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比例混纺工艺及利用该混纺工艺制备纱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54453发布日期:2020-10-17 02:3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低比例混纺工艺及利用该混纺工艺制备纱线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比例混纺工艺及利用该混纺工艺制备纱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作为衣食住行首要位置的服装业更是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织物产品对功能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纺而成的纱线能够赋予织物更特殊的功能性,因此常被用于织造高档服饰。

超低比例混纺纱线是指混纺纱中某一纤维的混比低于10%的纱线,该种纱线能够满足特殊的纤维性能和织物风格。现有并条机混并生产工艺方法通常包括三道混并,三道混并的混纺比例固定,一旦混比低于10%,由于所需生条定量偏轻,远低于梳棉机定量的生产下限而导致梳棉机无法正常开车生产(以fz/t93033-2014国标规定的棉条定量3~12g/m为准,即梳棉机最小定量为15g/5m),因此现有的并条机条混并生产工艺方法无法生产超低比例混纺纱线,必须通过传统的小堆原料混合法混料才能实现超低比例混纺,但该方法劳动强度大、混纺比例不稳定、生产调节不灵活、质量隐患大、效率低,无法满足大面积批量生产的需求。

中国专利cn102493052b公开一种含超低比例抗静电导电涤纶纤维的混纺纱线纺纱工艺,先将涤纶纤维经梳棉机制成生条,然后将所制备的涤纶纤维生条与纯棉棉卷共同喂入梳棉机,经梳棉机重复梳理制成低比例混纺生条后,再经并条、粗纱、细纱成纱。该工艺中超低比例纤维经梳棉机重复梳理形成损伤,导致纤维强度大幅降低,纤维性能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梳棉机落物的产生,生条重量、混纺比例极不稳定,产品质量、品质无法保证;另一方面,该方法还存在工艺繁琐、生产功率低下的不足。

基于此,提供一种超低比例混纺工艺及利用该混纺工艺制备纱线的方法,对于解决现有超低比例混纺工艺繁琐、成本高、能耗大、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超低比例混纺纱线不能采用现有并条机条混并生产工艺生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比例混纺工艺及其纱线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并条工序采用a/a+b的混纺工艺方式,实现超低比例混纺纱线生产,打破现有生产技术无法通过并条条混方式生产超低比例混纺品种的格局;本发明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混纺比例更加精准,产品的档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后续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比例混纺工艺,所述混纺工艺采用a纤维条和b纤维条,所述b纤维条占纤维总质量的3%~7%,所述混纺工艺包括三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为将a纤维条和b纤维条混合制得a条,所述b纤维条占a条总质量的20%~30%,第二道并条为将a条和a纤维条混合制得a+b条,所述b纤维条占a+b条总质量的3%~7%,第三道并条为将a+b条混合,得到混纺生条。

进一步的,所述三道并条的工艺条件包括:

温度24~28℃、湿度57%~62%;调整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88~1.66倍,牵伸隔距6mm×15mm~11mm×25mm;并合数5~8根,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定量18.00~24.00g/5m,并条压力环

进一步的,所述a纤维条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棉、清花、梳棉、预卷和精梳步骤,所述b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配棉、清花和梳棉步骤。

进一步的,所述a纤维条的生产工艺条件包括:

(1)配棉:棉纤维;

(2)清花:温度20~25℃、湿度68%~72%,采用“勤抓少抓、早落少碎、多松少打”工艺原则,抓棉机打手速度720r/min,开棉机打手速度560r/min,单打手成卷机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清花磅重450~480g/m;

(3)梳棉:温度28~31℃、湿度58%~62%,采用“轻定量、慢车速,慢盖板速度”工艺原则,调整刺辊与给棉板隔距至19‰~22‰英丝,调整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至12‰~15‰英丝,增强棉纤维杂质的排除,盖板隔距8‰、7‰、7‰、7‰、8‰英丝,锡林速度410r/min,刺辊速度840~960r/min,锡刺比2.5~2.2:1,盖板速度15.4cm/min,车速72m/min;梳棉定量17.50~18.50g/5m;

(4)预卷:预并采用6根并合,牵伸隔距7mm×12mm,后区牵伸倍数1.78~1.66倍,预并定量16.50~18.00g/5m,预并车速270m/min;条卷定量40~55g/m,条卷16~18根并合;

