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造纸平整度的软压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7823发布日期:2021-04-30 09:3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造纸平整度的软压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造纸平整度的软压光机。



背景技术:

在造纸生产线中,压光机是决定纸张质量指标的关键设备,其主要是由硬辊和软辊组合成的压光机组,在运行中,纸页和热辊接触,短时间内,热辊把热能传到纸内,并深入到一定的临界深度时,这时纸面的温度达到或接近玻璃软化点,此时纸面塑性加强,而软辊在受压时,弹性变形,压区形成面接触。镜面的硬辊就像压模似的把蒴化的纸面,变的平滑有光泽,且保留了好厚度。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软辊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定下坠问题,这就导致在对纸张进行压光时,容易造成压光后的纸张存在翘边的问题,不能满足当前加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提高造纸平整度的软压光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辊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存在一定的下坠,会导致在对纸张进行压光时,使纸张容易产生翘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造纸平整度的软压光机,包括支架,以及均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的硬辊组件和软辊组件,所述软辊组件和硬辊组件均安装在支架上,所述软辊组件包括若干个均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且用于对纸张进行压光的上胶辊和下胶辊,所述上胶辊与下胶辊为成对设置,所述上胶辊包括有第一芯轴,且所述下胶辊包括有第二芯轴,所述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上均套设有胶圈,所述胶圈内设置有多个关于胶圈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支撑钢片,所述胶圈的两端各自设置有套设在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上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支撑钢片为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挤压支撑片带动胶圈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通过螺纹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上的控制环,在所述控制环朝向胶圈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套设在第一芯轴和第二芯轴上的连接环,所述支撑钢条与连接环为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在所述通孔内通过螺纹旋接有用于对连接环进行定位的定位螺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钢片为弧形结构,位于所述上胶辊中的支撑钢片凸起面为朝向第一芯轴设置,且位于所述下胶辊中的支撑钢片凹面为朝向第二芯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圈与支撑钢片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支撑钢片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在胶圈中的加强绳,且所述加强绳上设置有结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芯轴中间设置有变形段,且所述变形段的中间直径小于第一芯轴的直径,且所述变形段的中间向两端的直径逐渐增大直至与第一芯轴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设置的控制组件来调整支撑钢条的位置,进一步通过支撑钢条来对胶圈进行调整,从而可通过支撑钢条来克服胶辊在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一定形变,进一步可避免在对纸张进行压光时,其容易造成纸张的翘边,压光后的纸张平整度会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胶辊;2-下胶辊;3-第一芯轴;4-第二芯轴;5-胶圈;6-支撑钢片;7-控制组件;8-加强绳;9-结扣;10-变形段;

701-控制环;702-连接环;703-通孔;704-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造纸平整度的软压光机,包括支架,以及均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的硬辊组件和软辊组件,软辊组件和硬辊组件均安装在支架上,软辊组件包括若干个均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且用于对纸张进行压光的上胶辊1和下胶辊2,上胶辊1与下胶辊2为成对设置,上胶辊1包括有第一芯轴3,且下胶辊2包括有第二芯轴4,第一芯轴3和第二芯轴4上均套设有胶圈5,胶圈5内设置有多个关于胶圈5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支撑钢片6。

支撑钢片6可起到对胶圈5进行支撑的作用,从而可辅助胶圈5来克服胶圈5在重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形变,进一步能够有效的避免在对纸张进行压光时,容易造成纸张翘边的问题。

胶圈5与支撑钢片6为一体式结构,且支撑钢片6上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在胶圈5中的加强绳8,且加强绳8上设置有结扣9,加强绳8优选为耐高温的尼龙材料进行制作,其配合结扣9分散于胶圈5中,能够形成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从而可大幅度提高支撑钢片6与胶圈5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在后续对支撑钢片6进行调节时,调节会更加的方便。

胶圈5的两端各自设置有套设在第一芯轴3和第二芯轴4上的控制组件7,控制组件7与支撑钢片6为转动连接,控制组件7用于挤压支撑片带动胶圈5运动,控制组件7包括通过螺纹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芯轴3和第二芯轴4上的控制环701,在控制环701朝向胶圈5的一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套设在第一芯轴3和第二芯轴4上的连接环702,支撑钢条与连接环702为转动连接。

在第一芯轴3和第二芯轴4上可设置与控制环701相匹配的刻度条,进一步通过查看控制环701的位置来实现对胶圈5的精准控制。

使用时,转动控制环701会调整连接环702的位置,因连接环702与控制环701为转动连接,因此控制环701不会带动连接环702的运动,只会带动连接环702朝向靠近或远离胶圈5的位置进行运动,当位于第一芯轴3或第二芯轴4上连接环702进行相向的运动时,从而能够挤压支撑钢片6,使支撑钢片6带动胶圈5运动,从而可完成对支撑胶圈5的调整。

在连接环70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703,在通孔703内通过螺纹旋接有用于对连接环702进行定位的定位螺钉704,定位螺钉704的设置主要用于对连接环702进行限定,以避免在对纸张进行压光时,容易使胶圈5产生自转的问题。

另外,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第一芯轴3和第二芯轴4开设与定位螺钉704相应的条形槽,条形槽只用于对连接环702的转动进行限制,不会对其水平方向的移动造成影响。

支撑钢片6为弧形结构,位于上胶辊1中的支撑钢片6凸起面为朝向第一芯轴3设置,第一芯轴3中间设置有变形段10,且变形段10的中间直径小于第一芯轴3的直径,且变形段10的中间向两端的直径逐渐增大直至与第一芯轴3的直径相同,这里的支撑钢片6弯曲方向主要用于对防止上胶辊1上的胶圈,其下表面不会存在突出的问题。

第一芯轴3设置的变形段10主要为支撑钢片6提供一定的调整空间,以避免其没有调整空间,而造成无法对上胶辊1中的胶圈5进行调整的问题。

位于下胶辊2中的支撑钢片6凹面为朝向第二芯轴4设置,而这里设置的支撑钢片6弯曲方向主要用于对防止下胶辊2上的胶圈5,其上表面不会存在凹陷的问题。

纸张从上胶辊1与下胶辊2之间通过,这里上胶辊1中的支撑钢片6弯曲方向,支撑钢片6的设置主要是提供一个初始的弯曲方向,避免其容易出现反向弯曲,造成无法调节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