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牙刷丝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51012发布日期:2023-03-22 10: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牙刷丝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牙刷丝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菌牙刷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牙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清齿用具,它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在保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疾病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牙刷丝通常是塑料拉丝厂家生产的,市场上的牙刷毛丝一般选用尼龙、pbt、pp这三种材料生产。这几种材料相比较而言,pbt刷毛不容易倒毛,相比普通尼龙和杜邦刷毛,有着更低吸水性,低磨损率,不变形,高回弹性,不易倒毛等卓越特性。
3.牙刷虽然可以保证口腔卫生,但是牙刷大部分经常处于潮湿的环境,因而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牙刷丝,其结构使得其比较容易藏污纳垢;因而牙刷一方面是清齿工具,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污染源。每次刷牙,附着在牙刷毛上的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霉菌和致病性细菌,仅用水是无法完全清洗掉的。几小时后,附着在牙刷丝上的各种微生物便开始大量繁殖,尤其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繁殖更快。再使用时,这些致病性微生物再次污染人们的口腔和牙齿。
4.为了提高牙刷丝的抗菌性能,目前很多牙刷丝是刷毛原材料中添加了抗菌剂材料一起均匀混合,再高温熔融后挤出成毛丝;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可以明显提高的牙刷丝的抗菌性,但是抗菌剂只是添加在高聚物内部,刷牙时有时会溶出或者牙齿摩擦时会渗出,这些抗菌剂有些是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而且抗菌剂的流失也会影响使其抗菌性降低。而且某些抗菌剂添加至聚合物中,还会影响牙刷丝性能,使其容易弹性降低,出现容易倒毛的现象。
5.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申请人认为具有抗菌性的pbt刷毛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保证牙刷丝的性能的同时提高牙刷丝的抗菌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牙刷丝的制备方法。
7.一种抗菌牙刷丝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牙刷丝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进行混合后,加入催化剂,置于反应器中,进行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完毕后,得到酯化产物;s2:将步骤s1中的酯化产物中置于反应器中,进一步进行缩聚反应,反应80~100min后,向其中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继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后,冷却,即得具有抗菌性的pbt;s3:将具有抗菌性的pbt和磨料进行混合后,进行螺杆熔融造粒,然后再进行抽丝,即可得到牙刷丝。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利用pbt的制备主要是对苯二甲酸的羧基和1,4-丁二醇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酯键;在缩聚阶段也是酯化反应,因而本技术中在缩聚
进行一段时间后,向其中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赖氨酸的羧基可以与缩聚物端羟基进行反应,氯苯甘醚上的羟基也可与缩聚物端羧基发生反应,因而可以将赖氨酸和氯苯甘醚作为封端基团,将抗菌基团引入到pbt分子链中,因而使得pbt具有较好的抗菌性。本技术中时在缩聚反应接近结束的阶段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其主要是类似于封端的作用,引入到分子链中,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pbt的其他的性能。
9.本技术中采用赖氨酸和氯苯甘醚作为抗菌性,主要是因为赖氨酸对细菌的膜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可以增加细菌膜的通透性,而氯苯甘醚有较强的抗菌性,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抗菌的性能。本技术中的赖氨酸和氯苯甘醚都是以酯键的形式融入到pbt的分子量中,不会出现抗菌剂的溶出和含量的降低,因为其不会溶出,具有较长时间的抗菌性,也不会存在毒副作用。
