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纱线、含有羽绒纱线的复合纱线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87449发布日期:2020-05-08 18:56阅读:1835来源:国知局
羽绒纱线、含有羽绒纱线的复合纱线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纱线领域,特别地是,羽绒纱线、含有羽绒纱线的复合纱线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是长在鹅鸭腹部陈芦花状的绒毛,其纤维结构蓬松,具有质轻柔软、保暖性能优良的特点。但是,由于羽绒的纤维长度短,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抱合力差。故,羽绒不适合纺纱。曾有业者提出,将羽绒与其他纤维直接混纺,但因羽绒的摩擦系数小,易脱绒且吸色力差,导致方案无法推广。鉴此,时至今日市面上仍然没有将羽绒直接纺制的纺织品,而是将其作为防寒衣物(如,羽绒服)的填充物使用,导致羽绒制品不可避免地有臃肿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羽绒制纱技术难题,而提供新型的羽绒纱线、含有羽绒纱线的复合纱线及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羽绒纱线,由羽绒本体及纱线本体组成。其中,所述羽绒本体布置于所述纱线本体上且两者以粘合的方式相结合。进一步地,所述纱线本体为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或上述两者的混纺。

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羽绒纱线的复合纱线,包含有,羽绒纱线;以及,包裹用纱,其绕于所述羽绒纱线的外围。进一步地,所述包裹用纱为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或上述两者的混纺。

本发明进步提供了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羽绒纱线,包含有以下步骤并且依次执行,

步骤s1,提供所述纱线本体;

步骤s2,施加纺织用粘合剂于所述纱线本体上;

步骤s3,提供所述羽绒本体,所述羽绒本体布置于所述纱线本体上且两者通过所述纺织用粘合剂相粘合;以及,

步骤s4,烘干,得到所述羽绒纱线。

作为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

步骤s5,合股:将两根以上的所述羽绒纱线并成一股。

作为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

步骤s6,提供所述包裹用纱,所述包裹用纱绕于所述羽绒纱线的外围,得到所述复合纱线。

作为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2中,提供粘合剂施加装置,利用所述粘合剂施加装置施加所述纺织用粘合剂:所述粘合剂施加装置具有第一箱室、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及第三滚轮,所述第一箱室的内部有所述纺织用粘合剂,所述第一箱室上形成有连通其内部的向上开口,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三滚轮均布置于所述向上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二滚轮布置于所述第一箱室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纺织用粘合剂的液面下方,所述纱线本体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及所述第三滚轮。

作为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3中,提供羽绒粘合装置,利用所述羽绒粘合装置将所述羽绒本体与所述纱线本体粘合一体:所述羽绒粘合装置具有第二箱室、顶部风扇及底部风扇;所述第二箱室的顶壁上形成有羽绒加料口,所述羽绒本体通过所述羽绒加料口进入所述第二箱室的内部;所述第二箱室的前壁上形成有第二进口,所述第二箱室的后壁上形成有第二出口,所述纱线本体从所述第二进口进,由所述第二出口出;所述顶部风扇及所述底部风扇均布置于所述第二箱室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风扇固定于所述第二箱室的顶壁上,所述底部风扇固定于所述第二箱室的底壁上。

作为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4中,提供烘干装置,利用所述烘干装置烘干:所述烘干装置具有第三箱室、顶部高温发生器及底部高温发生器;所述第三箱室的前壁上形成有第三进口,所述第三箱室的后壁上形成有第三出口,所述纱线本体从所述第三进口进,由所述第三出口出;所述顶部高温发生器及所述底部高温发生器均布置于所述第三箱室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顶部高温发生器固定于所述第三箱室的顶壁上,所述底部高温发生器固定于所述第三箱室的底壁上。

作为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5中,提供纱线梳理装置,所述纱线梳理装置具有喇叭体,所述喇叭体具有相对的大端及小端,其中,所述喇叭体的大端为进口,所述喇叭体的小端为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既有羽绒蓬松保暖质轻柔软的优良性能,又能用于织造编制针织或梭织等各种纺织面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羽绒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粘合剂施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羽绒粘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纱线梳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图中示出的是羽绒纱线1。所述羽绒纱线1由羽绒本体11及纱线本体12组成。其中,所述羽绒本体11布置于所述纱线本体12上且两者以粘合的方式相结合。进一步地,所述纱线本体12为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或上述两者的混纺。

请参见图2,图中示出的是复合纱线。所述复合纱线由羽绒纱线1及包裹用纱14组成。所述包裹用纱14绕于所述羽绒纱线1的外围。进一步地,所述包裹用纱14为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或上述两者的混纺。

