学社制)、sr1805m(高松油脂社制)、meikafinishsrm-65(明成化学社制)等。作为尼龙用吸水加工剂,例如可列举出nicepoleprn(日华化学社制)。

上述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的亲水化程度可以通过亲水化处理后的疏水性纤维的水分率与疏水性纤维的法定水分率之差来特定。从容易得到规定的吸液力的观点出发,亲水化程度的下限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亲水化程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由于即使亲水化程度超过1.0质量%,水分的扩散性也几乎没有变化,因此优选为1.0质量%以下。

作为上述亲水性纤维,可列举出水分率为5质量%以上的纤维、例如纸浆、棉花、麻、丝绸及羊毛等天然纤维、粘胶人造丝、铜氨及溶剂纺纱纤维素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具有亲水性的合成纤维等。从容易吸水扩散的观点出发,亲水性纤维更优选为经精炼漂白的纤维素纤维。

在上述其他的纱中,亲水性纤维和/或疏水性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5~3.5dtex,更优选为0.6~2.5dtex。

上述背面层优选包含含有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纺织纱b。通过由包含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纺织纱b构成成为皮肤侧的背面层,背面层的抗起球性提高,同时能够有效利用聚丙烯系纤维的轻量性及保温性,并且提高布帛的吸水速干性、特别是洗涤后的吸水速干性。从抗起球性、轻量性、保温性及吸水速干性的观点出发,上述背面层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的纺织纱b,更优选包含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5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包含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包含100质量%。

在构成上述背面层的其他纱为纺织纱的情况下,纺织纱的支数没有特别限定,以英式棉支数计也可以为5~100s的范围,优选为10~90s,更优选为15~85s,进一步优选为20~80s。构成上述纺织纱的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4~20dtex,更优选为0.5~3.5dtex,进一步优选为0.6~2.5dtex。构成上述纺织纱的纤维的纤维长优选为24~75mm。

从轻量性、保温性及吸水速干性的观点出发,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优选包含3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更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可以仅由聚丙烯系纤维b构成,也可以包含其他纤维。聚丙烯系纤维b与其他纤维可以通过混纺、合纱、混纤、并纱、混编等中的任一方法来组合。

作为上述其他纤维,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使用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等。作为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聚烯烃纤维、丙烯酸系纤维、尼龙、聚酯系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铜氨纤维、醋酸酯纤维、乙烯乙烯基醇纤维、聚氨酯纤维、棉花纤维、麻纤维、丝绸纤维、羊毛纤维、及开司米纤维等,也可以将上述纤维多种组合。其中,优选为选自由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聚丙烯纤维、聚酯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氨酯纤维及羊毛纤维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由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聚丙烯纤维、聚氨酯纤维及聚酯系纤维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通过使用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聚丙烯纤维,轻量性及保温性变得良好。通过使用聚氨酯纤维,赋予可拉伸性,同时降低通气性,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性。通过使用聚酯系纤维,能够提高速干性。通过使用丙烯酸系纤维,能够提高保温性及染色性。

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根据目的等还可以包含70质量%以下的其他纤维。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也可以包含3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70质量%以下的聚丙烯系纤维b以外的其他聚丙烯系纤维。从轻量性及保温性的观点出发,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优选合计包含30质量%以上的聚丙烯系纤维b和其他聚丙烯系纤维,更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包含30~70质量%的聚酯纤维。另外,构成上述背面层的纺织纱b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包含1~10质量%的聚氨酯纤维。

在本发明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背面层的纱由包含聚丙烯系纤维b的纺织纱b构成的情况下,上述表面层优选由包含选自由水分率为0.5质量%以上且低于5.0质量%的疏水性纤维及水分率为5.0质量%以上的亲水性纤维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的纱构成。能够提高布帛的吸水速干性、及洗涤后的吸水速干性。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从容易使水分扩散的观点出发,表面层更优选由包含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的纱构成。构成上述表面层的纱优选包含30质量%以上的选自由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及亲水性纤维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纤维,更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例如在作为表面层的触感想要得到干爽感的情况下,作为上述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从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酯纤维。构成上述表面层的纱优选包含30质量%以上的聚酯纤维,更优选包含70质量%以上的聚酯纤维。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构成表面层的纱可以是纺织纱、复丝及单丝中的任一者,但从柔软的手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复丝。在构成上述表面层的纱中,疏水性纤维和/或疏水性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4~20dtex,更优选为0.5~3.5dtex,进一步优选为0.6~2.5dtex。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构成背面层的纺织纱b优选与构成表面层的纱织成或编成,且构成背面层的纺织纱b朝向表面层至少部分地露出。从皮肤抵接面即背面层向表面层的水分移动变快,吸水速干性提高。

上述布帛可以是具有两层结构以上的多层结构的针织品,也可以是具有两层结构以上的多层结构的机织品。在针织品的情况下,即使是单面针织,也可以是按照成为表背不同原材料的方式制成变形针织的添纱平针针织或珠地网眼针织,可列举出双面针织的双罗纹针织、瓦楞针织、双面针织的变化组织即多行程双面针织的单面蜂窝针织等。在机织品的情况下,二重组织、一重组织均可列举出缎纹组织、3/1斜纹组织等。特别优选为具有由双面针织的单面蜂窝的组织构成的两层结构的针织品。此时,蜂窝面构成背面层较佳。

