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76130发布日期:2023-06-28 13:0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具体为一种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氨纶是聚氨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氨纶面料具有许多的优点,例如:弹性好,是泳衣、运动服、紧身衣、弹力裤等制作的主要材料,制成衣服后不会有强烈的压迫束缚感;不容易变形,不管氨纶衣服怎么穿,怎么拉伸,过后它都能较好的恢复原样,不容易变形;上色率高,容易染色,染色后不容易褪色;化学稳定性好,耐磨、耐老化,长期穿着也不易显老旧。

2、但是氨纶面料也有许多的缺点,例如:吸湿性比较差、舒适性差、耐热性差、阻燃性差等。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绿色健康、亲肤舒适的面料,因此生物基纤维面料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可以较好的解决氨纶面料的绿色健康、亲肤舒适的问题,但是氨纶面料的阻燃性能仍然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所述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是由改性有机硅聚氨酯、改性纤维素、聚乙二醇混合进行熔融纺丝,浸酸水洗干燥后制得生物基氨纶纤维,将生物基氨纶纤维织造制得。

4、作为优化,所述改性有机硅聚氨酯是由d4h环四硅氧烷和5-己烯-1-醇反应制得有机硅多元醇,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进行半封闭制得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将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聚己内酯二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合成聚氨酯后,解封闭并和植酸钠反应制得。

5、作为优化,所述改性纤维素是由纤维素氧化后再和三聚氰胺反应制得。

6、作为优化,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7、(1)在氮气氛围中,将d4h环四硅氧烷和5-己烯-1-醇添加到d4h环四硅氧烷质量10~12倍的正己烷中,再加入d4h环四硅氧烷质量0.03~0.05倍的氯铂酸,在70~80℃,500~800r/min搅拌回流6~8h,在20~30℃,1~2kpa静置3~4h,制得有机硅多元醇;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对有机硅多元醇进行半封闭处理,制得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

8、(2)在氮气氛围中,将分子量为4000的聚己内酯二醇加热至60~70℃充分熔融后,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不变,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下反应50~60min,再加入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升温至130~140℃继续搅拌反应,监测反应进行程度,直至测得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为添加的异氰酸酯基含量的0.1~0.3%时停止反应,降温至50~60℃,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质量6~8倍的无水甲醇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质量30~40倍的n,n-二甲基甲酰胺,并以300~500r/min转速搅拌10~15min,在70~80℃,50~100pa干燥6~8h,制得有机硅聚氨酯;对有机硅聚氨酯进行解封闭处理,制得解封闭有机硅聚氨酯;将植酸、纯水按质量比1:(1~1.2)混合均匀,并加入碳酸钠粉末将ph调节至7,制得植酸钠溶液;将解封闭有机硅聚氨酯、n,n-二甲基甲酰胺、质量分数60~70%的乙醇水溶液按质量比1:(6~8):(6~8)混合均匀,在40~50℃,300~500r/min搅拌条件下,在10~12min内匀速滴加水解淀粉质量1.2~1.6倍的植酸钠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5~6h,在70~80℃,50~100pa干燥6~8h,用纯水洗涤3~5次,过滤并在70~80℃干燥6~8h,制得改性有机硅聚氨酯;

9、(3)将氧化纤维素、三聚氰胺、乙酸和甲苯按质量比1:(2~3):(0.1~0.2):(20~30)混合均匀,在氮气氛围中,在75~85℃,300~400r/min搅拌反应3~5h,自然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取固体并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在30~40℃,50~100pa干燥6~8h,制得改性纤维素;

10、(4)将改性有机硅聚氨酯、改性纤维素、聚乙二醇按质量比1:(0.6~0.8):(0.03~0.05)混合均匀,在100~110℃,50~100pa静置6~8h,再送入螺杆挤压机中,升温至180~190℃混合均匀后挤出纺丝,纺丝速度1000~2000m/min,喷丝头口径0.2~0.4 mm,并在30~40℃的甬道中凝固定型,再浸没在70~80℃,ph为4~5的盐酸水溶液中静置8~10min,取出并用纯水清洗3~5次,在30~40℃,50~100pa干燥6~8h,制得生物基氨纶纤维;将生物基氨纶纤维加捻、定捻、整经、穿综、上机织造成面料,即得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

11、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d4h环四硅氧烷、5-己烯-1-醇、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的摩尔比为1:4:2。

12、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半封闭处理的方法为:将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和二氯甲烷按质量比1:(8~10)混合均匀,在0~2℃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质量0.6~0.8倍的咪唑,在20~30℃,6~8min内均匀加入有机硅多元醇,添加结束后继续搅拌20~30min,反应结束后,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质量4~5倍的纯水并继续搅拌2~3min,再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质量20~25倍的二氯甲烷进行萃取,用纯水洗涤3~5次,在30~40℃,50~100pa干燥20~24h。

13、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分子量为4000的聚己内酯二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4:1:5;所述监测反应进行程度的方法为丙酮-二正丁胺滴定法。

14、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解封闭处理的方法为:在氮气氛围中,将有机硅聚氨酯、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按质量比1:(6~8):(6~8)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硅聚氨酯质量0.4~0.5倍的四丁基氟化铵,在10~30℃,300~500r/min搅拌10~12h,在70~80℃,50~100pa干燥6~8h,用纯水洗涤3~5次,过滤并在70~80℃干燥6~8h。

15、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氧化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素、纯水按质量比1:(25~30)混合均匀,在避光条件下,45~55℃,加入预处理后的纤维素质量1~2倍的高碘酸钠,并以300~500r/min搅拌反应3~4h,离心分离并用纯水洗涤3~5次,在60~70℃,50~100pa干燥4~6h,制备而成;所述纤维素为粉状微晶纤维素,纯度大于99.9%。

16、作为优化,所述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应用于服装。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制备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时,将改性有机硅聚氨酯、改性纤维素、聚乙二醇混合进行熔融纺丝,浸酸水洗干燥后制得生物基氨纶纤维,将生物基氨纶纤维织造制得生物基氨纶纤维面料。

18、首先,将d4h环四硅氧烷和5-己烯-1-醇反应制得有机硅多元醇,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进行半封闭制得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将半封闭有机硅多元醇、聚己内酯二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聚合成聚氨酯后,解封闭并和植酸钠反应制得改性有机硅聚氨酯,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进行封闭保护部分羟基,在后续可以解封闭,并与植酸钠反应,使植酸钠通过化学键结合在解封闭有机硅聚氨酯,接枝的植酸钠能解离成植酸负离子,与改性纤维素上的氨基正离子通过静电结合,形成了交联网络结构,从而提高了抗断裂性能,增强了面料的拉伸性,即使面料在经过高强度的拉伸过后也能很快恢复原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高温时,有机硅链段可以形成二氧化硅熔融层,植酸钠可以使有机组分形成碳层,隔绝热量和氧气,从而提高了阻燃性能。

19、其次,将纤维素氧化后再和三聚氰胺反应制得改性纤维素,纤维素氧化后产生的醛基和三聚氰胺上的氨基反应形成席夫碱结构,提高了抗菌效果,同时改性纤维素可降解产生氮气起到散热和稀释氧浓度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稀释可燃物及阻隔其与空气接触的作用,从而提高了阻燃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