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栉梳机,特别是一种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2.目前的亚麻栉梳机主要由输送带、夹持部和间隔设置的两个栉梳箱组成,使用时将麻束的一端捆扎后压紧在夹持部上,麻束的另一端自然垂落;然后由输送带将其送入栉梳箱内,通过分布在栉梳箱内的毛刷滚筒或针帘对自然垂落的麻束进行分梳,将纤维伸直平行并排除麻束中的短麻和杂质。麻束在穿过一个栉梳箱后,由作业人员打开夹持部并将麻束掉头放置,然后对麻束的打结端进行解绑,使原本在打结端的麻束处于自然垂落状态;再由夹持部夹紧后经输送带将其送入下一个栉梳箱内进行分梳,从而实现对麻束整体的栉梳效果。
3.目前的夹持部主要经螺栓连接的上压板和下压板组成,当作业人员在对麻束进行调换时,需要先旋松螺栓解除夹持部对麻束的夹紧,然后将麻束取下后将其另一端重新穿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再旋紧螺栓使夹持部夹紧麻束,最后将麻束的打结端解绑使其自然垂落。而上述步骤不仅操作繁琐,并且夹持部在输送过程中需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供作业人员完成调换,从而降低了对麻束的处理效率。
4.因此,现有亚麻栉梳机对麻束的调换方式存在操作繁琐、调换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它具有方便操作、调换效率高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包括由若干输送链节相互连接而成的输送链条,输送链条上等距离分布有若干夹持部,夹持部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个输送链节,输送链条中部分别设有呈上下分布的压紧杆和抽取组件;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形成压紧面,上压板的底部两端设有连接销,连接销的下端穿过下压板,连接销的一侧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下压板上设有扣合连接限位槽的凸起部。
7.前述的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中,所述抽取组件包括位于输送链条一侧下方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中部设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外侧并连接有驱动板,转轴中部分别设有上抽取板和下抽取板,下抽取板的一端经第一套筒传动连接转轴,上抽取板的一端经第二套筒转动连接转轴。
8.前述的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中,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有延伸至弧形槽内的摆动块,上抽取板的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固定架上分别设有配合限位板的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
9.前述的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中,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并排设置在转轴上,所述上抽取板和下抽取板的端部均为扁平状并设有夹持面。
10.前述的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中,所述驱动板的外部连接有伸缩杆。
11.前述的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中,所述连接销可拆卸连接在上压板的底部。
12.前述的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中,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经定位销相互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抽取组件和夹持部的配合,使抽取组件能够对位于夹持部内的麻束一端向外牵引,从而使夹持部对麻束的夹持部位能够从麻束的一端转移至另一端,从而代替人工实现对麻束的调换工作;抽取组件在动作时,通过压紧杆和夹持部的结构配合,则能够随麻束的移动对上压板进行持续挤压,从而保证夹持部在麻束移动后对麻束另一端的稳定压合,有效提高对麻束的夹持稳定性;通过限位槽和凸起部的配合,还能够对上压板起到止退效果,进一步提高麻束在调换后的压紧效果;通过对限位槽和凸起部的结构优化以及定位销的设置,使得上压板和下压板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处于对齐状态,从而提高夹持部止退效果的稳定性;而当作业人员在栉梳完成后对麻束进行更换时,则能够拔出定位销并将上压板错位抽出,从而有效提高对夹持部的拆装和对麻束的更换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操作、调换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初始状态下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a向放大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线束夹紧状态下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线束完全拉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抽取组件的侧视图。
