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工艺中的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3428发布日期:2021-12-22 16:5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工艺中的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造纸工艺中的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造纸一般是采用植物纤维原料,如树木材、草类植物、毛纤维类植物及回收的废纸,将这些原料蒸煮造成浆后,再抄纸压纸烘干后,即成为纸张。现在对于造纸过程中的资源回收利用,大多着眼于废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污泥的处理回收利用,而对于造纸过程中的热量回收利用的研究较少,现实中很多造纸企业也不重视对于热量的回收利用。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热量回收方式也多是将蒸煮热蒸汽用于烘干,或者是将烘干后的多余热量用于加热温水槽,这些都只是局部的利用,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回收系统,利用率较为低下;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最大程度利用热量的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纸工艺中的热量回收装置,能形成完整的热量回收系统,最大程度的利用废热,高效环保。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造纸工艺中的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蒸煮锅、烘干室、沉降池和控制器,所述蒸煮锅和烘干室之间设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烘干室和沉降池之间设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注水腔,所述注水腔上设有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沉淀池包括混合池,所述混合池由内之外设有内池壁、中池壁和外池壁,所述内池壁和中池壁之间设有加热水腔,所述中池壁和外池壁之间设有气流腔,所述加热水腔和所述循环水管连通,所述气流腔与所述第二通气管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蒸煮锅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排气口处设有水汽干燥盒,所述水气干燥盒底部设有渗水孔。
7.进一步地,所述烘干室为密封结构,所述烘干室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内管连通,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送风扇,所述烘干室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通气管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气流腔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空气过滤器。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水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内管、循环水管、内池壁和中池壁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通气管、外管和外池壁均为采用保温材料的制成的保温结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在实际使用情景中,注水腔内注满水,蒸煮锅蒸煮后产生的蒸汽进入第一通气管的内管中向干燥室内输送热蒸汽,同时初始的热蒸汽将注水腔内的水加热,加热后的水控制器循环泵将热水通入沉淀池的加热水腔内,同时用于干燥室干燥后的余热气通入气流
腔,对混合池进行加热,加热水腔与注水腔内的水形成循环,更快的加热,整个回收装置形成一个半循环,将热量反复吸收利用,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废热,同时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能形成完整的热量回收系统,最大程度的利用废热,高效环保。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放大示意图。
15.附图标记:
[0016]1‑
蒸煮锅;11

排气口;12

水汽干燥盒;13

渗水孔;2

烘干室;21

进风口;22

送风扇;23

出风口;3

沉降池;31

内池壁;32

中池壁;33

外池壁;34

加热水腔;35

气流腔;36

空气过滤器;4

第一通气管;41

内管;42

外管;43

注水腔;44

循环水管;45

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便于本领域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8]
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工艺中的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蒸煮锅1、烘干室2、沉降池3和控制器,所述蒸煮锅1和烘干室2之间设有第一通气管4,所述烘干室2和沉降池3之间设有第二通气管5;所述第一通气管4包括内管41和外管42,所述内管41和外管42之间设有注水腔43,所述注水腔43上设有循环水管44,所述循环水管44上设有循环泵45,所述循环泵45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沉淀池3包括混合池,所述混合池由内之外设有内池壁31、中池壁32和外池壁33,所述内池壁31和中池壁32之间设有加热水腔34,所述中池壁32和外池壁33之间设有气流腔35,所述加热水腔34和所述循环水管44连通,所述气流腔35与所述第二通气管5连通。
[0019]
本实施例中,注水腔43内注满水,蒸煮锅1蒸煮后产生的蒸汽进入第一通气管4的内管41中向干燥室2内输送热蒸汽,同时初始的热蒸汽将注水腔43内的水加热,加热后的水控制器循环泵45将热水通入沉淀池3的加热水腔34内,同时用于干燥室2干燥后的余热气通入气流腔35,对混合池进行加热,加热水腔34与注水腔43内的水形成循环,更快的加热,整个回收装置形成一个半循环,将热量反复吸收利用,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废热,同时节省成本。本装置能形成完整的热量回收系统,最大程度的利用废热,高效环保。
[0020]
如图2所示,所述蒸煮锅1上设有排气口11,所述排气口11与所述内管41连通,所述排气口11处设有水汽干燥盒12,所述水气干燥盒12底部设有渗水孔13;本实施例中,水汽干燥盒12能带走热蒸汽中的水分,更方便的用于干燥,渗水孔13用于水汽干燥盒12排水。
[0021]
如图1所示,所述烘干室2为密封结构,所述烘干室2设有进风口21,所述进风口21与所述内管41连通,所述进风口21处设有送风扇22,所述烘干室2设有出风口23,所述出风口23与所述第二通气管5连通;本实施例中,送风扇22将热气抽吸到干燥室,对干燥室2内的纸张进行干燥,干燥完后的气体通过第二通气管5排出。
[0022]
如图1所示,所述气流腔35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设有空气过滤器36;本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36对使用完后的废气进行过滤后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0023]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水腔3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
接;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监控加热水腔34水的温度,反馈给控制器,便于控制器控制循环泵的开启与否。
[0024]
如图1所示,所述内管41、循环水管44、内池壁31和中池壁32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通气管5、外管42和外池壁33均为采用保温材料的制成的保温结构;本实施例中,内管41、循环水管44、内池壁31和中池壁32导热越好,热量的回收利用效果越好;第二通气管5、外管42和外池壁33需要保温,防止热量外泄。
[0025]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外观修改。
[0026]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