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7752发布日期:2023-01-06 19:4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2.制托入托一体机是包装机械中的一种,用于生产托具,并将产品的包装瓶装入到托具中的设备。
3.在生产托具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托具成型机构,将膜原料加工成托具,现有的托具成型机构一般是由上模具与下模具两大部分组成的,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靠拢,将膜原料挤压到模具的型腔中成型制成托具;
4.在将膜原料挤压到模具的型腔中时,会对膜原料进行拉扯,使膜原料向模具的型腔中移动覆盖模具型腔,然而随着挤压的幅度增大,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因利用膜原料加工托具的过程是连续的(需要在一整个膜原料上加工多个托具),因此膜原料会有区域处于模具的外侧,使上模具与下模具靠近会与膜原料接触,对其进行按压(此时膜原料还未完全覆盖型腔,还需继续挤压),使膜原料移动受到限制,导致膜原料难以向模具型腔中延伸,容易出现膜原料未完全覆盖模具型腔,导致加工的托具较薄或出现破洞等情况,影响托具制成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随着挤压的幅度增大,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对膜原料移动造成限制,导致膜原料难以向模具型腔中延伸,容易出现膜原料未完全覆盖模具型腔、加工的托具较薄或出现破洞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方设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上模,所述导向柱上滑动设有处于上模与支座之间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面向上模的一侧设有下模,所述托具成型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支座上的驱动件,以驱使下模座沿导向柱长度方向滑动,使下模靠近或远离上模;
7.其中,所述上模包括模具主体、安装在模具主体上的凸起部件与伸缩机构以及安装在伸缩机构移动端上的边缘部件,所述边缘部件套在凸起部件的外侧,所述伸缩机构工作,驱使边缘部件移动靠近或远离下模。
8.作为优选,所述下模的型腔中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设有接触传感器,所述接触传感器上连接有plc控制器,以控制伸缩机构通电工作,驱使边缘部件向下模靠拢;
9.其中,所述接触传感器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接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下模的型腔中,若干组所述接触传感器与plc控制器串联。
10.作为优选,所述边缘部件面向下模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插有
沿膜原料传输方向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上设有弹性件,以支撑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与安装槽上设有相互贴合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连接plc控制器,所述移动件移动,使两组导电件错位,使plc控制器控制伸缩机构工作,驱使边缘部件移动远离下模。
11.作为优选,所述上模与下模的两侧均设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移动端上设有按压件,上下两侧所述伸缩件工作,使上下两侧按压件靠拢,将传输的膜原料固定住。
12.作为优选,所述下模上滑动设有脱料板,以将下模型腔中制成的托具推出,所述脱料板上设有弹性元件,以对脱料板提供推力;方便将制成的托具从下模型腔中移出。
13.作为优选,所述下模与上模的内部均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下模与上模上均开设有与冷却通道连通的开孔,以将冷却介质导入或导出冷却通道,使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部流动,对下模与上模进行冷却降温。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置中上模是由模具主体、伸缩机构、边缘部件与凸起部件组成,使上模与下模合模挤压膜原料生产托具的过程中,上模的边缘部件与下模先不接触,使上模的边缘处不会与膜原料的接触,从而使膜原料在向下模型腔移动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减小,保证膜原料可以充分进入到下模的型腔中,以确保托具生产的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上模与下模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上模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下模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支座;2、导向柱;3、下模座;4、下模;5、驱动件;6、上模座;7、上模;71、模具主体;72、伸缩机构;73、边缘部件;74、凸起部件;75、安装槽;76、移动件;8、开孔;9、脱料板;10、伸缩件;11、按压件;12、接触传感器;13、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制托入托一体机的托具成型机构,包括:支座1;
