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209发布日期:2018-08-21 20:1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打印系统用于将诸如墨的打印流体沉积到诸如纸的打印介质上。在打印介质已被打印后,可对打印介质的堆叠执行附加操作,诸如装订、整理、偏置堆叠,以及其它打印后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例示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各种示例并且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给出例示的示例仅用于例示,而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a-图1c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系统的示例。

图2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另一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3的系统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另一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介质夹具的侧视图。

图7a-图7e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校准介质夹具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另一示例的介质夹具的示意图。

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打印系统用于将诸如墨的打印流体沉积到诸如纸的打印介质上。打印流体的其它示例包括三维打印制剂、生物流体、药剂等。打印介质的其它示例包括诸如粉末的三维打印介质。在打印系统已将墨沉积到打印介质上之后,可与打印系统分离或形成为一体的整理系统执行整理操作,诸如但不限于对准堆叠、偏置介质片材,以及将介质片材装订在一起。虽然这些整理系统在执行这些操作时有用,但其在某些场景中效率较低。

例如,在整理操作期间,期望介质的长边缘和短边缘均被良好对准以适应那些整理操作。因此,同样可与打印系统分离或形成为一体的整理系统应具有对介质片材的充分控制,以便能够沿多个轴线移动介质片材来对准边缘,并保持该对准以进行后续操作。这些操作是困难的,并且在使用某些介质(诸如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时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由于介质中纤维的膨胀,具有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打印流体的介质可能会变形。这些纤维的膨胀在打印介质中引起卷曲和折皱。而且,打印流体的存在降低了介质片材的梁强度(即刚度),使得其在施加的力下具有较高的弯曲倾向。更进一步,当墨被沉积在介质片材的表面上时,该表面上的纸纤维的膨胀改变了表面特性,这增加了介质片材的表面摩擦特性。这些情况中的每个均使处理已经用打印流体打印的介质片材复杂化。

一个具体的复杂问题是片材卷曲,当片材由于施加打印流体而变形时导致卷曲。如果介质堆叠中先前打印的片材有足够的卷曲,则进入的介质片材可能会与先前打印的片材相互作用并将堆叠中的片材牵拉过其自身。更进一步,如果进入的片材与先前打印的片材发生碰撞,则碰撞力可能将进入的介质片材牵拉出介质输送设备,从而导致进入的片材的一般或显著的未对准。在某些情况下,未对准引起卡纸。如果先前打印的片材的后缘卷曲不是如此严重以至于与进入片材的碰撞大概使进入的介质片材未对准,则在进入的介质片材上仍可能存在充足的力,使得进入的介质片材的x和y对准以及z轴旋转受到影响;这同样可能导致卡纸,或者可能对作业质量产生一些其它负面影响。

另一复杂问题是卷曲的介质片材在堆叠时未放平,并因此在堆叠中的片材之间产生气垫。这种受困的气垫降低了片材与片材之间的摩擦,使得介质片材更容易相对于彼此滑动,从而影响保持堆叠对准的能力。气垫也增加了堆叠高度,从而减小了介质支撑设备的容量。

又一复杂问题是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对准。例如,在一些设备中,通过对准壁执行y对准或沿介质的输送方向的对准。当介质输送设备释放进入的介质片材时,介质片材中的动能可能使片材从对准壁弹回,将介质片材推离对准壁。该推离可能导致该方向上的未对准,或者甚至介质片材在对准壁附近的卷曲。

已经设计整理系统来解决进入的介质片材对准。例如,在一些整理系统中,进入的介质片材被排出至先前累积的堆叠上。在排出之前及排出期间,该设备可以在介质片材的两个平行边缘上使用轻敲动作来将介质片材沿单一方向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并对准。在该第一对准之前或之后,执行第二操作以沿第二方向对准堆叠/片材。虽然该过程可能适用于相对平坦的介质,但它并没有解决上述在处理未干燥或部分干燥,并因此不平坦的介质时出现的复杂问题。换句话说,目前的系统未考虑页面卷曲(即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的影响,也不适应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的对准,该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具有不能很好地适应上述对准的特性。事实上,一些整理系统,首先干燥介质并随后执行整理操作,而不是对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打印介质执行整理操作。然而,这样的干燥装置成本高并且进一步延长作业输出的时间。

