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机操作室正风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6463发布日期:2021-05-11 16:5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纸机操作室正风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防止弥散粒子进入设备内部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机操作室正风压装置。



背景技术:

纸机是指各种纸品机械,也就是生产加工生活用纸,办公用纸的机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通过纸机操作室对纸机的运行进行控制,通常会将纸机操作室设置在两台纸机之间。而纸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会随空气流动至纸机操作室内,导致纸机操作室内的设备和空调内易积灰,使得空调频繁出现故障,维修费用高;而且纸机操作室内的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纸机操作室正风压装置,能够实现纸机操作室内保持正压,减少生产纸时产生的粉尘和碎屑进入纸机操作室内的量,进而减少对纸机操作室内的设备和空调造成的损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纸机操作室正风压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出风端朝向纸机操作室,且风机的出风端与纸机操作室的底端连通;还包括可与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均连通的风筒,风筒内设置有空气滤芯;风筒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安装杆,风机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根转轴,两根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根安装杆上。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

风机通过风筒吸入气体,气体通过空气滤芯进行过滤,再通过风机的出风端排入纸机操作室内,使得纸机操作室处于正压状态,能够减少粉尘、碎屑通过纸机操作室的风机进入内部的量,进而能够减少对纸机操作室内的空调和设备的影响。

设置安装杆能够使得风机和风筒相对固定,配合转轴,能实现风机的转动,从而转变进风方向;在需要对空气滤芯进行处理时,能够通过风机导入气体,冲击空气滤芯,使得空气滤芯上粘附的粉尘掉落,进而能够完成对空气滤芯的清理。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风机和风筒,能够向纸机操作室内导入气体,使得纸机操作室处于正压状态,从而外部的粉尘和碎屑不易通过纸机操作室的风机进入内部,进而能够减少粉尘大量堆积后对空调和设备的影响;

2、风机与纸机操作室的底部连通,使得气体从下至上流动,减少粉尘的沉降,进而能减少纸机操作室内的空调和设备上堆积的粉尘的量;

3、本技术方案中,风筒内设置有空气滤芯,能够对气体进行过滤后再导入纸机操作室内,能减少进入纸机操作室内的气体内夹杂的粉尘量,进而保持纸机操作室内的洁净度高,减少空调的维修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杆和转轴的设置,能够使得风筒与风机相对固定,且能实现风机的转动;通过风机转动至不同的端部与风筒连通,能够实现风机启动产生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反,从而完成将过滤后的气体导入纸机操作室内,以及带动气体流动冲击空气滤芯,完成对空气滤芯的清理。

综上,本技术方案通过风机的进风端正对纸机操作室时,将通过空气滤芯过滤后的气体导入纸机操作室内,纸机操作室内保持正压状态,因此纸机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不易随气体流动进入纸机操作室内,能减少粉尘对纸机操作室内的空调和设备的影响。同时,通过风机转动,能够时风机的进风端正对滤芯,通过带动气体流动,冲击空气滤芯,完成对空气滤芯的清理。由于纸机和纸机操作时的下方会设置管道,因此,通常会将纸机和纸机操作室设置在2楼,而空气滤芯的设置便会悬空,不易取下进行清理,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快速的对空气滤芯进行清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风筒靠近风机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磁性环,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上均固定有第二磁性环,第二磁性环远离风机的端面的磁极与第一磁性环靠近风机的端面的磁极相反。

有益效果:设置第一磁性环和第二磁性环,能够在风机与风筒同轴设置时,通过第一磁性环和第二磁性环的相互吸引,实现风机和风筒的固定,减少风机的晃动,并且能够减少气体在风机和风筒之间流动。使得进风效果和冲击空气滤芯进行清理的效果佳。

进一步,风筒内还包括环形的安装座,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风筒内,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限位环,空气滤芯位于安装座内。

