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工业丝生产,尤其是涉及一种有色涤纶工业丝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涤纶工业丝是指高强、粗旦的涤纶工业用长丝。根据其性能可分为高强低伸型(普通标准型)、高模低收缩型、高强低缩型、活性型。涤纶工业丝具有断裂强度大、弹性模量高、延伸率低、耐冲击性好等优良性能。
2、涤纶工业丝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将聚酯切片和色母粒一起输送至大螺杆进行熔融共混,随后经过计量泵的计算由喷丝板喷出,经过冷却后再进行上油,上油之后再进行拉伸,最后通过卷绕机卷绕成型,得到所需的有色涤纶工业丝。
3、目前在卷绕过程中,因工业丝紧紧缠绕在卷绕机的收卷辊上,工业丝和收卷辊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直接取下工业丝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从卷绕机上取下工业丝,本技术提供一种有色涤纶工业丝的生产工艺。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有色涤纶工业丝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有色涤纶工业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s1:熔融共混,将聚酯切片和色母粒输送至大螺杆中进行熔融共混;
5、s2:挤出,混合溶体通过计量泵挤出经过过滤后由喷丝板喷出;
6、s3,冷却成丝,经过侧吹风冷却凝固后成丝;
7、s4,上油,对工业丝集束上油;
8、s5,拉伸定型,利用牵引辊对丝束拉伸定型;
9、s6,卷绕,利用卷绕装置对工业丝卷绕;
10、在s6步骤中,卷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转动设置有卷绕盘,所述卷绕盘上设置有多个卷绕杆,所有所述卷绕杆圆周分布在卷绕盘上,且所述卷绕杆沿卷绕盘的径向滑移设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驱动所有卷绕杆同步滑移的驱动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绕盘转动,即可使得丝束卷绕在所有卷绕杆上,此时卷绕杆会使得丝束处于张紧状态,当卷绕结束后,切断丝束,驱动组件驱动所有卷绕杆滑移,且所有卷绕均向卷绕盘的圆心方向滑移,即使得所有卷绕杆围设而成的圆周外径变小,使得丝束在卷绕杆上松弛,进而大大降低丝束和卷绕杆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轻松取下工业丝。
12、优选的,所述卷绕盘上开设有多个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数量与卷绕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沿卷绕盘的径向分布,所述卷绕盘位于滑移槽滑移连接有滑移块,所述卷绕杆设置在滑移块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联动盘、连杆和驱动联动盘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联动盘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联动盘铰接有多个连杆,所述连杆的数量和滑移块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连杆远离联动盘的一端与对应的滑移块铰接;所述卷绕盘位于滑移槽内还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滑移块远离卷绕盘圆心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滑移块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移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同轴固定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曲率中心位于驱动盘的圆心处,所述卷绕盘上偏心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伸入弧形槽内并与弧形槽滑移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联动盘转动,联动盘通过连杆带动滑移块向远离卷绕盘圆心的方向滑移,且同时所述驱动盘滑移,驱动杆滑移至弧形槽的另一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滑移块会位于靠近卷绕盘圆心处,此时所有卷绕杆形成的圆周半径小,当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联动盘先转动,此时卷绕盘不转动,联动盘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滑移块向远离卷绕盘圆心的方向滑移,即使得卷绕杆向远离卷绕盘圆心的方向滑移,最终使得所有卷绕杆围设而成的圆周半径增大,且同时驱动盘滑移,驱动杆沿弧形槽滑移并与弧形槽的另一端抵接,而后在驱动盘通过驱动杆即可带动卷绕盘转动,即可实现对工业丝束的卷绕作业;当卷绕结束后,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滑移块会复位,滑移块通过连杆带动联动盘转动,且联动盘会与驱动盘同步转动,使得驱动盘和驱动杆的位置复位,滑移块带动卷绕杆复位后,即使得工业丝束在卷绕杆上松弛,便于工作人员轻易将其取出。
