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0040发布日期:2021-03-30 20:0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流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涡流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涡流纺原理是,完成并条的棉条供给牵伸装置,经罗拉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在纺纱喷嘴入口处轴向气流的作用下沿螺旋形的纤维导引通道进入纺纱喷嘴。螺旋形纤维导引通道出口处设有针状阻捻件,纤维束在针部弯曲,使纤维束保持为不加入捻度的状态被引入涡流室。纤维束的前端受到已形成的纱线的拖拽作用被拉入纺锭内的纱线通道,并捻入新形成的纱中,成为纱芯。纤维的尾端在被前罗拉钳口握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在纤维导引通道中。当纤维的尾端不再为前罗拉钳口握持时,受到纺纱喷嘴内空气涡流的离心作用,不再保持在纤维导引通道内,而是在纺锭入口处被旋转气流径向地驱散开,在空气涡流的带动下,倒伏在纺锭前端锥面上,同时随空气涡流进行回转,缠绕在随后的纱线,并经纺锭内部的纱线的通道输出。形成的纱线由近似呈平行无捻状纤维构成的纱芯和外围呈螺旋状包缠的纤维组成。

现有的涡流纺纱器,通常采用一个电机直接驱动输入罗拉及输出罗拉,纤维的材质及包装方式各不相同,输入罗拉及输出罗拉采用相同的速度驱动,对纤维凝聚及加捻时,容易产生粗细不均匀的纱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涡流纺纱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纺纱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流纺纱装置,包括输入罗拉、输出罗拉、中央控制器、质量传感器以及设于所述输入罗拉与所述输出罗拉之间的涡流纺纱器,所述质量传感器设于所述输入罗拉及所述输出罗拉上,所述输入罗拉及输出罗拉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电机、所述质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入罗拉包括在同一直线上的一对进料辊、一对输送辊以及中间辊,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进料辊及所述中间辊,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输送辊。

优选的,所述一对输送辊与所述涡流纺纱器之间设有导向定位机构,所述导向定位机构为圆锥型结构,所述圆锥型结构的锥度为15°-30°。

优选的,所述质量传感器包括第一质量传感器、第二质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质量传感器设于所述进料辊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质量传感器设于所述输出罗拉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中间辊两端套设有支撑块,每一支撑块通过固定座支撑,所述固定座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块容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驱动所述支撑块沿所述凹槽滑移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第一电动气缸以及第二电动气缸,所述第一电动气缸以及所述第二电动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块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输出罗拉,所述输出罗拉输出端还设有清纱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质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输入罗拉及输出罗拉上、所述质量传感器检测所述输入罗拉的纤维质量及所述输出罗拉上的纤维质量,并将质量传输到所述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所述输入罗拉及所述输出罗拉的纤维质量的差值,调整所述输入罗拉的速度,从而提高纤维粗细均匀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质量传感器检测纤维质量时可能会检测到纤维质量的不规则性,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及驱动机构,可改变所述进料辊与所述中间辊之间的位置,从而补偿由所述质量传感器检测到的纤维质量的任何不规则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凸显中间辊与固定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间辊与固定座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逻辑驱动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输入罗拉;11、进料辊;12、输送辊;13、中间辊;131、支撑块;2、输出罗拉;3、中央控制器;4、质量传感器;41、第一质量传感器;42、第二质量传感器;5、涡流纺纱器;6、电机;61、第一电机;62、第二电机;7、定位机构;8、固定座;81、凹槽;82、驱动机构;821、第一电动气缸;822、第二电动气缸;9、清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涡流纺纱装置,包括输入罗拉1、输出罗拉2、中央控制器3、质量传感器4以及设于输入罗拉1与输出罗拉2之间的涡流纺纱器5,质量传感器4设于输入罗拉1及输出罗拉2上,输入罗拉1及输出罗拉2通过电机6驱动,电机6、质量传感器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3电连接,输入罗拉1用以将纤维输送至涡流纺纱器5中,涡流纺纱器5用以将喂入的纤维凝聚及加捻成纱,输出罗拉2将纱从涡流纺纱器5中引出,质量传感器4用以检测纤维材料的质量,中央控制器3用以接收质量传感器测量的数据以适时调整输入罗拉1的速度,从而提高纱线粗细均匀度。

请参阅图1,输入罗拉1包括在同一直线上的一对进料辊11、一对输送辊12以及中间辊13,电机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二电机62,第一电机61驱动进料辊11及中间辊13,第二电机62驱动输送辊12,质量传感器4包括第一质量传感器41、第二质量传感器42,第一质量传感器41设于进料辊11的输入端,第二质量传感器42设于输出罗拉2的输出端,第二电机驱动输出罗拉2,输出罗拉2输出端还设有清纱机构9,通过第二电机62驱动输送辊12及输出罗拉2,确保纤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涡流纺纱器5的长度相同,使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凝聚及加捻均匀,从而提高纱线粗细的均匀度,通过第一电机61驱动进料辊11及中间辊13,使纤维在输入罗拉1上经受均匀的预拉伸力。

请参阅图2-3,中间辊13两端套设有支撑块131,每一支撑块131通过固定座8支撑,固定座8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凹槽81,支撑块131容置于凹槽81内,固定座8上设有驱动支撑块131沿凹槽81滑移的驱动机构82,驱动机构82包括第一电动气缸821、第二电动气缸822,第一电动气缸821一端固定在固定座8一端,另一端与支撑块131的一侧连接,第二电动气缸822一端固定在固定座8另一端,另一端与支撑块131的另一侧连接,第一电动气缸821及第二电动气缸822与中央控制器3电连接,通过设置固定座8及驱动机构82,可改变进料辊11与中间辊13之间的间距。

驱动机构82工作原理:中央控制器3发出对第一电动气缸821伸的指令及对第二电动气缸822缩的命令,支撑块131沿着第一电动气缸821伸的方向移动,则中间辊13完成移动。

请参阅图4,一对输送辊12与涡流纺纱器5之间设有导向定位机构7,导向定位机构7为圆锥型结构,圆锥型结构的锥度为15°-30°,本实施例中圆锥型结构的锥度为25°,通过设置导向定位机构7使纤维能准确的导入涡流纺纱器5的中心位置。

请参阅图5,第一电机61设有第一速度检测器,第二电机62设有第二速度检测器,中央控制器3驱动第二电机62以恒定的速度运转,第二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二电机62的速度值,并将速度值反馈到中央控制器3,形成中央控制器3、第二电机62及第二速度检测器之间闭环控制,第一质量传感器41及第二质量传感器42检测到纤维材料质量的数值,并将数值传送到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纤维材料数值的变化,实时控制第一电机61的运转速度,第一速度检测器检测第一电机61的速度值,并将速度值反馈到中央控制器3,形成中央控制器3、第一电机61及第一速度检测器之间闭环控制。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中央控制器3驱动第一电机61及第二电机62运转,第一质量传感器41检测进料辊11的输入端的纤维材料质量,第二质量传感器42检测输出罗拉2的输出端的纤维材料质量,第一质量传感器41及第二质量传感器42检测到的数值传送到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纤维材料质量数值的变化实时改变第一电机61的速度。

综上,通过质量传感器4设置在输入罗拉1及输出罗拉2上、第一质量传感器41检测输入罗拉1的纤维质量及第二质量传感器42检测输出罗拉2上的纤维质量,并将纤维质量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输入罗拉1及输出罗拉2的纤维质量的差值,调整输入罗拉1的速度,从而提高纤维粗细均匀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