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3843发布日期:2023-01-17 23:5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整经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


背景技术:

2.整经机主要是用于将纱架上引出的多根纱线卷绕到盘头。
3.当整经机机头处的盘头完成纱线的卷绕,并需要更换新的盘头时,工作人员需要对盘头端部处于水平状态的整排纱线进行胶条的粘接,以保证卷入盘头内纱线的端头保持平整。
4.而在粘贴胶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是通过截取一端所需长度的胶条,然后沿垂直与纱线输送的方向,粘贴在整排纱线的上下两侧。粘贴过程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粘贴过程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粘贴过程较为麻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
6.本技术提供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垂直固定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两个与底座平行的调节板,所述纱线从两个调节板之间穿过;两个所述调节板上均设置有沿调节板长度方向水平延伸的传送带以及控制传送带传动的驱动件,所述传送带包括传输段和回程段,两个所述传送带的传输段相靠近;所述调节板上还转动连接有胶卷,所述胶卷位于靠近所述传送带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贴胶条装置还包括携带组件,所述携带组件用于带着所述胶卷上胶带的非粘接面贴着传送带表面,并带着胶带从回程段朝向传输段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有控制两个调节板朝相靠近或者相远离方向移动的调节机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当两个传输段的胶带相互粘合时,用于切断胶带的切割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胶带的粘贴时,借助调节机构控制两个调节板朝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两个调节板上传送带的传输段接触,使得两个胶带粘贴在纱线的上下两侧,接着在通过切割组件对多余的胶带进行切割,最后调节机构控制两个调节板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完成调节板的复位。降低了胶条的粘贴难度。
8.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转动连接在调节板上的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传送带张紧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设有靠板,所述传送带与靠板相抵,所述靠板内设有空腔,所述靠板面向回程段和传输段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吸气孔,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均布有透气孔;所述携带组件包括设置于调节板上的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进气管与靠板的空腔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抽风机抽取空腔内的空气,使得空腔内产生负
压,从而使透气孔形成对外的吸力,并通过透气孔将胶带吸附在传送带的表面。
11.可选的,所述携带组件还包括若干固定在传送带内的套管,若干所述套管绕传送带的运动轨迹分布,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插针,所述套筒内还设有使插针具有向外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插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伸出传送带的表面并刺破胶带,以携带胶带绕传送带的轨迹移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针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以伸出传送带的表面,并刺破胶带,使得传送带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插针带着胶带同步移动;同时,两个传送带的传输段朝向相靠近的方向对胶带进行挤压时,插针会收入套管内,以实现上下两个胶带之间的连接。
13.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安装在套管内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插针连接,另一端与套管的底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弹簧作为弹性件,具有结构简单、受力稳定的优点。
15.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双向丝杠以及动力电机,两个所述支撑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沿垂直于底座方向延伸的调节槽,所述双向丝杠转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槽中,所述调节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螺纹伸入调节槽中与所述双向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双向丝杠固定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双向丝杠在动力电机的作用下转动时,双向丝杠上的两个滑块带着两个调节板移动,实现对两个调节板之间距离的调节。
17.可选的,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刀,远离所述胶卷一端的支撑板上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沿底座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切割组件包括两把切割刀,两把所述切割刀分别固定于安装板的两端,且分别切割两个传送带上的胶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纱线上下两端胶带的粘贴时,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移动,使得安装板上的两把切割刀切割对应传送带上的胶带,操作过程较为方便。