另外,上述布帛也可以是保温性、吸水性及伸缩性优异的运动衫布料,在运动衫布料中,背面层(衬里)可以是绒里布,也可以是里起毛。在运动衫布料中,通过使表面层为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的平针织(平针针织),抗起球性及洗涤干燥性提高。另外,在运动衫布料由前纱、中纱及后纱构成的情况下,作为前纱、中纱,通过使用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抗起球性及洗涤干燥性进一步提高。

上述布帛可以在精炼工序之后进行染色加工,也可以在整理加工时并用吸水加工、sr(soilrelease(去污))加工、抗菌加工、抗静电加工等。

上述布帛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制造。

<布帛的制造方法1>

包括:

准备包含疏水性纤维的纱(也称为纱m)的工序、

准备纺织纱b的工序、

按照纱m构成表面层、纺织纱b构成背面层的方式进行织成或编成而制作布料的工序、

除了选自由精炼工序及染色工序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加工以外、还实施吸水加工,将构成表面层的疏水性纤维按照水分率成为0.5质量%以上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工序。

<布帛的制造方法2>

包括:

准备包含亲水性纤维的纱(也称为纱n)的工序、

准备纺织纱b的工序、

按照纱n构成表面层、纺织纱b构成背面层的方式进行织成或编成而制作布料的工序、

实施选自由精炼工序、漂白工序(仅棉花、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染色工序及整理工序(柔软加工)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加工的工序。

从吸水速干性高的观点出发,上述布帛优选在蒸散性(ii)试验(依据boken标准bqea028)中的蒸散率在试验开始20分钟后为30%以上。蒸散性(ii)试验是复合地评价吸水性和速干性这两者的试验,蒸散率具体而言如后述那样进行测定。

或者,从吸水速干性高的观点出发,上述布帛优选依据iso17617(2014)determinationofmoisturedryingrate(水分干燥率的测定)(methodb-horizontaldrying)而测定的dryingtime(干燥时间)(蒸散率成为100%的时间)为45分钟以下。

iso17617的测定方法与上述蒸散性(ii)试验相同,求出蒸散率相对于从刚滴加后至蒸散率达到90%为止的最近的时间的回归直线。

y=ax+b[y:蒸散率(%)、a:斜率、x:时间、b:切片]

由通过回归直线得到的数值算出dryingtime(蒸散率成为100%的时间)。

dryingrate(%/min)=a

dryingtime(100%)=(100-b)/a

从洗涤后的吸水速干性高的观点出发,上述布帛优选在洗涤10次后在蒸散性(i)试验(依据boken标准bqea006)中的蒸散率在试验开始30分钟后为20%以上。蒸散性(ii)试验是复合地评价吸水性和速干性这两者的试验,蒸散率具体而言如后述那样进行测定。

上述布帛、或上述布帛的背面层和/或表面层基于jisl1076a法并使用ici形试验机而测定的起球优选为3级以上,更优选为3.5级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级以上。

在本发明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布帛优选为由表面层、背面层及将它们连结的接结纱构成的衣服用针织布,且选自由表面层及背面层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上述衣服用针织布通过包含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抗起球性提高。从进一步提高抗起球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的选自由纺织纱a及纺织纱b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纺织纱,更优选包含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85质量%以上,进一步更优选包含9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包含100质量%。

在上述衣服用针织布中,表面层及背面层可以分别设定为与上述的包含表面层及背面层的布帛中的表面层及背面层同样的构成。

上述接结纱包含纤度为10~220dtex的单丝。由此,成为没有接结纱的扁塌(へたり)、具有厚度的轻量性的针织布。从扁塌及手感的观点出发,上述单丝的纤度优选为10~110dtex,更优选为20~50dtex。

上述接结纱可以是单独使用了上述单丝的纱,可以是上述单丝与复丝或纺织纱被并纱而插入编成的纱,也可以是混编而成的纱。从对针织布赋予具有厚度的轻量性的观点出发,接结纱优选仅由上述单丝构成。

构成上述接结纱的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从洗涤速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疏水性纤维。作为疏水性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b以外的聚烯烃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氯乙烯系纤维等。作为聚酯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其共聚物等中的一种以上的聚酯系树脂构成的纤维。作为聚烯烃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选自聚丙烯、聚乙烯、聚丁烯-1及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以上的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纤维。作为聚酰胺纤维,例如可以使用由尼龙6或尼龙66那样的聚酰胺树脂构成的纤维。从洗涤速干性的观点出发,构成上述接结纱的纤维优选为聚酯纤维。

上述衣服用针织布只要是由表面层、背面层(皮肤侧)及将它们连结的接结纱构成的组织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使表面层及背面层由不同的组织编成、或者制成使背面层稀疏、使表面层致密的疏密结构。另外,上述衣服用针织布没有必要将该针织布在从横向观察的截面形状中一定明确地确认为三层结构,但优选设定为双面针织或瓦楞针织。通过设定为这些针织方式,能够包含许多空气层而使保温性变得良好,是优选的。其中,双面针织是指内层与外层的针织组织不同的组织,瓦楞针织是指内层与外层的针织组织相同、且在空间部中具有空气层的组织。

上述衣服用针织布也可以在精炼工序加工后进行染色加工,也可以在整理加工时并用吸水加工、sr(soilrelease,去污)加工、抗菌加工、抗静电加工等。

从洗涤速干性高的观点出发,上述衣服用针织布依据boken标准bqea024-2016并通过以下的试验方法而测定的90分钟后的干燥率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文所述。

