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及应用其的双拼纸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9288发布日期:2022-11-29 20:2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及应用其的双拼纸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袋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及应用其的双拼纸生产线。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纸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相比塑料袋,纸袋子的生产原料是树木,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可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
3.针对一些纸袋的制造,是需要将两张纸拼接。在拼接的过程中需要将纸张呈一上一下交错设置且胶水位重叠,然而现有的没有一种能够使得纸张向中间对齐的装置前后,调整拼接方向和边距的,故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
4.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一种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两张纸张的拼接方向和边距更准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包括机架、拉规机构、挡规机构、驱动机构及垫板;
7.所述拉规机构、挡规机构及垫板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垫板设于所述拉规机构之间,所述挡规机构设于垫板下方,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拉规机构、所述挡规机构连接;所述垫板用于承放纸张,所述挡规机构用于阻挡纸张的前进,所述拉规机构用于将两张纸张向两侧拉至固定的位置,以控制纸张张贴的的方向和边距。
8.具体地,所述拉规机构包括拉规支承座、左拉规头及右拉规头,所述拉规支承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左拉规头的结构与所述右拉规头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左拉规头和右拉规头对称设于所述拉规支承座的左右两端;
9.所述右拉规头包括拉规座、侧拉规板、牵拉组件及下拉组件,所述侧拉规板、牵拉组件及下拉组件设于所述拉规座上,且所述侧拉规板设于牵拉组件与下拉组件之间,所述下拉组件将纸张下压至所述牵拉组件上,所述牵拉组件将纸张拉至侧拉规板。
10.具体地,所述牵拉组件包括牵拉滚轮、牵拉滚针、第一拉簧挂销、第二拉簧挂销、牵拉弹簧、下拉规板及牵拉凸轮;
11.所述牵拉滚轮转动设于所述拉规座的左侧底部,所述牵拉滚轮上设有通槽,所述牵拉滚针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拉簧挂销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拉簧挂销设于所述拉规座的右端,所述牵拉弹簧两端分别挂设于所述第一拉簧挂销和所述第二拉簧挂销上,所述下拉规板设于所述拉规座上,所述下拉规板上设有供所述牵拉滚轮穿设的下拉规孔,所述牵拉凸轮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设于所述拉规座的底部与所述牵拉滚针配合。
12.具体地,所述下拉组件包括摆杆、推杆、下拉滚轮、第一压簧、第二压簧、传动件、下
拉滚针及下拉凸轮;
13.所述摆杆与所述推杆同轴铰接于所述拉规座右端,所述下拉滚轮设于所述摆杆的左端,且对应所述牵拉滚轮位于所述牵拉滚轮的上方,所述第一压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的右端及所述推杆抵接,所述第二压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推杆及所述拉规座抵接,所述传动件对应第二压簧设于所述摆杆上,与所述推杆抵接,所述推杆底部穿设有所述下拉滚针,所述下拉凸轮设于所述拉规座的底部与所述下拉滚针配合,所述下拉凸轮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下拉凸轮与所述牵拉凸轮同轴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同时驱动所述下拉凸轮与所述牵拉凸轮转动。