14、优选的,所述卷绕盘靠近联动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转动套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滑移且转动配合,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卷绕盘转动的限位件;所述弧形槽的底壁呈楔形面状设置,初始状态下,所述驱动杆的端部位于弧形槽的较低端;当所述驱动盘转动,所述驱动杆沿弧形槽的较低端滑移至较高端,此时,所述卷绕盘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向远离联动盘的方向滑移,并解除与限位件的限制;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使得卷绕盘向靠近联动盘的方向滑移复位。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运转,联动盘发生转动,联动盘通过连杆带动卷绕杆滑移,利用限位件限制卷绕盘的转动,有助于联动盘在转动时能够稳定带动滑移块滑移,防止卷绕盘随之转动,影响滑移块的滑移;同时驱动盘转动,此时驱动杆会沿着弧形槽从较低端向较高端滑移,因弧形槽存在一定的位移差,因此驱动杆会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即带动卷绕盘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滑移,且沿远离联动盘的方向滑移,此时卷绕盘与限位件的限位解除,卷绕盘可通过驱动杆随着驱动盘转动;当卷绕作业结束后,驱动电机停转,此时复位组件使得卷绕盘滑移并与限位件形成限制,在复位组件驱动卷绕盘滑移时,压缩弹簧同步也会驱使滑移块滑移,即使联动盘和驱动盘转动复位。
16、优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且所述内齿圈位于卷绕盘的周侧,所述卷绕盘的外周侧固定连接有外齿圈,所述外齿圈和内齿圈啮合锁定,所述外齿圈和内齿圈在水平方向上滑移配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齿圈和内齿圈之间的啮合,即可对卷绕盘的转动进行限制,但因外齿圈和内齿圈之间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滑移,即当驱动杆沿弧形槽滑移时,带动卷绕盘发生滑移,即使得外齿圈和内齿圈脱离,解除锁定。
18、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卷绕盘远离联动盘的一侧,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滑移套筒,所述滑移套筒内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滑移杆、抵接轮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滑移杆与滑移套筒的插接槽插接且滑移配合,所述滑移杆的滑移方向与卷绕盘的滑移方向一致,所述滑移套筒位于插接槽的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口,所述滑移杆位于滑移套筒内的一端上形成有限位板,所述抵接轮转动连接在滑移杆的另一端,且所述抵接轮的转动轴线方向与卷绕盘的转动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滑移套筒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长度方向与滑移杆的滑移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移套筒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所述卷绕盘靠近抵接轮的一侧开设有滚动环槽,所述抵接轮与滚动环槽滚动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轮始终位于滚动环槽内,即抵接轮和卷绕盘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当卷绕盘向远离联动盘方向滑移时,会带动滑移杆滑移,压缩第一复位弹簧,当后续卷绕盘转动时,抵接轮与卷绕盘形成滚动配合,当卷绕结束后,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滑移杆滑移,通过抵接轮推动卷绕盘向联动盘的方向滑移,在驱动盘转动时,使得驱动杆始终与抵接槽的底壁抵接,保证驱动杆的端部复位至抵接槽的较低端,且使得外齿圈和内齿圈形成啮合,对卷绕盘的转动形成锁定。
20、优选的,所述卷绕盘内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数量和滑移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安装槽内滑移设置有限位杆,所述滑移块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卷绕盘上设置有驱动限位杆滑移并与限位槽插接配合的限位组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进行卷绕作业时,此时滑移块处于远离圆心的一侧,且卷绕盘滑移至远离联动盘的一侧,在卷绕盘转动过程中,在离心力以及惯性的作用下,压缩弹簧可能存在浮动的情况,导致卷绕杆无法对丝束进行张紧,影响丝束的卷绕效果;在滑移块带动卷绕杆箱处于远离圆心的一侧时,利用限位杆与滑移块上限位槽的插接,实现对滑移块位置的限位,进而有助于防止在滑移块在滑移槽内发生滑动,有助于保证丝束的卷绕效果。
