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创造属于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用印刷辊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辊在印刷过程中,会由于滚动以及摩擦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印刷辊发生变形,虽然变形比较微小,但是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印刷质量,尤其是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印刷品,废品情况经常发生。现有的印刷辊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没有降温功能,另外,在印刷过程中噪音很大,会造成噪音污染,因此,亟需一种能降温降噪的印刷辊装置,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用印刷辊装置,在印刷过程中能有效进行印刷辊的降温,保证了印刷质量,同时噪音很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耐用印刷辊装置,包括连接板、以及连接板下端的辊座、以及安装在辊座下端的辊架、以及安装在辊架的辊轴上的辊体;所述辊座上对应辊体的位置设有散热扇;所述辊轴上安装有控制所述散热扇运转的温控传感器;所述辊座上还设有同时遮盖住辊架和辊体的罩体;在所述罩体内表面设有吸音隔音棉;在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一清洁剂容置腔,所述清洁剂容置腔的喷淋头设置在所述辊体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数组不同规格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辊架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辊轴固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扇为静音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辊轴通过无油自润滑轴套安装在辊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辊架通过竖直设置的螺纹调整杆连接在辊座上。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对应辊体设有用于降温的散风扇,在印刷过程中能有效对印刷辊进行降温,保证了印刷质量。
2)设有同时遮盖住辊体和辊架的罩体,通过罩体内的吸音隔音棉来降低噪声,实现了印刷辊装置的静音处理。
3)通过螺纹调整杆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调节辊架的高度,进而调整辊体的高度,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
4) 通过在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一清洁剂容置腔,所述清洁剂容置腔的喷淋头设置在所述辊体上方,可以定期清洁滚体,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剖开罩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辊座;3-辊架;4-辊轴;5-辊体;6-散热扇;7-温控传感器;8-罩体;9-吸音隔音棉;10-顶板;11-外檐;12-无油自润滑轴套;13-螺纹调整杆14-清洁剂容置腔14;141-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耐用印刷辊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连接板1、以及连接板1下端的辊座2、以及安装在辊座2下端的辊架3、以及安装在辊架3的辊轴4上的辊体5;所述辊座2上对应辊体5的位置设有散热扇6;所述辊轴4上安装有控制所述散热扇6运转的温控传感器7;所述辊座2上还设有同时遮盖住辊架3和辊体5的罩体8;在所述罩体8内表面设有吸音隔音棉9。在罩体8上设置有一清洁剂容置腔14,清洁剂容置腔14的喷淋头141设置在所述辊体上方,可将清洁剂喷淋至辊体5上,从而提高辊体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罩体8优选为圆筒型结构,其包括顶板10和以及顶板四周的外檐11;所述外檐11朝向下方,具有良好的拢音效果,印刷辊产生噪声可以最大限度的由罩体内的吸音隔音棉阻隔和吸收。吸音隔音棉9可以选用密度为40-100kg/立方的岩棉板。
由于印刷设备繁多,因此在连接板1上设有数组不同规格的连接孔,这样,可以把本印刷辊装置安装在多种印刷设备上使用,通用性好。
其中,所述辊架3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辊轴固定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辊轴4安装在合适的高度位置。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印刷辊装置的噪音,所述散热扇6优选静音风扇,避免了噪声污染。另外,所述辊轴4通过无油自润滑轴套12安装在辊架3上,无噪音产生,后期无需特殊保养,不用定期注润滑油,即可长久使用。
其中,所述辊架3通过竖直设置的螺纹调整杆13连接在辊座2上。通过螺纹调整杆13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调节辊架3的高度,进而调整辊体5的高度,适应性强,使用范围广。
本发明创造对应辊体设有用于降温的散风扇,在印刷过程中能有效对印刷辊进行降温,保证了印刷质量。另外,还设有同时遮盖住辊体和辊架的罩体,通过罩体内的吸音隔音棉来降低噪声,实现了印刷辊装置的静音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