上述两种纱线均直接用于常规的纺织品,如,用于编制袜子、毛衣,或用于制作生产卫衣、卡其裤、府绸衬衫等。且纱线设计巧妙,不易落绒。既有羽绒蓬松轻盈保暖和防水的作用,又能和普通纱线一样具有织布和编织的功能。

所述羽绒纱线1已适合后期的制造和编织,但是其染色能力不是最佳。而所述复合纱线采用所述包裹用纱14的设计,克服前述问题,可以方便染色(色彩是形成在外面的包裹用纱14上),不脱色,能够制成各种色彩斑斓的纺织品。

请参见图3,图中示出的是羽绒纱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羽绒纱线1。

所述制作方法包含有以下步骤并且依次执行:

步骤s1,提供纱线本体12:所述纱线本体12为强度稍大的化学纤维,也可以选择较为柔软的天然纤维或上述两者的混纺。纱支粗细可按需调整。

步骤s2,施加纺织用粘合剂13于所述纱线本体12上: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为市售产品,柔软耐水洗。利用粘合剂施加装置2,施加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请参见图4,所述粘合剂施加装置2具有第一箱室21、第一滚轮22、第二滚轮23及第三滚轮24。所述第一箱室21的内部有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所述第一箱室21上形成有连通其内部的向上开口。所述第一滚轮22与所述第三滚轮24均布置于所述向上开口的上方。所述第二滚轮23布置于所述第一箱室2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的液面下方。所述纱线本体12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滚轮22、所述第二滚轮23及所述第三滚轮24。到达所述第二滚轮23的时候,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浸抹在所述纱线本体12上。

步骤s3,提供所述羽绒本体11,所述羽绒本体11布置于所述纱线本体12上且两者通过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相粘合:利用羽绒粘合装置3将所述羽绒本体11与所述纱线本体12粘合一体。请参见图5,所述羽绒粘合装置3具有第二箱室31、顶部风扇32及底部风扇33。所述第二箱室31的顶壁上形成有羽绒加料口311。所述羽绒本体11通过所述羽绒加料口311进入所述第二箱室31的内部。所述第二箱室31的前壁上形成有第二进口312。所述第二箱室31的后壁上形成有第二出口313。所述纱线本体12从所述第二进口312进,由所述第二出口313出。所述顶部风扇32及所述底部风扇33均布置于所述第二箱室31的内部。所述顶部风扇32固定于所述第二箱室31的顶壁上。所述底部风扇33固定于所述第二箱室31的底壁上。在所述顶部风扇32及所述底部风扇33的作用下,所述羽绒本体11在所述第二箱室31的内部飞舞翻动,很快地被均匀地粘上所述纱线本体12上。

步骤s4,烘干,得到所述羽绒纱线1:利用烘干装置4烘干。请参见图6,所述烘干装置4具有第三箱室41、顶部高温发生器42及底部高温发生器43。所述第三箱室41的前壁上形成有第三进口411。所述第三箱室41的后壁上形成有第三出口412。所述纱线本体12从所述第三进口411进,由所述第三出口412出。所述顶部高温发生器42及所述底部高温发生器43均布置于所述第三箱室41的内部。所述顶部高温发生器42固定于所述第三箱室41的顶壁上。所述底部高温发生器43固定于所述第三箱室41的底壁上。所述顶部高温发生器42及所述底部高温发生器43将所述纺织用粘合剂13快速烘干,使得所述羽绒本体11与所述纱线本体12牢牢地粘在一起,不易脱落。

步骤s5,合股:将两根以上的所述羽绒纱线1并成一股。提供纱线梳理装置5。请参见图7,所述纱线梳理装置5具有喇叭体。所述喇叭体具有相对的大端及小端。其中,所述喇叭体的大端为进口,所述喇叭体的小端为出口。两根以上的所述羽绒纱线1通过所述喇叭体,经并纱机合并成一股。所述喇叭体的设计,起到梳理羽绒朝一个方向倾倒的作用,使得羽绒能够更紧密牢固并有序地抱合在一起。

所述复合纱线的制作方法是在所述羽绒纱线1的基础上,再增加步骤s6。

步骤s6,提供所述包裹用纱14。所述包裹用纱14为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或上述两者的混纺。可以选用粗纱或细纱。所述包裹用纱14绕于合股后的所述羽绒纱线1的外围,得到所述复合纱线。在染色的过程中,染料是直接染在外面的所述包裹用纱14上,而不是里面的所述羽绒纱线1上,这样就不会出现脱色的问题。

使用所述羽绒纱线1或复合纱线作纺织品的纱线,能够一改普通羽绒制品的臃肿感,也解决了羽绒制品容易掉毛落绒和难以染色的缺陷,并开创出一个至今没有的全新羽绒制品市场。

而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且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