(5)精梳:温度26~30℃、湿度55%~59%,为提高对棉纤维分梳效果采用整体加密锡林;为增加对棉纤维握持,使用方口钳板,梳理隔距22‰~24‰英丝;落棉隔距11mm;顶梳隔距1.5×0.75mm,牵伸隔距12mm,精梳定量20.00~25.00g/5m。

进一步的,所述b纤维条的生产工艺条件包括:

(1)配棉:水溶性聚酯纤维;

(2)清花:温度21~26℃、湿度65%~70%,清花部分采用“短流程、以梳代打”的工艺配置原则,水溶性聚酯纤维经抓棉机、混开棉机、开棉机、给棉机、单打手成卷机;开棉机打手形式为梳针打手、打手速度480r/min,成卷机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米重350~390g/m,棉卷用塑料布包裹隔离;

(3)梳棉:温度26~30℃、湿度60%~65%,调整刺辊与给棉板隔距至15‰~18‰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30‰~35‰英丝,盖板与锡林隔距11‰、10‰、9‰、9‰、10‰英丝;锡林速度330r/min,刺辊速度740r/min,盖板速度12.9cm/min,车速50m/min;梳棉定量15.00~20.00g/5m。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混纺工艺制备纱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纺生条的粗纱、细纱和络筒。

进一步的,所述粗纱的工艺条件包括:

温度27~30℃、湿度55%~60%;调整粗纱捻系数70~130,粗纱定量3.5~6.0g/10m;罗拉隔距8mm×21mm×23mm~11mm×26mm×34mm;后区牵伸1.17~1.27倍,摇架压力120±5n,粗纱伸长率控制在1.2%以内。

进一步的,所述细纱的工艺条件包括:

温度31~33℃、湿度60%~65%;优选使用1:3复合涂料皮辊生产,后牵伸1.17~1.24倍,前罗拉速度150~195r/min,钳口2.0~2.75mm前压力棒,摇架压力185cn±5,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3#~690313/0。

进一步的,所述络筒的工艺条件包括:

温度30~32℃、湿度69%~72%;车速900~1200m/min;络筒电清参数n:4.0,ds/ls:1.3%/1.0cm~2.0%/1.9cm,dl/ll:1.0%/15cm~2.0%/30cm,-d/-l:-15%/10cm~-25%/20cm、长支偏±5%/8m~±10%/15m、短支偏±10%/2m~±20%/5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超低比例混纺工艺及利用该混纺工艺制备纱线的方法能够利用并条机生产混比低于10%的混纺纱线,制得的纱线成纱截面分布均匀,产品质量品质高;

由于不采用梳棉机重复梳理,因此纤维不会因重复梳理形成损伤,纤维强度和性能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因梳棉机落物对生条重量和混纺比例产生影响;

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能耗小,调节混纺比例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超低比例精梳棉/水溶性聚酯纤维40英支纱线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超低比例精梳棉/水溶性聚酯纤维40英支纱线,精梳棉纤维与水溶性聚酯纤维混纺比例为97:3,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条生产工艺

(1)配棉:100%supima,匹马棉为美国优质长绒棉,纤维长度长、纤维单强高、光泽好;

(2)清花:温度23℃、湿度72%,采用“勤抓少抓、早落少碎、多松少打”工艺原则,fa002抓棉机打手速度720r/min,开棉机fa106打手速度560r/min,单打手成卷机a076f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打手下降速度3mm/圈,清花磅重480g/m;

(3)梳棉:温度29℃、湿度62%,采用“轻定量、慢车速,慢盖板速度”工艺原则,调整刺辊与给棉板隔距至20‰英丝,调整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至13‰英丝,增强棉纤维杂质的排除,盖板隔距8‰、7‰、7‰、7‰、8‰英丝,锡林速度410r/min,刺辊速度840r/min,锡刺比2.5:1,盖板速度15.4cm/min,车速72m/min;梳棉定量18.00g/5m;

(4)预卷:预并采用6根并合,牵伸隔距7mm×12mm,后区牵伸倍数1.78倍,预并定量18.00g/5m,预并车速270m/min;条卷定量45g/m,条卷16根并合;

(5)精梳:温度29℃、湿度58%,为提高对棉纤维分梳效果采用整体加密锡林;为增加对棉纤维握持,使用方口钳板,梳理隔距23‰英丝;落棉隔距11mm;顶梳隔距1.5×0.75mm,牵伸隔距12mm,根据并条a/a+b工艺要求优选设计匹马棉精梳条定量,第一匹马棉精梳条定量为23.94g/5m;第二匹马棉精梳条定量为23.57g/5m;