14.具体地,所述下拉组件还包括有上拉规板,所述上拉规板设于所述摆杆上且位于所述下拉滚轮的下方,所述上拉规板上设有供所述下拉滚轮穿设的上拉规孔,所述下拉滚轮底部穿过所述上拉规孔且突出于所述上拉规板;所述侧拉规板设于所述拉规座上,且位于所述上拉规板与所述下拉规板的右侧。
15.具体地,所述拉规机构还包括有边控组件,所述边控组件包括齿轮轴、操作手轮、调节齿条及导轴;
16.所述齿轮轴设于所述拉规座上与所述操作手轮连接,所述调节齿条设于所述拉规支承座上,且与所述齿轮轴相配合,所述导轴设于所述拉规支承座上,所述拉规座套设于所述导轴上。
17.具体地,所述挡规机构包括前挡规支承座、前挡规头及前档传动组件,所述前档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前挡规支承座上,所述前档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18.所述前挡规头包括前挡规座、前挡规舌、滑动销钉、前挡拉簧、弹簧销钉及关节转轴;所述前挡规座固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滑动销钉穿设于所述前挡规舌上,所述前挡规座内设有供所述前挡规舌滑动的轨道,所述前挡规座两侧设有所述供滑动销钉活动的前挡通槽,所述前挡规座顶部设有供所述前挡规舌穿出的开口,所述前挡规座两侧的底部固设有所述弹簧销钉,所述前档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销钉及弹簧销钉连接,所述前挡规舌底部与所述关节转轴一端铰接,所述关节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档传动组件连接。
19.具体地,所述前档传动组件包括前挡摆轴、前挡摆臂、前挡摆杆及前挡凸轮;所述前挡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关节转轴铰接,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前挡摆轴上,所述前挡摆轴设于所述前挡规支承座上,所述前挡摆杆一端套设于所述前挡摆轴上,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前挡凸轮配合的转动挡件,所述前挡凸轮与驱动机构连接。
20.具体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挡规传动组件及两组拉规传动组件;
21.挡规传动组件包括挡规传动轴及两个挡规传动齿轮;前档凸轮套设于挡规传动轴上,两个挡规传动齿轮分别套设于挡规传动轴的两端,驱动电机通过挡规传动齿轮带动前档凸轮旋转以驱动挡规机构运动;
22.拉规传动组件包括拉规传动轴及拉规传动齿轮;拉规传动齿轮套设于拉规传动轴的端部,下拉凸轮与牵拉凸轮一同套设于拉规传动轴上,挡规传动齿轮与拉规传动齿轮配合,驱动电机驱动挡规传动齿轮以联动拉规传动齿轮,驱动电机通过挡规传动齿轮以联动拉规传动齿轮来驱动牵拉组件及下拉组件。
23.一种双拼纸生产线,包括上述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双拼式纸张加工机构,所述双拼式纸张加工机构的前端或后端设有所述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或所述双拼式纸张加
工机构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所述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规机构和挡规机构,先通过挡规机构阻挡纸张前进,使两张纸的位置几乎一致,再通过拉规机构,将纸张拉直固定位置对齐,使两张纸在拼接前后可以调整拼接的方向和边距,进而使成品拼接的尺寸更准确及更美观,生产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规机构、挡规机构及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拉规机构和拉规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拉规机构和拉规传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