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自动套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6701发布日期:2022-12-10 01:2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自动套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自动套环设备。


背景技术:

2.袋式除尘滤袋的袋头部分通常配置有钢环,用于固定尺寸安装,钢环一般外部包裹筋条,防止钢环磨损滤袋,再将包裹筋条后的钢环套入袋头中,最后将袋头与袋身进行缝合,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依靠人工将钢环筋条(包裹钢环的筋条,后简称钢环)套入袋头中,再用手将钢环在袋头内撑开,人工套环以及撑开费时费力,且容易造成钢环与袋头配合不均匀,后续缝合时不均匀,使用时袋头受力不平衡,将最先受力点的缝纫线冲断,磨损袋体,最终造成袋体脱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发明出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自动套钢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自动套环设备。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自动套环设备,包括
6.机身;
7.圆盘底座,所述圆盘底座可升降的配置在所述机身的上方,其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两个所述第一槽口呈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二槽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口之间,且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二槽口相互垂直;
8.第一金属杆,每个所述第一槽口中设置有可移动的所述第一金属杆;
9.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二槽口中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金属杆。
10.优选的,还包括
11.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端面,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杆沿着第一槽口相对移动;
12.第二驱动机构,配置在所述机身内部,用于驱动第二金属杆沿着所述第二槽口来回移动,且用于驱动第二金属杆升降;
13.第三驱动机构,配置在所述机身内部,用于驱动所述圆盘底座升降。
14.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连杆、第一曲柄、第一滑轨以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一槽口,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曲柄通过所述第一滑轨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金属杆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曲柄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上端面,其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
15.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一、第二气缸二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气缸一呈竖直的设置在所述机身内部,其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二气缸二呈水平设置,其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一。
16.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连接板以及第三连
接杆;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机身的两端,其上端连接于所述圆盘底座的下端面,其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机身的内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人为将钢环套入袋头中,且不需要人力将钢环在袋头中撑开;本技术制造了一种立式套钢环机,使钢环自动的平稳的套接在袋头中,再将钢环在袋头中自动撑开,即做好滤袋袋头部分,最后将袋头与滤袋袋身缝制好,这样减少了人为操作,这样钢环在袋头内位置水平固定,受力均匀,袋身缝线均匀,减少受力不均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袋头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钢环与金属杆之间的摆放位置;
21.图3是钢环被金属杆挤压成弧形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钢环处于套袋的规定的位置的示意图;
24.图中标记为:1、机身;2、圆盘底座;3、第一槽口;4、第二槽口;5、第一金属杆;6、第二金属杆;7、第一驱动气缸;8、第一连杆;9、第一曲柄;10、第一滑轨;11、第一滑块;12、第二气缸一;13、第二气缸二;14、第二连接杆;15、第三气缸;16、连接板;17、第三连接杆;18、钢环;19、袋头;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26.如图1所示,一种无纺布滤袋袋头19自动套环设备,包括机身1;所述圆盘底座2可升降的配置在所述机身1的上方,其上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3和第二槽口4,两个所述第一槽口3呈一条直线设置,所述第二槽口4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槽口3之间,且所述第一槽口3与所述第二槽口4相互垂直;每个所述第一槽口3中设置有可移动的所述第一金属杆5;所述第二槽口4中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二金属杆6。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上端面,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金属杆5沿着第一槽口3相对移动;第二驱动机构,配置在所述机身1内部,用于驱动第二金属杆6沿着所述第二槽口4来回移动,且用于驱动第二金属杆6升降;第三驱动机构,配置在所述机身1内部,用于驱动所述圆盘底座2升降。通过第三驱动机构使圆形底座上升至最高位置,此时,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的上部露出,第一驱动机构使两个第一金属杆5相对距离变短,使两个第一金属杆5套在钢环18中。开始时,操作
人员将钢环18放置在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之间,两个第一金属杆5处于钢环18中,第二金属杆6处于钢环18的外侧,其摆放位置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驱使第二金属杆6沿着第二槽口4移动,使钢环18弯曲呈如图3所示,第三驱动机构驱使圆形底座下降至最低位置,将袋头19套入到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中,此时钢环18处于袋头19的规定位置。完成套接之后,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第二金属杆6向相反方向移动且下降到初始位置,当第二金属杆6移动至袋头19出时,第二金属杆6的上端面位于最低点,第二金属杆6可以避免袋头19的阻碍移动至初始位置,钢环18再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圆形绷紧在袋头19中,第一金属杆5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槽口3向使第一金属杆5之间的距离变大方向移动,将变形的套环恢复,然后将完成套接的钢环18取出。
27.具体的,每个第一金属杆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使第一金属杆5沿着第一槽口3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7、第一连杆8、第一曲柄9、第一滑轨10以及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轨10平行于所述第一槽口3,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口3的一侧,所述第一曲柄9通过所述第一滑轨10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块11上,所述第一金属杆5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第一曲柄9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驱动气缸7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上端面,其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连杆8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11。第一气缸启动,推动着第一曲柄9通过第一滑块11和第一滑轨10的配合来回移动,从而带动着第一金属杆5沿着第一槽口3来回移动。
28.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一12、第二气缸二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所述第二气缸一12呈竖直的设置在所述机身1内部,其活塞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14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杆6,所述第二气缸二13呈水平设置,其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一12。在机身1的上端面开设有与上方第二槽口4相匹配的第三槽口,第二连接杆14穿过第三槽口和上方的第二金属杆6连接,其下端和第二气缸一12的活塞杆连接。工作时,第二气缸二13通过第二连接杆14推动着第二金属杆6沿着第二槽口4来回移动,从而可以使钢环18弯曲或恢复,当完成钢环18套接在袋头19中之后,第二金属杆6向相反方向移动且下降到初始位置,当第二金属杆6移动至袋头19出时,第二金属杆6的上端面位于最低点,第二金属杆6可以避免袋头19的阻碍移动至初始位置,钢环18再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圆形绷紧在袋头19中。
29.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气缸15、连接板16以及第三连接杆17;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17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两端,其上端连接于所述圆盘底座2的下端面,其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板16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15的活塞杆,所述第三气缸15固定在所述机身1的内部。开始时,第三气缸15将圆盘底座2上升至最高位置,且将钢环18套接在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之间,在第二金属杆6向前移动的作用下,使钢环18弯曲呈如图3所示,第三气缸15再将圆盘底座2下降至最低位置,将袋头19套接到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处,钢环18处于套袋的规定的位置,如图5所示。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1.开始时,操作人员将钢环18放置在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之间,两个第一金属杆5处于钢环18中,第二金属杆6处于钢环18的外侧,其摆放位置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驱使第二金属杆6沿着第二槽口4移动,使钢环18弯曲呈如图3所示,第三驱动机构驱使圆形底座下降至最低位置,将袋头19套入到第一金属杆5和第二金属杆6中,此时钢环18处于袋头19的规定位置。完成套接之后,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第二金属杆6向相反方向移
动且下降到初始位置,当第二金属杆6移动至袋头19出时,第二金属杆6的上端面位于最低点,第二金属杆6可以避免袋头19的阻碍移动至初始位置,钢环18再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圆形绷紧在袋头19中,第一金属杆5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槽口3向使第一金属杆5之间的距离变大方向移动,将变形的套环恢复,然后将完成套接的钢环18取出。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