22、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联动齿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和限位齿轮,所述联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卷绕盘靠近联动盘的一侧,且所述联动齿轮位于卷绕盘的缘边处,当所述卷绕盘向远离卷绕盘一侧滑移时,所述联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一链轮位于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链轮与联动齿轮同轴转动,所述第二链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链条绕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所述限位齿轮与第二链轮同轴转动,所述安装槽内滑移连接有限位齿条,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在限位齿条上,所述限位齿条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限位齿条上形成有第一斜齿,所述限位齿轮上形成有第二斜齿,当所述限位齿轮转动时,第二斜齿的斜面与第一斜齿的斜面抵接,进而带动限位齿条向远离限位齿轮的方向滑移;所述卷绕盘内还设置有使得限位齿条复位的复位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绕盘向远离联动盘一侧滑移时,联动齿轮和内齿圈啮合,当卷绕盘转动时,联动齿轮会在内齿圈上行走,即会进行转动,联动齿轮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带动限位齿轮转动,限位齿轮转动通过第二斜齿的斜面和第一斜齿的斜面抵接,进而带动限位齿条滑移一定距离,限位杆随之滑移并与限位槽插接,实现对滑移块的限位;当卷绕作业结束后,在联动齿轮停止转动,复位件使得限位齿条复位,即使得限位杆与限位槽脱离,此时滑移块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在滑移槽内滑移。
24、优选的,所述复位件设置为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卷绕盘内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安装槽通过连通槽与滑移槽连通,所述限位杆与连通槽插接且滑移配合,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套设在限位杆的周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齿条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连通槽的槽口处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卷绕作业结束后,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齿条向靠近限位齿轮的方向滑移,并与限位齿轮形成啮合,即实现限位杆会与限位槽脱离。
26、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杆的滑移方向垂直,所述限位杆位于滑槽内滑移配合有限位销,所述限位杆位于滑槽内设置有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底壁连接,所述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销连接,所述限位销的上侧形成有楔形面;所述滑移块位于限位槽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限位销插接配合的预紧槽。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杆与限位槽插接配合时,当滑槽和预紧槽连通时,在抵接弹簧的作用下,限位销会与预紧槽插接配合,对限位杆和滑移块进一步锁定;防止限位齿轮转动过程中,在第二斜齿转动的间歇中,限位齿条会向限位齿轮的方向滑移,进而出现限位杆往复滑移的现象,利用限位销与预紧槽的配合,可使得限位杆不会轻易滑移,即有助于保证限位杆不会在限位齿轮转动过程中轻易发生滑移复位;当卷绕作业结束后,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杆向外滑移,此时在楔形面的作用下,限位销会向滑槽内滑移直至与预紧槽脱离。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利用卷绕杆的滑移,使得所有卷绕杆围设形成的圆周外径可调节,当圆周外径较大时,可对丝束进行卷绕作业,卷绕结束后,通过卷绕杆的滑移使得圆周外径变小,进而使得丝束在卷绕杆处于松弛状态,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轻易取下工业丝;
30、2.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滑移块会位于靠近卷绕盘圆心处,此时所有卷绕杆形成的圆周半径小,当驱动电机运转,带动联动盘先转动,此时卷绕盘不转动,联动盘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滑移块向远离卷绕盘圆心的方向滑移,即使得卷绕杆向远离卷绕盘圆心的方向滑移,最终使得所有卷绕杆围设而成的圆周半径增大,且同时驱动盘滑移,驱动杆沿弧形槽滑移并与弧形槽的另一端抵接,而后在驱动盘通过驱动杆即可带动卷绕盘转动,即可实现对工业丝束的卷绕作业;当卷绕结束后,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滑移块会复位,滑移块通过连杆带动联动盘转动,且联动盘会与驱动盘同步转动,使得驱动盘和驱动杆的位置复位;
31、3.当卷绕盘向远离联动盘一侧滑移时,联动齿轮和内齿圈啮合,当卷绕盘转动时,联动齿轮会在内齿圈上行走,即会进行转动,联动齿轮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通过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带动限位齿轮转动,限位齿轮转动通过第二斜齿的斜面和第一斜齿的斜面抵接,进而带动限位齿条滑移一定距离,限位杆随之滑移并与限位槽插接,实现对滑移块的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