1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摩尔比为(1.2~1.6):1,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异丙酯和钛酸四甲酯中的一种,其加入量为两种反应底物总量的0.3~0.6%。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采用需要控制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比例,对苯二甲酸需稍微过量,可以减少副产物四氢呋喃的产生;本技术采用钛酸四丁酯作为催化剂,主要是因为其制备的pbt颜色不会偏黄,更有利于后期着色,而且钛酸四丁酯水解会生成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具有一定的抗菌性,有助于提高pbt的抗菌性。
1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酯化反应温度为180~230℃,反应时间为1.5~2.5h,反应至反应液基本成透明的颜色。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通过控制酯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可以可能的形成聚合度相差不大pbt的低聚物,从而更有利于后续缩聚反应的进行,同时控制上述的反应温度,也可以降低副反应的发生。
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缩聚反应过程中,首先需要控制压力在300~500pa条件下升温至240~245℃,进行保温分馏10~15min;接着控制压力为40~80pa升温至250~260℃进行缩聚反应80~100min,然后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继续进行反应20~40min,反应完毕后,冷却,得到具有抗菌性的pbt。
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首先在240~245℃,保温分馏10~15min,主要是为了去除生成的副产物四氢呋喃和水,去除四氢呋喃是避免聚合物中含有四氢呋喃,去除水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加快反应速率。本技术中采用低压的下进行反应,主要是pbt的缩聚反应温度会比较高,需要到300℃,这样剩余单体1,4-丁二醇容易生成四氢呋喃,因而采用低压的方法,降低反应温度,进一步减少副产物四氢呋喃的产生,同时低压的条件,也可以提高pbt的均聚度,从而提升pbt的综合性能。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赖氨酸和氯苯甘醚的加入量分别为对苯二甲酸质量的0.3~0.8%和1.0~1.4%。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加入过多,不能引入到pbt的分子链中,因而游离的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加多,在后期容易溶出;如果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加入过少,抗菌性能可能会不够强。
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具有抗菌性的pbt和磨料质量份数比为:pbt 85~95份、磨料5~15份;磨料为氧化铝、氧化锆、羟基磷灰石纳米粉末中的一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采用磨料和抗菌性的pbt进行复合,加入磨料可以增加牙刷丝的耐磨性,可以更好的提升刷牙的效果。磨料不能加入过多,过多容易在pbt中发生团聚,降低牙刷丝的强度,容易出现倒毛;加入量过少,耐磨性不够。
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牙刷丝的具体制备工艺为:将抗菌性的pbt和磨料混合均匀后,送入双螺杆机挤出造粒,双螺杆挤出的工艺参数为:一区210℃,二区220℃,三区235℃,四区250℃,五区260℃料,喂速度为8~12kg/h,挤出机转速:150~175rpm;然后塑料粒送入熔融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冷却定型,切断,即得到牙刷丝。
21.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熔融纺丝温度为230~240℃,牵伸比4.80~4.95。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通过控制牙刷丝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性能比较稳定的牙刷丝。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中通过在pbt聚合的过程中接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作为封端结构,可以在pbt分子量中引入抗菌基团,使pbt材料本身就具有抗菌性,因为其是通过化学键进行结合的,不会存在抗菌剂的溶出,因而其抗菌性具有持久性和低毒性。
24.2.本技术通过pbt的缩聚过程中是采用低压条件下进行制备的,在低压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反应温度,降低副产物的产生,提高pbt的分子量的均匀度,从而提高pbt的综合性能。