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系统和方法,特别是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具体地说,本说明书描述了用于控制和维持由流体打印系统打印的片材的x方向对准和y方向对准的设备和方法。这样做简化了打印后的增值操作,诸如堆叠对准、装订、偏置和其它整理操作。在此描述的系统和方法还控制边缘卷曲,以便不影响整理系统中的进入的介质片材的输送。

该系统包括具有多个位置的若干介质夹具,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进入的介质片材的未对准。在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经越过堆叠区域的后缘之后,介质夹具处于升起位置。随后在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经过介质夹具之后,介质夹具返回到中间或夹持位置,以保持对进入的介质片材的控制。

本说明书还描述了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进入的介质片材的介质未对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具有多个位置的介质夹具置于夹持位置,直到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的后缘。介质夹具随后在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的后缘之后升起,并且随后在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经过介质夹具之后降低。

本说明书还描述了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进入的介质片材的介质未对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数组具有多个位置的介质夹具。每组介质夹具对应于不同的介质尺寸和/或取向,并且当进入的介质片材具有对应尺寸时保持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对准。当保持对准时,一组介质夹具1)处于夹持位置,直到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越过介质支撑设备的堆叠区域,2)在进入的介质片材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的后缘之后处于升起位置,3)在进入的片材的前缘已经过介质夹具之后移动到中间位置,以及4)在第二对准过程(y对准)之前或期间返回到夹持位置。当进入的介质片材不具有对应的介质尺寸时,该组介质夹具处于升起位置。

本公开的某些示例针对用于防止进入的介质片材的未对准的系统和方法,其1)防止页面卡塞;2)防止诸如弯曲或卷起的边缘或角部的页面缺陷;3)适应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进入介质片材的整理;4)保持介质支撑设备中的页面对准;5)简化打印后操作;和6)解决页面卷曲和折皱以及各种介质尺寸的对准。然而,可以预期的是,在此公开的设备和方法在解决若干技术领域中的其它缺陷方面可以证明是有用的。因此,在此公开的系统和设备不应被解释为仅解决在此讨论的特定要素或缺陷。

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堆叠区域”是指介质支撑设备由介质将被累积的位置限定的部分。例如,堆叠区域可以是介质支撑设备的片材定尺寸的部分。堆叠区域可对应于用于特定打印介质的页面尺寸。

进一步,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y方向”是指进入的介质片材的输送方向。虽然具体参考y方向,但是任何方向都可被实施为y方向。

更进一步,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x方向”、“x轴线”或类似术语是指垂直于y方向或y轴线的方向或轴线。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在多个图中有指示。

更进一步,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升起位置”是指不是夹持位置的任意数量的位置。升起位置内是任意数量的子位置。例如,中间位置如高位置一样是升起位置的示例。

更进一步,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若干”或类似语言意在被广义地理解为包括1至无穷大的任何正数;零不是数目,而是不存在数目。

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系统和方法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装置、系统和方法。说明书中对“示例”或类似语言的引用表明结合该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如所描述的那样被包括,但可以不被包括在其它示例中。

图1a-图1c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防止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未对准的系统(100)的示例。系统(100)包括具有多个位置的若干介质夹具(104),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未对准。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介质片材(10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合适片材或卷材,诸如纸张、卡片纸料、透明胶片、聚酯、胶合板、泡沫板、织物、帆布等。在另一示例中,打印介质可以是可食用基材。更进一步,在一些示例中,介质片材(102)是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片材(102),这意味着打印介质(102)上的打印流体可能仍然潮湿,但可能足够干燥以便不会涂脏或涂花。如上所述,在此描述的系统(100)和方法允许有效和高效地处理这种部分干燥的介质片材(102),其它整理系统是无法这样做的。