从保温性高的观点出发,上述衣服用针织布使用katotechco.,ltd.制的thermolabo2并通过干式接触法而测定的保温率优选为40.5%以上,更优选为41.0%以上。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文所述。

从吸水性进而洗涤干燥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衣服用针织布通过jisl1907滴加法而测定的吸水时间优选为30秒以下,更优选为2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秒以下。

上述衣服用针织布的背面层和/或表面层基于jisl1076a法并使用ici形试验机而测定的起球优选为3级以上,更优选为3.5级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级以上。

在本发明的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布帛没有特别限定,从轻量性等穿戴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450g/m2以下,更优选为4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g/m2以下,特别优选为200g/m2以下。另外,上述布帛没有特别限定,从保温性等观点出发,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g/m2以上。

另外,上述布帛没有特别限定,厚度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mm以下。另外,上述布帛没有特别限定,厚度优选为0.5mm以上。

上述布帛可以用于衣服或产业基材等。作为衣服,例如可列举出贴身衬衣、内衣、衬衫、运动服、毛衣、短裤、训练服、紧身衣裤、围腰、围巾、帽子、手套、袜子、耳套等。作为产业基材,例如可列举出地毯、寝具、家具等。

以下,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一个例子的环锭精纺机的部分立体图。

将两根粗纱1a、1b介由导向杆101及喇叭头102并列地供给至由支承辊103、中间辊104、皮圈105及前辊106形成的牵伸区,一边平行地牵伸一边供给至捻纱区。对于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牵伸后的粗纱(纤维束)2a、2b,使用由空气抽吸部107、通气皮圈108、旋转辊109、辅助辊110形成的集束装置,在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介由导纱钩111、钢丝圈112及环锭113进行捻纱而得到纺织纱(紧密赛络纱)10。

在制作纺织纱a的情况下,粗纱1a、1b也可以均为粗纱a。或者,也可以粗纱1a及1b中的一者为粗纱a,粗纱1a及1b中的另一者为按照所得到的纺织纱a中的聚丙烯系纤维a的含量变得多于50质量%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其他粗纱。

在制作纺织纱b的情况下,粗纱1a、1b也可以均为粗纱b。或者,也可以粗纱1a及1b中的一者为粗纱b,粗纱1a及1b中的另一者为按照所得到的纺织纱b中的聚丙烯系纤维b的含量成为5质量%以上的方式进行了调整的其他粗纱。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挤出机的示意性说明图。该挤出机201由原料供给口202、树脂熔融部203、混炼分散部204、减压管线205、挤出部206和取出部207构成。首先,从树脂熔融部203的原料供给口202供给聚合物(可加热熔融的基础树脂)和亲水性成分(液状)或根据需要溶解于水中的亲水性成分。也可以在供给前将两者混合。接着移送至混炼分散部204,在混炼分散部204中,多片混炼板进行旋转,在此聚合物和溶解于水中的亲水性成分被均匀混合。接着从减压管线205将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除去。接着从挤出部206挤出树脂组合物,冷却后从取出部207取出,冷却后进行割断,则成为粒料状的树脂组合物(一次加工树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

(测定方法)

(1)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

依据iso1133在230℃、2.16kg载荷下进行了测定。

(2)水分率

依据jisl1015(2010)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的标准状态下进行了测定。

(3)毛羽数

依据jisl1095(2010)9.22.2b法进行了测定。作为毛羽试验机使用laserspot(模型lst-v++、计测器工业株式会社制),试验条件设定为纱速50m/分钟、试验长100m、n=1。

(4)英式棉支数

依据jisl1095(2010)9.4.1的一般纺织纱的公量特克斯·支数测定的棉支数测定方法进行了测定。

(5)捻系数

依据jisl1095(2010)9.15.1a法测定捻数,通过下述式子算出捻系数。

捻系数=每1英寸纱长的捻数/√支数

(6)加捻角度

(a)将纱沿水平方向放置,使用keyence制电子显微镜ve-9800,取得纱的侧面的图像(100倍)。

(b)由所取得的纱的侧面图像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得到纱的截面方向的中点,将2点间用直线连结而得到纱轴。以所得到的纱轴作为基准线。例如在图3中,c及d分别为纱的侧面图像的左端和右端的纱的截面方向的中点,lb为基准线。

(c)测定基准线与所加捻的纱表面的纤维所成的锐角,作为加捻角度。例如在图3中,基准线lb与纱表面的纤维所成的锐角α成为加捻角度。

(7)气孔率、表观密度

(i)由纱的侧面观察算出纺织纱直径

利用keyence制电子显微镜ve-9800(以倍率40倍~100倍)对没有张力的状态的纱的侧面进行拍摄。如图4中所示的那样,相对于纱的任意部位的纱的最外侧的纤维(以下,最外端纤维)向纱的长度方向画切线,相对于纱的中心轴(长度方向)垂直地画下相对于该切线的垂线。设定了该垂线与构成纱的最外端纤维的交点a。进而夹着纱的中心轴设定了交点a的相反侧的最外端纤维的交点b。由ab间的距离测定纱的直径。相对于1个样品拍摄5张不同部位的图像。对各图像求出5个部位的纱直径,设定为该图像的代表值。进一步求出5张图像的平均值,设定为该纱样品的代表值。

