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浆流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2380发布日期:2021-03-23 11: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浆流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浆流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造纸机的车速的不断提升,对纸页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纸机的上浆流送系统的设计也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工艺环节,一个好的上浆流送系统是保证后续纸页在后续喷浆成形顺利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浆流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浆流送系统,包括网下白水池,所述网下白水池内部设有白水容置腔,所述白水容置腔用于容纳白水,且所述白水容置腔的内壁设有第一混合浆料出口;

用于输送浆料的第一浆料管和第二浆料管,所述第一浆料管和所述第二浆料管均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管道,两者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内,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外;所述第一浆料管和第二浆料管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的一端均分别设置有浆料出口,且所述浆料出口朝向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

第一送浆管,所述第一送浆管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外,所述第一送浆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浆口和出浆口,所述进浆口与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相互配合连接;

冲浆泵,所述冲浆泵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浆口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冲浆泵的输入口通过所述第一送浆管连通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

第二送浆管,所述第二送浆管两端分别设置第二混合浆料出口和第三混合浆料出口,所述第二混合浆料出口与所述冲浆泵的输出口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混合浆料出口连通至外部纸机上浆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上浆流送系统能更好的实现浓纸浆与白水充分混合的目的,即新鲜浆料、回流浆料和白水的充分混合。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送浆管为呈喇叭状的管道,且所述进浆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浆口的内径。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浆料管和第二浆料管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内的一端均形成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的末端设置所述浆料出口。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浆料出口横截面垂直的方向与水平面形成40-50度夹角。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浆料出口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的一侧。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浆料管内壁抛光。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浆料管内壁抛光。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浆管内壁抛光。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浆料管和第二浆料管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外的部分垂直于水平面。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浆料管和第二浆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浆流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所述上浆流送系统,包括网下白水池1、第一浆料管2、第二浆料管3、第一送浆管4、冲浆泵5和第二送浆管6。

所述网下白水池1内部设有白水容置腔11,所述白水容置腔11用于容纳白水,且所述白水容置腔11的内壁设有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

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用于输送浆料,具体地,所述第一浆料管2用于输送新鲜浆料,第二浆料管3用于输送回流浆料。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所述第二浆料管3均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管道,两者的一端均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内,另一端均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外;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的一端均分别设置有浆料出口9,且所述浆料出口9朝向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浆料被其他输送装置从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外的一端输送至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内的一端,并分别从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的浆料出口9流出,新鲜浆料和回流浆料在白水容置腔11内和白水初步混合,三者初步混合形成混合浆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浆管4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外,所述第一送浆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浆口41和出浆口42,所述进浆口41与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冲浆泵5的输入口与所述出浆口42相互配合连接,所述冲浆泵5的输入口通过所述第一送浆管4连通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所述第二送浆管6两端分别设置第二混合浆料出口61和第三混合浆料出口62,所述第二混合浆料出口61与所述冲浆泵5的输出口相互配合连接,所述第三混合浆料出口62连通至外部纸机上浆系统7。

所述冲浆泵5启动,将白水容置腔11内的混合浆料从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吸入,并经过进浆口41、出浆口42、冲浆泵5、第二混合浆料出口61,最后从第二送浆管6的第三混合浆料出口62输送至外部纸机上浆系统7,外部纸机上浆系统7将利用混合浆料进行纸机的其他工序。

优选地,第一送浆管4为呈喇叭状的管道,且所述进浆口41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浆口42的内径。混合浆料被冲浆泵5吸入时,先经过内径大的进浆口41,再经过内径小的出浆口42。在进浆口41部分,混合浆料有更充分的接触面,有利于新鲜浆料和回流浆料在短时间内以更大面积与白水充分混合均匀,这样可以衰减脉冲,防止空气的聚集,避免混合浆料中形成气室,且由于冲浆泵5输入口压力波动会造成外部纸机上浆系统7的压力波动,这样设计还可以消除冲浆泵5输入口压力波动,从而消除外部纸机上浆系统7的压力波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内的一端均形成有弧形部10,所述弧形部10的末端设置所述浆料出口9。市面上的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的一端都是不带弧度的直管或90度弯头,直插入冲浆泵前的第一送浆管4,而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内的流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内的一端均形成有弧形部10,是为了保证浆流速度适中,一般浆流速度可保持在2-4m/s的范围内,弧形部10可以避免浆料垂直地从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冲入白水容置腔11内,这样可以避免浆料冲击白水从而产生急湍流,避免气泡聚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弧形部10末端的所述浆料出口9横截面垂直的方向与水平面形成40-50度夹角,优选地,所述夹角为45度。这样设计一方面能够在弧形部10末端以形成局部适当的微湍流,有利于浆料与白水混合,也可减少流量波动,另一方面浆料和白水混合是产生的微小的气泡可以逆流上升,排放至白水的液面。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浆料出口9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的一侧。即所述浆料出口9与所述第一混合浆料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情况浆料出口9是靠近混合浆料出口9的,但如果这样,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带来的气泡在会第一送浆管4道中与白水混合。此时混合会产生空气或气泡,气泡不容易分离出来,就会聚集在第一送浆管4内形成漩涡,而这样造成压力脉冲,这就是会导致开机时有冲浆泵气阻的现象。所述浆料出口9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混合浆料出口12的一侧,气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向上排出至白水的液面,尽可能减少了前端工序带来的气泡,避免输送中浆流状态的波动,使流送过程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浆料管2的内壁、第二浆料管3的内壁、第一送浆管4的内壁均抛光,可有效避免挂浆现象,避免腐浆的积聚。另外,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位于所述白水容置腔11外的部分垂直于水平面,所述第一浆料管2和第二浆料管3上均设置有阀门8。

一个好的上浆系统必须要达到两个要求:1、要使新鲜浆料、回流浆流与白水三者稳定、均匀混合及输送,避免浆料结团、沉积和絮聚;2、尽量避免气泡在上浆流送系统的产生和增多。由于溶入浆料中的气泡也会一同被冲浆泵抽出,被应用于下一道工序,因此增加了脉冲对纸的影响,增加了纸的透明点,半透明点,最终影响纸的质量。要做到保证压力和浆量稳定的同时,避免产生脉冲,尽量去除前工序的气泡,才能避免造成定量和浓度波动、避免纸页的质量受到影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上浆流送系统,能更好的实现浓纸浆与白水充分混合的目的,即新鲜浆料、回流浆料和白水的充分混合。也能避免混合浆料产生涡流或压力脉动,这样就能使混合浆料被冲浆泵平稳地吸入,避免压力和流量的波动,为造纸机后端工序稳定地提供均匀分散浆料,最终可以保证造纸机生产出来的纸页的质量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