在图1a-图1c中所描绘的示例中,存在现有的介质堆叠(106)。介质堆叠(106)的尺寸和形状限定介质输送设备的堆叠区域(114)。例如,堆叠(106)中的介质片材的尺寸可限定用作参考点以确定何时升起和降低介质夹具(104)的堆叠区域(114)。换句话说,堆叠区域(114)是介质支撑组件的包括或不包括现有堆叠(106)并且为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尺寸的区域。因此,堆叠区域(106)取决于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尺寸,并且每个介质片材的尺寸具有对应的堆叠区域(114)。如在本说明书中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堆叠(106)或更具体地说堆叠区域(114)的后缘(108)是堆叠(106)或堆叠区域(114)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112)的远端部分。堆叠区域(114)的后缘(108)是堆叠区域(114)的进入的片材(102)与之相互作用的第一部分。虽然附图将进入的介质片材(102)描述为被添加到现有的堆叠(106),但是在一些示例中,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以是堆叠(106)的第一个片材。在该示例中,系统(100)的工作方式与存在现有堆叠(106)时的工作方式类似。

如图1a-图1c所描绘,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被沿片材输送方向(112)输送以沉积在现有堆叠(106)上。在本说明书中,片材输送方向(112)可以是如坐标图中所指示的y方向。虽然本说明书将片材输送方向(112)描述为y方向,但是片材输送方向(112)可以是任意方向。对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基于坐标系;然而,可以使用其它坐标系。

系统(100)包括若干介质夹具(104),其中之一在图1a中示出。介质夹具(104)是用于为进入的介质片材(102)提供清晰路径并控制介质堆叠(106)内的页面卷曲的设备。介质夹具(104)用于抵靠介质支撑设备压缩介质片材的堆叠(106)的后缘(108)。例如,如上所述,由于如上所述的打印流体的沉积的影响,堆叠(106)的片材可呈现页面卷曲。未检查的页面卷曲(110-1)可能影响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接收。虽然本说明书的附图例示特定方向上的卷曲(110)(即向上的卷曲(110)),但是卷曲(110)可以在任何方向上,诸如向下的卷曲。

如图1a中可见,沿片材输送方向(112)馈送的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能与先前打印的具有未检查的页面卷曲(110-1)的片材发生碰撞。进入的介质片材(102)与呈现页面卷曲(110-1)的片材的这种碰撞可能引起页面卷曲翻滚到其自身上,从而引起识别为翻滚的缺陷。图1b中描绘页面翻滚的示例。页面翻滚可能影响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后来的接收,并且可能影响具有未检查的页面卷曲(110-1)的片材上的打印作业的质量。更进一步,通过从将进入的介质片材定位在堆叠(106)上的介质输送组件部分地或完全地移除进入的介质片材(102),未检查的页面卷曲(110-1)可能引起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未对准。从介质输送组件的这种移除可能导致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未对准,这可能引起对应设备中的卡纸。

为了防止由于页面卷曲引起的这种未对准,介质夹具(104)可处于夹持位置,直到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114)的后缘(108)。这样做可减小页面卷曲。换句话说,介质夹具(104)在堆叠(106)的片材中产生减小的页面卷曲(110-2)。由于具有减小的页面卷曲(110-2)的介质片材已被移出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输送路径,减小的页面卷曲(110-2)对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具有较小的影响(如果有的话)。介质夹具(104)还用于压缩堆叠(106),从而移除堆叠(106)的片材之间的外来气垫,降低堆叠(106)的未对准倾向。

虽然图1a将介质夹具(104)描绘为靠近堆叠区域(114)的后缘(108),但是介质夹具可位于其它位置。例如,如图8中所描绘,介质夹具(104)可被定位在后缘(108)处,以便在堆叠(106)的角部上施加压力。更进一步,介质夹具(104)或附加介质夹具(104)可被定位在沿片材输送方向(112)或其它方向的各个点处,以适应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其它部分中的卷曲或折皱,并且进一步确保堆叠(106)的适当对准。