有益效果:设置安装座方便空气滤芯的安装,限位环能够对空气滤芯进行限位,避免空气滤芯脱落。

进一步,安装座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分板。

有益效果:安装座设置为两个半圆形的分板,能够方便将空气滤芯设置在安装座内,在空气滤芯受损后,方便将安装座取下,对空气滤芯进行更换。

进一步,安装座的底部与空气滤芯之间设置有弹簧。

有益效果:设置弹簧,使得空气滤芯在受到外力时,能够发生震动,进而将空气滤芯上吸附的粉尘抖落,实现对空气滤芯的处理。

进一步,风筒内位于安装座上方处还设置有振动件,振动件包括贯穿风筒侧壁且与风筒转动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上设置有转动叶片,转动轴的两端固定有凸轮;还包括贯穿安装座顶部且与安装座竖向滑动连接的推杆,推杆可与凸轮外壁相抵。

有益效果:在对空气滤芯进行处理时,气体冲击转动叶片,使得转动叶片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使得凸轮间歇的向下挤压推杆,推杆挤压空气滤芯,使得空气滤芯下移;在凸轮与推杆脱离后,空气滤芯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通过推杆间歇的挤压空气滤芯,使得空气滤芯发生往复振动,进而实现空气滤芯上附着的粉尘抖落。

进一步,风机为轴流风机;风筒内壁位于转动轴上方处铰接有两块增压板,增压板均呈半圆形,且两块增压板拼接后的直径与风筒的内径一致;还包括驱动增压板移动驱动件。

有益效果:轴流风机会产生较大流量的气体,但是气体的压力较小,因此能够向纸机操作室内通入大量的气体,实现纸机操作室保持正压状态。

而在需要对空气滤芯进行处理时,轴流风机产生的气体压力不够,通过驱动件带动增压板移动,使得气体流动的通道变小,因此压强增大,能够冲击空气滤芯,将空气滤芯上附着的粉尘吹落。

进一步,驱动件包括铰接在增压板上的驱动杆,驱动杆远离增压板的一端上铰接有滑动杆,滑动杆贯穿风筒的侧壁且与风筒滑动连接;滑动杆上还固定有拉绳,拉绳远离滑动杆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

有益效果:在风机转向时,转轴会发生转动,从而缠绕拉绳,带动滑动杆滑动,并带动驱动杆移动,使得增压板发生角度变化,进而逐渐将风筒的内壁封闭,缩小气体流动的通道的尺寸,进而提高气体流动时的流速,提高对空气滤芯的清理效果。

进一步,安装杆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拉绳缠绕在滑轮上。

有益效果:设置滑轮,能够使得拉绳的带动滑动杆移动的效果更佳。

进一步,增压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缺口。

有益效果:设置缺口,能够使得风筒内始终有气体流动,便于冲击空气滤芯,完成对空气滤芯的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风机1、转轴11、齿轮12、第二磁性环13、风筒2、第一磁性环21、安装杆3、滑轮31、移动杆4、条形通槽41、增压板5、缺口51、驱动杆52、滑动杆53、拉绳54、安装座6、限位环61、支撑块62、缓冲垫63、空气滤芯7、转动轴8、转动叶片81、凸轮82、推杆9、限位块91。

实施例1:

纸机操作室正风压装置,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风机1和位于风机1下方的风筒2,风机1和风筒2均呈圆筒状,且风机1和风筒2同轴设置;风机1和风筒2的内径一致。风机1为轴流风机1,风机1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风机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均可与风筒2连通。

风筒2的外侧固定有两根关于风筒2的轴线所在的平面对称的安装杆3,安装杆3为l型,且安装杆3包括与风筒2固定的横向杆和与横向杆固定的竖向杆,竖向杆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均与安装杆3垂直,两根转轴11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两根转轴11均固定在风机1的外壁上。转轴11上均同轴固定有齿轮12,还包括一根移动杆4,移动杆4包括两根竖杆和一根固定两根竖杆顶端的横杆,竖杆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通槽41。两个齿轮12分别位于两根移动杆4上的条形通槽41内,条形通槽41的前侧固定有与齿轮12啮合的齿条,因此移动杆4发生竖向移动时,通过磁条与齿轮12的啮合,能实现转轴11转动,从而实现风机1转动,实现风机1的换向。