拉规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拉规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右拉规头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挡规机构和挡规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前挡规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请参阅图1、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其用于纸张的位置调节及边距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包括机架1、拉规机构2、挡规机构3、驱动机构4及垫板5,其中,
36.拉规机构2、挡规机构3及垫板5设于机架1上,垫板5设于拉规机构2之间,挡规机构3设于垫板5下方,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与拉规机构2、挡规机构3连接;垫板5用于承放纸张,挡规机构3用于阻挡纸张的前进,拉规机构2用于将两张纸张向两侧拉至规定的位置,以控制纸张张贴的的方向和边距。
37.请参阅图1至图4,拉规机构2包括拉规支承座21、左拉规头22及右拉规头23;
38.拉规支承座21设于机架1上,左拉规头22的结构与右拉规头23为左右对称结构,左拉规头22和右拉规头23对称且滑动设于拉规支承座21的左右两端,左拉规头22将纸张向左拉,右拉规头23将纸张向右拉,用于调节纸张张贴的方向和边距。
39.请参阅图5至图7,右拉规头23包括拉规座231、侧拉规板232、牵拉组件233、下拉组件234及边控组件235;
40.侧拉规板232、牵拉组件233及下拉组件234设于拉规座231上,且侧拉规板232设于牵拉组件233与下拉组件234之间,下拉组件234将纸张下压至牵拉组件233上,牵拉组件233将纸张拉至侧拉规板232,使纸张对齐侧拉规板232,该操作使两张纸的张贴方向可控;边控组件235设于拉规座231及拉规支承座21上,用于调整拉规的距离,以控制两张纸张贴的边距。
41.具体地,牵拉组件233包括牵拉滚轮2331、牵拉滚针2332、第一拉簧挂销2333、第二
拉簧挂销2334、牵拉弹簧2335、下拉规板2336及牵拉凸轮2337;
42.牵拉滚轮2331转动设于拉规座231的左侧底部,牵拉滚针2332设于牵拉滚轮2331上,牵拉弹簧2335两端分别与牵拉滚针2332及拉规座231连接,具体地,牵拉滚轮2331上设有通槽23311,牵拉滚针2332穿过通槽23311与第一拉簧挂销2333固定设置,第二拉簧挂销2334固定设于拉规座231的右端,牵拉弹簧2335两端分别挂设于第一拉簧挂销2333和第二拉簧挂销2334上;下拉规板2336设于拉规座231上,下拉规板2336上设有供牵拉滚轮2331穿设的下拉规孔23361;牵拉凸轮2337转动设于拉规座231的底部与牵拉滚针2332配合,牵拉凸轮2337与驱动机构4的驱动端连接。驱动机构4驱动牵拉凸轮2337旋转,当牵拉凸轮2337从其工作曲线的最低点旋转至最高点与牵拉滚针2332抵触,牵拉滚轮2331顶部向右旋转,当牵拉凸轮2337从其工作曲线的最高点旋转至最低点离开牵拉滚针2332,由于牵拉弹簧2335的作用,牵拉滚轮2331顶部向左旋转。
43.下拉组件234包括摆杆2341、推杆2342、下拉滚轮2343、上拉规板2344、第一压簧2345、第二压簧2346、传动件2347、下拉滚针2348及下拉凸轮2349;
44.摆杆2341与推杆2342同轴铰接于拉规座231右端,下拉滚轮2343转动设于摆杆2341的左端,且对应牵拉滚轮2331设置于牵拉滚轮2331的上方,上拉规板2344设于摆杆2341上且位于下拉滚轮2343的下方,上拉规板2344上设有供下拉滚轮2343穿设的上拉规孔23441,下拉滚轮2343底部穿过上拉规孔23441且突出于上拉规板2344,第一压簧2345两端分别与摆杆2341的右端及推杆2342抵接,第二压簧2346两端分别与推杆2342及拉规座231抵接,传动件2347对应第二压簧2346设于摆杆2341上,与推杆2342抵接,推杆2342底部穿设有下拉滚针2348,下拉凸轮2349设于拉规座231的底部与下拉滚针2348配合,下拉凸轮2349与驱动机构4的驱动端连接,优选地,下拉凸轮2349与牵拉凸轮2337同轴设置,驱动机构4同时驱动下拉凸轮2349与牵拉凸轮2337转动。驱动机构4驱动下拉凸轮2349旋转,当下拉凸轮2349从其工作曲线的最低点旋转至最高点与下拉滚针2348抵触,下拉滚针2348带动推杆2342右端从下往上向左端转动,通过第一压簧2345带动摆杆2341从上往下向左端转动,使下拉滚轮2343向下摆动与牵拉滚轮2331接触,当下拉凸轮2349从其工作曲线的最高点旋转至最低点离开下拉滚针2348,第二压簧2346恢复形变,带动推杆2342从下往上向右端转动,推杆2342对传动件2347作用,传动件2347带动摆杆2341从下往上向右端转动,使下拉滚轮2343向上摆动离开牵拉滚轮2331。
