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9948发布日期:2020-06-26 23:32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自然界重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也是最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素本身具有的亲水性结构赋予其良好的吸湿性,不易产生静电现象,穿着舒适。然而其制品在穿着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潮湿、温热的微环境,引发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能引起皮肤感染等相关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生活逐渐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避免不了主动或被动地去接触散布在人类居住环境中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如何避免这些微生物对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以棉、麻纺织品为原料的日用品如口罩、医院的工作服、医用纱布等卫生材料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避免这些这些材料被有害微生物污染,也极具有时代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麻面料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其使用1,8-二氯-4-辛烯(a)、巯基硅氧烷(b)、5,5-二甲基海因(c)、季鏻盐(d)与麻纤维素(e)作为原料,经过加成、偶联、缩聚等多步骤反应、纺丝工艺、织布工艺得到了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在保持现有拉伸强度的情况下,具有高效抗菌性,同时还具有高效的阻燃效果,可以预见,该材料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适用服装等领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菌麻纤维,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一种抗菌麻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加成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

步骤(2):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i;

步骤(3):偶联反应,得到中间产物iii;

步骤(4):缩合反应,得到含有抗菌功能的麻纤维素,即目标产物iv;

步骤(5):将目标产物iv进行纺丝成抗菌麻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具体为:

将1mol1,8-二氯-4-辛烯(a)、0.9-1mol巯基硅氧烷(b)溶于50mol有机溶剂a中,加入0.5-3wt%的光引发剂,置于uv光固化机中,辐射0.5-3min,取出,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产物i。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具体为:

将含有1mol5,5-二甲基海因(c)、1mol碘化钾的50mol有机溶剂b滴加到1moli中,于80-100℃,强力搅拌10-20h,冷却、静置、真空浓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具体为:

氮气保护下,将1molii、1mol季鏻盐(d)、1mol碘化钾溶于50mol有机溶剂b中,加热至85-120℃,强力搅拌18-24h,冷却、静置、真空浓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i。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具体为:

配制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离子液体,搅拌下加入纤维素(e),通入n2保护,在设定温度下搅拌促使纤维素完全溶解,加入10-20wt%n,n-二甲基甲酰胺、10-50wt%iii,在60-90℃下反应3-9h,过滤、真空干燥,得到抗菌麻纤维素,即目标产物iv;

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中间产物iii的用量以纤维素的重量份为基准。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具体为:

将抗菌纤维素iv,以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纺丝液,将所得溶液经过脱泡处理后,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制备再生纤维素抗菌纤维;纺丝温度为90-100℃,喷丝孔直径为0.15mm,空气段长度为5cm,凝固浴为10℃的纯水,拉伸比为4;将所纺纤维进行水洗干燥得到最终抗菌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a为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或二甲亚砜。

作为优选,所述光引发剂为1173、184、tpo、2959、369或bp/edab。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溶剂b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一种抗菌麻面料,由抗菌麻纤维、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由麻纤维、抗菌麻纤维、棉纤维按1-7:2:1混纺而成50s经纱,所述面料的纬纱由麻纤维、抗菌麻纤维、棉纤维按1-7:2:1混纺而成60s纬纱;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织造速度为160-180r/min,开口时间为290-310°,经纱与纬纱相互以直角交错面成。

本发明的提供的抗菌麻纤维,其制备流程如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麻纤维,采用1,8-二氯-4-辛烯(a)、巯基硅氧烷(b)、5,5-二甲基海因(c)、季鏻盐(d)与麻纤维素(e)作为原料,制备抗菌麻纤维,摆脱了传统纤维素无抗菌性的缺陷,同时反应步骤简单,易于操作。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目标产物中含有季鏻盐、季铵盐结构。n、p作为同一主族元素,均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季鏻盐原子半径更大,吸附性更强,抗菌性更优;季铵盐来源广,选择性更多;同时n、p的存在赋予材料更好的阻燃性。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目标产物中含有卤胺结构。一方面,卤胺具有杀菌速度快、抗菌谱广、可再生、无环境污染的特点且几乎不会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季铵盐、季鏻盐的存在与卤胺形成协同抗菌效果。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麻纤维及面料,通过分子设计,与纤维素中的羟基进行反应,既破坏纤维素分子链结构,使其具有一定柔性,同时又减少羟基含量,解决了现有纤维素因吸湿而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缺陷,使材料具有高效的抗菌防霉性同时,具有阻燃的功能。可以预见,该材料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而非是对本发明的范围限定。

实施例1

抗菌麻纤维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将1mol1,8-二氯-4-辛烯(a)、0.9-1mol巯基硅氧烷(b)溶于50mol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1wt%的光引发剂1173,置于uv光固化机中,辐射3min,取出,减压蒸馏,得到中间产物i(ir:1617cm-1:-c=c-消失;3431cm-1、2401cm-1:-sh消失;1095cm-1、800cm-1:-si-o-存在;747cm-1:-c-cl存在)。

步骤(2)将含有1mol5,5-二甲基海因(c)、1mol碘化钾的50moln,n-二甲基甲酰胺滴加到1moli中,于80℃,强力搅拌20h,冷却、静置、真空浓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ir:1095cm-1、800cm-1:-si-o-存在;747cm-1:-c-cl减弱;1074cm-1:-n-n-存在;1679cm-1:-c=o存在)。