风筒2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磁性环21,风机1的两端均固定有第二磁性环13,第二磁性环13未与风机1连接的端面与第一磁性环21的顶面的磁极不同,因此,当风筒2与风机1同轴设置时,第一磁性环21与第二磁性环13相互吸引,实现对风机1的固定,并且使得风机1和风筒2连通。

风筒2内设置有增压板5和位于增压板5下方的空气滤芯7,增压板5有两块,且增压板5均呈半圆形,两块增压板5的弧形外壁铰接在风筒2的内壁上,两块增压板5拼接后形成的圆形直径与风筒2的内径一致。增压板5的直线外壁的中部设有缺口51,因此在增压板5拼接成圆形后,能形成一个供气体流动的通道。

还包括两个分别驱动两块增压板5移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均包括铰接在增压板5顶面的驱动杆52和铰接在驱动杆52顶端的滑动杆53,滑动杆53垂直贯穿风筒2的侧壁,且滑动杆53与风筒2横向滑动连接。以右侧的驱动件为例,滑动杆53的右端固定有拉绳54,拉绳54的顶端固定在右侧的转轴11上,转轴11转动时,会缠绕拉绳54,从而带动拉绳54移动,进而带动滑动杆53移动向风筒2外滑动,并通过驱动杆52的传动,使得增压板5的直线外壁处上移,两块增压板5之间可供气体流动的通道逐渐减小。转轴11反向移动时,拉绳54发生松弛,带动滑动杆53向风筒2外移动的力消失,此时,增压板5远离风筒2内壁的一端受到的力消失,在重力作用下下移,向下移动,并通过驱动杆52的传动,使得滑动杆53向风筒2内滑动,使得两块增压板5之间形成的通道增大。安装杆3上均转动连接有滑轮31,拉绳54穿过滑轮31,且与滑轮31的外壁相贴,因此使得拉绳54与滑轮31之间形成滑轮组结构,更便于拉绳54的移动。

风筒2内位于增压板5的下方设有安装座6,安装座6呈圆筒状,安装座6的外径与风筒2的内径一致。安装座6包括两个半圆形的分板,分板的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弧形的限位环61,且顶部的两块限位环61和底部两块限位环61均可以拼接成圆环状。分板的侧壁上均设有螺纹孔,风筒2的侧壁上也设有螺纹孔,通过将螺栓拧入螺纹孔内,能够实现将安装座6安装在风筒2内。

空气滤芯7设置在安装座6内,通过上部和下部的限位环61的限制,能够避免空气滤芯7脱离。下部的限位环61上均焊接有多个弹簧,还包括两块支撑块62,下部的两块限位环61上的弹簧的顶端分别焊接在支撑块62的底端。本实施例中弹簧优选压簧,具体型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支撑块62的顶部和顶部的限位环61底部均设有缓冲垫63,本实施例中缓冲垫63选用橡胶垫。

通常纸机操作室是设置在二楼的,一楼会用于放置连通的管道以及驱动设备,因此会在一楼的楼顶设置通孔,供线缆穿过。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装置便设置在通孔内,将风筒2固定在通孔内,并且使风筒2朝下。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使用时,启动风机1,风机1将下部的气体导流至纸机操作室内,使得纸机操作室保持正压状态,进而能够减少外部的纸机使用时产生的粉尘和碎屑通过纸机操作室的缝隙进入内部的量,从而能够减少粉尘和碎屑大量堆积对纸机操作室内的空调和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空调的维修频次。

而且在向纸机操作室内导入气体时,气体会通过风筒2吸入,并穿过空气滤芯7,通过空气滤芯7对气体进行过滤,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入纸机操作室内的气体内夹杂的杂质量,减少对纸机操作室内的空调和设备的影响。

