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6205发布日期:2022-12-07 02:5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包装袋生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机构。


背景技术:

2.立体袋也叫m袋,是市面上常用的包装袋,尤其常用于食品包装,如挂面包装,肉卷包装。其包装袋两侧皆有m型压痕,传统的立体袋压痕的制作通常采用人工制作,成本相对较高,为了减小立体袋制作成本,出现了压痕装置。
3.现有的压痕装置通常是在制作立体袋的过程中通过辊轮对卷膜进行压制以得到所需的压痕。但是,这种辊轮压痕方式多采用冷压的方式,少数使用热压滚轮但加热效果并不好,这种方式压制的压痕在包装膜经过展平的滚筒时不稳定的折痕便会回弹变轻,造成在卷膜运动过程中压痕变淡,进而影响立体袋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机构,采用该压痕机构制作立体袋,可加强压痕痕迹,保证压痕效果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由压痕工序的压痕变淡对立体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立体袋制袋压痕机构,包括至少一用于压制压痕的压痕器,所述压痕器包括:
6.一安装架;
7.一热压块,设有凸缘;
8.一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热压块;
9.一负压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所述负压滚轮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承压槽,所述环形承压槽沿所述负压滚轮的周向设置;及
10.一直线驱动组件,本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热压块,以控制所述热压块的凸缘进入或远离所述环形承压槽。
11.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承压槽设于所述负压滚轮的滚动面的中央,所述环形承压槽的截面为v形,所述热压块的凸缘的截面为倒三角形,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可控制所述热压块的凸缘进入所述环形承压槽内,以使所述凸缘的刃部抵接所述环形承压槽的槽底。
12.作为优选,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热压块之间固定安装有隔热垫。
13.作为优选,所述直线驱动组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热压块;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热压块内部的电加热管。
14.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采用上述的压痕机构。
15.作为优选,所述压痕机构包括至少一压痕单元,所述压痕单元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所述压痕器,同一所述压痕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痕器相对一竖直平面对称设置,以该竖直
平面作为所述压痕单元的对称面,则所述压痕单元的所述负压滚轮的转动轴为垂直于所述对称面的水平线。
16.作为优选,所述压痕装置还包括成袋宽度调节机构,所述成袋宽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压痕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的宽度调节单元,所述宽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压痕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痕器间的水平间距。
17.作为优选,所述压痕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宽度调节单元包括一正反牙丝杆,二丝套,一直线导轨,二导向滑块;所述正反牙丝杆和所述直线导轨均平行于所述负压滚轮的转动轴设置;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正反牙丝杆转动连接所述机架,所述压痕器的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一丝套和一导向滑块,二所述丝套分别与所述正反牙丝杆的两侧螺纹连接,且二所述导向滑块均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
18.作为优选,所述直线导轨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滑块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与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
19.作为优选,所述正反牙丝杆位于所述导向杆的正上方。
20.作为优选,所述压痕装置还包括三个用于传导物料的滚筒,所述滚筒转动连接所述机架,三个所述滚筒分别安装于所述机架前端的上部和下部,以及所述机架的后端的下部。
21.作为优选,所述正反牙丝杆的一端端部自所述机架穿出,并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所述正反牙丝杆的手轮。
22.作为优选,所述正反牙丝杆上套设有用于统计所述正反牙丝杆转动圈数的计数器,所述计数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23.作为优选,所述机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内侧立板和外侧立板,所述内侧立板和外侧立板均竖直设置,所述直线导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内侧立板和外侧立板,所述外侧立板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正反牙丝杆的通孔,所述内侧立板固定安装有止推套,所述正反牙丝杆的一端端部自所述外侧立板穿出并固定连接所述手轮,所述正反牙丝杆的另一端端部插入所述止推套的套孔中。
