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托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型切边一体化纸托模具。
背景技术:2.现实生活中,随着工业基础的不断提升,模具的生产技术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其中一体化纸托模具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其生产制造技术相较于一般模具略有不同。
3.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一体化纸托模具在使用时不能对边角进行切边处理,导致需要后续人工再次处理,从而影响效率、增加人力与劳动强度,同时一般的模具不便于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能进行切边处理,不便于取出,为此提供一种成型切边一体化纸托模具。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型切边一体化纸托模具,其包括:模体、底板、顶环和限位杆,所述模体的两端中间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与弹簧,所述顶环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横切片与竖切片。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环与模体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与弹簧的另一端均与顶环的一端底部中间接触,所述固定杆上靠近模体的一侧开凿设有限位槽,通过限位槽便于后续配合对固定杆进行限位固定,便于调节使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体的两端固定杆的一侧均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均与模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均卡扣连接在限位槽内,通过扭簧便于控制限位块进行限位,便于调节使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切片均固定连接在侧板上靠近顶环的一侧,所述竖切片分别固定连接在侧板的两端,所述横切片与竖切片均为倾斜设置,所述横切片分别与顶环两侧凹槽侧壁对应且匹配,所述竖切片分别与顶环两端凹槽侧壁对应且匹配,通过倾斜设置的横切片与竖切片便于进行切边处理,提升效率。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体的内部底部两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底板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块之间,所述底板之间相互对应且匹配且均与模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分别螺纹连接在模体底部两侧侧壁中间,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均螺纹连接在底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中间,通过转动连接在模体内部底部的底板,便于后续配合取出模具内的物体。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转动侧板便于控制横切片与竖切片对模具内顶部加工产品的边角废料进行切割处理,避免后续通过人工再次进行处理,便于提升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通过转动控制固定杆另一端底部的弹簧对顶环进行支撑固定,再配合控制底板进行转动调节,便于配合取出加工产品。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1、模体;2、顶环;3、侧板;4、横切片;5、竖切片;6、固定杆;7、支撑柱;8、弹簧;9、限位槽;10、扭簧; 11、限位块;12、连接块;13、底板;14、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请结合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成型切边一体化纸托模具,包括模体1、底板、13、顶环2和限位杆14,模体1的两端中间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另一端顶部与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7与弹簧8,通过固定杆6另一端的支撑柱7配合弹簧8,从而便于后续配合对顶环2进行调节,便于配合取出模具内物体,顶环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侧板3,侧板3的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横切片4与竖切片5,通过固定连接在侧板3一侧的横切片4与竖切片5便于对模具边角料进行切割处理,提升效率就、减少人力。
19.其中,模体1顶部外壁与顶环2滑动连接,顶环2的一端底部中间分别与支撑柱7与弹簧8的另一端插接连接,限位槽9开凿设在固定杆6上靠近模体1的一侧,通过开凿设在固定杆6一端一侧的限位槽9,从而便于后续配合对固定杆6进行限位固定,便于后续调节使用。
20.其中,扭簧10分别设置在模体1两端固定杆6的一侧,模体1 侧壁均与扭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11均固定连接在扭簧10 的另一端,限位槽9均与限位块11卡扣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在扭簧 10一端的限位块11插接连接在限位槽9内,从而便于对固定杆6进行限位固定,便于后续调节使用。
21.其中,侧板3上靠近顶环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切片4,侧板 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竖切片5,且横切片4与竖切片5均为倾斜设置,顶环2两侧凹槽侧壁均与横切片4对应且匹配,顶环2两端凹槽侧壁均与竖切片5对应且匹配,通过转动侧板3从而便于控制横切片 4与竖切片5便有对顶环2顶部凹槽四边进行切割处理,便于将模具的边角废料切除,便于提升加工效率、减少人力。
22.其中,连接块12分别转动连接在模体1的内部底部两端两侧,连接块1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底板13,底板13均与模体1内壁滑动连接且彼此之间相互对应匹配,模体1底部两侧侧壁中间均螺纹连接有限位杆14,底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中间均与限位杆1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连接在模体1底部的底板13,从而便于配合顶环2的升降调节便于取出模具内的产品,同时通过限位杆14便于对底板13进行限位固定,便于调节使用。
23.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使用模具进行生产加工时,当模具内的产品加工完成之后,通过转动顶环2两侧的侧板3,从而便于控制侧板3一侧的与模具顶部四边对应匹配的横切片4与竖切片5,对模具内顶部加工产品的边角废料进行切割处理,从而避免后续通过人工再次进行处理,便于提升加工效率同时减少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然后将模具内的产品取出时,通过转动固定杆6从而便于控制固定杆 6另一端底部的弹簧8对顶环2进行支撑固定,从而便于控制顶环2 进行升降,便于将顶部的加工产品部分与模具脱离,同时转动限位杆 14将其另一端从底板13内抽出,从而便于控制底板13进行转动调节,从而便于将加工产品底部与模具脱离,从而便于配合取出加工产品;取出完成之后再转动限位杆14对底板13进行限位固定,同时再转动固定杆6控制支撑柱7对顶环2进行支撑固定,同时通过扭簧 10一端的限位块11插接连接在固定杆6一端一侧的限位槽9内,从而对固定杆6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便于对模具进行调节使用。
2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本实用新型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