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7469发布日期:2023-02-21 19:5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


背景技术:

2.包覆纱机是用来进行包覆纱的设备,主要由多个同样结构的单元组成,使得包覆纱机成为一条较长的生产线,增加其生产效率,而每个单元中的传动均由包覆纱机头传动装置带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形成一条统一的轴滚动传动。加弹机是一种可将涤纶(poy),丙纶等无捻丝,通过假捻变形加工成为具有中弹、低弹性能的弹力丝的一种纺织机械。
3.申请号为201822110756.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弹包覆机的上料装置,涉及加弹包覆机的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通过将主机架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滑移组件进行连接,使得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直径的线简进行导线。
4.上述公开的加弹包覆机的上料装置虽然具有调节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的直径线筒导线,然而,申请人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线筒与导线管低端未在同一竖向方向上,进而导致丝线在穿过导线管导向加弹包覆机的时候,丝线与导线线管低端壁之间存在摩擦,容易对输送过程中的丝线产生摩擦损耗,影响成品面料的品质,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丝线在穿过导线管导向加弹包覆机的时候,丝线与导线线管低端壁之间存在摩擦,容易对输送过程中的丝线产生摩擦损耗,影响成品面料的品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包括加弹包覆机体,所述加弹包覆机体的一端设置有上料机构;
8.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四根竖立的立柱,四根所述立柱顶部和底部之间均首尾连接有连接杆,四根所述立柱上均安装有原料丝线筒,四根所述立柱内安装有导线管,所述导线管底端设置有导线组件;
9.所述导线组件包括固定套设在导线管靠近底端位置处的固定圈板、位于导线管下方的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下表面的疏线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导线管对齐的疏线孔,所述疏线孔口径大于导线管的外径,所述固定圈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疏线辊环绕底板设置有多个,且每个所述疏线辊表面均呈圆弧状向内凹陷。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丝线绕过底板下方然后穿过疏线孔穿入导线管内,由导线管导向加弹包覆机体,在原料丝线筒上的丝线绕过底板下方时,多个疏线辊能够滚动对丝线支撑疏导,相较于丝线直接从导线管底端穿入,避免了丝线与导线管底端侧壁的磨损,进而
降低了丝线输送过程中的磨损。
11.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竖直固定在固定圈板下表面的固定套管以及活动穿设在固定套管底部的活动杆,活动杆与底板连接,且所述活动杆伸入固定套管内的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固定套管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套管内部弹簧对活动杆的弹性推力,使得底板能够弹力推动疏线辊向下,进而对绕过疏线辊下方的丝线具有弹性张力,使丝线在输送过程中尽量处于紧绷状态。
13.优选的,所述疏线辊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螺栓安装在底板底部。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疏线辊的拆装。
15.优选的,所述疏线辊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边侧延伸出疏线辊的端部。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尽量避免丝线脱离疏线辊表面。
17.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底端设置有耳片,所述耳片与底板螺栓连接。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底板的拆装维修。
19.优选的,所述固定圈板上表面设置有套设在导线管上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螺纹穿设有固定螺钉。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拧紧固定螺钉与导线管抵接时,能够将套筒固定在导线管上,对固定圈板定位固定,当松动固定螺钉时,可便于将固定圈板拆离导线管。