24.作为优选,所述压痕机构包括三个所述压痕单元,且三个所述压痕单元的对称面相重合;三个所述压痕单元自前向后依次作为第一压痕单元、第二压痕单元和第三压痕单元,所述第一压痕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痕器作为第一压痕器,所述第二压痕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痕器作为第二压痕器,所述第三压痕单元的两个所述压痕器作为第三压痕器;所述第一压痕器和所述第三压痕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压痕器的所述负压滚轮设置于所述热压块下方,所述第二压痕器的所述负压滚轮设置于所述热压块上方。
2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痕器、第二压痕器和所述第三压痕器均位于同一竖直高度。
2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架包括竖杆,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的上横梁,以及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固定连接的下横梁;所述第一压痕器的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本体固定在所述上横梁上,所述第一压痕器的所述负压滚轮转动连接所述下横梁;所述第二压痕器的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本体固定在所述下横梁上,所述第二压痕器的所述负压滚轮转动连接所述上横梁。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提供了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及其压痕机构,采用该压痕机构制作立体袋,可加强压痕痕迹,保证压痕效果的稳定性,
从而避免由压痕工序的压痕变淡对立体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而言:
28.1)本实用新型的压痕机构所采用的压痕器通过热压块的凸缘和环形承压槽配合结合热压块的热压作用可有效加强压痕的痕迹,负压滚轮随包装膜的通过转动可在承压的同时保证包装膜顺畅通过,从而进一步保证压痕效果的稳定性,避免由压痕工序的压痕变淡对立体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29.2)在更换包装膜卷材或者装置停机过程中,直线驱动组件可将负压滚轮和热压块分离,从而使包装膜能轻松穿过,且在此过程中能保证包装膜不被热压块烫破,进一步保证制袋质量。
30.3)该压痕机构包括三个压痕单元,能够一次性实现立体袋制袋所需的包装膜两侧的m型压痕压制。
31.4)优选方案中,压痕装置设置了成袋宽度调节机构,通过成袋宽度调节机构可实现各个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间的间距调整,从而实现压痕痕迹间间距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成袋规格制袋需求。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施例的压痕器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施例的压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实施例的压痕装置的机架及成袋宽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纵”、“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实施例1
39.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袋制袋压痕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压制压痕的压痕器,压痕器的结构包括一个安装架,一个设有凸缘8的热压块7,用于加热热压块7的加热组件,转动连接安装架的负压滚轮4(即负压滚轮4安装在安装架上且可绕自身转动轴转动),以及固定于安装架的直线驱动组件;负压滚轮4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承压槽5,环形承压槽5沿负压滚轮4的周向设置;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热压块7,以控制热压块7的凸缘8进入或远离环形承压槽5。压痕时,开启加热组件预热热压块7,包装膜通过热压块7的凸缘8和负压滚轮4间间隙时直线驱动组件驱动热压块7向负压滚轮4运动,以使凸缘8将包装膜紧紧压入形承
压槽5,通过热压块7的凸缘8和环形承压槽配合结合热压块7的热压作用可有效加强压痕的痕迹,负压滚轮4随包装膜的通过转动可在承压的同时保证包装膜顺畅通过,从而进一步保证压痕效果的稳定性,避免由压痕工序的压痕变淡对立体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更换包装膜卷材或者装置停机过程中,直线驱动组件可将负压滚轮4和热压块7分离,保证包装膜能轻松穿过且不被热压块7烫破。
40.其中,为了提高装置稳定性,环形承压槽5设于负压滚轮4的滚动面的中央;为了进一步加深压痕痕迹,环形承压槽5的截面为v形,热压块7的凸缘8的截面为倒三角形,直线驱动组件可控制热压块7的凸缘8进入环形承压槽5内,以使凸缘8的刃部抵接环形承压槽5的槽底。
41.其中,为了避免加热热压块7的热量影响直线驱动组件的正常寿命,直线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热压块7之间固定安装有隔热垫9。
42.具体的,直线驱动组件为气缸6,气缸6的缸体固定安装于安装架,气缸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隔热垫9,隔热垫9固定连接热压块7。
43.具体的,为了保证热压块7的加热效果,加热组件包括穿设于热压块7内部的电加热管。
44.具体的,安装架固定安装有两个耳板3,负压滚轮4的转动轴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两个耳板3。
45.实施例2
46.如图1至3所示,一种立体袋制袋压痕装置采用实施例1的压痕机构。