45.侧拉规板232设于拉规座231上,且位于上拉规板2344与下拉规板2336的右侧,牵拉滚轮2331与下拉滚轮2343拉动纸张在上拉规板2344与下拉规板2336之间移动,使纸张对齐侧拉规板232。
46.请参阅图4,边控组件235包括齿轮轴2351、操作手轮2352、调节齿条2353及导轴2354;
47.齿轮轴2351设于拉规座231上与操作手轮2352连接,调节齿条2353固设于拉规支承座21上,且与齿轮轴2351相配合,导轴2354固设于拉规支承座21上,拉规座231套设于导轴2354上。通过转动操作手轮2352,使齿轮轴2351在调节齿条2353上移动,以带动右拉规头23沿导轴2354在拉规支承座21上滑动,达到调节纸张拉规的距离,以控制纸张张贴的边距。
48.请参阅图8,挡规机构3包括前挡规支承座31、前挡规头32及前档传动组件33。
49.前挡规头32设于机架1上,前档传动组件33设于前挡规支承座31上,前档传动组件
33与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以带动前挡规头32对的前端纸张进行阻挡。
50.请参阅图9,前挡规头32包括前挡规座321、前挡规舌322、滑动销钉323、弹簧销钉324、前挡拉簧325及关节转轴326;
51.前挡规座321固设于机架1上,滑动销钉323穿设于前挡规舌322上,前挡规舌322通过滑动销钉323活动伸出或缩入前挡规座321内,具体地,前挡规座321内设有供前挡规舌322滑动的轨道,前挡规座321两侧设有供滑动销钉323活动的前挡通槽3211,滑动销钉323伸出于前档通槽3211以限定前挡规舌322移动的距离,前挡规座321顶部设有供前挡规舌322穿出的开口;前挡规座321与前挡规舌322之间设有前挡拉簧325,用于恢复活动后的前挡规舌322,具体地,前挡规座321两侧的底部固设有弹簧销钉324,前挡拉簧325的两端分别与滑动销钉323及弹簧销钉324连接;前挡规舌322底部与关节转轴326一端铰接,关节转轴326的另一端与前档传动组件33连接;前档传动组件33带动关节转轴326活动,以带动前挡规舌322活动。
52.请参阅图8,前档传动组件33包括前挡摆轴331、前挡摆臂332、前挡摆杆333及前挡凸轮334;
53.前挡摆臂332的一端与关节转轴326铰接,另一端套设于前挡摆轴331上,前挡摆轴331转动设于前挡规支承座31上,前挡摆杆333一端套设于前挡摆轴331上,另一端设有与前挡凸轮334配合的转动挡件,前挡凸轮334与驱动机构4连接;驱动机构4驱动前挡凸轮334旋转,当前挡凸轮334从其工作曲线的最低点旋转至最高点与转动挡件抵触,前挡摆杆333从上往下转动,通过前挡摆轴331带动前挡摆臂332从下往上转动,使关节转轴326带动前挡规舌322伸出于前挡规座321,对纸张进行阻挡,当前挡凸轮334从其工作曲线的最高点旋转至最低点离开转动挡件,前挡拉簧325恢复形变,将前挡规舌322拉回前挡规座321内,使关节转轴326向下移动,带动前挡摆臂332转动,再通过前挡摆轴331带动前挡摆杆333转动至初始位置。
54.请参阅图1,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挡规传动组件42及两组拉规传动组件43;
55.驱动电机41通过挡规传动组件42驱动挡规机构3运动;两组拉规传动组件43分别与左拉规头22及右拉规头23连接,驱动电机41通过拉规传动组件43驱动左拉规头22及右拉规头23运动。
56.请参阅图8,挡规传动组件42包括挡规传动轴421及两个挡规传动齿轮422;前挡凸轮334套设于挡规传动轴421上,两个挡规传动齿轮422分别套设于挡规传动轴421的两端,驱动电机41通过挡规传动齿轮422带动前挡凸轮334旋转,以驱动挡规机构3运动。
57.请参阅4,拉规传动组件43包括拉规传动轴431及拉规传动齿轮432;拉规传动齿轮432套设于拉规传动轴431的端部,下拉凸轮2349与牵拉凸轮2337一同套设于拉规传动轴431上,拉规传动齿轮432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41通过拉规传动齿轮432驱动牵拉组件233及下拉组件234;在本实施例中,挡规传动齿轮422与拉规传动齿轮432配合,即驱动电机41驱动挡规传动齿轮422以联动拉规传动齿轮432。