2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设置有供导线管安装的安装板。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导线管的安装固定。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4.该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通过在导线管底部设置导线组件,将四根立柱上的原料丝线筒绕过底板下方然后穿过疏线孔穿入导线管内,在原料丝线筒上的丝线绕过底板下方时,表面呈圆弧状凹陷的多个疏线辊能够滚动对丝线支撑疏导,相较于丝线直接从导线管底端穿入,避免了丝线与导线管底端侧壁的磨损,进而降低了丝线输送过程中的磨损,确保成品面料的品质,其中疏线辊两端的端板则具有限位作用,可尽量避免丝线脱离疏线辊表面。
25.该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通过在固定圈板和底板之间设置由固定套管与活动杆套接配合组成的支撑件,利用固定套管内部弹簧对活动杆的弹性推力,将底板弹性安装在底板下方,使得底板能够弹力推动疏线辊向下,对绕过疏线辊下方疏导丝线弹性扩张,使丝线在输送过程中尽量处于紧绷状态,尽量避免丝线松动容易缠绕打结的问题,提高丝线输送以及面料生产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疏线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加弹包覆机体;2、上料机构;3、立柱;4、原料丝线筒;5、连接杆;6、导线管;7、导线组件;8、横杆;9、安装板;10、固定圈板;11、底板;12、疏线孔;13、支撑件;14、疏线辊;15、固定套管;16、活动杆;17、耳片;18、套筒;19、固定螺钉;20、安装架;21、端板;22、挡块;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实施例:
35.参照图1-图6,一种面料生产用的加弹包覆机,包括加弹包覆机体1,加弹包覆机体1的一端设置有上料机构2,上料机构2用于向加弹包覆机体1输送丝线,具体的,上料机构2包括四根竖立的立柱3,四根立柱3顶部和底部之间均首尾连接有连接杆5,四根立柱3上均安装有原料丝线筒4,四根立柱3内安装有导线管6,其中,四根立柱3上能够安装多个原料丝线筒4,连接杆5能够对四根立柱3支撑固定,连接杆5上设置有横杆8,横杆8包括横向两根以及竖向一根,竖向的横杆8固定在两根横向横杆8之间,竖向的横杆8上设置有安装板9,供导线管6安装,使用过程中,多个原料丝线筒4上的丝线由导线管6底端穿入,导向加弹包覆机体1进行假捻变形包覆。
36.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2、图3和图4,导线管6底端设置有导线组件7,导线组件7包括固定套设在导线管6靠近底端位置处的固定圈板10、位于导线管6下方的底板11以及安装在底板11下表面的疏线辊14,底板11上开设有与导线管6对齐的疏线孔12,疏线孔12口径大于导线管6的外径,确保丝线能够顺利穿过疏线孔12进入导线管6内,固定圈板10和底板11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3,用于对底板11安装支撑,疏线辊14环绕底板11设置有多个,通过该技术方案,四根立柱3上的原料丝线筒4绕过底板11下方然后穿过疏线孔12穿入导线管6内,由导线管6导向加弹包覆机体1,在原料丝线筒4上的丝线绕过底板11下方时,多个疏线辊14能够滚动对丝线支撑疏导,相较于丝线直接从导线管6底端穿入,避免了丝线与导线管6底端侧壁的磨损,进而降低了丝线输送过程中的磨损。
37.本实施例中,每个疏线辊14表面均呈圆弧状向内凹陷,疏线辊14的两端均设置有端板21,端板21边侧延伸出疏线辊14的端部,疏线辊14两端的端板21则具有限位作用,可尽量避免丝线脱离疏线辊14表面。疏线辊14上设置有安装架20,安装架20螺栓安装在底板11底部,可便于疏线辊14的拆装。活动杆16底端设置有耳片17,耳片17与底板11螺栓连接,可便于底板11的拆装维修;固定圈板10上表面设置有套设在导线管6上的套筒18,套筒18上螺纹穿设有固定螺钉19,当拧紧固定螺钉19与导线管6抵接时,能够将套筒18固定在导线管6上,对固定圈板10定位固定,当松动固定螺钉19时,可便于将固定圈板10拆离导线管6。
38.作为本实施例优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4和图6,支撑件13包括竖直固定在固定圈板10下表面的固定套管15以及活动穿设在固定套管15底部的活动杆16,活动杆16与底板11连接,且活动杆16伸入固定套管15内的一端设置有挡块22,挡块22与固定套管15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弹簧23,利用固定套管15内部弹簧23对活动杆16的弹性推力,使得底板11能够弹力推动疏线辊14向下,进而对绕过疏线辊14下方的丝线具有弹性张力,使丝线在输送过
程中尽量处于紧绷状态。
39.工作原理:
40.使用时,四根立柱3上的原料丝线筒4绕过底板11下方然后穿过疏线孔12穿入导线管6内,由导线管6导向加弹包覆机体1,在原料丝线筒4上的丝线绕过底板11下方时,表面呈圆弧状凹陷的多个疏线辊14能够滚动对丝线支撑疏导,相较于丝线直接从导线管6底端穿入,避免了丝线与导线管6底端侧壁的磨损,进而降低了丝线输送过程中的磨损,疏线辊14两端的端板21则具有限位作用,可尽量避免丝线脱离疏线辊14表面。进一步的,由于底板11通过固定套管15与活动杆16的套接配合安装在导线管6下方,进而利用固定套管15内部弹簧23对活动杆16的弹性推力,使得底板11能够弹力推动疏线辊14向下,进而对绕过疏线辊14下方的丝线具有弹性张力,使丝线在输送过程中尽量处于紧绷状态,提高丝线输送的流畅性。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