25.3.本技术中的牙刷丝中加入了纳米磨料,采用纳米磨料主要是为了提高牙刷的耐磨性,从而可以提高刷牙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本技术中pbt的反应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技术中具有抗菌pbt合成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制备方法可见实施例。
28.实施例1s1:将1,4-丁二醇(450.52g,5.0mol)和对苯二甲酸(1162.91g,7.0mol)进行混合后,加入钛酸四丁酯(8.06g),置于反应器中,在210℃下进行酯化反应2h,反应液基本成透明的颜色,酯化反应完毕后,得到酯化产物;s2:将步骤s1中的酯化产物中置于缩聚反应器中,首先需要控制压力在400pa条件下,升温至240℃,进行保温分馏10min,接着控制压力为40~80pa升温至255℃进行缩聚反应9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5.81g赖氨酸和13.95g氯苯甘醚继续进行反应30min,反应完毕后,冷却,即得具有抗菌性的pbt;s3:将具有抗菌性的pbt和氧化锆按照90:10进行混合后,进行螺杆熔融造粒(双螺杆挤出的工艺参数为:一区210℃,二区220℃,三区235℃,四区250℃,五区260℃,喂料速度为10kg/h,挤出机转速为160rpm),然后再进行熔融抽丝(熔融抽丝温度为235℃,牵伸比4.9),即可得到牙刷丝。
29.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没有加入赖氨酸。
30.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没有加入氯苯甘醚。
31.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不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在后续步骤s3中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进行,具体步骤如下:s2:将步骤s1中的酯化产物中置于缩聚反应器中,首先需要控制压力在400pa条件下,升温至240℃,进行保温分馏10min,接着控制压力为40~80pa升温至255℃进行缩聚反应120min,反应完毕后,冷却,即得具有抗菌性的pbt。
32.s3:将步骤s2中全部的具有抗菌性的pbt和氧化锆按照90:10进行混合,并加入5.81g赖氨酸和13.95g氯苯甘醚,进行混合后,进行螺杆熔融造粒(双螺杆挤出的工艺参数为:一区210℃,二区220℃,三区235℃,四区250℃,五区260℃,喂料速度为10kg/h,挤出机转速为160rpm),然后再进行熔融抽丝(熔融抽丝温度为235℃,牵伸比4.9),即可得到牙刷丝。
33.性能测试:将牙刷丝进行强度和伸长率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34.将牙刷丝按照国家标准gb 19342-2013进行测试其毛束拉力、毛束弯曲力、单丝弯曲恢复率,其结果如表2所示。
35.将牙刷毛,各取1g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管中,121℃、20分钟高压灭菌后,加入107cfu/ml的菌液1m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于25℃作用7小时后,吸取液体(0.5ml)做倾注培养24h进行活菌计数(采用市售的普通牙刷丝作为对照),计算杀菌率(0个月),抗菌率的计算采用为:杀菌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另外,将牙刷毛每天于质量浓度10%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三分钟,取出后自来水冲洗1分钟,如此处理3个月后,取1g牙刷毛也进行上述作用7小时杀菌率的统计,结果见表3。
36.防霉性能的测试借鉴标准ly/t2230-2013的方法,每组测试10根牙刷丝;霉菌采用黑曲霉菌和黄曲霉;培养后取出牙刷丝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牙刷丝表面的菌丝情况。另外,将牙刷毛每天于质量浓度10%的蔗糖溶液中浸泡三分钟,取出后自来水冲洗1分钟,如此处理3个月后,按照标准ly/t2230-2013的方法,继续测试其防霉性能,结果见表3。
37.表1表2
从表1中的数据看出,实施例1中制备的牙刷丝与对比例3相比,其强度和伸长率的变化都很小,说明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对pbt牙刷丝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实施例1与对比例3从牙刷丝的性能上来看,其牙刷丝的基本性能也没有较大的变化,均属于软毛,实施例1中的单丝完全恢复率比对比例3相比,还有略微的提升,可能是加入赖氨酸和氯苯甘醚可以使pbt更不容易倒毛。
38.表4表3和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的牙刷丝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均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比例1中没有引入赖氨酸,其抗菌效果出现对细菌的抗菌性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其对真菌的抗菌性没有明显的差异;对比例2中没有引入氯苯甘醚其对细菌和真菌的抗菌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其实具有一定的抗菌性的;对比例3中直接加入抗菌剂,在最开始的时间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性,但是3个月后,其抗菌性会有明显的降低。