纸机操作室正风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空气滤芯7内会夹杂有大量的粉尘,使得对空气过滤的效果降低,进而导致通过空气通过空气滤芯7流动的量减少,会影响纸机操作室内保持正压状态。因此需要对空气滤芯7进行清洗,但是由于风筒2设置在一楼的楼顶,不易取下空气滤芯7。

此时,握持移动杆4的横杆,并带动移动杆4向上移动,由于竖杆的条形槽内的齿条与转轴11上的齿轮12啮合,因此会通过齿条的上移带动齿轮12转动,通过转轴11的传动,使得风机1发生转动,从而使得风机1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发生交换,风机1的进风端与纸机操作室连通,风机1的出风端与风筒2连通。而且风机1转动后,会使得出风端上的第二磁性环13与风筒2顶部的第一磁性环21相对,通过第一磁性环21与第二磁性环13之间相互吸引,实现对风机1的固定。而且为了避免风机1位置发生移动,可以设置支撑杆将移动杆4抵紧,避免移动杆4下移,从而能避免风机1发生转动。

移动杆4上移实现风机1转动时,转轴11会发生转动,因此会缠绕拉绳54,使得拉绳54拉动滑动杆53向风筒2外移动,通过驱动杆52的传动,使得增压板5的中部向上移动,并且两块增压板5相靠近的一端逐渐相贴。待风机1转动至出风端朝下后,两块增压板5的直线侧边相贴,并通过两块增压中部的缺口51拼接成供气体流动的通道。

再启动风机1,使得风机1将向风筒2内导入气体,由于风机1使用的是轴流风机1,因此能够产生大量的气体,但是气体的流速较慢,能够供纸机操作室保持正压使用。而在向风筒2内导入气体时,气体受到增压板5的阻挡,仅能够通过缺口51之间形成的通道流动,而风筒2内堆积的气体较多,因此使得气体的流速较快,能够快速的反向冲击空气滤芯7,使得空气滤芯7上的吸附的杂质抖落,通过在风筒2底部设置接尘网,能够将抖落的粉尘进行收集。

而且气体冲击空气滤芯7时,会挤压空气滤芯7,并挤压弹簧,而在空气不再冲击空气滤芯7时,空气滤芯7受到的挤压力消失,弹簧会发生复位,进而发生竖向的往复移动,进而实现空气滤芯7竖向往复移动,能够将空气滤芯7内的粉尘进一步振落。从而完成对空气滤芯7的清理。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振动件,振动件包括贯穿风筒2侧壁且与风筒2转动连接的转动轴8,转动轴8与风筒2垂直,转动轴8的两端均固定有防脱块,防脱块与风筒2的外壁相贴。转动轴8的中部固定有转动叶片81,转动叶片81位于风筒2的中部,转动轴8位于转动叶片81的两侧均固定有凸轮82。

还包括两根分别贯穿两个顶部的限位环61的推杆9,推杆9与限位环61竖向滑动连接,推杆9的顶部固定有限位块9。推杆9的底部与空气滤芯7的顶部相抵,限位块9与凸轮82的圆形部分相抵。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向纸机操作室内导入气体时,由于轴流风机1的运行原理,气体的流量大,但是压力小(流速慢),因此不具备冲击转动叶片81实现转动轴8转动的条件。而在通过风机1向风筒2内导入气体时,通过增压板5的设置,会使得气体仅从两个缺口51形成的通道流动,进而气体的流速较快,冲击转动叶片81时,会使得转动叶片81带动转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凸轮82转动,使得凸轮82的凸起部间歇的挤压推杆9,推杆9下移,从而挤压空气滤芯7。在凸轮82转动至不挤压推杆9时,空气滤芯7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而能实现空气滤芯7持续发生往复移动,将空气滤芯7内附着的粉尘振落。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