2.水溶性聚酯纤维条生产工艺

(1)配棉:1.5d×38mm水溶性聚酯纤维;

(2)清花:温度23℃、湿度70%,清花部分采用“短流程、以梳代打”的工艺配置原则,水溶性聚酯纤维经fa002抓棉机、fa016混开棉机、fa106开棉机、fa046给棉机、a076f单打手成卷机;fa106开棉机打手形式为梳针打手、打手速度480r/min,成卷机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米重350g/m,棉卷用塑料布包裹隔离;

(3)梳棉:温度26℃、湿度63%,调整刺辊与给棉板隔距至16‰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33‰英丝,盖板与锡林隔距11‰、10‰、9‰、9‰、10‰英丝;锡林速度330r/min,刺辊速度740r/min,盖板速度12.9cm/min,车速50m/min;根据并条a/a+b工艺要求优选设计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定量,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条定量为15.96g/5m;

3.三道并条:

并条工序是实现超低比例混纺纱线的关键工序,在并条采用a/a+b混合工艺;

第一道并条(a条混合工艺):将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条与第一匹马棉精梳条混合,制成质量配比为75%匹马棉与25%水溶性聚酯纤维的a条;

生产条件:温度28℃、湿度62%;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88倍,牵伸隔距11mm×25mm;并合数6根(4根第一匹马棉精梳条与2根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条),棉条排列方式:棉/水溶性聚酯/棉/棉/水溶性聚酯/棉;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压力环并条定量22.50g/5m;

第二道并条(a+b条混合工艺):将配比为75:25的a条与第二匹马棉精梳条混合,制成质量配比为97%匹马棉与3%水溶性聚酯纤维的a+b条;

生产条件:温度28℃、湿度62%;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77倍,牵伸隔距11mm×25mm;并合数8根(7根第二匹马棉精梳条与1根a条),棉条排列方式:棉/棉/棉/a条/棉/棉/棉/棉;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压力环并条定量21.00g/5m;

第三道并条:将配比为97:3的a+b条继续进行混合,使两种纤维混合均匀、质量稳定;

生产条件:温度28℃、湿度62%;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66倍,牵伸隔距11mm×25mm;并合数6根(全部为二道并条所生产a+b混合条),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压力环并条定量18.50g/5m;

4.粗纱:温度30℃,湿度60%;粗纱捻系数104,粗纱定量5.5g/10m;罗拉隔距11mm×26mm×34mm;后区牵伸1.21倍,摇架压力120±5n,粗纱伸长率控制在1.2%以内;

5.细纱:温度33℃、湿度65%;使用1:3复合涂料皮辊生产,后牵伸1.24倍,前罗拉速度180r/min,钳口2.5mm前压力棒,摇架压力185cn±5,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8/0;

6.络筒:后纺络筒生产使用洛非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生产;温度32℃、湿度70%;车速1100m/min;络筒电清参数n:4.0、ds/ls:1.8%/1.2cm、dl/ll:1.2%/25cm、-d/-l:-20%/14cm、长支偏±9%/10m、短支偏±15%/2m。

对实施例1的混纺纱线与传统低比例包混工艺生产方法制得的混纺纱线中各纤维实际含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可以看出超低比例混纺纱线采用a/a+b条混纺工艺生产,混纺比例稳定,本发明方法明显好于传统生产工艺控制方法。

表1实际纱线纤维含量测试结果

实施例2

一种超低比例精梳棉/水溶性聚酯纤维32英支纱线,精梳棉纤维与水溶性聚酯纤维混纺比例为95:5,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条生产工艺

(1)配棉:100%supima,匹马棉为美国优质长绒棉,纤维长度长、纤维单强高、光泽好;

(2)清花:温度25℃、湿度68%,采用“勤抓少抓、早落少碎、多松少打”工艺原则,fa002抓棉机打手速度720r/min,开棉机fa106打手速度560r/min,单打手成卷机a076f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打手下降速度3mm/圈,清花磅重450g/m;

(3)梳棉:温度30℃、湿度58%,采用“轻定量、慢车速,慢盖板速度”工艺原则,调整刺辊与给棉板隔距至22‰英丝,调整刺辊与除尘刀隔距至15‰英丝,增强棉纤维杂质的排除,盖板隔距8‰、7‰、7‰、7‰、8‰英丝,锡林速度410r/min,刺辊速度960r/min,锡刺比2.2:1,盖板速度15.4cm/min,车速72m/min;梳棉定量17.50g/5m;

