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1245发布日期:2021-08-03 12:5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杯成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



背景技术:

速纸杯机在生产单面淋膜纸杯时,滚花外套模需要加热以利于纸杯底部粘合,而在生产双面淋膜纸杯时,则需对滚花外套模进行冷却以防纸杯外侧的淋膜被刮伤而影响产品质量,而现有技术中,在切换加工单面淋膜纸杯和双面淋膜纸杯时,往往需要拆装更换相应的冷滚花外套模和热滚花外套模,一方面拆装滚花外套模比较耗时,且每次更换滚花外套模时还需要调整滚花外套模与成型杯模的配合间隙,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公告号为cn2098327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纸杯机的滚花外套模,包括能固定在升降台上的外套模座,外套模座中设有能与纸杯的窝卷杯底外形相适配的凹部,凹部的底部开设有一个可供滚花轮穿入凹部中的轴向通孔,外套模座上连接有一个在加工单面淋膜纸杯时能对外套模座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和一个在加工双面淋膜纸杯时能对外套模座进行冷却的冷却模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加热器套置在环形凸台上并与外套模座的上表面紧密配合使冷却槽形成密闭状的冷却流道,该冷却流道在使用时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导致纸杯浸湿,从而影响纸杯的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纸杯成型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包括升降设备、滚花外模件和滚花内模件,所述升降设备上端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间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上端安装所述滚花内模件,所述安装板的周围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所述滚花外模件。

所述滚花外模件包括外模座,所述外模座的上端面安装有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上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面与所述外模座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外模座的下端面安装有下半导体制冷片,所述下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片的冷端面与所述外模座的下端面相接触。

滚花内模件包括与所述转动装置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安装有滚花轮,所述滚花轮与所述外模座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外模座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滚花轮相匹配,所述外模座上端面正对所述通孔的位置设有杯底槽,所述杯底槽与纸杯的窝卷杯底外形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上半导体制冷片为圆环状且与所述外模座上端面相适应,所述上半导体制冷片的内径与所述杯底槽的上端直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下半导体制冷片为圆环状与且所述外模座下端面相适应,所述下半导体制冷片的下端安装有散热罩。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上端通过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中间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中间插接所述滚花轮。

优选的,所述上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下半导体制冷片均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

(三)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其中改进滚花外模件的结构,使得在切换加工单面淋膜纸杯或双面淋膜纸杯时,只需相应地开启上开关或者下开关即可对外模座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工人劳作强度,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原有结构中因冷却流道在使用时密封性不好,出现漏水的现象,导致纸杯浸湿,进一步提高了纸杯的质量;改进滚花内模件的结构,方便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具有不同款式滚花的滚花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当需对单面淋膜纸杯的窝卷杯底进行加工时,开启上开关,使得上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其中的热端面对外模座进行加热以利于纸杯的窝卷杯底粘合;而当需要对双面淋膜纸杯的窝卷杯底进行加工时,开启下开关,使得下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其中的冷端面对外模座进行冷却以防止双面淋膜纸杯的外侧淋膜被刮伤,使得在切换加工单面淋膜纸杯或双面淋膜纸杯时,无需再去更换相对应的滚花外套模,免除了拆装过程以及调整滚花外套模与成型杯模的配合间隙,只需相应地开启上开关或者下开关即可对外模座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工人劳作强度,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滚花内模件中的特殊结构增加了滚花轮与安装座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稳定性,滚花轮和安装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具有不同款式滚花的滚花轮,不仅拆装方便,而且更换成本低,无需将整个装置实施更换,通用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花外模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升降设备、2滚花外模件、21外模座、22上半导体制冷片、23下半导体制冷片、24通孔、25杯底槽、26散热罩、3滚花内模件、31安装座、32滚花轮、33插接槽、34环槽、35环接筒、36插接筒、4安装板、5转动装置、50转动柱、6支撑杆、7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图3,一种纸杯成型滚花装置,包括升降设备1、滚花外模件2和滚花内模件3,滚花外模件2和滚花内模件3相匹配;升降设备1上端安装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中间安装有转动装置5,转动装置5上端安装滚花内模件3,安装板4的周围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支撑杆6,支撑杆6上安装滚花外模件2;其中,升降设备1的设置则可将滚花装置实施升降,以便于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与纸杯成型机实施结合。

