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粗纱机用六色喂入机构。
背景技术:2.粗纱机是一种把纤维条制成粗纱的纺纱机器,纺纱过程中,需要利用喂入设备将各种纤维条喂入粗砂机,通过调节喂入机构的张紧力,达到调节纺纱张紧力的目的。
3.纺纱过程中,纱线的张紧力取决于其喂入的位置高低以及压辊和罗拉间的相互抵触力,但压辊和罗拉间仅有两种相互抵触的模式,因此,若纱线的喂入位置高低不可调,则纱线的张紧力调整结果过于单一,不便于纱线张紧力的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粗纱机用六色喂入机构,使得纱线的张紧力便于调节。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纱机用六色喂入机构,包括安装组件、设于所述安装组件上的喂入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喂入组件包括喂入板、设于所述喂入板中的导杆和螺杆、套设于所述螺杆上的螺纹套、设于所述喂入板一侧的弹性件一,所述喂入板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喂入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导杆穿设于所述喂入板中,所述导杆好螺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相连,所述弹性件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喂入板和所述支架相连,所述螺纹套位于所述喂入板远离支架的一侧。
6.进一步的,所述喂入板上开设有多个喂入孔。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安装组件的一侧设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张紧架、设于所述张紧架上的压辊,所述张紧架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轴插入于所述张紧架的所述穿孔中,所述张紧架的一端开设有径向槽,所述压辊中穿设有辊轴,所述辊轴插入于所述径向槽中,所述径向槽的开口端设有挡板,所述径向槽的内侧壁和所述辊轴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二。
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圆孔,所述安装组件中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罗拉一、罗拉二、罗拉三、罗拉四、罗拉五以及罗拉六,所述罗拉一、所述罗拉二、所述罗拉三、所述罗拉四、所述罗拉五以及所述罗拉六均与所述压辊向抵触。
9.进一步的,所述罗拉一的一端设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远离所述罗拉一的一端设有齿轮一,所述罗拉二的一端设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远离所述罗拉二的一端设有齿轮二,所述罗拉三的一端设有转轴三,所述转轴三远离所述罗拉三的一端设有齿轮三,所述罗拉四的一端设有转轴四,所述转轴四远离所述罗拉四的一端设有齿轮四,所述罗拉五的一端设有转轴五,所述转轴五远离所述罗拉五的一端设有齿轮五,所述罗拉六的一端设有转轴六,所述转轴六远离所述罗拉六的一端设有齿轮六。
10.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六内部设为中空状,所述转轴五穿设于所述转轴六中,所述转
轴五内部设为中空状,所述转轴四穿设于所述转轴五中,转轴四内部设为中空状,所述转轴三穿设于所述转轴四中,所述转轴三内部设为中空状,所述转轴二穿设于所述转轴三中,所述转轴二内部设为中空状,所述转轴一穿设于所述转轴二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将张紧组件以固定轴为圆心转动,使得压辊和转动组件之间相互抵触,弹性件二的收缩可使得压辊得以在张紧架的径向槽中向内运动,压辊可偏离转动组件的轴心,使得从压辊和转动组件之间的纱线能够被张紧;
13.2、独立转动齿轮一,可通过转轴一带动罗拉一转动,独立转动齿轮二,可通过转轴二带动罗拉二转动,独立转动齿轮三,可通过转轴三带动罗拉三转动,独立转动齿轮四,可通过转轴四带动罗拉四转动,独立转动齿轮五,可通过转轴五带动罗拉五转动,独立转动齿轮六,可通过转轴六带动罗拉六转动,即转动组件的各部分相对独立,可独立操控转动,使得多根纱线所受的张紧力能够独立调整;
14.3、通过转动螺纹套,螺纹套与螺杆间的螺纹啮合使得螺纹套可顺螺杆上下位移,且在导杆的导向作用下以不发生偏转的方式上下位移,当螺纹套在螺杆上向上位移时,弹性件一伸展时的作用力推动喂入板上行,喂入板上的喂入孔相对远离压辊与转动组件,若螺纹套在螺杆上向下位移时,喂入板受压向下运动,弹性件一被压缩,喂入板上的喂入孔相对靠近压辊与转动组件,使得纱线喂入的位置高低可调,从而达到调节纱线张紧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六色喂入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六色喂入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的安装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图1中的张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是图1中的转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3.图7是图1中的转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4.图8是图1中的喂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9是图1中的喂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26.图中:
27.1、安装组件;
28.11、支架;12、固定轴;
29.1101、安装孔;1102、圆孔;
30.2、张紧组件;
31.21、张紧架;22、压辊;
32.211、弹性件二;212、挡板;
33.2101、穿孔;2102、径向槽;
34.221、辊轴;
35.3、转动组件;
36.31、罗拉一;32、罗拉二;33、罗拉三;34、罗拉四;35、罗拉五;36、罗拉六;
37.311、转轴一;312、齿轮一;
38.321、转轴二;322、齿轮二;
39.331、转轴三;332、齿轮三;
40.341、转轴四;342、齿轮四;
41.351、转轴五;352、齿轮五;
42.361、转轴六;362、齿轮六;
43.4、喂入组件;
44.41、喂入板;42、导杆;43、螺杆;44、螺纹套;45、弹性件一;
45.4101、喂入孔;41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4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47.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粗纱机用六色喂入机构,包括安装组件1、张紧组件2、转动组件3、喂入组件4。
48.请参阅图3,安装组件1包括支架11和固定轴12,固定轴12安装于支架11的一侧,支架11上开设有安装孔1101和圆孔1102。
49.请参阅图4-5,张紧组件2包括张紧架21、设于张紧架21上的压辊22。
50.张紧架21上开设有穿孔2101,张紧架21的一端开设有径向槽2102,径向槽2102的开口端设有挡板212。
51.固定轴12插入于张紧架21的穿孔2101中。
52.压辊22中穿设有辊轴221。
53.辊轴221插入于径向槽2102中,径向槽2102的内侧壁和辊轴22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二211。
54.请参阅图6-7,转动组件3包括罗拉一31、罗拉二32、罗拉三33、罗拉四34、罗拉五35以及罗拉六36。
55.罗拉一31、罗拉二32、罗拉三33、罗拉四34、罗拉五35以及罗拉六36均与压辊22向抵触。
56.罗拉一31的一端设有转轴一311,转轴一311远离罗拉一31的一端设有齿轮一312。
57.罗拉二32的一端设有转轴二321,转轴二321远离罗拉二32的一端设有齿轮二322。
58.罗拉三33的一端设有转轴三331,转轴三331远离罗拉三33的一端设有齿轮三332。
59.罗拉四34的一端设有转轴四341,转轴四341远离罗拉四34的一端设有齿轮四342。
60.罗拉五35的一端设有转轴五351,转轴五351远离罗拉五35的一端设有齿轮五352。
61.罗拉六36的一端设有转轴六361,转轴六361远离罗拉六36的一端设有齿轮六362。
62.转轴六361内部设为中空状,转轴五351穿设于转轴六361中。
63.转轴五351内部设为中空状,转轴四341穿设于转轴五351中。
64.转轴四341内部设为中空状,转轴三331穿设于转轴四341中。
65.转轴三331内部设为中空状,转轴二321穿设于转轴三331中。
66.转轴二321内部设为中空状,转轴一311穿设于转轴二321中。
67.请参阅图3-9,喂入组件4包括喂入板41、设于喂入板41中的导杆42和螺杆43、套设于螺杆43上的螺纹套44、设于喂入板41一侧的弹性件一45。
68.喂入板41上开设有多个喂入孔4101和通孔4102。
69.喂入板41设于支架11的一侧。
70.导杆42穿设于喂入板41中。
71.螺杆43穿设于通孔4102中。
72.导杆42好螺杆43的一端分别与支架11固定相连。
73.螺纹套44位于喂入板41远离支架11的一侧。
74.弹性件一45的两端分别与喂入板41和支架11相连。
75.将张紧组件2以固定轴12为圆心转动,使得压辊22和转动组件3之间相互抵触,弹性件二211的收缩可使得压辊22得以在张紧架21的径向槽2102中向内运动,压辊22可偏离转动组件3的轴心,使得从压辊22和转动组件3之间的纱线能够被张紧。
76.独立转动齿轮一31,可通过转轴一311带动罗拉一312转动,独立转动齿轮二32,可通过转轴二321带动罗拉二322转动,独立转动齿轮三33,可通过转轴三331带动罗拉三332转动,独立转动齿轮四34,可通过转轴四341带动罗拉四342转动,独立转动齿轮五35,可通过转轴五351带动罗拉五352转动,独立转动齿轮六36,可通过转轴六361带动罗拉六362转动,即转动组件3的各部分相对独立,可独立操控转动,使得多根纱线所受的张紧力能够独立调整。
77.通过转动螺纹套44,螺纹套44与螺杆43间的螺纹啮合使得螺纹套44可顺螺杆43上下位移,且在导杆42的导向作用下以不发生偏转的方式上下位移,当螺纹套44在螺杆43上向上位移时,弹性件一45伸展时的作用力推动喂入板41上行,喂入板41上的喂入孔4101相对远离压辊22与转动组件3,若螺纹套44在螺杆43上向下位移时,喂入板41受压向下运动,弹性件一45被压缩,喂入板41上的喂入孔4101相对靠近压辊22与转动组件3,使得纱线喂入的位置高低可调,从而达到调节纱线张紧力的目的。
7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