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0107发布日期:2021-01-08 11:15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网络器吸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加工的产品称网络丝,叉称交络丝,是利用压缩空气气流对丝束进行喷射、冲击和碰撞,使丝束中的各根单丝间产生不规则的交络,形成具有良好抱合性能的结点丝条,

生成网络丝的原理:当丝条通过网络器的丝道时,受到与丝条垂直的喷射气流的横向撞击,产生与丝条平行的涡流,使各单丝产生高频率振动,丝束被开松,而折向气流使每根单丝不同程度地被捆扎和加速,丝道中间的单丝得到气流所给予的最大加速度,丝道侧壁的单丝进入边缘较弱的气流回流。当这两股气流所携带的单丝在丝道内相汇时,便发生交络、缠结,产生沿丝条轴线方向的缠结点,即形成合纤长丝的网络点,由于不同区域涡流的流体速度不同,从而形成周期性的网络间距和结点。

网络器在吹气的过程中,会将丝线上的油吹出脱离丝线,导致附近的空气产生油雾,所以需要及时将这些油雾吸走,为了安全生产,避免人体因为吸入油雾而产生伤害,也避免设备被油雾污染,严重的油雾可能会致使设备损坏,如果空气中太多油雾,可能因为发热而导致自燃,发生火灾,所以需要一直将网络器吹出的油雾吸走,避免设备附近产生油雾,而这个油雾吸的多了就要排走,可是因为抽吸油雾的吸力较大,所以油雾难以排出,需要将这个抽吸油雾的烟机关闭,才能将油雾排出,可是一旦关闭烟机清洗排油管路时,油雾又会被吹在空气中,所以每次清洗油路时,都要关闭生产线,造成损失。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能够不关机、不停产就能很好的抵消烟机的吸力,就能轻松的排油并清洗排油管路了,同时烟机能够持续运行,使油雾不会被网络器吹入空气中,使本装置能够在排油的同时也不影响生产,不影响油雾的抽吸。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包括吸油仓,所述吸油仓上设置了吸油口,所述吸油仓的一侧还开设了排烟口;

外包管,所述外包管内部为密封的圆筒腔体,所述外包管设置在吸油仓的下方,所述外包管与吸油仓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外包管顶部设有下油口,所述外包管与吸油仓通过下油口连通,所述外包管的一侧底部还设置了排油口;

存油管,所述存油管为一侧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存油管能转动的在外包管内腔,所述存油管上开设有转动阀口,所述存油管与排油口贴合的一侧开口,所述存油管的另一侧外壁固定了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能转动的露出在外包管外部;

当所述转动阀口转动至与下油口位置重叠时,所述吸油仓与存油管通过转动阀口和下油口连通;当所述转动阀口转动至与下油口完全偏离时,所述吸油仓与存油管相互隔离;

排烟机,所述排烟机与吸油仓通过排烟口连通;

积油盒,所述积油盒通过排油口与存油管的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积油盒通过金属软管与排油口密封连接,所述积油盒顶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存油管的外部与外包管的内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阀口和下油口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转动阀口和下油口都与存油管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转动阀口、下油口和存油管的转动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与外包管的连接处设置了密封圈,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还固定了转动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排烟机持续的抽吸油雾,一旦油雾在吸油仓和存油管内积蓄较多的时候,就需要将油雾排出,这时本装置能够通过转动轴将存油管转动,这样将转动阀口与下油口的位置错开,这样存油管就是相对封闭的腔体了,里面的油滴不再受到吸油仓的排烟机的影响了,这样就能继续转动存油管,使油从排油口流入积油盒,并且能够对存油管进行清洗,而同时排烟机还在通过吸油口和吸油仓持续的对网络器吹出的油雾进行抽吸,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油雾抽吸。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阀口与下油口错开时侧面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吸油仓,11-吸油口,12-排烟口,2-外包管,21-下油口,22-排油口,3-存油管,31-转动阀口,32-转动手柄,33-转动轴,4-排烟机,5-积油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包括吸油仓1,所述吸油仓1上设置了吸油口11,所述吸油仓1的一侧还开设了排烟口12;

外包管2,所述外包管2内部为密封的圆筒腔体,所述外包管2设置在吸油仓1的下方,所述外包管2与吸油仓1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外包管2顶部设有下油口21,所述外包管2与吸油仓1通过下油口21连通,所述外包管2的一侧底部还设置了排油口22;

存油管3,所述存油管3为一侧开口的圆筒结构,所述存油管3能转动的在外包管2内腔,所述存油管3上开设有转动阀口31,所述存油管3与排油口22贴合的一侧开口,所述存油管3的另一侧外壁固定了转动轴33,所述转动轴33的外端能转动的露出在外包管2外部;

当所述转动阀口31转动至与下油口21位置重叠时,所述吸油仓1与存油管3通过转动阀口31和下油口21连通;当所述转动阀口31转动至与下油口21完全偏离时,所述吸油仓1与存油管3相互隔离;