58.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配合传送系统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9.首先根据所需张贴的边距大小,通过操作手轮2352调节左拉规头22及右拉规头23到适合位置,当纸张准备进入垫板5时,挡规传动齿轮422在驱动电机41的驱动下通过挡规
传动轴421带动前挡凸轮334旋转,当前挡凸轮334从其工作曲线的最低点旋转至最高点与转动挡件抵触,前挡摆杆333从上往下转动,通过前档摆轴带动前档摆臂从下往上转动,使关节转轴326带动前挡规舌322伸出于前挡规座321,对纸张进行阻挡;纸张在上拉规板2344和下拉规板2336之间进行前移,挡规传动齿轮422转动的同时联动拉规传动齿轮432,拉规传动齿轮432通过拉规传动轴431同时带动下拉凸轮2349和牵拉凸轮2337旋转,下拉凸轮2349从其工作曲线的最低点旋转至最高点先与下拉滚针2348接触,以带动下拉滚轮2343将纸张下压至与牵拉滚轮2331接触,在此过过程中,牵拉凸轮2337也从其工作曲线的最低点旋转至最高点与与牵拉滚针2332接触,带动牵拉滚轮2331转动,将两张纸张分别向左、向右拉动至侧拉规板232,使纸张的边缘与侧拉规板232对齐,即调节完成两张纸张的张贴方向,此时,下拉凸轮2349从其工作曲线的最高点旋转至最低点离开下拉滚针2348,使下拉滚轮2343向上摆动离开纸张,同时,前挡凸轮334从其工作曲线的最高点旋转至最低点离开转动挡件,前挡拉簧325恢复形变,将前挡规舌322拉回前挡规座321内,纸张得以继续前移至下一工序,牵拉凸轮2337也从其工作曲线的最高点旋转至最低点离开牵拉滚针2332,使牵拉滚轮2331回到最初位置,以上,则完成一次对纸张的拉规工作。
60.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双拼纸生产线,包括上述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以及及双拼式纸张加工机构,于本实施例中,双拼式纸张加工机构为点胶拼接装置200,点胶拼接装置200用于对两张纸张所需张贴位置点上胶水并使两张纸张所需拼接位置进行重叠;点胶拼接装置200的前端或后端设有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或点胶拼接装置200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
61.点胶拼接装置200的前端设有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时,纸张先通过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以调整两张纸的方向及边距,达到纸张的张贴位置预调整的目的,再进入点胶拼接装置200,使点胶拼接位置更准确。
62.点胶拼接装置200的后端设有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时,纸张先通过点胶拼接装置200进行了重合张贴,再进入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以调整两张纸的方向及边距,达到纸张的张贴位置后调整的目的,使纸张最终的拼接位置更准确。
63.在本实施例中,点胶拼接装置200的前端和后端均设有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工作时,纸张先通过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对纸张的张贴位置进行预调整,然后纸张通过点胶拼接装置200,对纸张进行点胶及拼接,接着纸张再通过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对纸张的张贴位置进行后调整,本实施例通过两次对张纸的方向及边距的调整,使最终的拼接效果更加精准。
6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规机构和挡规机构,先通过挡规机构阻挡纸张前进,使两张纸的位置几乎一致,再通过拉规机构,将纸张拉直固定位置对齐,使两张纸在拼接前后可以调整拼接的方向和边距,进而使成品拼接的尺寸更准确及更美观。本实用新型的双拼纸段挡拉对齐装置100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6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