在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已越过堆叠区域(114)的后缘(108)之后,介质夹具(104)被移动到如图1b中所描绘的升起位置。如图1b中可见,由于具有未检查的页面卷曲(110-1)的片材与进入的介质片材(102)之间的摩擦力,未检查的页面卷曲(110-1)可在其自身上翻滚。然而,由于介质夹具(104)先前处于如图1a所示的夹持位置,所以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不间断地越过减小的页面卷曲(110-2),使得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以在没有任何复杂性的情况下横过堆叠(106)。在升起位置,介质夹具(104)不妨碍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在堆叠(106)上输送。虽然图1b将介质夹具(104)在夹持位置与升起位置之间的移动显示为枢转运动,但是介质夹具(104)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移动来被升起和降低,诸如沿z方向的竖向平移或者沿x方向的旋转。由于介质夹具(104)移动,所以系统(100)还包括用于移动介质夹具(104)的部件。在一些示例中,其可能是联接到介质夹具(104)的马达。在其它示例中,介质输送组件的移动可使介质夹具(104)升起和降低。

在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对准之后的某点处,介质夹具(104)返回到如图1a所示的夹持位置,以保持对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对准和控制。例如,在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前缘已经沿片材输送方向(图1a,112)经过介质夹具(104),并且在x方向对准之后的某点处,介质夹具(104)返回到夹持位置以准备另一片材接收循环。换句话说,当接收作业的每个进入的介质片材(102)时,介质夹具(104)在夹持位置和升起位置之间循环。因此,对于以每分钟40页的速度打印的打印设备,介质夹具(104)可以在一分钟内进行该升起和夹持的循环40次。

虽然图1a和图1b显示两个位置,夹持位置和一个升起位置,但介质夹具(104)可在多个升起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如图1b中所描绘,在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的后缘(108)之后,介质夹具可处于第一升起位置,即高位置。一旦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前缘已经沿片材输送方向(图1a,112)超过介质夹具(104),则介质夹具(104)可被置于第二升起位置,即如图1c中所示降低至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可以在介质堆叠(106)上方升起小于高的升起位置的距离。例如在中间位置,介质夹具(104)可以在堆叠(106)上方5毫米和7毫米之间。在该中间位置,与处于图1a中所描绘的夹持位置时相比,介质夹具(104)在堆叠(106)上施加减小的压力量。

这种减小的压力量和降低的高度降低了堆叠(106)碰撞(stubbing)和翻滚的可能性,但是允许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移动。在某些操作过程中可以保持这种降低的高度和压力。例如,介质夹具(104)可以在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x方向对准期间保持在该中间位置。在本说明书中,x方向垂直于片材输送方向(图1a,112)或y方向并且可进入页面。在该x方向对准之后,介质夹具(104)可被降低至如图1a中所描绘的夹持位置。当处于夹持位置时,或者在返回到夹持位置之前,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在y方向上对准。如果当y方向对准开始时,介质夹具(104)尚未处于夹持位置,则介质夹具(104)可在y方向对准结束时处于夹持位置。当处于夹持位置时,系统(100)相对于堆叠(106)对进入的介质片材(102)保持对准和控制,并且准备接收新的进入的介质片材(102)。

在此描述的系统(100)包括可在多个位置或高度之间移动的介质夹具(104),其通过解决整理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进入的介质片材(102)中的困难而允许加强的整理。更具体地说,介质夹具(104)允许适应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其可能有较大的未对准倾向,并且表现出页面卷曲,该页面卷曲可能会中断介质输送。虽然具体参考了在部分干燥的介质上操作的系统(100),但系统(100)也可被实施为接收完全干燥的介质。

