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7880发布日期:2021-12-08 13:5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是指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许多纺织企业的筒捻车间仍沿用直角管箱自动理管机,如果采购扇形管箱,那么就要改造自动理管机且直角管箱就要报废不用,造成的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
4.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包括
5.所述压管胶皮为l型胶皮,所述l型胶皮包括第一底层胶皮、第一顶层胶皮、第一固定螺栓以及第一固定螺母;所述第一顶层胶皮呈倒梯形,所述第一底层胶皮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顶层胶皮呈倒梯形且位于所述第一底层胶皮的上端,所述第一顶层胶皮与第一底层胶皮的底边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底层胶皮以及第一顶层胶皮;所述第一固定螺母与第一固定螺栓螺纹相接;
6.或所述压管胶皮为y型胶皮,所述y型胶皮包括第二底层胶皮、第一中层胶皮、第二顶层胶皮、第二固定螺栓以及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二底层胶皮呈倒梯形,所述第二底层胶皮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中层胶皮设于第二底层胶皮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二顶层胶皮设于第一中层胶皮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二底层胶皮、第一中层胶皮以及第二顶层胶皮的底边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第二底层胶皮、第一中层胶皮以及第二顶层胶皮;所述第二固定螺母与第二固定螺栓螺纹相接;
7.或所述压管胶皮为m型胶皮,所述m型胶皮包括第三底层胶皮、第二中层胶皮、第三顶层胶皮、第三固定螺栓以及第三固定螺母;所述第三底层胶皮呈倒梯形;所述第三底层胶皮上对称设有四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中层胶皮设于第三底层胶皮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三顶层胶皮设于第二中层胶皮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三底层胶皮的底边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中层胶皮的底边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顶层胶皮的固定长度;所述第三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第三底层胶皮、第二中层胶皮以及第三顶层胶皮;所述第三固定螺母与第三固定螺栓螺纹相接。
8.作为改进,在所述l型胶皮中,所述第一底层胶皮的底边长度为480mm,顶边长度为520mm,宽度为118mm;所述第一顶层胶皮的宽度为65mm;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为m6螺栓。
9.作为改进,在所述y型胶皮中,所述第二底层胶皮的底边长度为480mm,顶边长度为520mm,宽度为118mm;所述第一中层胶皮的宽度为85mm;所述第二顶层胶皮的宽度为50mm;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为m6螺栓。
10.作为改进,在所述m型胶皮中,所述第三底层胶皮的底边长度为480mm,顶边长度为520mm,宽度为118mm;所述第二中层胶皮的底边长度为440mm,宽度为85mm;所述第三顶层胶
皮的底边长度为390mm,宽度为50mm;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三固定螺栓为m6螺栓。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改善插落管效果、延缓落纱机停进片扭曲变形速度、预防抖管运动中产生落管倾斜卡顿、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设备故障率;采取半切覆盖递级压制,既方便操作工随时从管箱取管,又维持纱管晃动稳定,适用于直角管箱和扇形管箱落纱管的辅助功能。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l型胶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l型胶皮的主视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l型胶皮的侧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y型胶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y型胶皮的主视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y型胶皮的侧视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m型胶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m型胶皮的主视图。
2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种m型胶皮的侧视图。
21.图中,1、l型胶皮;2、第一底层胶皮;3、第一顶层胶皮;4、第一固定螺栓;5、第一固定螺母;6、第一通孔;7、y型胶皮;8、第二底层胶皮;9、第一中层胶皮;10、第二顶层胶皮;11、第二固定螺栓;12、第二固定螺母;13、第二通孔;14、m型胶皮;15、第三底层胶皮;16、第二中层胶皮;17、第三顶层胶皮;18、第三固定螺栓;19、第三固定螺母;20、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5.结合附图,图1~9,一种智能落纱机器人压管胶皮,包括
26.所述压管胶皮为l型胶皮1,所述l型胶皮1包括第一底层胶皮2、第一顶层胶皮3、第一固定螺栓4以及第一固定螺母5;所述第一顶层胶皮3呈倒梯形,所述第一底层胶皮2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顶层胶皮3呈倒梯形且位于所述第一底层胶皮2的上端,所述第一顶层胶皮3与第一底层胶皮2的底边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固定螺栓4贯穿所述第一底
层胶皮2以及第一顶层胶皮3;所述第一固定螺母5与第一固定螺栓4螺纹相接;
27.或所述压管胶皮为y型胶皮7,所述y型胶皮7包括第二底层胶皮8、第一中层胶皮9、第二顶层胶皮10、第二固定螺栓11以及第二固定螺母12;所述第二底层胶皮8呈倒梯形,所述第二底层胶皮8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一中层胶皮9设于第二底层胶皮8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二顶层胶皮10设于第一中层胶皮9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二底层胶皮8、第一中层胶皮9以及第二顶层胶皮10的底边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1贯穿所述第二底层胶皮8、第一中层胶皮9以及第二顶层胶皮10;所述第二固定螺母12与第二固定螺栓11螺纹相接;
28.或所述压管胶皮为m型胶皮14,所述m型胶皮14包括第三底层胶皮15、第二中层胶皮16、第三顶层胶皮17、第三固定螺栓18以及第三固定螺母19;所述第三底层胶皮15呈倒梯形;所述第三底层胶皮15上对称设有四个第三通孔20;所述第二中层胶皮16设于第三底层胶皮15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三顶层胶皮17设于第二中层胶皮16上且呈倒梯形;所述第三底层胶皮15的底边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中层胶皮16的底边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顶层胶皮17的固定长度;所述第三固定螺栓18贯穿所述第三底层胶皮15、第二中层胶皮16以及第三顶层胶皮17;所述第三固定螺母19与第三固定螺栓18螺纹相接。
29.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在所述l型胶皮1中,所述第一底层胶皮2的底边长度为480mm,顶边长度为520mm,宽度为118mm;所述第一顶层胶皮3的宽度为65mm;所述第一通孔6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一固定螺栓4为m6螺栓。
30.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在所述y型胶皮7中,所述第二底层胶皮8的底边长度为480mm,顶边长度为520mm,宽度为118mm;所述第一中层胶皮9的宽度为85mm;所述第二顶层胶皮10的宽度为50mm;所述第二通孔13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1为m6螺栓。
31.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在所述m型胶皮14中,所述第三底层胶皮15的底边长度为480mm,顶边长度为520mm,宽度为118mm;所述第二中层胶皮16的底边长度为440mm,宽度为85mm;所述第三顶层胶皮17的底边长度为390mm,宽度为50mm;所述第三通孔20的直径为4mm;所述第三固定螺栓18为m6螺栓。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正面朝上平放至纱管小头管脚底部,根据纱管大小头重量分配不均匀特性采取递级配重逆向平衡,防止纱管在动程中歪斜。
3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