(ii)纺织纱的表观密度的算出

由公量支数(jisl10959.4.1公量特克斯及支数)算出每单位长度的重量,通过将每单位长度的重量除以通过使用(i)中测定的纺织纱直径并将纱的截面近似为圆而算出的体积来定义纱的表观密度。表观密度越小,纱的每单位长度的体积越大。

纱的截面利用keyence制电子显微镜ve-9800以倍率270倍进行拍摄。为了保存截面形状而用环氧树脂进行包埋,使用切片机(leicaemuc6)并通过玻璃刀进行了表面找正。利用keyence制电子显微镜ve-9800以(倍率270倍)进行了观察。

(iii)气孔率的算出方法

算出与构成任意的纱的纤维原材料相同比重、并且成为与该纱相同重量的圆柱的体积vm。进一步使用(i)中测定的纱直径,将该纱的截面近似为圆,算出纱的体积vy。若将vm除以vy并乘以100倍,则得到纤维在纱中所占的体积的比例。通过由100减去该值,导出纱内的空气所占的比例即气孔率。其中,计算中使用了jisl1096:20108.11表观比重及气孔容积率中记载的纤维比重。

(8)起球试验

基于jisl1076a法,使用ici形试验机进行起球试验,确认起球产生的程度。

(9)纤维物性

依据jisl1015,测定单纤维强度及伸长率。

(10)单位面积重量、厚度及体积密度

单位面积重量及厚度依据jisl1096(2010)而测定。体积密度基于单位面积重量及厚度来算出。

(11)纺纱工序的生产率

按照以下的5个等级基准来评价纺织工序内的各工序((i)混打棉、(ii)梳棉、(iii)并条、(iv)粗纺、(v)精纺、(vi)卷纱)中的生产率,将其平均分设定为综合评价分。

5:良好

4:大致良好

3:普通

2:故障多

1:无法生产

(12)布帛的编织性

按照以下的5个等级基准来评价布帛制作时的编织性。

5:良好

4:大致良好

3:普通

2:故障多

1:无法生产

(13)吸水速干性评价1

依据一般财团法人boken品质评价机构的蒸散性(ii)试验(boken标准bqea028),求出20分钟后的蒸散率。boken一般制品基准为30%以上。蒸散率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算出。

(a)测定直径约为9cm的试验片和培养皿的质量(w)。

(b)在培养皿上滴加水0.1ml,将试验片放置于其上,测定质量(w0)。

(c)在标准状态(20℃,65%rh)下放置,测定每隔规定时间的质量(wt),算出20分钟后的蒸散率(%)。

蒸散率(%)=[(w0-wt)/(w0-w)]×100

(14)吸水速干性评价2

依据一般财团法人boken品质评价机构的蒸散性(i)试验(boken标准bqea006),求出30分钟后的蒸散率。一般制品基准为20%以上。蒸散率具体而言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测定·算出。

(a)测定直径约为9cm的试验片和表面皿的质量(w)。

(b)在表面皿上滴加水1ml,将试验片放置于其上,测定质量(w0)。

(c)在标准状态(20℃,65%rh)下放置,测定每隔规定时间的质量(wt),算出每隔时间的蒸散率(%)。

蒸散率(%)=[(w0-wt)/(w0-w)]×100

(15)吸水速干性评价3

使用mmt(moisturemanagementtester),依据aatcctm195(美国纤维化学技术·染色技术协会规格)或gb/t21655.2(中国标准规格)进行了吸水速干性试验。具体而言,固定试样(9cm×9cm)于装置上,将试验水(约0.2ml)用20秒钟滴加到试样的浸水面(皮肤侧面、背面层),通过装置内部的传感器每隔经过时间记录该水分的扩散·渗透的状态,在120秒结束。基于自动地算出的下述测定项目,按照下述表1中记载的gb/t21655.2(中国标准规格)的1~5个等级评价或下述表2中记载的aatcctm195(美国纤维化学技术·染色技术协会规格)的1~5个等级评价进行了评价。

(16)洗涤方法

依据jisl0217103法来进行。

(17)保温性

使用katotechco.,ltd.制的thermolabo2,通过干式接触法测定保温率,评价保温性。具体而言,在一定的空气流(30cm/s)中,测定从设定为环境温度+10℃的热板介由试验片(20×20cm)而放热的热放散速度(消耗电力),求出保温率。保温率的数字越大,判定保温性越高。

(18)洗涤干燥性

依据boken标准bqea024-2016,通过以下的试验方法测定90分钟后的干燥率及干燥率达到90%的时间,评价洗涤干燥性。90分钟后的干燥率越高,洗涤干燥性变得越高。干燥率达到90%的时间越短,洗涤干燥性变得越高。

(a)将试验片以标准状态(20℃、65%rh)进行调整,测定质量(w)。

(b)在水中浸渍30分钟后,进行30分钟脱水。

(c)测定脱水后的质量(w1)后,在标准状态的环境下吊下试验片,测定每规定时间的质量(wx),通过下述的式子求出干燥率。

干燥率(%)={(w1-w)-(wx-w)}/(w1-w)×100

(19)吸水性

通过jisl1907滴加法测定吸水时间,评价吸水性。吸水时间越短,吸水性变得越高。

(20)通气性

利用jisl1096a法(弗雷泽(frazier)形法)来评价通气性。

表1

表2

<母料树脂组合物的制造例1>

[一次加工树脂]