图2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方法(200)的流程图。根据方法(200),具有多个位置的介质夹具(图1,104)被置于(方框201)夹持位置,直到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图1,114)的后缘(图1,108)。换句话说,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要被沉积在堆叠(图1,106)上之前,介质夹具(图1,104)处于向下或夹持的位置。该位置在图1a中显示。在夹持位置,介质夹具(图1,104)保持介质堆叠(图1,106)的x方向对准、y方向对准和z轴旋转对准。换句话说,在处于夹持位置时,防止了堆叠(106)中的片材相对于彼此移动,并因此处于适当对准,以用于后续操作或移动到打印系统的另一区段。当处于夹持位置时,介质夹具(图1,104)也压缩可能存在于堆叠(图1,106)中各个片材之间的气垫。如上所述,这些气垫减小相邻片材之间的表面摩擦。由于摩擦起到维持堆叠(图1,106)对准的作用,所以摩擦的减小增加未对准的可能性。

一旦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图1,114)的后缘(图1,108),则介质夹具(图1,104)被升起(方框202)。换句话说,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后缘(图1,108)之后,但在与介质夹具(图1,104)接触之前,介质夹具(图1,104)被移出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输送路径。在该升起位置,介质夹具(图1,104)不妨碍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连续输送。随着介质夹具(图1,104)在前缘已越过后缘(图1,108)后升起,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现有片材的卷曲部分并因此页面的卷曲部分不太可能影响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输送。

一旦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已沿片材输送方向(图1,112)经过介质夹具(图1,104),则介质夹具(图1,104)被降低(方框203)到夹持位置,以将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与堆叠(图1,106)对准。介质夹具(图1,104)向夹持位置的这种降低(方框203)可在若干其它操作之后发生。例如,在将介质夹具(图1,104)升起(方框202)至高的升起位置之后,介质夹具(图1,104)可在x对准期间降低至中间位置,并且随后在y方向对准期间降低(方框203)至夹持位置。

在返回到夹持位置时,系统(图1,100)准备开始另一片材接收循环,包括在新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到达时升起介质夹具(图1,104)。返回到夹持位置还保持堆叠(图1,106)的对准,该堆叠现在包括刚接收的介质片材(图1,102)。

如在此所述的方法可允许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在堆叠(图1,106)内的对准,同时解决在处理某些介质类型(诸如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时发生的复杂问题。例如,通过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到达之前夹持,介质夹具(图1,104)抑制堆叠(图1,106)的页面卷曲,以便不妨碍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输送。因此,该系统(图1,100)减小在使用打印流体时可能发生的页面卷曲的影响,并且改善整理操作在这种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上的执行。

图3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另一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打印系统(100)的俯视图。在一些示例中,系统(100)包括若干组介质夹具(104)。不同组的介质夹具(104)对应于不同的介质尺寸。例如,第一组介质夹具(104-1)可适合第一介质尺寸(316-1)。类似地,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介质夹具(104-2、104-3、104-4)分别适合第二、第三和第四介质(316-2、316-3、316-4)尺寸。如图3所示,一组介质夹具(104-1)可包括多个介质夹具(104)。不同介质尺寸的示例包括不同取向的letter/a4、legal和ledger/a3。除了支持不同的介质尺寸之外,不同的介质夹具(104)也支持不同的介质取向。例如,如图3中所描绘,第一组介质夹具(104-1)可用于控制横向取向的letter/a4尺寸介质的对准。第二组介质夹具(104-2)可用于控制竖向取向的letter/a4尺寸介质的对准。第三组介质夹具(104-3)可用于控制竖向取向的legal尺寸介质的对准。第四组介质夹具(104-4)可用于控制竖向方向的ledger/a3尺寸介质的对准。

因此,每组介质夹具(104)可控制对应于介质夹具(104)的尺寸(316)和位置的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对准。如上所述,控制对准包括将对应的介质夹具(104)置于夹持位置,直到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介质支撑设备的堆叠区域(图1,114),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图1,114)的后缘(图1,108)之后处于升起位置,以及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经过对应的介质夹具(104)之后返回到夹持位置,以将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相对于堆叠区域(图1,114)对准。使用多组介质夹具(104)允许对准不同尺寸的介质片材。

如上所述,介质夹具(104)保持介质堆叠(图1,106)的对准并且还防止介质堆叠(图1,106)中的页面卷曲。在接收不同的介质尺寸(316)时,可以在介质堆叠(图1,106)上施加不同量的压力以减小页面卷曲。因此,取决于应用,可以对介质夹具(104)加重以在介质堆叠(图1,106)上施加足够的力,以1)防止页面卷曲,并且2)保持介质堆叠(图1,106)的x方向和y方向对准。