19.附图中的标记为:1-输送链条,2-压紧杆,3-上压板,4-下压板,5-压紧面,6-连接销,7-限位槽,8-凸起部,9-固定架,10-转轴,11-驱动板,12-上抽取板,13-下抽取板,14-第一套筒,15-第二套筒,16-限位板,17-上定位块,18-下定位块,19-夹持面,20-伸缩杆,21-定位销,141-摆动块,15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21.实施例。栉梳机用挤压成型机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由若干输送链节相互连接而成的输送链条1,输送链条1上等距离分布有若干夹持部,麻束的一端打结后被压紧在夹持部上,麻束的另一端竖直向下垂落,夹持部的下端分别连接两个输送链节,输送链条1中部分别设有呈上下分布的压紧杆2和抽取组件;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压板3和下压板4,上压板3和下压板4之间形成压紧面5,下压板4的下端可拆卸连接输送链节,上压板3的底部两端设有连接销6,连接销6的一侧设有若干限位槽7,所述下压板4上设有扣合连接限位槽7的凸起部8。
22.所述抽取组件包括位于输送链条1一侧下方的固定架9,固定架9的中部设有转轴10,转轴10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9外侧并连接有驱动板11,转轴10中部分别设有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下抽取板13的一端经第一套筒14传动连接转轴10,上抽取板12的一端经第二套筒15转动连接转轴10。
23.所述第二套筒15的一端设有弧形槽151,所述第一套筒14的一端设有延伸至弧形
槽151内的摆动块141,上抽取板12的一端设有限位板16,所述固定架9上分别设有配合限位板16的上定位块17和下定位块18;所述麻束的打结端在自然状态下朝向抽取组件一侧向下垂落且位于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之间。
24.所述第一套筒14和第二套筒15并排设置在转轴10上,所述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的端部均为扁平状并设有夹持面19。
25.所述驱动板11的外部连接有伸缩杆20。
26.所述连接销6可拆卸连接在上压板3的底部,连接销6的材质为尼龙,所述连接销6的宽度小于下压板4的孔位宽度。
27.所述上压板3和下压板4之间经定位销21相互连接,定位销21平放在上压板3上且下端分别穿过上压板3和下压板4。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输送链条1带动夹持部移动至压紧杆2的正下方,并使夹持部上的麻束打结端进入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的间隙处。夹持部到位后,由压紧杆2向下伸出对上压板3进行压紧,同时由伸缩杆20伸出并经驱动板11带动转轴10旋转。转轴10的旋转带动下抽取板13同步旋转,且第一套筒14上的摆动块141随旋转从弧形槽151的一端转动至另一端;转动过程中上抽取板12在重力作用下保持位置不变,即与转轴10之间形成相对转动。当摆动块141转动至弧形槽151的端部时,此时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完全贴合,从而对麻束的一端进行夹紧;然后下抽取板13继续转动并经摆动块141带动上抽取板12一同转动,从而对麻束的一端向远离夹持部一侧进行牵扯,使夹持部对麻束的夹持位置从麻束的打结端移动至另一端。
29.当麻束在抽出时,压紧杆2对上压板3进行持续挤压,使上压板3在抽出过程中保持对麻束的压紧,并随之带动上压板3向下移动;上压板3在下移后经凸起部8造成连接销6的变形并使凸起部8依次扣入对应的限位槽7内,从而利用凸起部8和限位槽7的配合达到上压板3的止退效果。上压板3在下压后则能够对麻束起到压紧的效果,即避免因麻束位置变化后与夹持部之间形成缝隙。
30.伸缩杆20在伸出到位后随即收回,从而使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先相互分离,然后一同转动复位;当上抽取板12转动至限位板16贴合下定位块18时,上抽取板12完成复位;同时下抽取板13在伸缩杆20驱动下继续复位,回到初始状态。上抽取板12和下抽取板13完全复位后压紧杆2收缩,然后由输送链条1带动夹持部脱离抽取组件,再由作业人员对线束上的打结端进行解绑,使原本处于打结端的亚麻处于自然垂落状态,方便后续栉梳箱对其的分梳。当麻束分梳完成后,作业人员可将定位销21取下后对上压板3进行水平移动,使限位槽7和凸起部8相互分离,然后竖直向上取出上压板3,便能对麻束进行收取和更换,方便作业人员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