(1)作为水溶性的亲水性成分,准备了聚氧亚烷基醚(花王株式会社制、emulgen1108、有效成分100质量%、分子量473)。

(2)作为基础树脂,准备了聚丙烯(mfr20g/10分钟)的粒料(直径2mm、高度2mm的圆柱形)。

(3)从图2中所示的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202供给基础树脂粒料80质量份、包含4质量%的聚氧亚烷基醚的聚丙烯(mfr800g/10分钟)12.5质量份、亲水性成分2.5质量份和相溶化剂(乙烯-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mfr80g/10分钟(190℃、2.16kg)、熔点(dsc法)98℃)5质量份。

(4)将挤出机内的加工温度设定为170~190℃。在树脂熔融部203中沿着旋转轴将供给物送至前方,在混炼分散部204中多片混炼板进行旋转,在此,基础树脂和亲水性成分被均匀混合,接着通过将减压管线205设定为真空(负压)而同时将水分除去。

(5)接着,从挤出部206挤出树脂组合物,冷却后从取出口207取出。

(6)引导至造粒机,进行粒料化(一次加工树脂)。(一次加工工序)

[二次加工树脂]

(1)使用上述挤出机,在一次工序中得到的粒料化的树脂组合物(一次加工树脂)100质量份中混合10质量份作为高mfr丙烯的mfr2000g/10分钟的低立构规整性聚丙烯(商品名“l-modu”s4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从原料供给口202进行供给。

(2)进行熔融混炼,冷却,通过造粒机进行粒料化,得到直径为2mm、高度为2mm的圆柱形的聚丙烯系母料树脂组合物(二次加工树脂)。

<纤维的制造例1>

(1)将聚丙烯(mfr20g/10分钟)的粒料(直径2mm、高度2mm的圆柱形)100质量份、制造例1中得到的母料树脂组合物2质量份和碳黑2质量份混合。

(2)将(1)的混合后的树脂组合物(粒料)从熔融纺纱用的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供给,使用常规方法的熔融纺纱机,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进行熔融纺纱。之后,使用公知的拉伸机进行拉伸,按照附着量成为0.15质量%的方式赋予常用的亲水性的纤维处理剂,通过卷曲机赋予卷缩,割断,制作了单纤维纤度为约1.8dtex、纤维长为38mm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亲水化pp纤维1(黑))。

<纤维的制造例2>

(1)将聚丙烯(mfr20g/10分钟)的粒料(直径2mm、高度2mm的圆柱形)100质量份与碳黑2质量份混合。

(2)将(1)的混合后的树脂组合物(粒料)从熔融纺纱用的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供给,使用常规方法的熔融纺纱机,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进行熔融纺纱。之后,使用公知的拉伸机进行拉伸,按照附着量成为0.15质量%的方式赋予与制造例1相同的亲水性的纤维处理剂,通过卷曲机赋予卷缩,割断,制作了单纤维纤度为约1.8dtex、纤维长为38mm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普通pp纤维1(黑))。

<纤维的制造例3>

将聚丙烯(mfr20g/10分钟)的粒料(直径2mm、高度2mm的圆柱形)100质量份从熔融纺纱用的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供给,使用常规方法的熔融纺纱机,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进行熔融纺纱。之后,使用公知的拉伸机进行拉伸,按照附着量成为0.15质量%的方式赋予与制造例1相同的亲水性的纤维处理剂,通过卷曲机赋予卷缩,割断,制作了单纤维纤度为约1.3dtex、纤维长为38mm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普通pp纤维2(白))。

<纤维的制造例4>

(1)将聚丙烯(mfr20g/10分钟)的粒料(直径2mm、高度2mm的圆柱形)100质量份与制造例1中得到的母料树脂组合物2质量份混合。

(2)将(1)的混合后的树脂组合物(粒料)从熔融纺纱用的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供给,使用常规方法的熔融纺纱机,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进行熔融纺纱。之后,使用公知的拉伸机进行拉伸,按照附着量成为0.15质量%的方式赋予与制造例1相同的亲水性的纤维处理剂,通过卷曲机赋予卷缩,割断,制作了单纤维纤度为约1.9dtex、纤维长为38mm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亲水化pp纤维2(白))。

<纤维的制造例5>

将聚丙烯(mfr20g/10分钟)的粒料(直径2mm、高度2mm的圆柱形)100质量份从熔融纺纱用的挤出机的原料供给口供给,使用常规方法的熔融纺纱机,用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后,进行熔融纺纱。之后,使用公知的拉伸机进行拉伸,按照附着量成为0.15质量%的方式赋予与制造例1相同的亲水性的纤维处理剂,通过卷曲机赋予卷缩,割断,制作了单纤维纤度为约1.24dtex、纤维长为38mm的聚丙烯系纤维(以下,也记为普通pp纤维3(白))。

(实施例1)

将制造例2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1(黑)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接着,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1(黑)100质量%构成的粗纱,利用导入了紧密纺纱系统的环锭精纺机,赋予40倍的牵伸,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以捻系数3.6进行捻纱,制作了英式棉支数为40s的纺织纱(紧密赛络纱)。具体而言,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将两根由普通pp纤维1(黑)100质量%构成的粗纱1a、1b介由导向杆101及喇叭头102并列地供给至由支承辊103、中间辊104、皮圈105及前辊106形成的牵伸区,一边平行地牵伸一边供给至捻纱区,将刚供给至捻纱区后的两根牵伸后的粗纱(纤维束)2a、2b使用由空气抽吸部107、通气皮圈108、旋转辊109、辅助辊110形成的集束装置通过空气沿粗纱的前进方向进行抽吸而使纤维收束后,介由导纱钩111、钢丝圈112及环锭113进行捻纱,得到2根纤维束被并纱加捻而得到的纺织纱(紧密赛络纱)10。