在一组介质夹具(104)内,每个单独的介质夹具(104)可以在向下朝向夹持位置移动的同时被单独控制,以允许一组内的介质夹具(104)在介质堆叠(图1,106)和介质支撑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的同等接触。这样做使一组内的两个介质夹具(104)都能够搁置在堆叠(图1,106)上。使一组中的两个介质夹具(104)搁置在介质片材(102)上为每个介质夹具(104)确保一个接触点,以防止片材移动,例如在y方向对准期间。

除了各个介质夹具(104)被独立控制之外,介质夹具(104)的每个组也被独立控制。例如,图4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3的打印系统(100)的侧视图。在图4的示例中,堆叠(106)可包括具有任何尺寸(316)的介质片材。当介质尺寸(316-1)对应于特定组的介质夹具(104-1)时,该组介质夹具(104-1)被启动以控制具有对应尺寸(316-1)的任何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对准。比较而言,当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不具有对应的介质尺寸(316-2、316-3、316-4)时,对应的介质夹具(104-2、104-3、104-4)处于升起位置。当介质夹具(104)在各位置之间移动时,系统(100)还包括致动或接合介质夹具(104)的部件。在一些示例中,介质夹具(104)由联接到介质夹具(104)的马达致动。在其它示例中,介质夹具(104)通过介质输送组件的运动而被致动。

图5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另一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方法(500)的流程图。根据方法(500),介质夹具(图1,104)的中间位置被校准(方框501)。校准(方框501)介质夹具(图1,104)的中间位置允许设置期望的中间高度,该高度不妨碍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运动,但是在x方向对准期间施加一定压力并防止一些页面卷曲。在制造过程中,制造公差可能不足够精密以确保不妨碍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输送路径的适当中间高度。因此,校准中间位置确保为介质夹具(图1,104)设置所需的中间高度。下面结合图7a-图7e给出关于中间位置校准的更多细节。

方法(500)还包括接收(方框502)至少部分干燥的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例如,系统(图1,100)可接收未干燥的介质片材或部分干燥的介质片材。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可以在任何方向上具有卷曲,例如向上卷曲或向下卷曲。如上所述,在执行任何整理操作之前,先前的系统可以完全地干燥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然而,这样做可能延长接收整理的输出的时间长度,并增加系统(图1,100)的成本、尺寸和复杂性。因此,方法(500)包括接收(方框502)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并且执行某些操作以控制这种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介质片材的对准。如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部分干燥的介质片材可以是充分干燥以便不会涂抹或涂脏,但仍然在介质片材的表面上或介质片材内包含液体形式的打印流体的介质片材。

将介质夹具(图1,104)置于(方框503)夹持位置,直到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越过堆叠区域(图1,114)的后缘(图1,108)。这可以如上面结合图2所描述的那样执行。然后,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前缘已越过堆叠区域(图1,114)的后缘(图1,108)之后,介质夹具(图1,104)被升起(方框504)。这可以如结合图2所描述的那样执行。

然后,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剩余输送和x方向对准期间,介质夹具(图1,104)被降低(方框505)至中间位置。例如,至少如图1a-图1c中所描绘的,x方向可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图1,112)。因此,系统(图1,100)可包括在垂直于介质输送方向(图1,112)的方向上对准介质片材以使介质片材适当对准的部件。介质夹具(图1,104)可处于中间位置以降低堆叠碰撞和翻滚的可能性,并提供一定量的阻力,但不足以阻碍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x方向对准。例如,如上所述,较高的摩擦力可能有利于保持堆叠(图1,106)的对准,但是过高的摩擦力可能阻碍某些对准过程。因此,当处于中间位置时,介质夹具(图1,104)保持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对准,而不提供以至于阻碍x方向对准那样高的摩擦力。

