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90572发布日期:2024-02-02 21:23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洁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环锭纺纱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清洁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1、紧密纺又称集聚纺,是在改进的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凝聚区以改善成纱质量。目前,国际上主流使用的紧密纺类型包括网格圈型(主要包括德国sussen三罗拉网格圈型、日本toyota四罗拉网格圈型)、罗拉型(瑞士利达rieter的com4)、打孔皮圈型(主要包括zinser打孔皮圈式)、机械式(主要包括瑞士卡洛斯roscraft磁性集聚式紧密纺系统),网格圈型、罗拉型和打孔皮圈型属于负压气流集聚方式。其中,roscraft的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系统由于品种适应性差(一般只适用于60ne以下纱线的纺制)等原因目前在国内的使用较少;zinser打孔皮圈式由于品种适应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毛纺)且需整机引进、价格昂贵(平均每锭1500元),因此在国内的使用规模较小。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是网格圈型紧密纺,但是该型紧密纺系统普遍存在改造和维护成本较大、能耗较高、集聚效果不易控制等问题。罗拉型紧密纺对毛羽的控制好,尤其是可以在有效去除长有害毛羽的同时可对有益短毛羽进行保留,但是该种结构的紧密纺直接采用具有网眼或窄槽的大直径空心罗拉作为集聚原件,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从而严重影响集聚效果。

2、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自清洁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通过在大直径的空心罗拉内设置包括集聚插件和清洁插件的自清洁集聚装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气流带动装置互通连接,从而同时实现对空心罗拉上部的负压集聚、空心罗拉下部的正压清洁,从而有效解决罗拉型集聚纺使用过程中的堵塞问题,改善集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自清洁集聚纺纱装置及纺纱方法,通过在大直径的空心罗拉内设置包括集聚插件和清洁插件的自清洁集聚装置,有效解决罗拉型集聚纺使用过程中的堵塞问题,改善集聚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自清洁集聚纺纱装置,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前车台面和后车台面分别包括500-1000个结构相同的且沿着长度方向水平排列的锭位,各锭位包括牵伸系统,沿着纤维在牵伸系统内的运动方向由后往前牵伸系统依次包括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的结构相同,包括上牵伸胶辊和下牵伸罗拉,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前牵伸罗拉对的上牵伸胶辊结构相同,下牵伸罗拉包括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钢质的圆柱体形,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的下牵伸罗拉结构相同,在后牵伸罗拉对、中牵伸罗拉对的下牵伸罗拉的罗拉轴上设置有罗拉套,罗拉套为环形结构,罗拉套的材质与罗拉轴相同,罗拉套的内径与罗拉轴的外径相同,罗拉套穿套在罗拉轴上且两者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在前牵伸罗拉对的下牵伸罗拉的罗拉轴上设置有空心套,空心套为空心且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形,空心套的材质与罗拉轴的材质相同,空心套的内径大于罗拉轴的外径,在空心套上开有集聚作用孔或集聚作用槽,集聚作用孔沿着空心套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从而构成集聚作用孔行,且集聚作用孔行与空心套的两端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相邻的两个集聚作用孔行组成一个集聚作用孔工作组,一个集聚作用孔工作组内的第一集聚作用孔行的长度小于第二集聚作用孔行的长度,且第一集聚作用孔行与第二集聚作用孔行的右侧对齐,各集聚作用孔工作组沿着空心套的圆周方向等弧度间隔设置,集聚作用槽沿着空心套的宽度方向设置,且集聚作用槽与空心套的两端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各集聚作用槽沿着空心套的圆周方向等弧度间隔设置,在前牵伸罗拉对的上牵伸胶辊的前部设置有上控制胶辊,上控制胶辊的结构与上牵伸胶辊的结构相同,上控制胶辊按压在前牵伸罗拉对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上,上牵伸胶辊和上控制胶辊之间的空心套的上方区域组成集聚区,