(4)预卷:预并采用6根并合,牵伸隔距7mm×12mm,后区牵伸倍数1.66倍,预并定量16.50g/5m,预并车速270m/min;条卷定量55g/m,条卷18根并合;

(5)精梳:温度27℃、湿度55%,为提高对棉纤维分梳效果采用整体加密锡林;为增加对棉纤维握持,使用方口钳板,梳理隔距23‰英丝;落棉隔距11mm;顶梳隔距1.5×0.75mm,牵伸隔距12mm,根据并条a/a+b工艺要求优选设计匹马棉精梳条定量,第一匹马棉精梳条定量为23.94g/5m;第二匹马棉精梳条定量为22.20g/5m;

2.水溶性聚酯纤维条生产工艺

(1)配棉:1.5d×38mm水溶性聚酯纤维;

(2)清花:温度25℃、湿度65%,清花部分采用“短流程、以梳代打”的工艺配置原则,水溶性聚酯纤维经fa002抓棉机、fa016混开棉机、fa106开棉机、fa046给棉机、a076f单打手成卷机;fa106开棉机打手形式为梳针打手、打手速度480r/min,成卷机打手速度960r/min,风扇速度1040r/min,米重380g/m,棉卷用塑料布包裹隔离;

(3)梳棉:温度30℃、湿度60%,调整刺辊与给棉板隔距至18‰英丝;刺辊与除尘刀隔距35‰英丝,盖板与锡林隔距11‰、10‰、9‰、9‰、10‰英丝;锡林速度330r/min,刺辊速度740r/min,盖板速度12.9cm/min,车速50m/min;根据并条a/a+b工艺要求优选设计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定量,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条定量为15.96g/5m;

3.三道并条

并条工序是实现超低比例混纺纱线的关键工序,在并条采用a/a+b混合工艺;

第一道并条(a条混合工艺):将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条与第一匹马棉精梳条混合,制成质量配比为75%匹马棉与25%水溶性聚酯纤维的a条;

生产条件:温度28℃、湿度62%;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88倍,牵伸隔距11mm×25mm;并合数6根(4根第一匹马棉精梳条与2根水溶性聚酯纤维梳棉条),棉条排列方式:棉/水溶性聚酯/棉/棉/水溶性聚酯/棉;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压力环并条定量22.50g/5m;

第二道并条(a+b条混合工艺):将配比为75:25的a条与第二匹马棉精梳条混合,制成质量配比为95%匹马棉与5%水溶性聚酯纤维的a+b条;

生产条件:温度28℃、湿度62%;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77倍,牵伸隔距11mm×25mm;并合数5根(4根第二匹马棉精梳条与1根a条),棉条排列方式:棉/棉/a条/棉/棉/;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压力环并条定量21.00g/5m;

第三道并条:将配比为95:5的a+b条继续进行混合,使两种纤维混合均匀、质量稳定;

生产条件:温度28℃、湿度62%;并条后区牵伸倍数1.66倍,牵伸隔距11mm×25mm;并合数6根(全部为二道并条所生产a+b混合条),并条车速210m/min;并条压力环并条定量18.50g/5m;

4.粗纱:温度27℃,湿度55%;粗纱捻系数96,粗纱定量4.5g/10m;罗拉隔距8mm×21mm×23mm;后区牵伸1.24倍,摇架压力120±5n,粗纱伸长率控制在1.2%以内;

5.细纱:温度31℃、湿度60%;使用1:3复合涂料皮辊生产,后牵伸1.17倍,前罗拉速度195r/min,钳口2.1mm前压力棒,摇架压力185cn±5,钢领pg14254,钢丝圈69033#;

6.络筒:后纺络筒生产使用洛非光电式电子清纱器生产;温度30℃、湿度70%;车速1000m/min;络筒电清参数n:4.0、ds/ls:1.2%/1.8cm、dl/ll:1.8%/30cm、-d/-l:-25%/20cm、长支偏±7%/15m、短支偏±10%/5m。

对实施例2的混纺纱线与传统低比例包混工艺生产方法制得的混纺纱线中各纤维实际含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可以看出超低比例混纺纱线采用a/a+b条混纺工艺生产,混纺比例稳定,本发明方法明显好于传统生产工艺控制方法。

表2实际纱线纤维含量测试结果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