18.可选的,所述调节板固定有转轴,所述胶卷套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远离调节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阻止胶卷脱离转轴的限位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能够方便胶卷的安装与拆卸。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本技术能够有效的简单胶带粘贴的难度,以方便工作人员在纱线额上下两侧粘贴胶带。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体现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套筒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传送带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体现双向丝杠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体现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底座;3、支撑板;4、调节板;5、驱动电机;6、主动辊;7、从动辊;8、传送带;9、胶卷;10、转轴;11、限位块;12、套管;13、插针;14、弹簧;15、抽风机;16、靠板;17、内腔;18、透气孔;19、吸气孔;20、胶带;21、双向丝杠;22、动力电机;23、调节槽;24、滑块;25、切割刀;26、安装板;27、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参照图1,贴胶条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固定在整经机机体的上端,且朝向垂直于纱线输送方向水平延伸。底座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垂直焊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两个调节板,两个调节板均与底座平行。纱线从两个调节板之间穿过。
25.参照图2、3,两个调节板上均设有传送带以及控制传送带传动的驱动件。传送带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调节板上,驱动电机安装于调节板远离传送带的一侧,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调节板与主动辊固定连接,使得驱动电机能够控制传送带的转动。传送带包括回程段和传输段,两个传送带的传输段相互靠近,而两个传送带的回程段相互远离。
26.调节板上还设有胶卷,具体的,调节板上焊接有转轴,转轴位于传送带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与传送带之间间隔设置。胶卷套装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形成转动连接,转轴远离调节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主要用于阻止胶卷脱离转轴,同时,当胶卷上的胶带用完后,可以通过拧下限位块的方式进行胶卷的更换。
27.参照图3、4,贴胶条装置还包括携带组件,携带组件用于带着胶卷上胶带的非粘接面贴着传送带表面,并带着胶带从回程段朝向传输段的方向移动。
28.具体的,携带组件包括若干固定在传送带内的套管,若干套管绕传送带的运动轨迹等间距分布。套管内滑动连接有插针,套管内还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安装在套管内,弹簧的一端与插针连接,另一端与套管的底部连接。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弹簧能够驱动插针部分伸出传送带的表面,并刺破胶带,使得传送带在传动时,能够通过插针带着胶带随传送带一同移动。
29.参照图5,携带组件还包括抽风机,抽风机安装在调节板背离传送带的一侧。调节板位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固定有靠板,传送带搭靠在靠板上。靠板内具有空腔,抽风机的抽气口与靠板的内腔连通,靠板面向传送带传输段和回程段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吸气孔,吸气孔与内腔连通。传送带上均布有若干透气孔。当抽风机启动时,抽风机对空腔的吸力分布到每个吸气孔中,并通过透气孔将胶带的非粘接面吸附在传送带的表面。
30.参照图6,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控制两个调节板朝相靠近或者相远离方向移动的调节机构。当调节机构带着两个调节板朝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时,两个传送带的传输段会相互接触,使得两个传输段上的胶带能够将纱线粘贴在一起。
31.具体的,调节机构包括双向丝杠和动力电机,两个支撑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沿垂直于底座方向延伸的调节槽,双向丝杠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调节槽中。调节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焊接有滑块,两个滑块分别伸入两个调节槽中,并与双向丝杠螺纹连接。此处要说明的是,双向丝杠包括对半分布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两个调节板同一端的滑块分别
位于位于双向丝杠的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上,这使得在双向丝杠转动时,两个滑块能够带着调节板朝向相靠近或者相远离的方向移动。
32.参照图6,两个支撑板之间还设有切割组件,切割组件用于将粘接在一起的胶带一端切断,使得完成粘接的胶带可以随纱线进入盘头内进行最后的收卷工作。
33.具体的,参照图7,切割组件包括两把切割刀,远离胶卷一端的支撑板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缸体位于支撑板远离调节板的一侧,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且气缸活塞杆的端部焊接有安装板,安装板朝向垂直于底座的方向延伸,两把切割刀分别固定在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并分别用于切割两个传送带上的胶带。当两个传送带相互接触并完成纱线上下两端胶条的黏贴时,启动气缸,使得气缸推动安装板朝向调节板的方向移动,使两把切割刀切断传送带上的胶带。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整经机的贴胶条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启动动力电机,使得双向丝杠带着两个调节板朝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两个传送带的传输段相抵,并使胶带黏贴在纱线的上下两侧,接着启动气缸,使得安装板上的两把切割刀与传送带相抵,并完成对两个胶带的切割。然后,动力电机带动双向丝杠反转,实现两个调节板的复位,即可完成纱线胶带的粘贴。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