使用上述得到的纺织纱,使用24针距的针织横机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实施例2)

将制造例3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2(白)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除了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4(白)100质量%构成的粗纱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2根纤维束被并纱加捻而得到的纺织纱(紧密赛络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实施例3)

将制造例1中得到的亲水化pp纤维1(黑)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除了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亲水化pp纤维1(黑)100质量%构成的粗纱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2根纤维束被并纱加捻而得到的纺织纱(紧密赛络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实施例4)

将制造例1中得到的亲水化pp纤维1(黑)8质量份、制造例3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2(白)92质量份依次投入至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除了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亲水化pp纤维1(黑)8质量%及普通pp纤维2(白)92质量%构成的粗纱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2根纤维束被并纱加捻而得到的纺织纱(紧密赛络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所得到的布帛含有8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b,聚丙烯系纤维b和其他聚丙烯系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34dtex。

(实施例5)

将制造例1中得到的亲水化pp纤维1(黑)8质量份、制造例4中得到的亲水化pp纤维2(白)46质量份、及制造例5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3(白)46质量份依次投入至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除了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亲水化pp纤维1(黑)8质量%、亲水化pp纤维2(白)46质量%、及普通pp纤维3(白)46质量%构成的粗纱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2根纤维束被并纱加捻而得到的纺织纱(紧密赛络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所得到的布帛含有54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b,聚丙烯系纤维b和其他聚丙烯系纤维的平均纤度为1.59dtex。

(比较例1)

将制造例3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2(白)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90格令/12yd的粗纱。使用1根所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2(白)100质量%构成的粗纱,利用环锭精纺机,赋予36倍的牵伸,以捻系数3.4进行捻纱,制作了英式棉支数为40s的纺织纱(环锭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比较例2)

将制造例3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2(白)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180格令/6yd的粗纱。使用1根所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2(白)100质量%构成的粗纱,利用vortex精纺机进行纺织,制作了英式棉支数为40s的纺织纱(mvs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比较例3)

将制造例1中得到的亲水化pp纤维1(黑)25质量份和制造例3中得到的普通pp纤维2(白)75质量份依次投入至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亲水化pp纤维1(黑)25质量%及普通pp纤维2(白)75质量%构成的粗纱,利用环锭精纺机,赋予40倍的牵伸,以捻系数3.4进行捻纱,制作了英式棉支数为40s的纺织纱(赛络纺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比较例4)

将市售的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纤维(单纤维纤度1.3dtex、纤维长38mm、以下也记为“rpet纤维1”)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100格令/12yd的粗纱。使用1根所得到的由100质量%的rpet纤维1构成的粗纱,利用环锭精纺机,赋予40倍的牵伸,以捻系数3.6进行捻纱,制作了英式棉支数为40s的纺织纱(环锭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比较例5)

将市售的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纤维(单纤维纤度0.9dtex、纤维长38mm、以下也记为“rpet纤维2”)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100格令/12yd的粗纱。除了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100质量%的rpet纤维2构成的粗纱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纺织纱(紧密赛络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比较例6)

将rpet纤维1(单纤维纤度1.3dtex、纤维长38mm)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50格令/12yd的粗纱。除了使用两根所得到的由100质量%的rpet纤维1构成的粗纱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纺织纱(紧密赛络纱)。使用所得到的纺织纱,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编成单位面积重量为约120g/m2的平针组织的针织品。

使用实施例1~5及比较例1~6的针织品,如上述那样进行起球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及表4中。在下述表3及表4中还示出了纤维的单纤维纤度及水分率、纺织纱的英式棉支数、捻系数、毛羽数、表观密度及气孔率的结果。在下述表3及表4中还一并示出了纺织工序的生产率及布帛的编织性的结果。

如由上述表3及表4的结果获知的那样,使用了实施例的纺织纱a或纺织纱b的布帛的起球为3级以上,具有抗起球性。另一方面,使用了比较例1、3~6的纺织纱的布帛的起球低于3级,抗起球性差。使用了比较例2的纺织纱(mvs纱)的布帛的起球为4级以上,抗起球性良好,但纺织纱的生产率差。特别是纺织纱b的纺织工序的生产率的平均为4以上,良好。如由实施例1~4与实施例5的对比获知的那样,若加捻角度为27°以上,则抗起球性变得更加良好。

(实施例6)

作为前纱及中纱,使用了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纺织纱b(紧密赛络纱)。

作为后纱,使用了如下得到的英式棉支数12s的纺织纱(环锭纱):将普通pp纤维(单纤维纤度1.3dtex、纤维长38mm)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120格令/12yd的粗纱,使用1根所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2(白)100质量%构成的粗纱,利用环锭精纺机,赋予14.4倍的牵伸,以捻系数3.2捻纱。

按照图5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及表5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0英寸18g针距的绒里布用单面编织机,由前纱及中纱构成表面的平针针织圈,在背面,将后纱跳过2针插入前纱中,同时构成绒头圈,进行编织,由此编成双层结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271g/m2)。在所得到的针织布中,使用针布起毛机对后纱(绒头)实施起毛整理。将所得到的针织布进行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所得到的针织布的表面层为平针针织,背面层为里起毛。