参阅图2-图3,滚花外模件2包括外模座21,外模座21的边缘正支撑杆6的位置设有螺孔,支撑杆6上也设有相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和螺孔相配合将外模座21安装在支撑杆6上。

外模座21的上端面安装有上半导体制冷片22,上半导体制冷片22的周围位置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螺孔,外模座21的上端面设有相应的螺孔,通过螺钉与螺孔相配合实现上半导体制冷片22与外模座21的连接,上半导体制冷片22的热端面与外模座21的上端面相贴合;外模座21的下端面安装有下半导体制冷片23,下半导体制冷片23的制冷片的冷端面与外模座21的下端面相接触。

上半导体制冷片22和下半导体制冷片23均通过电线与电源7连接,并设置相应的上开关和下开关分别对上半导体制冷片22和下半导体制冷片23进行控制。

滚花内模件3包括与转动装置5连接的安装座31,安装座31上端安装有滚花轮32,滚花轮32与外模座21相匹配。

外模座21中间设有通孔24,通孔24与滚花轮32相匹配,滚花轮32可从通孔24内穿过穿过,外模座21上端面正对通孔24的位置设有杯底槽25,杯底槽25与纸杯的窝卷杯底外形相吻合。

上半导体制冷片22为圆环状且与外模座21上端面相适应,上半导体制冷片22的内径与杯底槽25的上端直径相匹配,上半导体制冷片22的外径小于外模座21的外径。

下半导体制冷片23为圆环状与且外模座21下端面相适应,下半导体制冷片23的外径小于外模座21的外径,下半导体制冷片23的下端安装有散热罩26,散热罩26整体为环状结构,散热罩26与下半导体制冷片23相匹配,通过螺钉与螺孔的配合,实现散热罩26与下半导体制冷片23的连接,散热罩26的设置能够帮助下半导体制冷片23在工作时外漏的热端面散热。

下半导体制冷片23的周围位置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有螺孔,外模座21的下端面设有相应的螺孔,通过螺钉与螺孔相配合实现下半导体制冷片23与外模座21的连接;其中,上述仅为上半导体制冷片22与外模座21可拆卸连接方式的一种列举,也可通过插接或者黏贴的方式将两者连接,下半导体制冷片23与外模座21连接方式与上半导体制冷片22与外模座21的连接方式一致。

在具体工作时,当需对单面淋膜纸杯的窝卷杯底进行加工时,开启上开关,使得上半导体制冷片22工作,其中的热端面对外模座21进行加热以利于纸杯的窝卷杯底粘合;而当需要对双面淋膜纸杯的窝卷杯底进行加工时,开启下开关,使得下半导体制冷片23工作,其中的冷端面对外模座21进行冷却以防止双面淋膜纸杯的外侧淋膜被刮伤,使得在切换加工单面淋膜纸杯或双面淋膜纸杯时,无需再去更换相对应的滚花外套模,免除了拆装过程以及调整滚花外套模与成型杯模的配合间隙,只需相应地开启上开关或者下开关即可对外模座21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工人劳作强度,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原有结构中因冷却流道在使用时密封性不好,出现漏水的现象,导致纸杯浸湿,进一步提高了纸杯的质量。

参阅图2,转动装置5上端通过转动柱50固定连接安装座31,安装座31位于散热罩26的下端,安装座31中间设有插接槽33,插接槽33中间插接滚花轮32,滚花轮32的下端设有一体成型的插接筒36,插接筒36与插接槽33相匹配,且滚滑轮通过插接筒36插接进插接槽33内实现与安装座31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座31的上端面设有环槽34,滚花轮32的下端面设有与环槽34相匹配的环接筒35,环接筒35插接在环槽34内部,该结构进一步增加滚花轮32与安装座31之间可拆卸连接的稳定性;滚花轮32和安装座3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具有不同款式滚花的滚花轮32,不仅拆装方便,而且更换成本低,无需将整个装置实施更换,通用性更广。

本实用新型中改进滚花外模件2的结构,使得在切换加工单面淋膜纸杯或双面淋膜纸杯时,只需相应地开启上开关或者下开关即可对外模座21进行加热或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工人劳作强度,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原有结构中因冷却流道在使用时密封性不好,出现漏水的现象,导致纸杯浸湿,进一步提高了纸杯的质量;改进滚花内模件3的结构,方便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具有不同款式滚花的滚花轮32,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