在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y方向对准期间,介质夹具(图1,104)被降低(方框506)至夹持位置。在一些示例中,介质夹具(图1,104)可保持在中间位置,直到y方向对准已开始之后,但在y方向对准完成之前降低。这样做可防止由于y方向对准过程而引起的进入的介质片材(图1,102)的未对准。例如,图6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防止累积期间的介质未对准的介质夹具(104)的侧视图。在该示例中,当介质输送组件使进入的介质片材(102)接触沿y方向对准堆叠(106)的y方向对准壁(614)时,发生y方向对准。然而,由于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由介质输送组件施加的动能,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可从y对准壁(614)弹回,这可引起进入的介质片材(102)在y方向上的未对准,或者可在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接触y对准壁(614)的部分处引起附加的卷曲(110-3),如虚线所示。因此,通过在如图6所描绘的y对准期间将介质夹具(104)降低至夹持位置,介质夹具(104)的压力防止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回弹,并阻止卷曲(110-3)在对准壁(614)处的产生。

返回到图5,下面的表格(1)提供介质夹具(图1,104)在如部分结合图5所述的整理操作的不同阶段的定位。在该示例中,进入的介质尺寸(图3,316)是横向取向的letter/a4尺寸的介质片材。换句话说,只有适合横向/a4横向取向尺寸(图3,316-1)的介质片材的介质夹具(图3,104-1)被启动,并且所有其它介质夹具都处于升起位置。

表(1)

图7a-图7e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校准介质夹具(104)的方法的示意图。首先,如图7a所描绘,介质夹具(104)被降低至比介质支撑设备(718)低的高度。在该示例中,如图7b所描绘,介质夹具(104)被定位到介质支撑设备(718)的侧面。

接下来,如图7b所描绘,介质支撑设备(718)被朝向介质夹具(104)移动或平移,如箭头(720)所指示。系统(图1,100)的部件然后确定介质支撑设备(718)和介质夹具(104)之间是否存在接触。例如,当如图1a所描绘介质夹具(104)低于介质支撑设备(718)时,介质支撑设备(718)的平移将使介质支撑设备(718)碰撞介质夹具(104)。这种接触导致移动介质支撑设备的马达转矩的尖峰,从而提供对接触的检测。

如果检测到接触,则介质夹具(104)然后如图7c所示递增地升起,并且介质支撑设备(718)再次朝向介质夹具(104)平移,如图7b所示。在图7c所描绘的设置中,将检测到接触并且介质夹具(104)将再次以递增方式升起到如图7d所示的位置,该位置将指示介质夹具(104)和介质支撑设备(718)之间没有接触。一旦在介质支撑设备(718)和介质夹具(104)之间未检测到接触,则如图7e所描绘,中间位置被设置为距无接触的点附加的预定距离。图7a-图7e中所描绘的操作可对所有介质夹具(104)执行。

图8是根据在此描述的原理的另一示例的介质夹具(104)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介质夹具(104)可被设计为在堆叠(106)的后缘(108)上对准并施加压力,而不仅仅靠近后缘(108)。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减小页面卷曲并减小任何页面卷曲对进入的介质片材(102)的输送的影响。更进一步,介质夹具(104)或其它介质夹具(104)可被定尺寸或放置为在堆叠(106)的期望位置和面积大小上施加压力。

本公开的某些示例针对用于防止进入的介质片材的未对准的系统和方法,其1)防止页面卡塞;2)防止页面缺陷,诸如弯曲或卷起的边缘或角部;3)适应未干燥或部分干燥的进入的介质片材的整理;4)保持介质支撑设备中的页面对准;5)简化打印后操作;以及6)解决页面卷曲和折皱以及各种介质尺寸的对准。然而,可以预期的是,在此公开的设备和方法在解决若干技术领域中的其它缺陷方面可以证明是有用的。因此,在此公开的系统和设备不应被解释为仅解决在此讨论的特定要素或缺陷。

已提供前面的说明来例示和描述所述原理的示例。该说明并非旨在将这些原理穷举或限制为所公开的任何确切形式。根据以上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