3、相邻的两个锭位构成一个锭位工作组,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的左侧、右侧定位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的右侧分别与相应位置的罗拉轴之间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从而使得一个锭位工作组内的左侧锭位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的右侧、右侧定位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的左侧开放,沿着空心套的内侧面开有左滑槽和右滑槽,左滑槽和右滑槽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左滑槽和右滑槽沿着空心套的内侧面的一个圆周方向设置,左滑槽和右滑槽保持光滑,在一个锭位工作组内的左侧锭位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的右侧、右侧定位的下牵伸罗拉的空心套的左侧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自清洁集聚装置,自清洁集聚装置包括集聚插件和清洁插件,集聚插件设置在空心套与罗拉轴之间的区域内,集聚插件包括集聚上弧面、集聚下弧面,集聚上弧面和集聚下弧面均为弧形结构,且集聚下弧面的曲率大于集聚上弧面的曲率,集聚上弧面与空心套的内侧面之间保持平行,集聚上弧面和集聚下弧面的前侧边、后侧边、左侧边、右侧边之间分别通过前集聚封闭片、后集聚封闭片、左集聚封闭片、右集聚封闭片连接,从而组成完整的空心且封闭的集聚插件,在集聚插件的集聚上弧面的上侧的左侧边固定的设置有上左滑片,在集聚插件的集聚上弧面的上侧的右侧边固定的设置有上右滑片,上左滑片、上右滑片均为光滑的且与集聚上弧面保持平行的弧形结构,上左滑片的厚度等于左滑槽的深度,上右滑片的厚度等于右滑槽的深度,上左滑片完全的嵌入在左滑槽内,且两者之间保持光滑接触,上右滑片完全的嵌入在右滑槽内,且两者之间保持光滑接触,从而使得集聚上弧面与空心套的内侧面之间保持紧靠,在集聚上弧面的中心部位开有集聚槽口,且集聚槽口正对集聚区部分的空心套,集聚槽口的上侧边、下侧边均为直线型,且上侧边的长度大于下侧边的长度,上侧边的右端与下侧边的右端之间保持竖直对齐,从而使得集聚槽口的右侧边为直线型,集聚槽口的上侧边、下侧边的左端通过弧形的左侧边连接,从而使得沿着集聚槽口的长度方向由上往下,集聚槽口的宽度先减小、后增加,在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集聚插件的左集聚封闭面、右侧锭位集聚插件的右集聚封闭面上分别开有负压进气口,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集聚插件的左集聚封闭面和右侧锭位集聚插件的右集聚封闭面之间设置有负压连接管,负压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集聚插件的负压进气口、右侧锭位集聚插件的负压进气口之间互通连接,

4、在负压连接管的长度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向上连接件,向上连接件为长方体形,向上连接件的一端与负压连接管之间通过弧形固定片固定连接,向上连接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插销件和第二插销件,第一插销件和第二插销件固定的设置在向上连接件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在向上连接件正对的车台面上设置有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件为硬质塑料材质的长方体形,固定连接件的朝向车台面的一侧面粘贴在车台面上,在固定连接件的背向车台面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向上连接件的第一插销件、第二插销件分别嵌入在固定连接件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内,从而实现自清洁集聚装置的固定,

5、清洁插件设置在空心套与罗拉轴之间的区域内,且清洁插件位于集聚插件的正下方,清洁插件包括清洁上弧面、清洁下弧面,清洁上弧面和清洁下弧面均为弧形结构,且两者保持平行,清洁下弧面与空心套的内侧面之间保持平行,清洁上弧面和清洁下弧面的前侧边、后侧边、左侧边、右侧边之间分别通过前清洁封闭片、后清洁封闭片、左清洁封闭片、右清洁封闭片连接,从而组成完整的空心且封闭的清洁插件,在清洁插件的清洁下弧面的下侧的左侧边固定的设置有下左滑片,在清洁插件的清洁下弧面的下侧的右侧边固定的设置有下右滑片,下左滑片、下右滑片均为光滑的且与清洁下弧面保持平行的弧形结构,下左滑片的厚度等于左滑槽的深度,下右滑片的厚度等于右滑槽的深度,下左滑片完全的嵌入在左滑槽内,且两者之间保持光滑接触,下右滑片完全的嵌入在右滑槽内,且两者之间保持光滑接触,从而使得清洁下弧面与空心套的内侧面之间保持紧靠,在清洁下弧面的弧形方向的中间部位开有清洁孔组,清洁孔组包括第一清洁孔行、第二清洁孔行、第三清洁孔行,第一清洁孔行、第二清洁孔行、第三清洁孔行包括一定数量的清洁孔,清洁孔沿着清洁下弧面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列,清洁孔的直径在3mm以内,第一清洁孔行、第二清洁孔行、第三清洁孔行的清洁孔沿着清洁下弧面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布,从而将清洁下弧面的一个宽度方向无重复的完全覆盖,在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清洁插件的左清洁封闭面、右侧锭位清洁插件的右清洁封闭面上分别开有正压进气口,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清洁插件的左清洁封闭面和右侧锭位清洁插件的右清洁封闭面之间设置有正压连接管,正压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一个锭位工作组的左侧锭位清洁插件的正压进气口、右侧锭位清洁插件的正压进气口之间互通连接,