(实施例7)

作为前纱及中纱,使用了与实施例5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纺织纱b(紧密赛络纱)。

作为后纱,使用了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英式棉支数12s纺织纱(环锭纱)。

按照图5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及表5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0英寸11g针距的绒里布用单面编织机,由前纱及中纱构成表面的平针针织圈,在背面中,将后纱跳过2针插入前纱中,同时构成绒头圈,进行编织,由此编成双层结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339g/m2)。在所得到的针织布中,使用针布起毛机对后纱(绒头)实施了起毛整理。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所得到的针织布的表面层为平针针织,背面层为里起毛。

(实施例8)

作为前纱及中纱,使用了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纺织纱b(紧密赛络纱)。

作为后纱,使用了如下得到的英式棉支数24s的纺织纱(环锭纱):将普通pp纤维(单纤维纤度1.9dtex、纤维长38mm)依次投入至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纺工序中,得到120格令/12yd的粗纱,使用1根所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100质量%构成的粗纱,利用环锭精纺机,赋予28.8倍的牵伸,以捻系数3.4捻纱。

按照图5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及表5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0英寸11g针距的绒里布用单面编织机,由前纱及中纱构成表面的平针针织圈,在背面中,将后纱跳过2针插入前纱中,同时构成绒头圈,进行编织,由此编成双层结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296g/m2)。在所得到的针织布中,使用针布起毛机对后纱(绒头)实施了起毛整理。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所得到的针织布的表面层为平针针织,背面层为里起毛。

(比较例7)

作为前纱及中纱,使用了由棉花(棉)构成的英式棉支数23s的纺织纱(空气精纺纱)。

作为后纱,使用了由棉花(棉)构成的英式棉支数16s的纺织纱(空气精纺纱)。

按照图5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及表5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0英寸16g针距的绒里布用单面编织机,由前纱及中纱构成表面的平针针织圈,在背面,将后纱跳过2针插入前纱中,同时构成绒头圈,进行编织,由此编成双层结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330g/m2)。所得到的针织布使用针布起毛机对后纱(绒头)实施了起毛整理。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所得到的针织布的表面层为平针针织,背面层为里起毛。

(比较例8)

作为前纱及中纱,使用了由棉花(棉)构成的英式棉支数18s的纺织纱(空气精纺纱)。

作为后纱,使用了由聚酯10质量%及棉花(棉)90质量%构成的英式棉支数6s的纺织纱(环锭纱)。

按照图5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及表5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0英寸11g针距的绒里布用单面编织机,由前纱、中纱构成表面的平针针织圈,背面将后纱跳过2针插入前纱中,同时构成绒头圈,进行编织,由此编成双层结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330g/m2)。所得到的针织布使用针布起毛机对后纱(绒头)实施了起毛整理。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所得到的针织布的表面层为平针针织,背面层为里起毛。

在实施例6~8的针织布中,对表面层如上述那样进行起球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中。另外,如上述那样测定实施例6~8、及比较例7~8的针织布的保温性及洗涤干燥性,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中。

如由上述表5获知的那样,实施例6~8的针织布的抗起球性良好。另外,由水分率为0.15质量%以上的亲水化的聚丙烯系纤维b构成表面层、由疏水性的聚丙烯系纤维构成背面层的实施例6~8的针织布的保温性优异,同时洗涤干燥性良好。

(实施例9)

作为表面层用纱,使用聚酯复丝(111dtex、长丝数144根、单纤维纤度0.77dtex),作为背面层用纱,使用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纺织纱b,按照图6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利用34英寸24g针距的双面编织机,编成表面为平针组织、背面为蜂窝结构的双面针织品(单位面积重量179g/m2)。纤维混合率为聚酯纤维43质量%、水分率为0.3质量%的聚丙烯系纤维57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精炼后,将阳离子染料和聚酯用吸水剂(日华化学社制、商品名nicepolepr-99)以同浴进行125℃40分钟染色及吸水加工,之后,进行了吸水整理。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聚酯纤维)的水分率为0.7质量%,亲水化程度(亲水化的疏水性纤维的水分率与疏水性纤维的法定水分率之差)为0.3质量%。

(比较例9)

作为背面层用纱,使用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作的由普通pp纤维2(白)100质量%构成的环锭纱(以下,也记为pp环锭纱),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法编成双面针织品(单位面积重量167g/m2)。纤维混合率为聚酯纤维43质量%、水分率为0.1质量%的聚丙烯纤维57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通过与实施例9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加工。亲水化后的疏水性纤维(聚酯纤维)的水分率为0.7质量%,亲水化程度(亲水化后的疏水性纤维的水分率与疏水性纤维的法定水分率之差)为0.3质量%。

在实施例9的针织布中,对背面层如上述那样进行起球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6中。进行实施例9及比较例9的针织布的吸水速干性评价1,将其评价结果(蒸散率)示于下述表6中。将实施例9及比较例9的针织布的由初期及洗涤10次后的吸水速干性评价2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6中。下述表6中还记载了针织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将实施例9及比较例9的针织布的由吸水速干性评价3得到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中。