24.支座1上设有若干组导向柱2,导向柱2上方安装有上模座6,上模座6面向支座1的一侧设有上模7;
25.导向柱2上滑动设有下模座3,下模座3处于上模7的下方,下模座3面向上模7的一侧设有下模4,支座1上设有驱动件5,驱动件5的移动端与下模座3连接,用于带着下模座3与下模4上下移动;
26.进一步的,下模4上方滑动设有脱料板9,脱料板9在下模4处能够上下移动(脱料板
9上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滑动安装在下模4上,通过连接件在下模4处上下移动,使脱料板9在下模4处可以上下移动),脱料板9与下模4之间设有弹性元件;在下模4与上模7远离的过程中,脱料板9受到上模7的挤压力消失,通过弹性元件复位扩张,将脱料板9向上推动,会将下模4型腔中的托具向外推动(脱料板9是推动膜原料的,因制成的托具还处于膜原料上),方便模具脱料;
27.进一步的,下模4与上模7的内部均开设有冷却通道,下模4与上模7上均开设有与冷却通道连通的开孔8,利用开孔8向冷却通道中注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中流动后,再从另一开孔8处排出,使冷却介质在冷却通道内部流动,会对下模4与上模7进行冷却降温;
28.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上模7包括模具主体71、凸起部件74、伸缩机构72以及边缘部件73;
29.凸起部件74安装在模具主体71上,凸起部件74与下模4的型腔相匹配,伸缩机构72安装在模具主体71上,边缘部件73安装在伸缩机构72的移动端上,并且边缘部件73呈回字形,凸起部件74处于边缘部件73的内侧,伸缩机构72工作,驱使边缘部件73上下移动,使其靠近或远离下模4;
30.进一步的,下模4的型腔中开设有开槽13,开槽13内设有接触传感器12(接触传感器12也是压力传感器,型号为ms5561c),接触传感器12上连接有plc控制器(型号为tpc24-24td);在将膜料向下模4型腔中挤压时,膜料会触碰到接触传感器12,plc控制器接收到信息后,控制伸缩机构72通电工作,驱使边缘部件73向下模4处靠拢,使上模7与下模4合模,对膜原料进行挤压,完成托具制作成型;使边缘部件73工作更加智能化;
31.其中,接触传感器12有若干组,若干组接触传感器12均匀分布在下模4的型腔中,若干组接触传感器12与plc控制器串联;在若干组接触传感器12都被触碰到后,plc控制器才控制伸缩机构72工作;保证膜原料已经充分进入到型腔中,避免边缘部件73与下模4接触过快而对膜原料造成限制,避免因此而影响膜原料向下模4型腔中延伸,保证托具加工的质量;
32.综上所述,制托的过程为:膜原料传输到上模7与下模4之间时,驱动件5通电工作,将下模座3向上推动,使下模4与上模7靠拢;靠拢的过程中,上模7上的凸起部件74会向下模4的型腔中移动,对膜原料进行挤压,使膜原料向下模4的型腔中移动,直至将膜原料将下模4的型腔完全覆盖;然后伸缩机构72通电工作,使边缘部件73向下模4处靠拢,对上模7与下模4之间的膜原料进行挤压,完成托具的成型工作;接着驱动件5再次工作,使下模座3反向移动,使下模4与上模7分离,将成型的托具从下模4的型腔中移出;再接着膜原料继续传输,将膜原料上有托具的区域移走,将膜原料上空白区域移到上模7与下模4之间,再次进行加工;
33.在凸起部件74挤压膜原料的过程中,边缘部件73由伸缩机构72带着上移,避免边缘部件73与膜原料接触而对其造成挤压,保证膜原料正常进入到下模4的型腔中。
34.实施例2:
35.作为优选的方案,请参阅图3和图4,边缘部件73面向下模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75,安装槽75内滑动插有移动件76,移动件76的滑动方向与膜原料传输方向相同,移动件76与安装槽75之间设有弹性件,用于支撑移动件76;移动件76与安装槽75上均设有导电件,两
组导电件相互贴合,并且导电件连接plc控制器;在边缘部件73向下模4靠拢,对膜原料挤压后,若膜原料还在向下模4的型腔中继续移动,膜原料会受到拉扯,使膜原料发生移动,带着移动件76移动,使两组导电件错位;plc控制器接收到信息后,控制伸缩机构72工作,使边缘部件73移动,远离下模4,使膜原料向下模4型腔中移动而不受限制;一段时间后plc控制器会控制伸缩机构72带着边缘部件73复位对膜原料继续进行挤压。
36.实施例3:
37.作为优选的方案,请参阅图2、图4和图5,上模7与下模4的两侧均设有伸缩件10,伸缩件10的移动端上设有按压件11;伸缩件10工作,使上下两组按压件11移动靠拢,用于固定输送的膜原料;使挤压膜原料制作的托具的过程中,可以将膜原料面向下个加工区域一侧固定住,使挤压膜原料的过程中,下个加工区域处的膜原料不会被拉扯,避免下个加工区域处的托具发生错位(膜原料上会加工多个托具,由模具制成的托具会随着膜原料一起传输到下个加工区域处使用、加工)。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