47.其中,压痕机构包括至少一压痕单元(例如,如图2所示,压痕机构设置三个压痕单元),压痕单元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压痕器,同一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相对一竖直平面对称设置,以该竖直平面作为该压痕单元的对称面,则该压痕单元的负压滚轮4的转动轴为垂直于该对称面的水平线。
48.具体的,压痕装置还包括机架。
49.其中,为了实现同一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间的间距调整,从而实现两压痕痕迹间间距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成袋规格制袋需求,压痕装置还包括成袋宽度调节机构,成袋宽度调节机构包括与压痕单元一一对应设置的宽度调节单元,宽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与其对应设置的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间的水平间距。具体的,宽度调节单元包括一个正反牙丝杆17,两个丝套10,一个直线导轨18,两个导向滑块11;正反牙丝杆17和直线导轨18均平行于负压滚轮4的转动轴设置;直线导轨18固定在机架上,正反牙丝杆17转动连接机架(即正反牙丝杆17可绕其自身中轴线相对于机架转动),每个压痕器的安装架上固定安装一个丝套10和一个导向滑块11,两个丝套10分别与正反牙丝杆17的两侧螺纹连接,且两个导向滑块11均与直线导轨18滑动配合,从而通过正反牙丝杆17的转动调整与之螺纹配合的两个丝套10间的间距,进而调整两个压痕器间的间距。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直线导轨18包括导向杆,导向滑块18套设在导向杆上且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正反牙丝杆17位于导向杆的正上方。具体的,为了方便转动正反牙丝杆17,正反牙丝杆17的一端端部自机架穿出,并固定连接用于转动正反牙丝杆17的手轮20。具体的,为了方便统计同一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间的相对距离,正反牙丝杆17上套设有用于统计正反牙丝杆17转动圈数的计数器23,计数器23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通过统计正反牙丝杆17的转动圈数可以计算两个压痕器间的相对
距离。
50.具体的,机架底部四角设有四个支撑腿25。
51.具体的,为了保障包装膜在压痕装置中的稳定、顺畅传输,如图2所示,压痕装置还包括三个用于传导物料的滚筒26,滚筒26转动连接机架,三个滚筒26分别安装于机架前端的上部和下部,以及机架的后端的下部。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机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内侧立板27和外侧立板19,以及垂直于内侧立板27设置的支撑杆24,内侧立板27和外侧立板19均竖直设置,三个滚筒26的转动轴两端部分别转动连接内侧立板27和外侧立板19,支撑杆24设于机架的后端上部,且支撑杆24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内侧立板27和外侧立板19。直线导轨18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内侧立板27和外侧立板19,外侧立板19开设有用于穿设正反牙丝杆17的通孔,内侧立板19固定安装有止推套21,正反牙丝杆17的一端端部自外侧立板19穿出并固定连接手轮20,正反牙丝杆17的另一端端部插入止推套21的套孔中。
52.其中,为了实现立体袋制袋所需的包装膜两侧的m型压痕压制,如图2所示,压痕机构需包括三个压痕单元,且三个压痕单元的对称面相重合;三个压痕单元自前向后(以包装膜进入压痕装置的一端作为前端)依次作为第一压痕单元、第二压痕单元和第三压痕单元,第一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作为第一压痕器14,第二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作为第二压痕器15,第三压痕单元的两个压痕器作为第三压痕器16;第一压痕器14和第三压痕器16结构相同,第一压痕器16的负压滚轮4设置于热压块7下方,第二压痕器15的负压滚轮4设置于热压块7上方,包装膜依次通过第一压痕单元、第二压痕单元和第三压痕单元进行压痕即可实现包装膜两侧的m型压痕压制。具体的,第一压痕器14、第二压痕器15和第三压痕器16均位于同一竖直高度。
53.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架包括竖杆13,与竖杆13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的上横梁1,以及与竖杆13的下端部固定连接的下横梁2;第一压痕器14的直线驱动组件的本体固定在上横梁1上,第一压痕器14的负压滚轮4转动连接所述下横梁2(即负压滚轮4安装在下横梁2上,且负压滚轮4可绕自身转轴相对于下横梁2转动);第二压痕器15的直线驱动组件的本体固定在下横梁2上,第二压痕器15的负压滚轮4转动连接上横梁1。
54.本实施例的压痕装置装置的运行方式可简述为:转动三个正反牙丝杆17以分别调整一对第一压痕器14、一对第二压痕器15和一对第三压痕器16间的间距至预设位置,完成成袋宽度调节,包装膜从图2的右上角(即机架前端上部)的滚筒26引入引导至右下角(即机架前端下部)的滚筒26后,依次通过第一压痕单元、第二压痕单元和第三压痕单元,在负压滚轮4和热压块7的压制下使两边的痕迹成型,通过第二压痕单元的负压滚轮4与热压块7颠倒来压制中间痕迹,包装膜经三个压痕单元压制成型后由装置左下角(即机架后端下部)的滚筒26引出压痕装置。该压痕装置可安装在立体袋制袋生产线上,包装膜通过该压痕装置的牵引力可来源于包装机,在换模或停机时压痕器的气缸6可驱动负压滚轮4与热压块7分离,从而保证包装膜能够轻松穿过压痕装置而不会被热压块7烫破,保证制袋质量。
55.上述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部分均为本领域惯常技术手段,如固定连接手段可采用焊接、铆接等任意现有固定连接方式,转动连接可采用轴承连接等连接方式。
5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