排烟机4,所述排烟机4与吸油仓1通过排烟口12连通;

积油盒5,所述积油盒5通过排油口22与存油管3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排烟机4持续的抽吸油雾,一旦油雾在吸油仓1和存油管3内积蓄较多的时候,就需要将油雾排出,这时本装置能够通过转动轴将存油管3转动,这样将转动阀口31与下油口21的位置错开,这样存油管3就是相对封闭的腔体了,里面的油滴不再受到吸油仓1的排烟机4的影响了,这样就能继续转动存油管3,使油从排油口22流入积油盒5,并且能够对存油管3进行清洗,而同时排烟机4还在通过吸油口11和吸油仓1持续的对网络器吹出的油雾进行抽吸,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油雾抽吸。

其中积油盒5通过金属软管与排油口22密封连接,所述积油盒5顶部开口,方便接收油污,并且能够使存油管3能够通过积油盒5与外界连通;

存油管3的外部与外包管2的内壁紧密贴合,这样才能将转动阀口31与下油口21错位时,确保存油管3不被排烟机4的吸力影响;

转动阀口31和下油口21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转动阀口31和下油口21都与存油管3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转动阀口31、下油口21和存油管3的转动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确保转动时平稳,并且使转动阀口31开启和关闭都横方便,下油时开口大,比较容易,关闭时也能很严密;

转动轴33与外包管2的连接处设置了密封圈,所述转动轴33的外侧还固定了转动手柄32,确保转动轴33能够转动的同时,还是与外包管2密封状态,这样不会漏油,同时存油管3能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纺织网络器的油雾抽吸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吸取油雾的时候需要关闭排烟机4,否则油雾没有办法从吸油仓1被排走,排烟机4产生的吸力,会使整个吸油仓1产生较大负压,油又比较粘稠,根本排不走,只有关闭了排烟机4让油缓慢流走;这样就必须要停止抽吸网络器吹出的油雾,这样空气中就会很快充满油雾,并且设备也会被弄得到处都是油雾,不仅空气污浊,工人无法进入,而且空气中的油雾很容易受热自燃,造成巨大危险;

实现了的技术效果为:增加一个存油管3,使抽吸的油雾慢慢聚集滴落在存油管3中,而存油管3是可以转动的,这样就可以将存油管3转动至与吸油仓1隔离,这样存油管3内就不受排烟机4的吸力影响了,就可以轻松的排油并且清洗存油管3了,而这时不需要关闭排烟机4,排烟机4可以持续吸收网络器吹出的油雾,而油雾会暂时被存积在吸油仓1内,这样存油管3在清洗的同时,排烟机4继续工作,避免了油雾吹入空气中,清洗存油管3的同时能够不停机的继续进行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通过一个吸油仓1的吸油口11对准需要吸收油雾的网络器,然后将排烟口12与排烟机4紧密对接,然后在吸油仓1底部安装一个外包管2,并且外包管2与吸油仓1连接为一个整体,吸油仓1和外包管2内部是通过下油口21连通的,在外包管2内部再安装一个存油管3,存油管3右侧为开口,存油管3左侧密封,并且存油管3左侧的外部固定了一个转动轴33,并且转动轴33是伸出在外包管2外部的,并且转动轴33与外包管2之间设置了密封圈,转动轴33外端还固定了转动手柄32,并且这个存油管3是可以在外包管2内转动的,存油管上有一个开口转动阀口31,转动阀口31的形状和大小与下油口21一样大,并且是水平的开设的,转动阀口31会随着存油管3转动而转动,外包管2底部还有一个排油口22,排油口22是与积油盒5连接的,当存油管3的油流入积油盒5,就可以将积油盒5拆下来去倒掉,再次收集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油雾顺着吸油口11进入吸油仓1,油雾会聚为有滴,慢慢的附着在吸油仓1内,在排烟机4的作用下,不会外流,只会顺着风向缓慢流动,然后在排烟机4的排烟口12有过滤装置,这个是原本就要设置的油雾过滤装置,避免油雾被排烟机4吸走影响设备和环境,然后油雾会一直聚集在吸油仓1内,随着油滴的汇集,慢慢的在向下流动,平时不清洗油路时,转动存油管3,使转动阀口31与下油口21对准重叠,油会顺着下油口21和转动阀口31向下流入存油管3,可是因为密封和负压的缘故,吸油仓1和存油管3以及外包管2组成的空腔是一个密封腔体,压力作用下外部气体无法进入,内部的油根本不会向外流动,当需要清洗油路时,推动转动手柄32,这样转动轴33也就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了,将转动阀口31转动至与下油口21位置错开,使存油管3形成一个与吸油仓1完全隔离的空腔,这样排烟机4就不能再对存油管3产生吸力了,而积油盒5顶部是开放的,就不会在形成富有和密封腔体了,这样存油管3内的油就会缓慢流出到积油盒5内了,方便对油污的收集排放清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