39.从上述结果可知,本技术中在pbt的基团上引入两种基团,会使得其具有很好的抗抗菌性,其相较于直接加入抗菌性(对比例3),其持续抗菌性会明显提升。相较于对比例2而言,其抗菌性也会有所提升,说明赖氨酸有助于提高氯苯甘密的抗菌性。从对比例3数据而
言,单一赖氨酸的抗菌效果是不佳的,因而其抗菌效果不明显。
40.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不进行保温分馏,具体如下:s2:将步骤s1中的酯化产物中置于缩聚反应器中,控制压力为40~80pa升温至255℃进行缩聚反应10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5.81g赖氨酸和13.95g氯苯甘醚继续进行反应30min,反应完毕后,冷却,即得具有抗菌性的pbt。
41.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赖氨酸和氯苯甘醚的加入量不同,分别加入12.90g赖氨酸和16.28g氯苯甘醚。
42.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点在于,步骤s2中,赖氨酸和氯苯甘醚的加入量不同,分别加入3.48g赖氨酸和11.63g氯苯甘醚。
43.对实施例2~4中制备牙刷丝进行性能测试,其结果如表5~8所示。表5
44.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不进行保温分馏,牙刷丝的强度有明显的降低,伸长率和单丝弯曲恢复率也会有所降低,说明保温分馏可以提升pbt综合性能。
45.实施例2和3与实施例1相比,主要是赖氨酸和氯苯甘醚的加入量不同,从综合力学性能上来看,其变化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加入量都在可控的,因而仅仅只是小幅度的变化。表6
46.表7
从表6和7中的数据来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其抗菌性并没有较大变化,只是略微降低,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加入了较大量的抗菌剂,虽然其0月抗菌剂有所提升,但是3月后抗菌效果,与实施例1基本也差不多,说明加入过多的抗菌剂,对其抗菌性也不会有更大的提升。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其抗菌性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可能是因为抗菌基团接枝过少,其抗菌活性不够。
47.实施例5s1:将1,4-丁二醇(450.52g,5.0mol)和对苯二甲酸(996.23g,6mol)进行混合后,加入钛酸异丙酯(5.87g),置于反应器中,在180℃下进行酯化反应2.5h,反应液基本成透明的颜色,酯化反应完毕后,得到酯化产物;s2:将步骤s1中的酯化产物中置于缩聚反应器中,首先需要控制压力在500pa条件下,升温至245℃,进行保温分馏15min,接着控制压力为40~80pa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8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3.98g赖氨酸和13.94g氯苯甘醚继续进行反应40min,反应完毕后,冷却,即得具有抗菌性的pbt;s3:将具有抗菌性的pbt和氧化铝按照85:15进行混合后,进行螺杆熔融造粒(双螺杆挤出的工艺参数为:一区210℃,二区220℃,三区235℃,四区250℃,五区260℃,喂料速度为8kg/h,挤出机转速为160rpm),然后再进行熔融抽丝(熔融抽丝温度为240℃,牵伸比4.8),即可得到牙刷丝。
48.实施例6s1:将1,4-丁二醇(450.52g,5.0mol)和对苯二甲酸(1328g,8mol)进行混合后,加入钛酸四甲酯(10.67g),置于反应器中,在230℃下进行酯化反应1.5h,反应液基本成透明的颜色,酯化反应完毕后,得到酯化产物;s2:将步骤s1中的酯化产物中置于缩聚反应器中,首先需要控制压力在300pa条件下,升温至240℃,进行保温分馏10min,接着控制压力为40~80pa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8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5.88g赖氨酸和12.44g氯苯甘醚继续进行反应40min,反应完毕后,冷却,即得具有抗菌性的pbt;s3:将具有抗菌性的pbt和羟基磷灰石按照95:5进行混合后,进行螺杆熔融造粒(双螺杆挤出的工艺参数为:一区210℃,二区220℃,三区235℃,四区250℃,五区260℃,喂料速度为12kg/h,挤出机转速为170rpm),然后再进行熔融抽丝(熔融抽丝温度为230℃,牵伸比4.9),即可得到牙刷丝。
49.对实施例5和6中数据进行测试,其结果如表8~10所示:表8
表9从表表108~10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工艺参数以及赖氨酸与氯苯甘醚的量的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和抗菌数据会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