6、在负压连接管的长度的中间位置开有负压连接进口,在负压连接口处设置有负压连接过滤网,在正压连接管的长度的中间位置开有正压连接进口,在正压连接口处设置有正压过滤网,正压过滤网的过滤孔大于负压连接过滤网的过滤孔,在负压连接口和正压连接口之间设置有互通连接管,互通连接管为球形结构,在互通连接管上分别开有负压连接出口、正压连接出口,负压连接出口与负压连接进口大小相同且两者之间对齐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互通连接管与负压连接管之间的互通连接,正压连接出口与正压连接进口大小相同且两者之间对齐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互通连接管与正压连接管之间的互通连接,在互通连接管内设置有气流带动扇,气流带动扇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气流带动轴,气流带动轴经由互通连接管的下部伸出,且在气流带动轴伸出互通连接管的部分设置有连接轴承,从而使得气流带动轴可自由转动,且使得气流带动轴伸出互通连接管的部分仍保持封闭,在气流带动轴伸出互通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气流带动轮,气流带动轮与气流带动轴之间固定连接,前车台面的各锭位的气流带动轮通过前带动皮带相互传动连接,前带动皮带呈s型结构依次将前车台面的各锭位的气流带动轮连接,后车台面的各锭位的气流带动轮通过后带动皮带相互传动连接,后带动皮带呈s型结构依次将后车台面的各锭位的气流带动轮连接,后带动皮带、前带动皮带由气流带动电机统一带动。

7、使用时,将各锭位组的自清洁集聚装置进行固定,此时将自清洁集聚装置的向上连接件的第一插销件、第二插销件分别嵌入在相应位置处的固定连接件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内,且连接后的集聚插件设置在空心套与罗拉轴之间的区域的上部、清洁插件设置在空心套与罗拉轴之间的区域的下部,然后采用前带动皮带呈s型结构依次将前车台面的各锭位的气流带动轮连接、后带动皮带呈s型结构依次将后车台面的各锭位的气流带动轮连接,从而完成一台细纱机的自清洁集聚装置的安装设置,气流带动电机带动后带动皮带、前带动皮带转动,继而带动各锭位组的自清洁集聚装置的气流带动轴转动,继而带动相应的气流带动扇转动,在气流带动扇的转动下,带动气流经由负压连接管往正压连接管方向流动,在该气流流动的作用下,使得外界气流依次经由集聚作用孔或集聚作用槽、集聚槽口进入到负压连接管内,从而在空心套的上方形成负压集聚气流,负压集聚气流形成过程中,外界气流分别经由集聚槽口的左侧边、右侧边、上方流入到空心套内,在负压集聚气流作用下,位于空心套上方的纤维须条受到集聚作用,集聚作用过程中,纤维须条将空心套的上方覆盖,从而使得经由集聚槽口上方流入的气流被部分的阻止,在集聚槽口的后部,由于纤维须条较为松散,使得集聚槽口上方流入的气流被阻止的少,从而在该气流作用下使得纤维须条紧贴在空心套的表面,此时在集聚槽口左侧边气流的作用下,使得纤维须条的左边缘纤维往纤维须条的右侧移动,在集聚槽口右侧边气流的作用下,使得纤维须条的右边缘纤维往纤维须条的左侧移动,从而使得纤维须条往须条的中心处聚拢,且由于集聚槽口左侧边的弧形结构设计,使得纤维须条往右侧移动的力大于往左侧移动的力,随着纤维须条往中心处的聚拢,使得集聚槽口上方流入的气流被阻止的逐渐增加,继而使得纤维须条在空心套上的贴附作用减弱,且同时使得聚拢后的纤维须条与集聚槽口左侧边、右侧边的间距增加,继而使得经由集聚槽口的右侧边、左侧边流入的气流相应的增加,由于右侧边的直线型结构,使得在集聚槽口右侧边流入的气流作用下,纤维须条右边缘的纤维同时沿着垂直朝向空心套方向、朝着纤维须条的左侧方向移动,由于左侧边的弧形结构,使得在集聚槽口左侧边流入的气流作用下,纤维须条左边缘的纤维同时沿着垂直背向空心套方向、朝着纤维须条的右侧方向移动,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纤维须条内的纤维发生翻转集聚作用,在翻转集聚作用下,使得纤维须条的宽度进一步减小,同时使得纤维须条获得一定的集聚捻度,且集聚捻度的方向与设计捻度方向保持一致,随着集聚槽口宽度的逐渐缩小,使得纤维须条被逐渐的聚拢,当集聚槽口宽度再增加时,集聚捻度相应的有所增强,从而对纤维须条上以施加的集聚捻度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在纤维须条集聚过程中,会使得部分的短纤维粘贴在空心套上,从而造成集聚作用孔或集聚作用槽的堵塞,外界进入的气流再经由互通连接管进入到正压连接管内,然后进入到清洁插件内,再经由清洁下弧面上的清洁孔组内的清洁孔喷出,喷出的气流将粘贴在空心套上的纤维吹下,从而实现对空心套的实时清洁作用,集聚后的纤维须条经由上控制胶辊与空心套的按压点后离开集聚区,脱离集聚区的纤维须条立即受到设计捻度的加捻作用,从而加捻得到所需的细纱,制得的细纱连续的卷绕在纱管上。

8、本发明通过在大直径的空心罗拉内设置包括集聚插件和清洁插件的自清洁集聚装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气流带动装置互通连接,从而同时实现了对空心罗拉上部的负压集聚、空心罗拉下部的正压清洁,从而有效解决了罗拉型集聚纺使用过程中的堵塞问题,改善了集聚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