步骤(3)氮气保护下,将1molii、1mol季鏻盐(d)、1mol碘化钾溶于50mol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至120℃,强力搅拌18h,冷却、静置、真空浓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中间产物iii(ir:1095cm-1、800cm-1:-si-o-存在;747cm-1:-c-cl消失;1074cm-1:-n-n-存在;1679cm-1:-c=o存在;3100cm-1、1489cm-1、1449cm-1、715cm-1:苯环;1097cm-1:p-ph)。

步骤(4)配制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离子液体,搅拌下加入纤维素(e),通入n2保护,在设定温度下搅拌促使纤维素完全溶解,加入10wt%n,n-二甲基甲酰胺、10wt%iii,在90℃下反应3h,过滤、真空干燥,得到抗菌麻纤维素,即目标产物iv(ir:1095cm-1、800cm-1:-si-o-存在;1074cm-1:-n-n-存在;1679cm-1:-c=o存在;3100cm-1、1489cm-1、1449cm-1、715cm-1:苯环;1097cm-1:p-ph;3447cm-1:-oh存在);

所述n,n-二甲基甲酰胺、中间产物iii的用量以纤维素的重量份为基准。

步骤(5)将抗菌纤维素iv,以1-烯丙基-3-甲基氯代咪唑离子液体为溶剂,制备纺丝液,将所得溶液经过脱泡处理后,采用干喷湿纺技术制备再生纤维素抗菌纤维;纺丝温度为90℃,喷丝孔直径为0.15mm,空气段长度为5cm,凝固浴为10℃的纯水,拉伸比为4;将所纺纤维进行水洗干燥得到最终抗菌纤维。

抗菌麻面料混纺组成及工艺如下:

一种抗菌麻面料,由抗菌麻纤维、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由麻纤维、抗菌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50s经纱,所述面料的纬纱由麻纤维、抗菌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60s纬纱;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织造速度为160r/min,开口时间为290°,经纱与纬纱相互以直角交错面成。

抗菌麻纤维制备具体实施例2-6,其他同具体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下表:

对比例1-3均与具体实施例1的抗菌麻面料进行对比。

对比例1

一种麻面料包括如下配比及步骤:

一种麻面料,由常规麻纤维、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由麻纤维、常规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50s经纱,所述面料的纬纱由麻纤维、常规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60s纬纱;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织造速度为160r/min,开口时间为290°,经纱与纬纱相互以直角交错面成。

对比例2

一种麻面料包括如下配比及步骤:

一种抗菌麻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普通麻纤维90份,抗菌剂10份。

一种麻面料,由抗菌麻纤维、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由麻纤维、抗菌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50s经纱,所述面料的纬纱由麻纤维、抗菌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60s纬纱;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织造速度为160r/min,开口时间为290°,经纱与纬纱相互以直角交错面成。

对比例3

一种麻面料包括如下配比及步骤:

一种阻燃麻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普通麻纤维90份,阻燃剂10份。

一种麻面料,由阻燃麻纤维、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料的经纱由麻纤维、阻燃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50s经纱,所述面料的纬纱由麻纤维、阻燃麻纤维、棉纤维按1:2:1混纺而成60s纬纱;采用剑杆织机进行织造,织造速度为160r/min,开口时间为290°,经纱与纬纱相互以直角交错面成。

分别测定本发明应用实施例1-6、应用实施对比例1-3制备的抗菌麻面料的物理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抗菌性和阻燃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物理测试性能

首先,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抗菌麻面料与目前常用麻面料相比,由于经过次氯酸钠的氯化处理,造成力学强度的上的减弱,但相差不大,且仍保有未处理麻面料的80%以上,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第二,本发明的抗菌麻面料与目前常用麻面料相比,由于存在n、p的复配,阻燃性性能上的优势显著并具有持有性优势;

第三,本发明的抗菌麻面料与目前常用麻面料相比,由于结构中的卤胺结构、以及季鏻盐、季铵盐的协同性,故抗菌初期性和持久性更优。

综合而言,与现有抗菌麻面料相比,本发明的抗菌麻面料,在保持现有拉伸强度的情况下,不仅在抗菌性上优势明显,同时具有高效的阻燃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可用于服装等领域的应用。

其中测试方法如下:

(1)拉伸强度:通过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t3923-1997《织物拉伸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来进行,测试样大小为25×5cm2,常温下反复测五次求平均值。拉伸强度表示方法以空白样100%为基准。

(2)阻燃性:置于明火上,肉眼观察阻燃效果。阻燃性表示方法:5为最优,1为最差。

(3)对麻面料的抗菌性能测试采用的是aatcc100-2004标准方法,选用的菌种为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测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测试样品裁剪成边长为2.54cm的正方形待测样,然后在一块正方形待测样的中心接种25μl的一定浓度的细菌悬浮液,再盖上另一块正方形待测样,用无菌的重物压住。在恒温恒湿箱中37℃下培养24h。培养完成后计算菌落数目和抗菌率。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