表6

如由上述表6的结果获知的那样,实施例9的布帛的抗起球性良好。另外,实施例9的布帛的蒸散性高。特别是实施例9的蒸散性(ii)试验的蒸散率优异。认为实施例9的布帛的蒸散性优异的理由是由于mmt试验中的背面层(皮肤面)的吸水速度大,因此水分顺利地移行,水分从表面层蒸散。另一方面,比较例9由于聚丙烯纤维的水分率为0.1质量%,因此湿润性显著低,蒸散率低。另外,在蒸散性(i)试验中,确认了实施例9的布帛的初期(无洗涤)和10次洗涤中因洗涤而引起的吸水速干的耐久性。其结果是,由于初期及10次洗涤均为同样的蒸散率,因此能够确认具有洗涤耐久性。

(实施例10)

作为表面层及背面层用纱,使用与实施例3同样地操作而得到的纺织纱b(以下,也记为“pp40”)及聚酯复丝(33dtex、长丝数24根、以下也记为“30d/24f”),作为接结纱,使用聚酯单丝(33.3dtex、以下也记为“30d/1f”),按照图7a及图7b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针织方式图)及下述表7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4英寸18g针距的双面编织机,编成表面为平针组织、背面为蜂窝结构的瓦楞针织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281g/m2)。纤维混合率为亲水化pp纤维1(黑)为69.8质量%、聚酯纤维30.2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

(实施例11)

作为表面层及背面层用纱,将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而得到的纺织纱b(以下,也记为“pp40(淡灰色杂色花线)”)及聚氨酯纤维纱(低温聚氨酯弹性纤维、nisshinbotextileinc.制“mobilonmtr22-r”、22dtex、以下也记为“pu20d”)并纱而使用,作为接结纱使用聚酯单丝(30d/1f),按照图8a及图8b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针织方式图)及下述表8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4英寸24g针距的双面编织机,编成表面为平针组织、背面为网眼结构的瓦楞针织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387g/m2)。纤维混合率为亲水化pp纤维(黑)为6.2质量%、普通pp纤维为71.3质量%、聚酯纤维18.7质量%、聚氨酯纤维为3.8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

(比较例10)

作为表面层及背面层用纱,使用精梳纱(40支数、以下也记为“cm40”)及聚酯复丝(30d/24f),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操作,编成表面为平针组织、背面为蜂窝结构的瓦楞针织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261g/m2)。具体的针织条件示于下述表9中。纤维混合率为棉花纤维为67.3质量%、聚酯纤维32.7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1次90秒钟的整理定型。

(比较例11)

作为表面层用纱,将精梳纱(cm40)及聚氨酯纤维纱(pu20d)并纱而使用,作为背面层纱,将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的由普通pp纤维2(白)100质量%构成的环锭纱(以下,也记为“pp40/r”)与聚氨酯纤维纱(pu20d)并纱而使用,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编成表面为平针组织、背面为网眼结构的瓦楞针织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348g/m2)。具体的针织条件示于下述表10中。纤维混合率为棉花为32.6质量%、普通pp纤维2(白)为44.9质量%、聚酯纤维18.7质量%、聚氨酯纤维为3.8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2次各90秒钟的整理定型。

(比较例12)

作为表面层及背面层用纱,使用精梳纱(30支数、以下也记为“cm30”),作为接结纱,使用聚酯复丝(83dtex、长丝数48根、以下也记为“75d/48f”),按照图9中所示的针织组织图(针织方式图)及下述表11中所示的条件,利用34英寸24g针距的双面编织机,编成瓦楞针织的针织布(单位面积重量285g/m2)。纤维混合率为棉花纤维为76质量%、聚酯纤维24质量%。将所得到的针织布皂洗后,使用拉幅机在130℃下进行了90秒钟整理定型。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在实施例10、11及比较例10~12的针织布中,对表面层及背面层如上述那样进行起球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2中。如上述那样测定实施例10、11及比较例10~12的针织布的厚度、体积密度、保温率、洗涤干燥性、吸水性及通气性,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2中。下述表12中还一并示出了横列线圈密度及纵行线圈密度。

表12

如由上述表12的结果获知的那样,实施例10、11的针织布的抗起球性良好。另外,实施例10、11的针织布的保温性高,同时轻量性及洗涤干燥性良好。

通常,若延长接结纱的给纱比率(接结纱的纱长(cm/100针)÷表面层纱的纱长(cm/100针))则产生布料厚度,但就使用了复丝作为接结纱的比较例12而言,即使与实施例10、11及比较例10~11相比给纱比率最高,厚度也最低。因此,体积密度也成为0.248g/cm3,有使用单丝的约2倍以上,轻量性差。需要说明的是,在表面层及背面层中插入聚氨酯纤维纱的情况下,线圈密度堵塞,轻量性差,另一方面,保温性提高。

关于实施例10及比较例10的针织布,表面为平针组织、背面为与蜂窝结构相同的组织,未配置聚氨酯的针织布由于通气性良好,因此洗涤干燥性均良好,但在两层中配置了亲水化聚丙烯系纤维的实施例10的洗涤干燥性特别提高,90分钟后的干燥率为比较例10的2倍。

符号的说明

1a、1b粗纱

2a、2b牵伸后的粗纱(纤维束)

10纺织纱

101导向杆

102喇叭头

103支承辊

104中间辊

105皮圈

106前辊

107空气抽吸部

108通气皮圈

109旋转辊

110辅助辊

111导纱钩

112钢丝圈

113环锭

201挤出机

202原料供给口

203树脂熔融部

204混炼分散部

205减压管线

206挤出部

207取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